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战的人都是不禁心中疑惑,两大高手便是如此相搏?

    大奎侧身避剑的同时上步撩剑,却是以身带臂,以臂带手,以手带剑。却是一招太极剑中的‘托千斤’。常遇春旋身再次竖剑来挡,不防大奎却是猛然换式,一招‘翻身劈剑’直袭常遇春胸腹。

    常遇春无奈之下退步让剑,大奎心中暗道:‘三招一过该是进入正题了,须得小心戒备看他如何进招。’念头未消,常遇春已经动了。

    大奎只觉眼前一花,已是漫天剑影袭来。如此快剑,大奎生平仅见,想当初孟歌的快刀已是出类拔萃,想不到常遇春的快剑更胜一筹。剑影分袭大奎上中两路,此时却不知孰真孰假,大奎情急之下纵身后跃使了一招太极剑中的‘盖拦式’。

    ‘盖拦式’分横档,下压,顺带三个变化,大奎却是将三个变化尽皆使将出来。耳边一阵‘当…当…当…当…,’双剑连连相交,声音急如爆豆相仿。大奎纵身避过了袭来的中路剑,身在空中栏挡住了上路剑。虽是将常遇春袭来之剑尽皆拦住,心中也不由得担心起来,如此一来岂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第一百二十章 惺惺相惜() 
‘当…当…当…当…,’又是一阵密如骤雨的金铁交鸣之声,转瞬大奎与常遇春击剑相交近百招,大奎虽是酒醉但眼力反应却是丝毫不逊色与平时。但此刻常遇春的剑招如疾风骤雨般攻到,大奎也只能全数抵挡却是一招也不能进击。

    常遇春的剑法若简言之,那便是快,猛,准,狠。快如风,猛如虎,准若点睛,狠如豺狼。常遇春剑法多以点刺撩抹等小巧招式为主,力求以最小的剑式范围攻敌必救,这样一来本就快若闪电的剑招此刻更见凌厉。

    大奎又挡了三十余招,心中不由发狠,拼了吧!当下以快打快,施展开独创的乱七八糟剑法,开始奋力反攻。

    常遇春心下不禁惊异,他这是施展的什么剑法?招式杂乱无章,根本无轨迹可循,却又每招皆是用的恰到好处!

    一闪念间,两人已打成势均力敌之势。常遇春剑快,大奎的剑法却也不慢。两人这下皆是以精灵小巧为主,以直线进招为路线。这下真可谓针锋相对,金铁交鸣之声大盛,看的周围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常遇春一身蓝缎锦袍,大奎一身绯红锦袍,一时间只见红蓝两道人影纵越开合,剑光犹如匹练破空,金铁交鸣之声更如狂风骤雨。周围的人都看傻了,尤其是营寨门前早已聚集数百军中将校,一个个屏住呼吸直盯着门前相斗的二人,都是生怕错过了一丝一毫的精彩场面,他们却都在替大奎担心。

    常遇春自打从军便没败过,这群将校自然不担心,他们担心大奎一个不小心再被常遇春杀了可怎么办?虽然旁观者都看不清二人所使得剑招,但看那气势和听声音也知道。这也不能怪他们多想,大奎与常遇春相斗实在是凶险万分。

    大奎与常遇春又斗了一百余招,仍是这般场面。大奎心绪平稳,虽喝了酒却不见有任何影响。常遇春也是安之若素,剑招凌厉洒脱丝毫不见败象。二人此刻皆是攻守参半旗鼓相当,大奎不由惊异:‘常大哥这般耐力却是不输与我!这可如何是好。’

    大奎正自想着,常遇春已是旋身绕步从侧翼攻到,大奎身随剑走挺剑迎上。一时间剑风咻咻,剑交当当轻响,时而激起数点火星。这火星在夜色中更为显眼,便如紫炎流萤般一闪即逝。

    大奎与常遇春二人剑如霹雷电闪,身如闹海蛟龙。二人皆是一般的身手矫健,一般的威猛无涛。又斗了近百招,仍是这般焦着相斗,二人气息都是不见丝毫凌乱。常遇春此刻也是暗暗佩服大奎的武艺,大奎兄弟能有如此武艺确实不凡,况且又是大病初愈身体未复之时且能与我战成平手,若是平时我安能胜他?

