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奎也不啰嗦,直言道:“速去通报,就说江南通政使张大奎奉吴王口谕前来办差。”

    那衙差哪里还敢怠慢,当即回身向衙门内奔去。一旁另有一人当下引了大奎等人向衙门内的后厅走去。大奎虽然不知道这刑部的主事之人是谁,但他知道一旦自己掌握的名册交到他的手上,那才是腥风血雨的开始!

    大奎到了刑部衙门后厅客位落座,五名侍卫在其身后站定。这里虽是刑部衙门,但据说这刑部衙门最大的官便是刑部侍郎刘宗巨。如今江南初定,大明官署中还没有系统的六部。而这所谓的刑部也只是初具规模。大明的所有地方衙门包括京城应天,也俱是沿用元朝的老房旧物。

    刑部侍郎为正三品,与大奎是同级。但大奎挂着一个太子太保的二品虚衔,虽是虚衔但在官场中不过是捧臭脚的名头。

    不多时,门外呼啦啦进来了一群人。大奎这才站起身来,进来的这群人见到大奎便纷纷见礼,大奎也不客套。当先扬声道:“本官江南通政使张大奎,奉吴王喻前来办案,请列为大人鼎力相助。”进门的众人齐齐拱手,当下又是一番客套。

    这群人中当先一人与大奎一样,也是一身红袍,年纪轻轻一脸的书卷气。大奎猜想,想必这就是刑部侍郎刘宗巨了。果不其然,这年轻的官员上前一步向大奎拱手道:“本官刑部侍郎刘宗巨,见过通政使大人。”由于大奎与之平级,故此连忙还礼。

    见了礼,其后便是该谈正事了,刑部侍郎刘宗巨随即问道:“张大人,不知吴王有何差派?”大奎望了望眼前的一干人等,却答非所问道:“在场众人请一一报上名来。”

    大奎说完即从身后亲随手上接过了木匣,打开木匣取了一本账册出来。

    一群人顿时交头接耳,刘宗巨也是一头雾水,但仍是当先答道:“刑部侍郎刘宗巨。”

    大奎点点头打开账册,细细查找。半响才道:“恩,没有!下一个。”

    “刑部司务段宏宇”一名青袍官差站出来拱手答道。

    大奎又是一通翻找验看,看了半响方道:“恩,没有!下一个。”

    “刑部校尉吴浩龙。”出列的竟是个武官,大奎不由一愣。

    刘宗巨当即道:“刑部初立,凡有缉捕之事皆有校尉行事。”大奎闻言点了点头,再去账册上一一细查,还是没有。

    其他众人也都一一报上了姓名,却皆是带兵校尉。可喜的是都不在账册上,大奎这才放下了心。余下的事便是交接了,大奎郑重其事的对刑部侍郎刘宗巨言道:“本官暗查江南百官廉政,现查出大批犯案官员及江北元庭细作,此是名单。吴王有旨,将名单上的犯官一一拿获。今次是来刑部备案的。”大奎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是议论纷纷。

    刑部侍郎刘宗巨回身冷声道:“但凡鼓噪者,杖刑伺候。”这句话甚是管用,其身后众人霎时皆是闭了嘴。

    刘宗巨从大奎手中接了木匣过来,便命人搬了桌子来将木匣置于桌上。随即唤来刑部录事等五人,分工开始对木匣内账册及纸签上的名单一一抄录。

    正当众人忙的不可开交之际,门外进来一名朝官来。

    大奎虽是坐在椅子上等候着刑部备案,可见到这朝官进门却起身向那朝官走了过去。

    “吴王喻!”大奎还未走出五步,这朝官便扯了嗓子一声喊。

    厅中众人连忙停了手上的活计,纷纷过来跪拜。

    许是这朝官如此行事惯了,见到众人皆跪拜了这才打开吴王令旨意宣读道:“吴王喻,就江南官员贪赃一案,现交刑部主理。江南通政使张大奎代掌刑部尚书一职。如有所需,江南各地城防兵马悉听调动。至本年年底,所有犯官务必一一到案就法,钦此”。

第三十四章 取舍难断() 
朝官读了王命,随即将令旨一合对大奎笑道:“尚书大人,接旨吧。”

    张大奎不敢忤逆,当下双手举过头顶接下了这一纸王命。

    大奎心中忧急万分,虽说是由江南通政使代掌刑部,但如此一来江南官场势必将有一场浩劫。近万人的人头落地,而大奎既是刑部的主事,那么这笔血债便会记到大奎头上。

    有道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奎出身道门本着济世为怀行走江湖往来官场,虽说死在大奎手上的贪官歹人也有不少,但那些都是十恶不赦之徒。如今一旦江南各地大肆缉捕,势必会造成人心惶惶。

    大奎失神的站起身来,朝官对着大奎笑道:“吴王怕张大人独木难支,特意在军中选拔精干校尉百名,精兵两千以供驱使,张大人可不要让吴王失望啊。”

    大奎只是礼节性的笑了笑道:“张大奎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朝官向大奎施了一礼,便即转身出门而去。大奎一直送朝官出了门,到了大门外方才见到刑部衙门外果真有百名武官立身恭候。

    “参见尚书大人。”百名武官齐齐见礼,大奎不由的嘴角带着一抹苦笑。虽是心有不愿,但大奎依然要尽职尽责。王命难违,君威难犯。大奎明白这些校尉的来意,既来之则安之吧。

    首先大奎按名册上所书,对应天府的官员来了一次清洗。

    一夜之间,应天府闹得鸡飞狗跳。刑部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所有在册官员一一拿获,并连夜抄家。做官的脑袋都不傻,贪官也知道树大招风。大奎一夜间拿获的应天官员超过一百五十名,可从这些官员家里抄出的金银财宝总计不过五万两。

