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妇的古代生活-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容易挨到天蒙蒙亮,柳絮对念琴道:“你先守着宝儿,我出去找大夫。”

    念琴小声道:“太早了,医馆没开门,姑娘去了白跑一趟。”

    柳絮换上出门穿的衣裙,“我去柏府,找柏舅爷,小孩子太小,高烧时候久了,怕肺烧坏了。”

    柳絮匆匆出门,晨曦微露,下了一整晚的雨,晨起小雨方停歇,官道上坑洼积水,时辰太早,四周清净,没有几个行人。

    柳絮站在官道边上,等了许久,才有一辆马车经过,马车只有一匹马拉车,车子破旧,四面漏风,大概白日上街有碍观瞻,一早一晚出来赚个脚力钱,柳絮急忙摆手招呼马车停下,没问车钱,吩咐一声,“去东城柏氏生药铺,烦劳大叔快点,家里孩子生病。”

    柏氏生药铺,车夫知道路,听说有病人,扬鞭喊了声,“姑娘坐稳。”车子在无人的官道飞跑。

    车子拉到柏氏药铺门前,药铺没有卸下门板,柳絮到旁边宅门叩门,好半天,门口探出一个人头来,看门下人认识她,把柳絮让到门房里等,进去回柏舅爷。

    不一会,就见柏舅爷急匆匆从宅里出来,衣冠没有往日整齐,边走边系上长袍扣子,身后跟着下人,提着药箱,柏舅爷看见柳絮不多言,说了句,“走吧!”

    柳絮来时的车子等在外面,柳絮仍然坐了顾的旧车,柏舅爷接过下人手里的药箱,坐上自家车子,两辆车子一先一后,往西城剪刀胡同疾驰。

    念琴自柳絮走后,守在宝儿炕跟前,摸着他小身子还是滚热,着急,打盆温水,给宝儿擦手脚心、腋窝,一番折腾,把旁边的柳芽儿惊动,柳芽儿揉着眼睛坐起来,睡眼惺忪问:“念琴姐,宝儿怎么了?”

    念琴赶紧给柳芽儿取衣裳,帮她穿上,外面天已大亮,小生子起来了,到灶间一看没人,冷锅冷灶,往日这个时辰柳絮和念琴已把早饭做好,念琴端着水盆出来,小生子问;“我姐呢?”

    “宝儿病了,你姐请大夫去了。”

    念琴看时辰不早,光顾忙活宝儿,现做早饭来不及,掏出几个铜板,约莫够饭钱和雇车钱,塞给小生子道:“你去街上买个饼,吃完雇车直接上学去吧!

    小生子迟疑,往东屋看看,看宝儿还未起,“弟怎么样了?”

    念琴推他出门,“宝儿没事,一会大夫就来了,吃几剂小药就好了。”

    念琴开了院门,看着小生子消失在胡同口,刚想关门,就看见柳絮跟柏舅爷急匆匆进了胡同。

    念琴赶紧把院门打开,柳絮到跟前,紧张地问:“宝儿怎么样了?”

    念琴看见柏舅爷紧张情绪稍稍缓解,担忧地道:“烧得很厉害,奴婢用水擦了他小身子,不济事。”

    柏舅爷一听顾不上说别的,抢步进院门,直奔柳家屋里。

    穿过灶间,看宝儿在东屋躺着,奔东屋进去,柳絮和念琴倒被他落在后面。

    柏舅爷放下药箱,坐在炕沿边替宝儿诊脉,看看舌苔,摸摸身上,站起身,打开药箱,桌上铺上一张干净的纸,药箱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里面微黄的粉面,吩咐柳絮拿碗温水化开,宝儿烧得有点迷糊,撬开嘴,灌了下去。

    然后又拿出两个水丸,研开给宝儿服下去。

    柏舅爷一直守在炕边上,约莫一个时辰,宝儿开始发汗,柏舅爷把压在宝儿身上的被子往下撤了撤,散散热,探手一摸,宝儿身子不似方才火炭似的,看柳絮和念琴焦急,安慰道:“没什么大碍,热开始退了,放心吧!”

