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7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没有办法了,那个排长也只能狠狠的道。“别罗嗦了,给我好好的往外面看风景,不然我就让你到货运车厢去。看你还有那么多废话没有…”

    听到排长的话,那个士兵顿时把嘴巴闭的严严实实的。

    没办法,谁叫货运车厢那边的条件太恶劣了呢,里面装的要么就是装备、弹药,要么就是部队所需的一些骡马等,前者到还好一些,后者吗…

    那种气味绝对不会令人感觉到舒服的…

    至少这点,从前些时间一些经过的后勤兵身上闻到的气味就可以闻得出来,那些辎重营士兵身上的味道,浓郁的几乎快要令人窒息,偏偏这条列车上面又没有洗澡的地方,这让那些同样是刚入部队没多久的新兵们难受的几乎快要哭出来了…

    而在如今,让人到货运车厢去,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军官惩罚部下的最佳办法——————列车上就这么大,就算你想罚他们一个五公里、十公里的,也没那么大的场地啊。

    ————————————————————

    并不清楚发生于后方车厢内的声音,坐在较为前方的一列车想内,看着外面不断倒退的景色,吴佩孚忍不住叹了口气道。

    “数年苦工,数千条人命,如今这条铁路总算是建完了…”

    “是啊…”站在吴佩孚的身边,另一名佩戴着少将军衔的将领亦赞同的道。“说起来为了这条铁路,听说詹部长可是有许多年没有回家了,真可为我辈之表率…”

    站在那个将领的背后,其他的一些将领也忍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的确,如今詹天佑与迪兰铁路的故事,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当然,在国内报纸谈论这条铁路的时候,通常都会着重描述詹天佑数年未归的事迹,以及铁路工人们的艰辛,至于那数千条人命——————每每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来一个轻描淡写…

    而听着那个将领的话,吴佩孚却是忍不住冷笑了一下。

    和外界不同,吴佩孚可是很其中其中的故事,当然更清楚如果不是严绍的威胁,恐怕詹天佑早就已经辞职不干了。

    不过…

    虽然心疼与那数千条人命。不过对严绍的做法,吴佩孚心里到是没什么反感。因为他很清楚这条铁路的重要性,更清楚与整个西伯利亚相比,区区数千条人命实在是不值一提——————虽说那些已经牺牲掉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

    然而实际上。除了那些被牺牲掉的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之外,恐怕其他人对此并不会怎么在意,包括了普通的民众。

    因为除了初期之外,到了铁路的中后期,负责执行危险修路任务的,通常都是一些死刑犯。比方说犯下了杀人等罪,亦或者是早年地方上的强盗或是土匪等…

    国内的公路和铁路建设会如此顺利,从某种角度上讲,还真是托他们的福。正是由于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难,尤其是不要工资的在那里工作,国内交通才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自然,在得知新疆的工作如此危险之后,严绍很快就调拨了一大批的囚犯过来。让他们来负责那些危险的工作。同时为了避免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严绍甚至还调来了一个师的部队,负责确保整个工程不会发生任何的意外。

    要知道,无论是在清末,亦或者是后来的辛亥革命之后,国内盗贼的数量都犹如杂草一般,根本就是斩之不绝。

    后来直到国社政府成立之后。随着政府不断出兵围剿,这种情况才得到了限制。

    但即便是这样,在一些边远地区,依旧有那么一些贼寇在活动。

    这些人,便成了国内交通建设的主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然。在严绍看来,让这些人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在吴佩孚等人看来也是如此,何况还有那么一个理由摆在那里。但是对詹天佑这样的人来说,这却是绝对不能认同的。只能说,这是两种理念的冲突…

    然而不管怎么说,随着迪兰铁路的开通,政府对新疆的控制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

    新疆,固然有些地方风景如画,但也有许多地方却显得十分的荒凉,尤其是这时的许多地方还没有经过开发,更是形成了一片荒芜的景象。

    透过车窗看向外面,刚开始或许还没什么,但是时间长了,很容易就会让人感到厌烦。

    不过…

    就在吴佩孚还在透过车窗看向外面的时候,刚才那个将领却是站在吴佩孚的身边,轻声问道。“说起来………副司令,这次上面让我们大规模进驻新疆,究竟是…”

    这个时候车厢里面,闲杂人等都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只有他和吴佩孚两个人,看着吴佩孚沉默的样子,这个将领也就壮着胆子问了起来。

    然而面对他的问题,吴佩孚却是在沉默了一下之后,慢慢的道。

    “这件事你还是不要多问的好,等到了迪化之后,只要专心的训练部队就可以,别的事情最好少打听,等时候到了,上面自然会把原因告诉你们…”

    并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回答,那个将领心底微微有些不满,但还是低头道。“………是,我明白了…”

    “嗯…”吴佩孚到是没怎么在意他的心里想法,只是淡淡的道。“你也清楚,你的部队是刚刚组建起来的,部队里面多是新兵,就连军官也只是一些刚从军校毕业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新兵,都是刚刚结束了一个月时间的训练,便被拉过来了,这样的部队如果拉到战场上去的话,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应该很清楚,所以到了迪化之后,给我好好训练,不然等到将来掉了链子………到了那个时候,可别怪我没有警告过你…”

