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国小卒-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牧也断定张温不敢杀董卓,见到孙坚的表情也能猜出八九分,果然孙坚气鼓鼓地呼唤赵牧,一同离开张温的帐篷。

    “主公,张温不敢将董卓杀之?”回到孙坚的帐篷,赵牧就直接说道。

    “张温生性胆小,还言之依董卓之力,此人不足与谋。”孙坚叹气说道,他也觉得赵牧的主意非常好,所以他跟张温说的时候才组织了那么多的语言。

    “既然如此,主公打算如何?”赵牧继续问道,他心里更加笃定董卓非杀不可。

    “凭吾等之力,难以近身杀之,此事还须从长计议。”孙坚也毫无办法,他深知董卓的实力,硬碰硬也无非是自讨苦吃,稍有不慎,还填上性命。

    “主公,恕我直言,此计不成,定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赵牧也觉得非常可惜,但是他也没办法,他想到以后连曹操这样的人都难以将董卓杀死,更何况现在的孙坚?

    “先生今日之言,切勿声张,以免招祸。”孙坚还是比较忌惮董卓的实力,连忙叮嘱道。

    “赵牧知道。”赵牧心想这还用提醒么?不能杀了董卓,肯定是要慎言慎行了。如果张温那家伙下定决定杀了董卓的话,说不定都不用提心吊胆怕说错话了。

    “先生暂且回去歇息吧。”孙坚能明白赵牧的不忿,但也无可奈何。

    赵牧一心想要加快历史的脚步,原来却还是毫无办法,果然一切皆有定数,或许凭一己之力根本就无法改变。这样的结果让赵牧不禁有些神伤,既然无法改变,为何上天要安排自己穿越呢?顺着历史长河而走,那么自己存在的意义又在何方?难道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亲自参与,最后一同化为尘土?

    赵牧心里想不明白。

第26章 接连升官() 
孙坚也因未能如计将董卓杀死而有些郁郁不乐,但张温却因害怕孙坚再遇上董卓时会胡来,所以就命令孙坚暂且留在军营,明说是镇守本营,暗里只不过是怕孙坚给他找麻烦。

    为此,孙坚更加地恼恨董卓,认为只有杀了董卓,他自己才能大展身手。可是全军上下都被张温隐瞒此时,根本就无人知晓。

    “先生,张温不用文台,何如?”孙坚在帐篷内焦急地问赵牧。

    赵牧对此时的剧情发展基本是没有印象,可以说是电视里省略比较多的地方,一时间也想不通这其中的关系利害。但是赵牧现在又不能不说话,他算是现在孙坚身边唯一可以出谋划策的人了。当然赵牧对于这种问题肯定也是有很多答案的,只要不把话说得太满,就算错了也不会铸成大错。

    “张温不用主公,主要是担忧主公会私下对董卓出手,但上次是最好的机会,已经错过了。”赵牧分析道。

    “文台亦觉如是,奈何无计可施。”孙坚也有自知之明,也不是愚笨之人。

    “既然如此,主公干脆就安心留下,操练士兵,肯定有用得上的时候。依我之见,接下来张温会更加依赖主公,所以主公暂且不必烦忧。”赵牧假装很有谋略地摸摸下巴的胡渣说道。

    “先生所言有理,文台依照先生之言。”孙坚点头说道。

    于是孙坚终日只留在营内,接收各方的战报,但是问题越来越严重。

    先是张温在美阳打败北宫伯玉,然后就派遣荡寇将军周慎去追击败兵,却被困在榆中。接着张温再派遣中郎将董卓去征讨先零羌,但是因为董卓畏战,未战先退,而周慎却几乎全军覆没,董卓毫无伤亡。这就让张温的部下们充满怨言,纷纷指责起董卓来。

    当孙坚听到此时,气得拿起佩剑一刀将案桌劈开,双手颤抖,怒骂道:“董卓应当千刀万剐,败我军威,气煞我也!”

    赵牧对孙坚会大怒已经做好准备,但是没料想孙坚会如此,几乎想要斩杀几人来发泄一样。但赵牧这时候也不敢退,只好硬着头皮上前说道:“主公息怒,董卓乃贪生怕死之徒,明公英雄气概,莫与小人计较,气坏身体就不划算了。”

