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亵仙-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幕礼贤下士却是看得十万禁军热血沸腾,齐齐跪下,山呼万岁不已。

    圣人瘾再次得到满足的赵佶,只觉脚下仿佛踩着棉花一般,走起路来飘飘荡荡恍若腾云。此时再看李禾,更是愈发顺眼了。

    赵佶的修长手掌再次伸到那蒙了布的木盘之中,第四场比试:马术!

    因为缺少养马地,骑兵一直都不是宋军主力,可哪支队伍,却也都有骑兵的存在,以拱卫京畿为首要职务的禁军卫卒,也同样有马术操演。

    林教头选了这马术为五项比试之一,却是看了李禾没有随身马匹,忽然冒出的主意。

    这军中的马术操演,骑士与马匹都是一一对应,长年在一起磨合训练,这才能够在上阵时人马如一,驱策自如。

    李禾便是精通马术,乍骑一匹自己不熟悉的马匹,若只是骑马奔跑当然没问题,却难以指挥马匹做出高难度的细活儿。

    而实际情况是,李禾压根儿就不会骑马。

    见了禁军一方派出的人选,赵佶不由皱了皱眉头,怎么却是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家?

    那老人家骑的马匹,也是骨瘦如柴,配上那一身黑毛儿,远远一看,便似是一头偏高的驴子。

第五十六章 跑马

    这老人姓王,名字已经没人知道,年轻时因为一手相马绝活儿,便在京师一带号称马王,后来年纪渐长,却因为一手调理马匹的绝技,而继续留任军中,成为禁军之中罕见的爷爷兵。

    那些喜欢找乐子的军汉们,便在他绰号马王的后边儿,又加了个爷字,马王便被叫成了今天的马王爷。

    马王爷相马有道,这匹黑色瘦马,便是他以一匹拉车弩马的价格买到手的,当时还被不少同行讥笑了一番,结果这马被马王爷拉回去加料喂了一个月,再拉出来时,在几乎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包揽了开封关扑赌马比赛中,所有的冠军。'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以至于这之后,黑马一词便成了大爆冷门的代名词。

    这匹黑马是马王爷自己掏银子买的,是他的私马,平日里却在禁军的马场里调教,此时请他出阵,这身份倒是有些两边不靠,好在无人深究,这位京师关扑跑马场上至今未逢一败的黑马,还是顺利出场了。

    赵佶毕竟还是帝王之尊,所谓的荒唐,也只是与之前几代先帝相比,这匹名动京师关扑界的黑马,他却并不知晓。

    可他不知道,不代表高俅不知道。这位高太尉,为了陪皇上玩得开心,家中养斗虫的、跑狗的、斗鸡的、赛马的,林林总总的专职匠人,至少数百号人马。

    这些驯养成果,在赵佶面前露脸之前,通常都会在京师的关扑行里先行试水。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客观评估出这些斗虫赛马的等级水准,同时也顺带在赌场上捞上一笔外快,何乐不为?

    这匹让京师所有参加关扑竞赛的马主,都深恶痛绝的黑马,高俅如何不认得?