    眼看月上中天,大奎与常遇春已是斗了三个多时辰仍是胜负未分。旁观的人腿都站麻了,不少人眼皮已经开始打架,不由都是心道:‘这二人是要斗到天亮吗?’

    恰在此时,一阵布袂碎裂声传来,相斗的二人齐齐后纵分开,待到二人落地却皆是默默站立原地相互看着对方。借着月色,只见大奎衣袍下摆已成碎步条条,而常遇春肋下衣襟已被刮开数道尺余长的口子。

    原来大奎竟是以不招不架之势与常遇春对换了三剑,这三剑可谓是凶险之极。大奎在常遇春肋下划开了三道口子却不伤其皮肉,常遇春在大奎前襟下摆抹了三剑未动大奎筋骨。若是生死搏杀,大奎与常遇春都该是肚破肠流之状,二人却皆是已经生还无望。

    这一番比斗,大奎与常遇春互相之间算是有了新的认识,皆是惺惺相惜,相持以重。

    常遇春望着大奎突然哈哈大笑道:“大奎兄弟剑术高超,愚兄自叹不如,如今兄弟大病初愈,愚兄就算胜了也不光彩,况且又是平手之局?”

    大奎摇头回道:“剑者心之所系,有心则剑气盛,无心则剑气衰。此事与身体无干。”

    常遇春微笑问道:“难道垂垂迟暮之人也有剑气?”

    大奎笑答:“剑气者,中正平和之气,。此气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武圣关羽身首异处尚能惊吓曹操,凭的便是气势。又何论老幼?”

    常遇春呵呵笑这走过来拉着大奎的手道:“今日天色已晚,且到我府上,你我兄弟二人再好好叙谈叙谈啊。”说罢转头道:“来人,备马回府!”……。

    大奎与常遇春联袂并鬃而行,身后自有一干人等相随。路上二人即对剑术不断地争辩,常遇春平日少言寡语,大奎也不是话多之人,此刻二人却是争辩的口沫横飞喋喋不休。身后一干随从见此情景且是大为称奇,刚刚还打得难解难分,这会确实如他乡遇故交般的热切相谈,这却是何故?殊不知英雄惺惺相惜之理。

    二人直到常遇春府邸门前还在争辩,下了马携手入府进了前厅犹在争辩。丫鬟掌了灯,上了茶,常遇春命人上了酒菜与大奎对饮时才叹气道:“常某虽精于武艺,但这些年来还没有遇到如大奎兄弟这样的对手。你我虽是同朝为臣,但今日才算真正相识。来,愚兄敬你一杯。”

    大奎端起酒盏笑道:“常大哥抬举小弟了,能结识常大哥如此英雄,小弟三生有幸,干!”

    二人持杯碰了一记这才举杯同饮,随后二人边吃边聊,到仆役撤了酒席上了香茶,二人便秉烛夜谈直到天亮。

    次日辰时,二人仍是相谈甚欢,所谈涉及武艺涉及兵马作战,连男女之事也互不遮掩。正谈着,大厅门外一声长喝:“好你个张大奎,来应天也不到我哪里,是不是不将我汤和放在眼里了?”来人不是汤和是谁?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明风云榜() 
大奎与常遇春也不觉困顿,三人围在桌前又是一通聊侃。当大奎与常遇春说起武学之道,汤和倒是颇为赞同大奎的看法,这样一来自又引起一番争论。

    等到三人争论半响,大奎说道:“当今大明军中文有汤大哥,武有常大哥,推翻元朝也是指日可待啊,哈哈哈。”岂料汤和与常遇春皆是一副看怪物般的眼神看着自己。

    大奎不禁问道:“难道小弟说错了?”

    汤和微笑不语,常遇春笑道:“兄弟不是说错了,而是大错特错。”话音一顿,又对汤和道:“你跟他讲讲,他这小子也不上朝也不打听打听,我大明人才济济岂是你小子能见全豹的?”

