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聊斋仙境-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县城,更是热闹。仆人家丁,父母亲人太多太多的人送孩子赶考。

    看到他们,沈石忍不住地去想自己这一世的老爹……不知道他有没有入场考试。

    “哟!这不是我们的沈石沈公子吗?您倒是场场都到啊!”

    然而,讨厌的人总是不断地煞风景……钱家兄弟又出现了。

    看他们需要下人扶着才能出现,很明显,伤没有好利索。

    “你们也不差。我场场到,每次都见的到你们。”沈石说。

    “我们跟你可不一样,我们已经是童生了。”钱盛文得意的炫耀。

    “考生进场了。”这时候考监开门,所有考生,老老实实去排队,接受检查,沈石也一样。

    倒是钱盛文还是喋喋不休道:“哥,每年看他进考场,垂头丧气的出来,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沈石讶然,回头看了他们一眼,正看到钱盛文得意的神色。

    沈石只有一个感觉:我去!起这么早,带伤也要看我考试,竟然是你们人生的一大享受?你们的人生到底有多灰暗啊!

    面对这么灰暗的人,沈石很是无语的进了考场。

    排队的时候,沈石还见到了公孙策,他似乎有点儿紧张,所以只点了下头,并没有出声。

    由于是童生考,考的并不难。也就是考一考记忆力,就像是后世的小学考试一样。默写一下课文,填写一下句子,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而且由于宋朝极度地捧儒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所以童生考,也是以论语出题。

    这真心没什么难的,只要不紧张,正常发挥应该是可以过的。仿佛是为了证明沈石的判断似的,整个考场完全没有才气凝聚。

    沈石做好卷子,检查了几遍,没有什么错别字,也就不再去管它了。

    交卷时间一到,交卷走出考场。外面的人就更多了。有小贩叫卖,也有更多的亲朋到来。

    “贤弟,怎么样?这次可能过吗?”

    孔雪笠也来了,见沈石出来,立即迎了上去。

    “八九不离十。”沈石实话实说。

    沈石自问记性不差,再加上他自从有了小咕噜与十四娘后,每天都要为他们读古文。一本论语,真的是要多熟有多熟,想默写错误都难。

    唯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沈石的毛笔字。不过这些日子,沈石没少练字,应该可以过关。

    “哈哈,哥,他说他八九不离十?是八九不离十中不了吧?”

    再度听到钱盛文夸张的声音,沈石发现他真心为他们难过。

    看他们的屁股,坐不能坐,趴又太丢人,只能站着。

    就为了嘲笑自己两句,天不亮就从热被窝中爬起来,看着自己进考场。又站了一上午,等自己出考场。这两兄弟可真是

    “要不,咱们再赌一场?”沈石试探性地问道。

    “赌,你想赌什么?”钱盛文依然硬气,“咱们可不怕你!”

    嘴上说不怕,但是沈石却看到他们的身体在打哆嗦。

    “就赌今科我能不能考中。”沈石说。

    “呵呵”钱盛文得意的笑了,他刚想答应,然而钱盛举却问道,“你想赌多少?”

    “你们有多少?”沈石反问道。

    “我们”

    “哼!哪个与你赌!”

    钱盛文本想说个数,但是他却突然面色大变,一甩袖子,生气走了。

    这时候公孙策也出了考场,好奇问道:“他们是怎么了?”

    “没什么?没钱了呗!我听说他们兄弟输了好几千贯,被他们父亲好一通打,断绝了所有的经济来源。”孔雪笠立即说道。

    这家伙!真的是什么都打听啊!

    “对了,贤弟既然考完,咱们是不是应该热闹热闹?”孔雪笠说完,又建议道。

    “哼!色鬼!”

    小狐狸十四娘不屑道。

    随着她到人间日久,她是越发的了解人性。比如孔雪笠,她就十分明白这死胖子。这死胖子每次来,不是跟他们抢肉吃,便是来拉公子上青楼,是绝对的损友。

    “呵呵。”沈石听到十四娘的评价,打哈哈圆场道,“孔兄,你不准备一下考秀才吗?”

    沈石是真心为孔雪笠好。小狐狸喜欢读书人,他就把他向读书人身上引,也改变一下他给小狐狸的印象。

    然而

    “考什么秀才。我毕竟是姓孔的。除了正科,恩科是不考的。”

    得!这是位不会聊天的,直接就把天聊死了。

    沈石看看公孙策,只见他的嘴唇动了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说“mmp”。

    最后,沈石与公孙策他们还是下了馆子。考过试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成绩的公布,过不过,这才是重点。

    就算是沈石觉得自己十拿九稳了,但是只要成绩一天不出来,也做不得准。

    批卷的教谕也知道学生们的心思,所以卷子一收上来,便立即开始批改。

    童生考不比其他考,照规矩是现场打分,最后总和评比,还有些不好的卷子,也会直接批一个不过。

    并不像其他考那么麻烦,不仅有阁卷的,有批改的,还要上报什么。

    童生考可以说是教谕们手中最大的权力了。

第36章 、科举() 
金华并非是多么知名的大县。甚至可以说是大宋版图上最不起眼的一波县了。金华唯一比较出名的金华火腿,那也是我大青时代的事。

    由于不出名,所以本县教谕只有两个。一个便是王教谕,另一个便是崔教谕。

    学生们考过,没事了。他们却还在批卷子,而且是重复劳动的检查默写的对错,两人都有些疲惫。这时,崔教谕忽然看到一张卷子,看完之后精神顿时振奋了不少,连声叫好,又叫了几声可惜,惹得旁边的王教谕抬起头看过来。