    奈何这马王爷虽在禁军中任职,私下里却是蔡京府上私聘的驯马师,平时这匹私马便公然养在禁军马场之中,高俅也只好睁眼闭眼佯作不知,这时自也不好叫破。

    高俅一张偏黑的面孔,此时明显有一层红光泛起,一双眼睛更是亮得吓人。这匹黑马,让高俅近几个月,赔了数万两的银子,并因此连着换了三拨驯马教头,却依然是屡战屡败。

    这马术原本分三场比试,分别为跑马、跃马和避矢。高俅为了追求观赏性,却将三试合一。

    将平地竞速的跑马、越过障碍的跃马与骑马躲避箭矢的避矢,三种比法合而为一,其精彩激烈程度果然盛过任何单一的一种比试,让赵佶大呼过瘾。

    李禾再次细致的询问了规则,与前面那位一脸警惕的令官不同,讲解规则的赵佶双眼放光,一脸的惟恐天下不乱,只盼着李禾能再搞出什么惊天妖蛾子来才好。

    赛程只需要绕着跑马场跑上一圈,马道上的障碍,便是军中现成的木制拒马,分大中小几个尺寸高低错落。

    还有几根绊马索松松垮垮地摆在夯土地面,两边有人,马奔近时便会拉起绊马。

    马道外面一圈,每隔一段距离,便可看到一个与大军行营扎寨时,一模一样的高脚哨楼,比试时,每楼之上都有一名箭手,每人备有十支羽箭,随时可以对着马道上的骑士与奔马射出粘了白垩粉的钝头箭。

    比试规则也很简单,最快跑完一圈,且非要害部位中箭不得超过三支者便是冠军。其间,若双脚着地者,人马脱离者,头部中箭者,直接淘汰出局。

    这要求可是太高了,若是一开始就跑在前头的,就要比后边的面临更多的箭支袭击。若不想当出头鸟,一旦被领跑的冲过了箭雨,那便要输了比赛。除非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不然一场比赛下来,光是内心的纠结,便足够让人内伤。

    马王爷骑在马上,已经立在起跑处,李禾却溜溜达达地走到了人群里,向刚刚玩杂耍的军汉们,借了一副高跷回来,马匹看都没看,便随手牵了一匹,也没要鞍鞯。

    压根儿不会骑马的李禾,牵着这匹没有配鞍的光背马到了起跑处,直接跃上马背,也不知将脚套上马蹬,便这么坐在了那马的光背上面。

    一旁的马王爷,被李禾这一付棒槌相给气得下眼皮儿一阵突突突地猛跳,刚刚强压下火气,一瞥眼却看到李禾的坐骑,双眼竟是不由一直,之后便觉血往上冲,眼前一黑,竟是险险栽下马来。

    李禾那马毛色水亮极是精神,可那只是上半身,若是目光下移,便会看到那马的腰身粗大,竟是一匹怀了小马驹的母马。看那已经明显隆起的肚子,竟是马上就要生了。

    马王爷比了一辈子马,却从未被对手这般轻视过,强忍着火气一口黄牙都要咬碎,一张黑色脸膛已经憋成了紫茄子,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在比试中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知道什么叫马王爷三只眼。

    正站在一旁充当令官的赵佶,见了这一幕,险些笑出声来,想要强忍笑意,肚皮却传来丝丝疼意,眼看便要抽筋儿,没奈何,赵佶匆忙把令旗一挥:比试开始!

    众人只觉眼前一花,马王爷坐下黑马,便似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却见李禾坐下的那匹怀孕的母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李禾刚刚扔给她的一颗大白菜,四只蹄子只是为了让自己吃得舒服些,而稍稍挪了挪地方儿。李禾正在马上专心地往腿上绑着高跷。

    所有人,都傻眼了……

    那马王爷此时已经冲过了第一道拒马,躲过了三支冷箭,跳过了两道绊马索。

    李禾还在继续绑着高跷。

    等李禾绑完高跷抬起头来时,马王爷骑着他的那匹黑马,已经跑过了一半路程,身上却只多了一个被钝箭射中的白点儿。

    李禾白牙一呲,露出了一个憨厚的笑容,抓着马颈的鬃毛,一个倒立空翻,咄地一声高跷点地,竟是翻下了马来。

    再看那马,竟已被他抓着鬃毛举过了头顶。

    “咄,咄咄咄咄……”随着高跷点地的声响越来越密集,举着马匹的李禾越跑越快,竟在身后脱出了道道残影。

    马王爷已经冲过了最后一个箭楼,身上被钝箭染上的白灰点子只比方才多了一个,前方一马平川,以黑马的冲刺能力,甚至一个呼吸的时间都用不上,便可成功冲过终点。马背上的马王爷热血沸腾,横在终点的锻带就在眼前,近了,更近了……

第五十七章 淬心

    早已经历了无数大赛的黑马,此时不用马王爷示意什么,已经习惯性的压低了脑袋伸长了马颈,探出马嘴去撞那虚架在两根立杆上,象征着第一名的锻带。

    “嗯?”黑马脚步没停,马眼却是突然睁大,唇上习惯的触感没有传来,撞空了?

