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失国体 作者:天如玉-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三十万,北上洛都。
  应璟毕竟长袖善舞,在谁面前都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南康王忽然发难,罪状虽然喊得够响,却也只在朝中有些影响。坊间一片哗然,如何相信那个君子端方的国舅会是这种乱臣贼子?
  再说了,史上哪有这般大公无私的良臣?南康王的野心简直昭然若揭。
  太后本就对这个身份尊贵的藩王不放心,此时更是提心吊胆,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老丞相十分机警,提议一面下令沿途守军抵挡,无论如何坚决不能让南康王率军北上,一面派人议和,毕竟是皇室宗亲,能劝退最好。
  作为靶子,应璟此时显然不适合发表言论。他也有数,幼帝和太后没有问他,他便也没开口。太后大约是太过慌张,也没有时间来理会他,反倒说了荀绍几句。
  “定远将军上次陪同公主去南康郡,难道就一点都没看出端倪?”
  荀绍因为婚事的事没有受诏在场,应璟怕太后误会,解释道:“太后息怒,其实定远将军当时回报了南康郡中马匹买卖一事,是臣没有引起重视,也没细查。依微臣之见,此事南康王必然早有安排,微臣不过是他用来反叛的借口,甚至中原四郡士兵突发瘟疫一事也是他幕后主导,如今他北上这一路若是恰好走的那四郡的路线,那便证明微臣的猜测没错了。”
  太后瞪了他一眼,却也没说什么。
  最后还是采纳了丞相的建议,南康王尚未被直接定义为叛军,但幼帝已经下旨,沿途所有守军需严密防备,绝对不可让三十万兵马进入洛阳。而派去和谈的正是和南康王有交情的大将军周丰容。
  周丰容这一去便是十数日,没有传来半点好消息,而南康王的大军却还在继续前行。应璟没有猜错,他的确走的就是那条路线。
  晋兴、襄庸、淮南、武昌这四郡是直上洛阳最近也最便利的路线。因为之前刚爆发过瘟疫,四郡军队力量被削弱了许多,这三十万南康军沿途北上,虽然受到了抵挡,但南康王谋反是早有所图,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势如破竹,根本挡不住。
  九月十六本是订好的出嫁之日,南康军已经压到了豫州境内,直逼洛阳。
  荀绍自然也没什么心情再准备婚事,一早起身,打算入宫去主动请缨平叛,却被竹秀拦住了。
  “你就别凑热闹了,现在矛头对的是国舅,你出面,会被人说成假公济私的。”
  荀绍自然明白她是为自己安危着想,只有她这种在婚期将近时失去过的人才会有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她再了解不过。
  “话虽如此,我荀家世代忠良,如今有人企图谋反,岂能坐视不理?若是只因几句口舌之非便畏首畏尾,才叫懦弱。”
  竹秀说不过她,无奈道:“实话告诉你好了,现在根本没到开战的时候。”
  荀绍不解:“什么意思?”
  “我刚刚去了趟宁都侯府,听饭桶说了,现在南康王并没有继续发兵洛阳的意思,反而对朝廷提出了个条件。”
  “什么条件?”
  “他要求朝廷交出国舅,只要交人就退兵。”
  荀绍难以置信,南康王这么大张旗鼓的发兵就是为了逮应璟?
  “那朝廷怎么说?”