    汤和呵呵笑道:“我与常大哥是左右都督,分领左右兵马各三十万。而除此之外还有徐达徐元帅的中军。若论实力当以中军为最,而中军能人猛将颇多。”汤和说到这里神秘一笑。

    大奎不禁问道:“都有何等人物,汤大哥快说说!”

    汤和笑着徐徐道来:“徐达徐元帅是回人,故此手下大将也多为回人。中军里有名的将领多不胜数,但有几人却是不得不提。首先要说的是邓愈,字伯颜,虹县人(今安徽泗县)。此人文武兼备勇猛过人,十五岁跟从徐达元帅,十六岁升校尉岁末升偏将,十七岁升任大将统兵二万。”

    大奎闻言不由一惊,自己十六岁还在家里砍柴那!这邓愈还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

    汤和喝口茶又道:“沐英,凤阳定远人。曾以五千之众夺取元兵重兵屯守的龙兴城,当时守城的元军约八万余众,你说他厉不厉害?”

    大奎听到这里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如此将领如此战绩,真可谓用兵如神啊。

    汤和又道:“华云龙,定远人(安徽)。曾为滁州韭山匪寇,听闻徐元帅辅佐吴王起兵便率众二千来投,元兵闻讯派兵拦截,华云龙与敌将对阵三回合便将其斩于马下。其后只率二千兵卒便将敌兵一万余兵马冲杀的四散奔逃,其勇武可见一斑。”

    大奎坐在一旁点了点头,随即亲手为汤和与常遇春续了香茶。

    汤和略一沉吟道:“还有一位将领叫丁…丁什么?”汤和去问常遇春。

    常遇春提醒道:“丁德兴,和你同为濠州同乡,又是一起跟随吴王起兵的,你怎会不记得?哎,我看你是贵人事忙,都忘了吃饭了吧?呵呵呵。”此话一出,三人皆是哈哈大笑。

    汤和笑道:“我和他虽为同乡却是不常见面,况且大家都叫他‘黑丁’又不叫名字,这许多年了一时忘记也是平常。”

    常遇春笑道:“‘黑丁’是吴王当年戏谑之言,谁知后来便这么叫上了。”

    大奎不禁问道:“他有何本事?”

    汤和神秘一笑道:“其刀飞快,杀人不见血。体肤粗黑心更黑,故名‘黑丁’!”

    大奎闻言顿时了然。

    汤和道:“这些都是回人将领中出类拔萃的,还有冯国用,冯圣,李文忠等等不胜枚举。”

    大奎恭维笑道:“若论智谋,当属汤大哥为最了吧?”

    汤和正喝茶,闻言摆摆手道:“不对不对,刘伯温丞相文韬武略堪比商周姜太公三国诸葛孔明!汤某的智计不过沧海一粟耳。”许是口渴,汤和再次端了杯子喝茶。

    大奎不禁问道:“我也曾上朝,为何不见其人啊?”说着挠挠头,百思不得其解。

    汤和笑道:“吴王特许,非重大朝会,刘丞相不必上朝。”

    大奎这才明白,原来有本事的人都有吴王特许啊,比方说自己!哇哈哈。

    汤和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人须得跟贤弟说说,此人姓宋名濂,号‘玄真遁叟’。浦江人(今浙江义乌),此人儒学道学诸子百家无一不精,文人学子皆奉其为‘太史公’。据说其人学通古今,才高八斗。吴王尊称其为百官文臣之首!”

    大奎听到这里不禁暗暗咋舌,大明人才济济却真不是胡吹大气的。

    常遇春不禁皱眉道:“当今元庭也是藏龙卧虎啊。”说罢长叹一口气。

    大奎闻言深有同感,当年护送小明王杀出安丰时,遇到的那个王保保便是武艺精绝之人,若不是自己使诈打杀他的坐骑,才就此脱身。不然当时便会被王保保手下的数千精骑困死在安丰城外。想到王保保的数千精骑,大奎不禁神往。

    那些骑兵虽是人数不多,只有区区数千之众,但个个武艺高强。一经战阵互相间协同防守进攻,这等精兵却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练就;

    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