    马王爷更是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终点上突然凭空消失的锻带:活见鬼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咴……”一声马嘶响起,吓傻了的怀孕母马,这时才想起惊叫一声,感觉眼前突然倒转的世界又突然正了过来,四蹄着地,却是被李禾给轻轻放到了地面。

    “你,你你你……”马王爷指着李禾,确切的说是指着李禾脖子上那条锻带,一脸活见了鬼的样子。

    “蛮牛!蛮牛!蛮牛!”喊声雷动,全场再次陷入癫狂之中。

    李禾确实没有双脚落地,李禾确实没有人马脱离,李禾,再一次成功的钻了规则的空子。

    “蛮牛!蛮牛!蛮牛!”气喘吁吁跑到终点的赵佶手舞足蹈,与场中十万禁军一起忘形吼叫。

    终于到了最后一场比试。

    赵佶一把扯去托盘上的盖头,盘子里孤零零地一块木牌,上书两个墨字:蹴鞠!

    蹴鞠之戏,据说为黄帝所传,史有所载的,则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当时齐地蹴鞠风气极盛。至汉代时,更是被列入军队训练科目,到了唐代,蹴鞠大大小小各种玩法,已差不多数过百种。

    到了如今大宋,太祖赵匡胤自己便是蹴鞠高手,蹴鞠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圆社,也就是以蹴鞠爱好形成的社团,遍及全国各地,各地蹴鞠之风都是极盛,玩法更是不计其数。

    但总的来说,都不出文、武两种比法。

    所谓文比,便是指赛中双方身体没有接触,基本规则是在场中间设一网架,双方踢毬过网,接不到毬或踢出界外的,便算输上一筹。称为拦打。

    武比则是由汉代军中蹴鞠而来,称射辕。辕者,车前驾牲畜的两直木。军中行营扎寨时,为图方便,便将车竖起,车辕冲上,两车相对,形成一个由车辕组成的大门,称为辕门。

    所谓射辕,便是在场地两端各立一辕门,分作两队人马,若两军对垒互冲营门一般,在不许动手触毬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将毬送入对方辕门之中。射辕成功破门者,便算拔得一筹。

    由令官兼任的计筹官便会给破门一军加上一筹。比赛结束时,得筹多者胜。

    文武两种比法之外,还有一种不用门、网的玩法,就是大家一起将球互相踢来踢去,不使落地,甚至一个人自己踢也可以,称为白打。

    高俅当年便是开封有名的毬头,号称文武双全,各种玩法样样精通。

    今天要比的蹴鞠,便是由高俅亲自制定规则的七人射辕比赛。

    站在开阔平整的射辕场地上,李禾看着手中的皮毬,一脸怔怔,竟是当众发起呆来。

    父亲去世前,李禾也是个蹴鞠爱好者,父亲过世后,为生计所累的李禾,自然没了玩耍时间,每次见到小伙伴们踢毬,都只能强压下上场的心思,低着头匆匆绕道而过。

    父亲过世后的第一年,不知多少次在梦中,李禾梦到自己重新回到了蹴鞠场上,与小伙伴们尽情踢毬,醒来后,却只有凄冷寒夜……

    一枚小小的皮毬,既是父亲在世时那幸福时光的缩影,也是父亲去世后那午夜梦回的酸涩。

    法术可以封印记忆,却阻不住十四年重如山岳的情感沉淀。

    酸与甜、苦与乐,十四年来的种种情绪,齐齐涌上李禾的心头。

    失忆前,一直处于自我压抑的李禾,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面对自己的种种情绪。也恰恰因为失忆,没有了忆起往事的干扰,李禾此时面对的,便只是那一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