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升职记-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金州实在是去不得啊!”

    唐中杰还是这句话:“咱们去了金州,从此就是授了伪职前毁尽毁!”

    而另一位在济南等待上任的同僚也是深以为然,他告诉大家:“唐知县说得很对,金州去不得,去了这二十年寒窗苦读就成了无用功!”

    但是如果不去金州,那边大家根本没办法上任,大家已经打听清楚,如果不肯去金州直接上任,那么即使不曾落马而亡、溺水而亡也会落得一个被江洋大盗打断腿的结局,那边梁玉轩已经在说起了最新的消息:“我听说了连昌邑县的赵典史前几天刚落马而亡了!”

    这是最近两个月刚一到任就已经殉职的第六位朝廷命官,至于被打成重伤或是被迫弃职潜逃的朝廷命官就更多了,而且前几天他们刚到济南,柳鹏就派人打个招呼让他们先去趟金州。

    大家都知道既然柳鹏派人过来打过招呼让大家去一趟金州,自行赴任就是死路一条。

    这就是一个完全无解的问题,那边梁玉轩突然想到了一条活路:“既然我们去不了金州,那么我能不能走一走丁专员的路子?”

    在几天之前,梁玉轩对于兖州府的实际情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是几天时间下来,他现在已经搞清楚兖州府是怎么一个势力布局,虽然兖州府的该管上司有河道总督,有好几位道臣,但是真正说话管用还是这位海北镇在兖州府的代表丁宫丁专员。

    虽然丁宫手上的武力只有八百人的水上巡防队而已,但是他现在在兖州府说话特别管用,因此梁玉轩不由想到了曲线救国的办法。

    虽然不去金州拜访柳鹏柳总兵,但是他只要去拜见这位丁宫丁专员并得到了这位丁专员的默许,那么海北镇对他的上任肯定也会抱默许态度,到时候他就可以走马上任。

    这样一来是两全齐美的办法,既不会背弃了朝廷与阉党,又不至于自寻死路,而唐中杰也是眼睛一亮:“对啊,我可以去拜访杨广文杨先生,只要他点头了,我就敢去走马上任了!”

    他现在也知道杨广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人家可不仅仅是驿丞出身那么简单!

    又有人问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大家既然决定不去金州,而是去直接拜见杨广文、丁专员、姚厂公他们,那应当怎么操办才好?”

    只是唐中杰却是笑了起来:“咱们可是朝廷命官,难道在山东地面上还找不到几条求人的门路?”

    现在丁宫是一口气收了十几封书信,都是准备到兖州府赴任的朝廷命官准备来拜见他的拜帖。

    按照大明朝的官场规矩,这样的拜帖完全不伦不类,毕竟现在丁宫只算是白身而已,别说是“朝廷命官”,连个“吏员”都不是,他这个“专员”的名义只是海北镇便宜行事授予的杂职而已。

    可是这十几封书信之中,既有通判,也有知县,更有典史,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地表示自己既然要到兖州府来上任,那么要一定要拜见丁宫丁专员,倾听丁专员的训导之后才敢上任。

第880章 入学名额() 
但是丁宫却知道他们是想让自己替他们背书,只要他肯替这些新官们背书,他们就敢去赴任。

    除了这十几封书信之外,还有不少人帮着这些新上任的朝廷命官做说客,只是现在丁宫却是把这一叠书信全部扔在桌子上,然后对来充当说客的平同峰说道:“其它各州各府哪有这么多请托啊,最多也就是收到三五封书信罢了,就咱们兖州府事多,光是书信就有十多封,还有好些人拐弯抹角地派说客来,现在连二弟你也成他们的说客!”

    平同峰当即笑了起来:“我是人情难却,这件事得大哥你说了算!”

    对于丁宫来说,给这些人就等于挖了自己墙脚还得给他们背书,而且跟平同峰是自家兄弟,因此就很干脆地说道:“如果让我下决心,那就是把他们全部赶到金州去,他们既然敢不去金州,就别想到兖州来上任。”

    事实上兖州府和东三府完全不同,在兖州府海北镇与朝廷势力整体只是平分秋色而已,正因为双方势力相当,所以丁宫从方方面面收到的书信和请托才会最多,大家都觉得可以在丁宫这边打开缺口。

    但是大家既然对丁宫抱有最多的幻想,那么丁宫就觉得哪怕顶着再大的压力绝对不能让大家如愿,不然就要前功尽毁,大家都知道海北镇在兖州不但软弱可欺,而且还是南辕北辙。

    因此明明是方方面面都派人来求情,但是丁宫就直接跟平同峰说清楚了:“反正他们别想让我松口,我如果松口了,现在这兖州的大好局面就毁于一旦了!”

    海北军的诸位大员之中,丁宫可以说是权势最轻的一位,不管是沈滨、姚厂公还是杨广文或是其它人,在自己的辖区之内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唯独丁宫必须属于比较弱势的一位,什么事情都要跟河督以及诸位道臣商量着办。

    因此阉党下了这一手妙棋而海北镇展开全面反击之后之后,丁宫可以说是最欢呼雀跃的一位,虽然他知道在这件事肯定会阻力重重,但是丁宫却是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有多少阻力,以后凡是大明朝派下来的朝廷命官,上任之前都得到金州去集训一段时间才行。

    只有经过这样的集训,这些朝廷命官才会明白谁明白兖州府是丁宫说了算,才会明白怎么尊敬丁宫丁专员,不然按照过去的惯例,这些州县主官很多时候根本不把丁宫放在眼里。

    而平同峰能理解丁宫的心情与决定,他当即说道:“大哥,这件事我就是帮人带个话,具体该怎么办,你说了才算!不如这件事情你说了算,但是还有一件事你一定得帮我一回!”