    “崔兄为何如此激动。”重复劳动,王教谕也累了,放下朱笔,借此休息一下。

    崔教谕抖抖手中卷子道:“此考生的帖经、墨义全对,尤其这一笔好字,我竟看不出是颜体,还是回体。”

    “哦,这倒是奇了。”

    童生考,一考默写,对论语是不是熟。二考经义,光背可不行,还要知道意思。三、便是文字,也就是卷面分了。

    前两个还好说,但是学生的字能写的漂亮,绝对有很大加分的。而且中华自古便有字如其人一说,这也吸引了王教谕的好奇。

    王教谕起身去看那卷子。

    首先那卷面非常整洁,没有任何的涂改。这说明这个学生记的很牢,不错。

    基本上这已经属于可录取了。

    这不足以让两位教谕惊讶,会读书记的住,这本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他们惊讶的是沈石的字。

    乍一看,沈石的字平平无奇,然而在这平平无奇中却有一份逍遥,一份洒脱。

    说的文雅一点儿,就是颇有神韵。说白了,就像是某人的脸一样,越看越有味道。

    “可惜了,他这字成字不久,亦未大成。真想看看大成之后,是何等神韵。”

    王教谕也感慨了一下,又从头看了看卷子,果然是全对。童生考三考皆优。这样的卷子,也是他们批改老师最喜欢的。

    “王兄也这么觉得?”崔教谕说完,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了,这次他若通过,以后就见不到了。”

    “那崔兄的意思是?”

    王教谕好笑地看着自己的同僚,他是知道自己这个同僚爱字如命。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崔教谕想了想道:“就判个甲等吧。”

    王教谕想了一下,问道:“只是甲等?他这卷面,这字,判个头名,也不为过吧!”

    “我知我知,他这答题,文字都是很好,但是这字,偏偏没有大成。我实在是,实在是心中忐忑。”

    哈?爱字爱成这样。

    王教谕不是不理解他,古代科举考试,除了答题正确外,卷面是否整洁、字体的好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评判标准。

    也因此有了一大帮的爱字之人。

    当然,爱字不是错。可是因“爱”成“恨”,这可就不太好了。

    “崔兄,童生考的学生多数年龄不大,字乃一生成就,岂是说成就成的。”王教谕提醒他道。

    “这王兄说的不错。是我因小失大了。不过这卷子还未改完,不如放放再看。”

    崔教谕知道王教谕说的没错,不能因为他爱字,便压低学生的名次。不过他还是要等一等,兴许便有比沈石更出彩的呢?

    对崔教谕的心思,王教谕也明白。然而,这儿是金华,不是苏杭,哪儿来的那么多天纵之才。王教谕觉得能比这份卷子更出彩的,只怕是不会再有了。

    卷子很快批完,事实证明了王教谕的判断。

    王教谕重新拿起沈石的卷子,说道:“此子功课很扎实,文字也是不俗,虽然不知道是哪家书院的学子,不过看的出来,却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崔教谕认可的点点头:“确实如此。”

    所有卷子都看过了,他只能认可。

    王教谕继续说:“既然他有这学问,而且崔兄也认可他的字。我们不如看下他的名字后,我们可以把他叫来,教导一番,让他好好练字,说不得便出一书法大家,岂不美哉。”

    古代科考糊上名字,是为了避免作弊。不过沈石的卷子做成这样,即便他们偷看了,也不会有人说他们作弊。

    听王教谕这么一说,崔教谕当然不会不同意。金华怎么说也是紧挨苏杭的县,在这儿当教谕又怎么会不想自己的学生中有人一举成名呢?如果真要出了个书法大家,也是他们教化之功。

    两人商议一定,这间房间就没什么可以阻止他们的人在了。

    他们也是人,也有好奇心。

    不过为了不破坏规矩,他们还是定下了所有的名次后,这才叫来小吏,将糊名打开。

    考过之后,总是要有个名次的。这时候打开糊名是不破坏规矩的。只有看到名字,小吏才好抄写公布。

    看到上面的名字后,崔教谕到是没什么反应,可王教谕却是惊到了。

    “竟然是他?”

    崔教谕看到王教谕那么惊讶,心中好奇心大起,问道:“王兄,莫非认识此考生。”

    王教谕点点头,说:“确实认识,如果我念一首诗,你也认识他。”

    “什么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他!”崔教谕立即便知道他说的是谁了。

    仰天大笑的那种狂,真是想不记住都难。

    当然这也是沈石选的词够经典。如果词不好,他的名声可就不一样了。

    “多谢王兄。”知道是沈石后,崔教谕立即施了一礼。

    “崔兄这是?”王教谕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是谢王兄教出如此学子,我金华有福了!”

    王教谕一听,有些释然,也不由地扪心自问:自己过去是不是误会这沈石了。圣人说过,有教无类。自己是不是太注重他武夫的身份了。

    这就是诗会的力量了。诗会的宣传,再加上部分的“真材实料”,沈石已经是在文人圈子挖开了一道缝。

    如果是过去的沈石,他们可不会反省。像什么纨绔、不学无术,基本上便是武夫的专利,特别是将门世家,说他们不是纨绔都没人信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