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马行空四部曲-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大化,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些常见的情况下,经过一双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也同时促进了他原先无意达成的目标。

    并非出自本意并不代表就对社会有害。藉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装增进公共利益而干预贸易的人所达成的。

    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被后世的经济学家认定是古典经济学的开端。而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成為每个经济学者列為专业必读的书本。

    对於亚当史密斯在强调同情的《道德情操论》与强调私利的《国富论》两书间是否存在矛盾一直有很大争论。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称这為亚当斯密问题。在道德情操论一书裡,亚当史密斯似乎强调人类在慈善动机下的意图与行為的同步性,而在国富论裡这则被分裂為看不见的手,亚当史密斯宣称,在资本主义体制裡,个人依照他们自己的利益行动时也会提升共同体的利益。

    於是这便解除了私利的矛盾,他也多次指出对於利己和人类动机的狭窄定义所可能引发的矛盾。不过这并不表示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一书否定了私利的重要性,他写道:

    因此,物种自我保卫和繁殖的机能架构,似乎是自然界给予所有动物的既定目标。

    人类具有嚮往这些目标的天性,而且也厌恶相反的东西;人类喜爱生命、恐惧死亡、盼望物种的延续和永恆、恐惧其物种的完全灭绝。

    虽然我们是如此强烈的嚮往这些目标,但它并没有被交给我们那迟缓而不可靠的理性来决定,相反的,自然界指导我们运用原始而迅速的天性来决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

    铮觥⒖诳省⒀扒笠煨缘那閼j、爱情的快乐、和对於痛苦的恐惧,都促使我们运用这些手段来达成其本身的目的,这些行动都将实现我们原先所未料想到的结果—伟大的自然界所设定的善良目标。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一百零六章 苹果从树上掉下() 
亚当史密斯本人并不认为这两者存在矛盾,在国富论一书出版后,他又发行了经过稍微修正的道德情操论版本。他或许认为道德情操和私利最终都将达成相同的目标。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着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大卫休谟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

    的确,许多亚当史密斯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

    无论如何,亚当史密斯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当他在牛津的居住期限到期后,他面临了未来走向何种道路的选择。他缺乏遗产,而且也没有自己的事业。他也不可能选择教会生涯,因为在宗教信仰上他已经成为伏尔泰理论的追随者了。”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伏尔泰

    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扞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天主教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伏尔泰的着作和思想与托马斯霍布斯及约翰洛克一道,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响。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

    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据说伏尔泰非常聪明,3岁能够背诵名着,12岁能够作诗。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义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事实上,伏尔泰在高中毕业后便有从文的愿望。但他的父亲希望他读法律。伏尔泰假装在巴黎为一名律师担任助手,实际上大多数时间用在创作讽刺诗上。

    这件事很快 被他父亲发现,将他送到外省(巴黎地区之外的地方)读法律。然而,伏尔泰坚持写作论文和作不太讲究考证的历史研究。

    当时的法国封建**制度正蕴育着深刻的 危机。伏尔泰曾担任过一段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的书记,出入於贵族圈中,他以诗人的敏感经常针砭时尚、评论朝政,以谈锋犀利和妙语连珠引人瞩目。

    因此他也遭到封建**统治者的不断迫害。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生活,被投入巴斯第监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於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

    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出狱不久的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斯第监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 1726年1728年) 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对当地的政治、社会、宗教、科学等状况非常感兴趣。

    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

    《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着。

    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萨伊》、以及历史着作《查理十二史》等。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

    他逃至女友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於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宁静的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着作,如哲学和科学着作《形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

    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除了哲学上的讨论以外,他们在同居处设立物理实验室,一起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且夏特莱侯爵夫人是最早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的人。

    伏尔泰深信牛顿的理论,尤其是光学(牛顿发现白光是由光谱上所有颜色相合而成,伏尔泰对此做过不少实验),以及重力(许多关於牛顿的故事都是伏尔泰所写的,像是苹果从树上掉下的事情是他在伦敦时从牛顿的侄女那得知,并在他的论诗学中首次提及。)

    虽然伏尔泰跟侯爵夫人对於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与牛顿同时代的竞争者)的哲学相当有兴趣,而且侯爵夫人还采用了部分莱布尼茨的说法来反驳牛顿,但是他们仍是忠实的牛顿主义者。

    她翻译的牛顿着作直到20世纪仍然是最重要的版本。伏尔泰所着的《牛顿哲学原理》,有可能是跟夫人所合着的,把牛顿介绍给了广大民众。许多学者认为,这本着作使得牛顿光学与力学理论终於被广大民众所认识与接纳。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伏尔泰应仰慕他已久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宫廷侍从的职位以及很好的待遇。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一百零七章 实用主义哲学() 
他作为一名哲学家,与法语说的近乎完美的国王建立了友谊。但是这两位朋友没有能够长时间地互相包容对方,前者拥有高超的智力与犀利的性格,后者喜怒无常,习惯於别人的唯命是从。

    分歧的扩大不可避免,并且在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他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居留柏林时期最重要的出版着作是《路易十四的世纪》。

    离开普鲁士后,伏尔泰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置购房产定居下来。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

    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新教的宗教迫害**政府的草菅人命等罪行;另一方面他热情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条目,《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

    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着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在1778年2月10日,当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於同年与世长辞。

    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

    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维克多雨果

    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