  “还不知道。”
  荀绍左思右想不放心,还是决定去宫里走一趟。
  洛阳的九月景色出奇地美,荀绍走在路上,看着沿途繁花锦簇,枫红似火,想到不远处有个虎视眈眈的南康王,这一切有可能毁在战火之中,心情便低落了下去。
  她对南康王此人印象不坏,不仅儒雅还痴情,对公主也是一副好兄长的姿态,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突然反叛。
  看应璟到现在都不慌不忙,也没私下提醒过她什么,也许对此事是早有预料的。但就算未卜先知也没用,若是太后真起了一石二鸟的心思,要将他推出去,那他也是没办法阻挡的。
  想到这里,她狠狠一甩马鞭,快速朝宫门冲去。
  御书房里居然挤满了人,荀绍进去,倒是看到不少应家人,杜衡也在,但并没有见到应璟。
  向幼帝见了礼,她没急着开口,想先看看皇帝的态度再说,却听见众人议论的事情居然和大将军有关。
  “陛下派大将军前去劝退南康王,本是天大的恩宠,奈何南康王竟然将大将军扣压下来,简直是藐视陛下!”说话的是周家嫡系武将。
  杜衡却幽幽道:“陛下明鉴,谁都知道现在南康王的目标是宁都侯,如何会扣押与自己交好的大将军?说不定是另有隐情吧。”
  周家势力哄然喧哗开来:“什么意思?你说的隐情是什么?”
  “莫非是想含血喷人说大将军通敌叛国不成?”
  杜衡肃然道:“这话我可没说,南康王算不算是敌还未知呢,你们倒急着给大将军找罪名。”
  “你……”一群武将如何能在口头上占便宜,气得面红耳赤。
  荀绍听出了个大概,向愁眉苦脸的幼帝行礼道:“臣有本奏,大将军为人正直,满朝皆知,定不会与南康王勾结。陛下不妨再等一等消息。”
  “还是定远将军明白事理。”周家人跟着附和,顺带鄙视杜衡。
  荀绍又道:“倒是南康王的条件……敢问陛下有何打算?”
  她这么一问,所有人便忍不住将视线投到了幼帝脸上。
  幼帝很不自在,干咳了好几声:“咳咳咳咳咳,此事还在商议,宁都侯自称会有决断,朕和母后也在静候佳音。”
  老丞相瞥一眼荀绍:“怎么定远将军对宁都侯的想法竟丝毫不知么?”
  荀绍知道他老人家脑筋转得快,怕他误会自己是隐而不报,严肃道:“老丞相也知道自古以来的规矩,男女成婚之前不宜见面,我与宁都侯已有一阵子没见过面了,连书信往来也无。”
  老丞相扶着胡须点点头:“这样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便又各自退了回去。
  荀绍叫竹秀再去宁都侯府一趟,问问应璟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可竹秀回来说并未见到应璟,他已经入宫去了。
  没有收到应璟的消息,却收到了周丰容的消息。
  八百里加急密函急送入都,呈交陛下亲启。里面所述与南康王所言并无二致,唯一强调的是南康王并非是在拖延,倒有些像威胁,他说要朝廷交出宁都侯的话是认真的,这其中却是含着桩私怨。
  竹秀知道荀绍担心,又去了宁都侯府,在那儿一直等到应璟回来,这次总算带回来了消息。
  “婚期只怕要再推一推了。”竹秀说到这个有点不高兴,脸绷得紧紧的:“国舅说了,让你安心待嫁,他已有了计较,已禀明陛下,你且安心就是。朝廷要用你的时候自然会有陛下圣旨下达,你千万不要强行出头。”
  荀绍皱眉:“那你就没问他到底有什么计划?”
  竹秀咂嘴:“你傻吗?他都说了告诉了陛下,是我这种小民可以得知的吗?”
  荀绍抿了抿唇。
  十月初六,早霜降了一层,南康王的军队向都城推进了一百里,周丰容仍旧未能回都。
  荀绍一早起床,眼皮突突的跳,在这节骨眼上便总感觉没什么好事。
  洗漱好上朝,只见晨光微亮的大街上迎面走来一队禁军,当中马车华贵,她打马走近,却被禁军拦住,连她身上官服也视而不见。
  她皱了皱眉,还以为是哪个爱摆架子的官员要出行,也没放在心上。
  等到了朝上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幼帝当堂宣布道:“宁都侯自认南康王起兵之事罪责在自己身上,主动要求前去和谈,国之肱骨,家国为先,朕感佩在心。”
  荀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南康王对宁都侯有私怨,岂可让他孤身涉险?