    “什么事!”

    丁宫现在的心情显然非常不错,他当即问道:“咱们是自家兄弟,只要我能帮的,我一定帮到底!”

    平同峰当即说道:“还是兖州工矿学校的事情,现在又有人让人打听一下还有没有名额,都是多少年的老关系,实在推不掉啊!”

    一听到这丁宫就乐了:“他们早干什么去了,我一开始准备招两个班,结果差点一个班都招不起来,结果魏阉这么一折腾,现在招三个班都不够啊!”

    说到这件事丁宫也是一肚子火气,最初他开办兖州工矿学校的时候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觉得兖州本地的缙绅对于这件事肯定有所抵触,所以虽然跟王真慧达成了共识,但是还是决定先小打小闹,先招两个班的学生再说。

    只是他实在没想到以他堂堂丁宫丁专专员的面子,差一点连一个班的学生都招不起来,而且最初这一个班的学生之中居然有四分之一是王真慧派来的闻香教信众或外围人员,还有将近一半则是东三府各州县的缙绅子弟。

    这些缙绅子弟在东三府也只能算是第二流甚至第三流的世家子弟,所以现在没有资格挤进研习院或是进研习班学习,所以只能退而求次,所以一听说兖州工矿学校开办,他们就第一时间赶过来报名参加。

    事实上,如果不是丁宫限制了东三府学生的报名人数,他们甚至能在第一时间把两个班的名额都给全部占满了,只是丁宫对兖州学生的这种保护性政策却是媚眼做到瞎子看,大家还是不看好兖州工矿学校的前途,报名者寥寥无几,而且兖州府的缙绅即便让子弟报名入学,也只是让庶子过来报名凑个数。

    至于兖州工矿学校受到兖州缙绅抵触的具体原因,丁宫也派了平同峰过去仔细打听了一下,这些兖州缙绅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都是真正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可现在兖州工矿学校教的却是工矿之学,并非他们想读的圣贤之书,他们怕耽误了子弟的前程才不敢派子弟入学。

    只是形势的变化比丁宫预想的还要快一些,兖州工矿学校的第一期学生刚刚开始军训还没有正式学习,魏忠贤与阉党已经开始在兖州府官场进行大换血,结果却是即使拿着吏部的勘合,也照样不能到下面的州县上任,现在这些兖州府的缙绅终于如梦初醒。

    读了圣贤书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考不出功名来,而且即使考出了功名走了通天的路子拿到吏部的勘合,在山东与兖州府照样是根本不管用。

    可是龙口研学院出来的学生,只要柳鹏点头就可以直接署职典史、主簿甚至通判,而且现在那些得了吏部勘合的朝廷命官,照样是金州重新进研学班学习而已,大家已经明白过来,这兖州府的天已经变了。

    只是研习院虽然是前程锦绣,但是连东三府的世家子弟都很难挤进去,何况兖州府对海北镇来说是新拓之地,大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把自己的子弟送进研习院换得一个如此美好的前程。

    但是大家在研习院虽然没有门路,但是自家门口不是有兖州工矿学校这么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大家很快就搞清楚了,兖州工矿学校实际就是兖州府的研习院与研习班,现在有很多东三府的缙绅子弟挤不进研学院学习,只能跑到兖州工矿学校来入学。

    这个时候大家才如梦方醒,结果兖州工矿学校明明已经结束报名正式开始军训了,丁宫这边却是终于接到源源不断的报名请求,原来只能勉强招一个班,现在却是三个大班都塞不下这么多学生。

    所谓人情冷暖,可以说莫过于此,只是丁宫可以把这些新上任朝廷命官的请托都一一顶回去,本地缙绅这么合情合理的要求他却没办法完全顶回去,平同峰也在旁边说道:“这次找我的,只要不是真正的多年老朋友,不是真正的至亲好友,我已经都帮你顶回去了,现在这几位是实在没办法推托了,大哥,再给我几个名额吧!”

    丁宫只能告诉平同峰真相:“二弟,我原来是只准备办两个班,现在办三个班已经是超越能力极限,不能再添人了,再添人的话肯定会出乱子,不过二弟,你让这些亲戚朋友们放心便是,这一期没他们,下一期我会优先考虑他们!”

    平同峰都没想到兖州工矿学校现在居然这么热门,他只能替自己的朋友着想:“办四个班也行啊,我听说这件事王仙子可是出大力气,她可是弄了三千部西书,有三千部西书办四个班绝对不成问题!”

    只是丁宫却是苦笑了一声:“正是因为有这三千部西书所以没法多办班,正所谓学以致用,现在工矿学校一大半的精力都在三千部西书上面,办三个大班已经是超过极限了!”

    王真慧找来的这三千部西书都是真正的原版西方科技典籍,是用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写成的大部头,也可以说是三千部技术大全,可以说是让海北军与兖州府的技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以兖州工矿学校的家底,翻译整理三十部西方原着都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能力,何况现在他们手上有了整整三千部的原文技术书籍,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极限。

    即使研习院和其它方面都愿意在方方面面都提供帮助,但是兖州工矿学校即使把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翻译与科研上,仍然是疲于奔命,只能尽可能减少教学占用的时间,结果就是开办三个大班已经是极限了。

    说到这,丁宫继续叫苦道:“而且第一期学生我还能想想办法,第二期如果还有三个班,我都觉得我快想不出办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