    大奎在应天早安排有密探,与其说是大奎安排的,不如说是吴王授意的。对所查是否属实,大奎心里自然是毫不质疑。

    刑部,倒过来念便是部刑,说穿了就是不招就动刑,所以简称刑部。大奎是这么认为的,其手下的将校更是深以为然。若不能查个水落石出,吴王怪罪下来谁也担当不起。

    威逼,哄吓,大刑伺候。古往今来数得着的刑法一一出场。事实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贪官敛财的手段真可谓花样繁多。

    负责收税的虚报账目,负责牢狱的收受买命钱,负责军需粮草的军需官克扣粮饷……。

    这些都是些小虾米,入京随驾的官员既有几十名之多。这些官员买官卖官,收受贿赂,包娼庇赌,圈地营私等等罪状五花八门。

    大奎一直坐在刑部大堂上,不断的听取着属下的禀报。而面前的桌上却有一张纸签,上面记录着十余个名字。这些人有的是王亲,有的是肱骨大臣的亲眷。这些人若是动了,怕是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奎有些拿不定主意,一旦将这些人绳之以法,势必要得罪权贵。弄不好吴王怪罪下来,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大奎心里明白,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纯属无稽之谈,这些话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就算吴王胸怀似海,但当朝权臣的亲眷谁人敢动?随便拿出一个典故来,大奎在泉州时明知那香泉坊是胡惟庸的产业,却是没有擅动。这其中的奥妙岂能为外人道?外面天已经亮了,大奎的心里却是暗了许多。从临安带来的数名属下已去各自休息了,而大奎仍是独自一人坐在大堂上望着眼前的名单出神。

    自己曾对师父灵智上人许诺过,要为百姓做官。可如今看着这名单上的十余人名,大奎竟是筹措不前难以决断。一旦动手将这些人绳之以法,势必给自己引来许多的麻烦。如今大奎有了黄莺,有了还没出生的孩子,由此心中自然有了顾忌。

    方九天的厉害,大奎见识过了。若是依然固我般的行事,那么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方九天的出现。大奎虽是武艺独步武林,但却不敢说便是天下无敌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正当大奎要起身去刑部后院牢房看看审讯情况,门外却是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大奎注目去看,来者竟是汤和,而汤和身后却是跟着杨小虎。

    大奎将那张名单收入怀中,当即绕出了公案迎上前去。

    “恭喜大奎兄弟荣升刑部尚书,哈哈哈”汤和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此不羁,大奎不由脸上一阵发烫,自己如今便如那架在火上烤的鸡鸭般,汤大哥竟是如此取笑自己。

    “孩儿见过义父。”杨小虎走过来屈膝便跪,恭恭敬敬的给大奎磕了头。

    “快起来吧。”大奎伸手虚扶,杨小虎随即站起身来。

    大奎引着汤和到了后厅各自落座,早有衙役上了茶来。

    “兄弟高升,却为何如此愁眉不展啊?”汤和首先问道。

    大奎也不隐瞒,当即由怀中掏出了那张名单道:“汤大哥请过目。”

    汤和接过了名单,只是扫了一眼便即还给大奎。却是一言不发的向厅中墙上的一副匾额望去,大奎不禁随着汤和的目光看向那面墙上的匾额。

    匾额上书四个大字:铁面无私。

    汤和笑问:“兄弟可知这铁面无私的典故?”大奎摇摇头。

    汤和随之说道:“北宋嘉佑年间,出了一位好官。此人姓包名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

    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屈权贵并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他严格执法,六亲不认,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

    百姓感念其爱民如子,将其誉为包青天。其不畏强权,却为百官所忌,因其肤色太黑遂私下里叫他包黑子。而铁面无私这四个字便是包拯的写照。”

    大奎听了汤和说到这里,哪里还会不明白汤和大哥什么意思,这些他也知道。但却不是大奎心中的症结所在。

    汤和毕竟是老于世故,见到大奎脸上神色,不禁莞尔一笑道:“为百姓民生,千刀万刃又何妨。这句话你忘了吗?”大奎闻言不禁羞愧难当,汤和续道:“以前汤某认识的那个张大奎哪里去了?为了一己之私便弃家国民生于不顾?”

    大奎当即起身,向着汤和双手抱拳道:“汤大哥,我……。”

    汤和不禁哈哈大笑,眼中竟已是泪光盈盈。

    汤和站起身来,大步向外走去。大奎一直送到门前,眼望着汤和走远,却听到汤和长声吟道:“忠直男儿真颜色,赤血千里慰平生。”

    不光汤和走了,杨小虎也随着去了,只留下大奎站立在门前暗自发呆。此时的大奎已不是那个驰骋疆场的英豪,却又回到了从前,变成了那个傻蛋……。

    刑部证物房的脏银赃物越来越多,大奎的心里却也是越来越沉重。心中难以决断,却谁也帮不了他。大奎有些怕了,他怕失去自己美满的家,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所有名册上的名字,俱是暗探所查,既是名单上罗列了这许多名字,既是不避亲疏的一一查实,吴王的意思大奎也已明了。但有一点大奎可以预见,那便是一旦发生变故,被报复的不会是吴王,而恰恰会是他张大奎。

    别的大官之间儿女联姻沾亲带故朋党遍布,而大奎到如今仍是孤身一人。往常行事总是摆着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走到哪里都要杀几个人。如此一来,大奎在江南百官的眼里已是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