  比起震惊,更多的是后悔,若是知道当时车中的便是应璟,她可能当场就拦下他了。
  幼帝显然早有准备,未等应家人和其他臣子发表任何意见,匆匆喊了声“退朝”便走人了。
  回到府中,竹秀追着荀绍问情形如何。
  她说了声“没事”,回到房中,对着压在箱底的大红嫁衣看了许久,又默默合上。
  作者有话要说:揪住日更君的耳朵总算把他拖出来了,周末愉快啊亲爱的们~~╭(╯3╰)╮


☆、第四九章

  南康王扎营的大帐里供奉着一座牌位,上面却没有名讳。
  从得知应璟主动前来的消息后他就在牌位前站着;嘴边噙着淡淡的笑意;犹如眼前人还在人世时一般。
  多年前他还是个长在深宫里的皇子,每日过着察言观色左右逢迎的生活。
  那日宫中设宴;他在母后宫中;大臣家眷前来拜见,他来不及退去,便去了屏风后回避,恰好站的位置看到了末尾一个身着鹅黄衣裳的小姑娘。
  她顶多十三四岁的模样;垂着头站在那里,像是很怕生。他百无聊赖;就这么盯着她看了许久,后来那姑娘不经意间抬了一下头;蓦然和他的视线撞了一下,惊讶地眼睛都瞪圆了。他捂住嘴,险些笑出声来。
  这件事不过是一个片段,年岁渐长,很快就抛诸脑后。
  直到那一年春日狩猎,他猎了只狐狸,从上林苑径自打马去了洛阳街市,要找个灵巧的师傅给母后做个围脖,经过闹市时却瞥见一张熟悉的脸。
  已有两三年未见,照理说此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姑娘却好像没什么变化,依然是俏生生的脸,依然是纤瘦的身段,甚至依然穿着件嫩黄的衣裳,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但人家显然已经记不得他了,她由一个婢女陪着,没有戴帷帽,也没有其他随从,看起来竟有几分落魄。
  这实在是不公平,在你还记着对方的时候,对方却根本未曾将你放在眼里。
  他决定捉弄一下她,遂打马上前叫住婢女,不想这一开口竟然就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她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家的千金,连当初入宫也是被人家顺带着领进去的,甚至现在越来越窘迫,父亲忠厚老实,官场却诡谲多变,跟对了势力飞黄腾达,跟错了人便永无翻身之日。
  年少轻狂,温柔乡里少不得许下山盟海誓,但她每次都因身份低微婉拒了他。等到他长兄继位,他获封南康王,又提出带她去南康郡,她才终于松口。
  原本已经计划好,他去南康郡安置好一切便回都向先帝禀明心意,请求赐婚。
  然而那两年郡中并不安宁,朝堂也不安稳,魏国又杀了过来,战乱频仍,先帝劳心劳力。身为皇室子弟,当国事为先,岂能只顾儿女情长,他只能压着此事暂且不提。
  战事之后,西北军政变化,朝堂势力亦是大变。
  应璟的名号变得响亮起来,应贵妃有了封后的趋势,应家势力雨后春笋般兴起。
  跟错了人的代价太过残酷,小官吏因为地位低微,反而背了许多黑锅,他本人被判斩首,全部家眷皆入奴籍,流放三千里。
  南康王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本就是个弱柳扶风的姑娘,如何经得起那般颠沛流离。等他好不容易赶过去,人已入土,连尸首都未能见着一眼。
  多少温柔缱绻,一朝尽散。身份和地位自然有阻隔,但怎么也比不过生与死。
  本不该是这样的结果,若不是应璟贪图权势、铲除异己,那官吏一家就不会被连累,他心爱的人也不至于遭受颠沛流离之苦而亡。
  他在坟前立下过重誓,一定要替她报仇,直到今日,终于能化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