    柳絮和念琴才松了一口气,柳絮看外面天,日头升起来了,早饭没顾上做,心想,柏舅爷一大早起来,空腹没吃东西,走去灶间,烧火开始做早饭。

    念琴出来,柳絮示意她进屋里去看柏舅爷有什么吩咐,难免要东西之类的。

    柳絮和面粉,烧一锅清水,待水开,把羊肉切成薄片下入锅里,院子里菜地小白菜长出寸许,摘了几片绿叶,切细丝洒入锅中,下入擀好面片,面片好了,柳絮取出一个大碗盛了一满碗,放到托盘上端到屋里,放到方桌上晾凉。

    念琴打水,招呼柏舅爷洗手,柏舅爷看宝儿烧得通红的脸慢慢变过来,放心,念琴蹲下端水盆,柏舅爷洗手,看桌上放着的碗里汤饼片状薄透、薄若纸张,香气扑鼻,端起桌上的碗箸,呼呼地吃起来。

    看柳絮和念琴立在一旁,抬头道:“你们也去吃吧!宝儿没事了,用不了多久烧就能退了。”

    有柏舅爷在,柳絮心里踏实,念琴在灶间里摆下矮桌子,招呼柳芽儿,三人吃了。

    果然,早饭吃完,宝儿脸上红褪去,柳絮摸着热退下来。

    柏舅爷看看没事,对柳絮道;“我还有一个病人,病得很重,住在城北,我要赶过去一趟,晚上我过来。”

    柳絮再三谢了,把柏舅爷送出门。

    宝儿烧一退,嚷肚饿,柳絮把面片盛了一小碗,喂宝儿吃了小半碗,小孩子不装病,下晌,宝儿要下地,柳絮拦着不让,拘着他在炕上呆着。

    黄昏后,柏舅爷过来,宝儿坐在炕上玩,摸着不烧了,道:“没事了,宝儿身体底子好,有点小毛病好得快,明在吃两遍药,就好利落了。”

    又喂宝儿吃了遍小药,柳絮和念琴提着的心放下。

    柏舅爷告辞,柳絮千恩万谢,一直送到胡同口,柏舅爷站住,似有什么话要说,略一踌躇,还是上轿走了。

    次日一早,柳絮按照柏舅爷的嘱咐又给宝儿喂了一遍药,宝儿早饭喝了一碗粥,吃了一个肉包子,跟柳芽儿跑去院子里玩了。

    柳絮站在门口看着宝儿不似昨蔫蔫的,有精神头了,对灶间里洗碗的念琴道:“半夜里宝儿一病,我好像魂都没了,多亏有柏舅爷,度过一次次难关,不然我真不知怎么办。”

    念琴望着柳絮促狭道;“姑娘就不想报答柏舅爷,就没想过以身相许?”

    柳絮瞪了她一眼,“休得胡说,万一那日玩笑说漏了嘴,再见面尴尬。”

    念琴憋着一肚子的话,瞅瞅柳絮无心这个话题,忍住没说出来。

    傍晚,柏舅爷过柳家,柳絮感动,“舅爷为宝儿的病,跑了几趟,柳絮心实难安。”

    “我是正好瞧个病患,顺路过来看看,宝儿病刚好,胃肠弱,记住不要吃生冷的东西,药停了不用吃了。”显然,柏舅爷是为宝儿特意来的,怕柳絮心里过意不去,故意这么说的。

    柏舅爷嘱咐的话,柳絮记下。

    柳家没有成年男人,就两个姑娘和孩子,柏舅爷不便多呆,看宝儿没事,告辞往外走。

    柳絮跟在柏舅爷身后,二人一前一后,错开半步,柳絮送柏舅爷出胡同口,柏家的小轿子等在官道旁,柏舅爷站住。

    酉时,日落,周围有点昏黑,二人对面站着,彼此能模糊看清楚对方的脸,柳絮隐约发现柏舅爷面容窘迫,柳絮突然预感到什么。

    柏舅爷犹豫片刻,红着脸开口道:“柳絮,你愿意嫁给我吗?”

