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散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日益增多。哲学原本在一切分类之上,但是关于哲学历史的学问,讨论哲学观念演变的科目已将哲学学科习惯性地带入了人文学科之中,吾从众。
大学入门丛书约请的作者,一定是在本领域中的专家,并且同时又是对学科整体相当关心的学者。借重他们,把一个专业或其中的一个问题讲述给初学者和非本专业的读者,尽量少用专业性强的术语。每一部书基本上在1218万字、1218个章节之间,力图满足三个基本的期待,既让读者了解本专业或者本题目的基础知识框架,又让读者了解此种学术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还让读者借助启示,动用参考文献和附录,可以进一步觅得深入学习的途径。
大学之道,古今又是殊途而一致,接引在于入门。虽不敢妄称此丛书可以通达大学之道,然而不肯失责之心,天地可鉴。



目录


目录
《大学入门丛书》编辑旨意
第4版序一 温儒敏
第4版序二:逍遥论文学 黄维樑
第1版代序:文学理论·文学概论·文学散步龚鹏程
第一章 欣赏文学“作品”
001。何谓作品?
002。作品是否存在?
003。作品与作者的关联
关键词
第二章 欣赏“文学”作品
004。何谓文学?
005。关于“文学是什么”的思考
006。定义文学的困难
007。文学的本质
关键词
第三章 欣赏“文学作品”
008。文学与科学
009。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010。文学语言的特质
011。文学知识的性质
关键词
第四章 “欣赏”文学作品
012。欣赏的困难
013。何谓欣赏?
014。美在何处?
015。感情的投注
016。为什么要欣赏文学作品?
关键词
第五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上)——培养美感
017。美感能力
018。如何培养美感能力?
(1)扩大审美口味
(2)提升审美层次
(3)建立美感价值的观念
关键词
第六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中)——充实知识
019。文学与知识
020。文学知识的性质
021。文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关键词
第七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下)——运用方法
022。知性与感性的辩证
023。语言与心灵内容的辩证
024。对象与方法的辩证
(1)无限开展的方法
(2)方法与工具的不同
(3)非客观普遍的方法
(4)方法的自觉与验证
025。不可执著或迷信方法
关键词
第八章 文学的形式
026。形式与内容之争?
027。何谓形式?
028。结构形式与意义形式
029。内容不能脱离结构形式
关键词
第九章 文学的形式与意义
030。语言形式的符号作用
031。形式的来源与终极
关键词
第十章 文学的意义
032。风格与人格是否同一?
033。道德判断与审美判断
034。存在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
第十一章 文学意义的认知
035。意义的主观面与客观面
036。读者怎样认识作品的意义?
037。与读者本人相关的意义认知
038。意义的追求与抽象的满足
关键词
第十二章 文学的功能(上)
039。滑稽的问题
040。工具与目的间的诡谲性
041。目的的自我完成与体现
042。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关键词
第十三章 文学的功能(下)
043。“功用”的层次与性质
044。文学在政治、道德上的功能
045。文学的体与用
046。文学的美感与意义
第十四章 文学与社会
047。作品与社会
048。作者与社会
049。社会对文学的反应与行动
050。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第十五章 文学与真实
051。对真实的执著
052。难以理解的真实
053。文学与真实
054。文学与社会客观现实
055。文学与作者的心灵真实
056。文学之真
第十六章 文学与道德
057。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
058。文学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059。道德与体品的整体审美效果
060。美与善的合一
第十七章 文学与历史
061。文学中历史的玩笑
062。文学与历史
063。何谓历史?
064。文学与历史的差异
065。历史意识对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影响
066。文学的历史研究
第十八章 文学的历史
067。文学史的研究
068。文学史的编写是否可能?
069。何谓文学史?
070。如何研究文学史?
071。文学史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072。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07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十九章 文学与哲学
074。文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
075。哲学在文学之中
(1)在作品方面
(2)在文学理论方面
(3)在文学形式方面
(4)在艺术精神方面
076。为什么哲学著作可以变成文学作品?
关键词
附录一 文学的美学思考
1。文学与美
2。美学的内容与课题
3。寻找文学作品中美的元素
4。探究美学观念产生的原因
5。思索文学理论与作品的美感价值标准
6。文学的美学思考
附录二 小说创作的美学基础
1。小说与现实
2。时间与空间
3。结构与图式
附录三 散文的后现代性
1。散文并非一种文学类型
2。散文家们的百衲理论
3。古文运动与散文的发展
4。散文的后现代性
关键词索引
后记
跋:“狐狸”文论
黎湘萍