    “是…”

    见那个将领似乎是明白了,吴佩孚点点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次的扩军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事情紧急,根本来不及慢慢的进行训练,所以也只好先进行初步的训练,然后把人拉倒新疆来慢慢训…

    这么做,虽然显得十分的仓促,但也是眼下唯一的办法…

    不然的话。就这么拉着这些新兵直接上战场,最后能活着回来多少还真没人清楚。

    和原来的那些远征军或是国防军不同,这次国防军一次便扩充了上百万的兵力,装备的缺口很大。尤其是机枪、火炮和迫击炮等…

    寻常步枪到还没什么。国内的工业能力还是能支持一下的,但是机枪和迫击炮这些装备…

    如果只是十多万还没什么,但是一次扩充一百多万,这么大的缺口单凭国内本身,即便是想解决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这次的任务又急,最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部队都只能在只有步枪和手枪的情况下出发…

    尤其是那些乙种师,除了在人数上要比丙种师强上一些外,剩下的几乎和丙种师没什么区别。

    轻重机枪、迫击炮,要么就是很少。要么就是没有。

    对于一支部队来说,严格的训练和昂扬的士气,是他们获胜的最**宝,而装备则是可以让这么一支部队得到如虎添翼般的效果。

    但是对一支刚刚组建起来的军队来说,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得到的,至于荣誉感什么的,更是要让他们对部队产生了归属感再说,唯一能让他们立刻得到提升的,唯有武器装备…

    只要有足够精良的武器装备,那么即便对手再强,他们也不会一触即溃。以至于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偏偏现在这三样东西,这些刚组建起来的部队一样都没有,也难怪吴佩孚会如此命令。

    毕竟这次的计划实在是太庞大了,对部队的战斗力需求也很高,如果战斗力不足的话,很难说最后是否能够成功。而要是计划失败的话,最后究竟能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就连吴佩孚自己也不敢保证。

    一将功成万骨枯,吴佩孚的确是很想获得功绩,获得世人的认可。他也不介意用别人的尸骨来铺就自己成名的道路。但如果死的人太多了的话,那么…

    即便最后成功了,他的前程估计也完了…

    ————————————————————

    在吴佩孚等人开始向着新疆进军的时候,在国内,也有一批部队乘船开始前往欧洲。

    这毕竟是严绍曾经承诺过的,严绍曾经向英法等国承诺过,刚刚组建起来的部队,将会在10月前后的时候出发,前往欧洲并对‘邪恶’的同盟国发起致命的打击。

    正是这种承诺,让严绍从英法美等国的手中得到了大笔的借款——————无息借款。

    这笔借款主要用于帮助中国扩军,避免中国因为大规模的扩军而拖垮了国内的经济。而严绍也正是借着这笔借款,才让中国在没有太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成功扩军百万,使得军队的总数从原来的一百多万达到了二百五十五万这一惊人数字…

    问题在于,这笔贷款只是扩军用的,并且也只够扩军用,扩军完了,贷款自然也就分毛不剩…

    如此一来,接下来在对西伯利亚展开军事行动的时候,所需的资金恐怕就要由国社政府自己来承担了,这对国社政府来说绝对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支,考虑到许多问题,恐怕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严绍他们都要节衣缩食了。

    当然,也可以换一个好听些的说法,开源节流…

    虽说国社政府并不是拿不出这么一笔钱来,但,压力始终不小,如果这笔钱能由别人替自己拿的话,那无疑是极好的…

    毕竟能少花一些钱,还是少花一些钱的好,谁叫等到十月革命之后,便很难再从英美那里得到什么借款了呢。如此一来,自然是能弄到多少就弄到多少,也免得将来后悔…

    只是…

    英美等国毕竟不是傻子,你什么都不干,光是坐在那里等着别人送上借款,这无疑是不太可能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拿出一些实际的举动出来,而把部队送到欧洲去,无疑就是这么一种举动。

    只有做出一些实质性的动作,在接下来的谈判当中,严绍才好劝说英美,而在严绍派出了三个师,六万余人的兵力前往欧洲之后,果然,在谈判当中的英美等国态度顿时松动了起来…

    只是就在顾维钧与英美的外交官还在谈判的时候,在东北及西北地区,国防军也在不断的进行着集结工作。

    在东北,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后,算上原来驻扎在东北的三个师,如今的东北至少集结了十五个步兵师,近三十万人…

    而在西北地区,尤其是在新疆地区,则是至少集结了三十五个师,近七十万人,在外界还毫不知晓的情况下,严绍在两个地区集结了近百万的名字…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实在是很难瞒得过别人,军方和特事局虽然在尽全力隐瞒,但是究竟能隐瞒多久实在是无法保证,毕竟除了兵力之外,还有源源不断的物资正在通过铁路线送往新疆与东北…

    就在欧洲战事正打的火热的时候,在北京的家中,严绍也在祷告着,希望俄国的‘十月革命’能够尽早到来,在他的部署被曝光之前…

第六百零八章 境地() 
在严绍送了三个步兵师,差不多六万多人的新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