    柏舅爷平常待之以礼,从未对她表露过心迹,没想到今突然提出来,没有一点前兆,柳絮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多亏天黑,掩盖彼此之间的尴尬,柏舅爷开始难以启齿,既然开了口,放胆把心里话说了,“我本想请媒人去你柳家提亲,提亲也是跟你本人提,柳家没有长辈,不如当面锣对面鼓问问你,你若答应,接下来,三媒六聘,一应过程是少不了的,你若不愿意,权当我没说,你不用急着回答我,终身大事,你仔细斟酌斟酌。”

    柏舅爷鼓起勇气说完这番话,不等柳絮说话,掉头朝轿子走去,柳絮站着,看着小轿走远,方慢慢往回走。

    夜里,孩子们都睡了,柳絮跟念琴小声说话,柳絮道:“柏舅爷跟我提亲事。”

    念琴颇有点意外,声音压得很低怕吵醒宝儿和柳芽儿,却掩饰不住一丝兴奋,“奴婢就说了,柏舅爷人不错,姑娘若嫁进柏家从此衣食无忧,小生子三个有了依靠,奴婢看柏舅爷待姑娘好,这两日宝儿病了,柏舅爷很上心,连着跑了几趟,不但对姑娘好,对宝儿几个孩子也好,柏家家境富裕,姑娘过门没有公婆管束,夫妻同心,这样的好亲事,打着灯笼没处找。”

    柳絮没说话,念琴又道:“姑娘好好想想,可别错过好夫婿人选,奴婢知道姑娘心里有梁王,可是那都已过去了。”

    “我再想想。”柳絮平躺着,望着黑黝黝的房梁。

第137章() 
朝堂阴云密布,一干大臣生恐受牵连,纷纷上书对太子一党予以严惩,就连留在京城皇子们都上折子,绝不姑息,更有甚者,揭发太子平时恶行,不臣之心,太子谋逆之罪,俨然跌证如山。

    风向一边倒,太子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之人。

    虞府

    护军参领虞同方把手上书信交给大儿子城门史虞武,“这是你妹妹派人送来的书信。”

    虞武接过大略看了一遍,看向虞同方,“父亲想怎么办,上折子参奏陈行之吗?”

    虞同方倒背着手,在书房里走了几步,站住,“我还没那么蠢,非常时期,不可轻举妄动,你没看满朝文武,干打雷不下雨,上本表态忙着站队,可有几个这个时候跳出来揭发太子和同党,太子现在是软禁起来,皇上和太子毕竟是亲生父子,万一处置过头,那日皇上后悔起来,迁怒到当初在太子背后下黑手之人,就有人背黑锅倒霉了。”

    “父亲的意思是妹妹这事不出头,放任陈家欺负我虞家,这口气父亲能咽得下去?”虞武愤愤然。

    “哎,你妹妹的事我岂能不管,不管怎么说宣儿都是老夫的外孙,有老夫在,岂能让人随便欺负她们娘俩。”虞同方不紧不慢地道。

    “儿子就不明白了,父亲要想报复陈家,此时不出手,就没有机会搬倒陈行之了。”

    “我若出手,朝中大臣自然就会联想到梁王身上,老夫便成了打击报复为一己私利的奸佞小人,这事多多少少梁王牵连其中,要是让梁王知道是老夫参奏的梁王妃之父,你妹妹在王府里的日子能好过吗?不打自招,觊觎正妃之位。”虞同方为官多年,处事老辣,心思缜密,不似儿子年轻气盛。

    “儿子愚钝,请父亲明示。”虞武实在猜不透父亲的心里的小久久。

    “你还记得御史于进跟陈行之当年的过节,这不正是他报复的好机会吗?只要他带头参奏陈行之,接下来就好办了,总得有人起个头,陈行之在朝中宿敌就会置他于死地。”虞同方早想好了这步棋,只是须得有人游说于进,这个人跟自己没有瓜葛,扯不上关系,这个人选好好斟酌斟酌。

    “儿子明白了,于进当年错办了一个案子,陈行之不依不饶,险些头上的乌纱帽没了。”虞武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还是父亲的城府深,至于将来若有一日翻案,跟虞家没有任何关系。

    不出三日,皇上的御书案上多了一道折子,参奏太子前恩师陈行之的,永熹帝本来处置太子有诸多顾虑,怕一时蒙蔽冤枉太子,可是太子一案一出来,就有人揭发太子平常劣迹,觊觎皇位,谋逆之说,不是空穴来风,皆有蛛丝马迹可寻,永熹帝越查下去,看检举太子同党的折子,越害怕,自己原来蒙在鼓里,多亏及时清除隐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