第4版 序一


文·学·散·步
第4版序一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龚鹏程先生的《文学散步》着意探讨有关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他是用“散步”的方式来谈论,举重若轻,突破了一般“概论”的樊篱,富于才情的新鲜见解处处呈现,成就了一本很有学术含量、却又相当“好玩”的书。该书摆脱了一般文学概论从理论到理论的套路,采取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问题讨论,从读者关心又有兴趣的一个个问题入手,一步步深入梳理文学的知识系统。
龚先生显然对当下许多文学概论写法不满,他认为文学知识系统的呈现必须贴近文学生活,应当重在讨论“文学内在知识规律以及方法学基础的问题”,而不是那些永远争吵不休、而又在学界反复运转的“假问题”。比如,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起源之类问题,一般文学概论都是必然要专论的,本书却避开这些论题。龚先生认为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讲不清楚,还不如把精力放到讨论文学的功能以及文学欣赏中所引发的许多现象,其实这也都是在接近对文学基本规律的认识。该书所论涉的基本命题有文学的欣赏、形式、意义、功能,以及文学与社会、道德、历史、哲学诸方面的关联等问题,谈论领域很集中,纲举目张,简明扼要,把有关文学理论最基础的问题都拎起来了。因为龚鹏程先生有一种理论的自觉,他给这本书的定位是向读者简单铺陈解说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希望读者有基本的了解之后,能够引发他们自己的思索,进一步去处理这些问题。该书的理论阐述系统不但简明清晰,而且是开放的,对一般读者来说这“很够用”,也很容易进入状态。这种学术普及其实不容易,深入浅出有时比放手做自己的文章要难得多。
据说台湾有不少大学已经选用这本书作为文学理论教材,不过这是很有学术个性的教材,用流行的说法,又是理论“本土化”比较出色的专著。大概与龚鹏程先生的学术背景有关,他是从古代文学研究进入学界的,后来涉猎深广,但底子还在传统文学这边。该书虽然也目光开阔,学贯中西,不过更多的还是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中吸取理论资源。全书各章节引证的材料,大多数都和传统文学有关。龚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对许多基本的文学理论问题都绰有深思,自成系统,有些非后来所能及。龚先生处理和运用古代文学理论资源时,态度是非常虔诚而审慎的,他不会采取常见的那种将传统文论材料生硬塞入西方理论框架的做法,更多的是让中西文论互相观照,而重心显然落在中国传统文论这一边。在西方文学理论大举涌入的现在,人们不是担心中国文论“失语”吗?这本书用它的实践做了出色的回答:传统文学理论资源可以和西方文论构成积极有效的对话。在我所接触的有关文学概论的专著中,就中西文论的互相观照而言,除了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龚先生这本书也是比较成功的一种。
当然,这本注重理论“本土化”的概论在格外关注传统文论的同时,如果能适当吸纳现代中国文论的资源,那可能就更加丰满,也更加能切入当下文学现象。无论如何,近百年来的文学现代化探求已经形成一种不可或缺的“小传统”。
龚先生写作喜欢独辟蹊径,而不太愿意照章办事,陈陈相因,因此总有许多新鲜的创见。比如关于小说的空间,一般容易理解为小说描写的地理方位或者背景等等,而龚先生认为主要就是人物与事件所依持的那个氛围,人物和事件就是从这种特别的氛围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看法显然更加贴切。又如,探讨诗歌评价问题时,碰到许多复杂纷繁的矛盾,该书重点纠正那种认为作品有永恒或不可磨灭价值的客观论者,及认为评价只是见仁见智的主观论者,试图从趣味、悟性与理性等方面探究诗评过程的某些共性,提出诗评活动的主客观交融的问题。这些角度与观点也都别开生面。
该书虽然属于概论一类,但问题意识很强,不少章节观点的提出都有现实针对性,有意针砭学界一些比较混乱的现象或者有争议的课题,读来很是“解渴”。比如讨论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就指出文学史不是一般社会历史的文献史,也不等于是思想史。这种看法我很有同感。现今搞文学史研究的朝思想史“越位”的趋向比较明显。文学史是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其功能除了培养“思想”,还应当有“审美”,有文学的感觉与眼光。在这个日益平面化和物质化的时代里,审美感觉与能力的培养更显重要。但许多学中文的大学生研究生学会了“做”文章,却消泯了自己原有的艺术感觉,中文系也越来越不见“文气”了。对文学研究过分注重操作性,而轻视艺术审美经验性分析的这种倾向,的确应该引起警惕。思想史与文学史有交叉,但又还是有分工的。思想史主要是叙述各时期思想、知识和信仰的历史,而文学史主要应该是文学创作及相关的文学思潮的历史。一为“思想”,一为“文学”,两者可以互为背景,或互相诠释,但各自的领域大致还是比较清楚的。一般而言,思想史要处理的是较能代表时代特色或较有创造力与影响力的思想资源,文学史则要面对那些最能体现时代审美趋向,或最有精神创造特色的作家作品。搞文学史的自然要了解思想史的背景,甚至也难免做跨学科的一些题目。就个人的学术选择而言,这无可厚非。但现在的情形是“越位”中有些混乱,甚至有些本末倒置。所以龚先生的提醒是有意义的。几年前我也写过一篇《思想史能取替文学史吗》,谈到上述观点,曾引起学界讨论。现在读到龚先生的观点,深有同感,不免又多说几句。
我和龚鹏程先生交往多年,深感他是学界的性情中人,他的才情、学识加上批判眼光,常常能引起学术震动,引发思考和探究的冲动。两年前,我们聘请他任北大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讲中国文化史研究课程,大受学生们的欢迎。他的讲稿已经被列入北大版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十五讲系列),即将出版。现在他的《文学散步》也即将在大陆问世,相信也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并给文学理论的学科建树提供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