    “董卓这厮,在其位不忠其职,吾悔不杀之!”孙坚气得是咬牙切齿,心中无比的懊悔,早知如此,早就不顾张温的阻拦,直接将董卓杀死算了。

    “主公,天意如此,不可气坏身子。”赵牧看到孙坚气到在大口大口地喝酒,赶紧劝说道,而且孙坚正在气头上,再喝酒那可真的是火上浇油了。

    “唉!”孙坚一声长叹,竟然跌倒在地,酒洒了一地。

    这吓得赵牧连忙上前来将孙坚扶起,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孙坚扶到榻上休息,这敢爱敢恨的英雄也就是如此了。一个忠心为国的英雄,看不得像董卓这类鼠辈,但是却不像董卓这般会玩弄权力,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为国为民的人一直壮志未酬,刘备如此,孙坚亦如此。

    此时也正好张温带兵退回长安,得知孙坚为董卓征战不力之事气晕当场,也是急忙赶到孙坚帐中问候。

    “文台何故如此?”张温明知故问。

    “将军,董卓未战先退,实属可恶。一朝为大汉军将,岂能贪生怕死?文台甚是悲心矣!”孙坚此时脸色还是苍白,见到张温时更是憋得通红,心里满是牢骚话想要一吐为快。

    “文台,怪吾心生胆怯,故纵虎归山,董卓小人,果不足与谋矣。吾悔之,不听文台之言,故有此败。文台虽未出征,可心牵军情,吾自当表奏朝廷,表汝赤子之心。”张温此时也觉得羞愧难当,随即也懊悔不已。

    “谢将军!”孙坚嘴上说是感谢,但心里却完全不把张温当一回事。要说董卓不足与谋,那他张温,孙坚也是不屑与谋。

    张温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他现在却是认为笼络孙坚比依靠董卓实际了,什么人都是经历过失败之后,才知道什么才应珍惜。

    赵牧这段时间一直都留在孙坚的身边陪伴着,对于孙坚的心情和心里打算大致也能猜到一些,而且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孙坚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让张温去表奏朝廷邀功,无非就是要拉拢孙坚罢了。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孙坚“提议”要杀董卓的事情在军中也传开了,很多人都说孙坚有先见之明,而张温也是为了封住那些人的口,避免更多人知道他错失杀掉董卓的机会,才会提议要给孙坚请功。至于用什么理由,想必张温比任何人都清楚。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封孙坚为议郎,其实也就是掌管军中的营门,以及参谋顾问一样。

    中平四年,长沙又传来战情,一个叫区星的人聚众一万多人造反,这批人时不时就去包围城镇,一时间到处民不聊生。因为朝廷早已知晓孙坚的威名,直接封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去剿灭叛乱,短短的时间连升几级,这让孙坚的内心得到很大的满足。

    孙坚当下就与赵牧一同赶赴长沙,但是赵牧此时的心里却很忐忑,他认为朝廷这么调动并不是因为欣赏孙坚,反而觉得朝廷是有意让孙坚去送死。不过无论什么原因,这都让孙坚十分欢喜,又能升官,又能打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后者。

    孙坚的官衔一直在升,但赵牧却依旧毫无功名,这当然不是赵牧无所作为,而是赵牧不让孙坚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奏折。这点让孙坚也很困惑,这次在去往长沙的路上又再问道:“先生为何一直不让文台表奏汝之勋功?”

    “赵牧何功之有,碌碌无为罢了,主公不必介意。”赵牧依旧还是拒绝,不是他清高淡泊名利,而是他实在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史书当中,以免给历史制造麻烦。

    “先生过谦矣,每每文台困惑之时,皆因先生锦囊相助,如非如此,文台何能为太守乎?”孙坚是一个懂感恩的人,他最开始是没有接受赵牧,但是赵牧每次的表现都让他化解烦恼,所以他也想让赵牧谋个一官半职,也怕传出去别人会说他孙坚不为下属着想。

    “主公有此成就,皆因迎合天命,再者便是主公的能力超乎常人,非我赵牧之功劳也。”赵牧还在拒绝。

    “先生淡泊名利,文台敬佩之,可应得之功,何故一推再推?”孙坚怎么也想不出赵牧是因为什么原因总是拒绝的。

    “实在是赵牧无能,不敢邀功,望主公不要操心了。”赵牧心想这孙坚也太实在了,但说来说去也觉得非常地烦躁。

    “不如今吾为太守,封先生为军师,如何?”孙坚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要报答一下赵牧的,故开出相当大的条件,军师可是军中的第二把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绝对诱惑的福利。

    “主公万万不可!赵牧愧不敢当也,他日主公定能遇上更加合适的军师,我宁愿当主公的马前卒,也不敢托大做军师。”赵牧诚惶诚恐地说道。

    孙坚听到这里,整个脸都黑了,看不出喜怒。

第27章 心生去意() 
孙坚听到赵牧三番四次地拒绝他,心里一阵烦躁,怎么都想不明白原因。他现在也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因为现在的时势单凭脚踏实地的向上爬是很难的,但是他又苦于无人帮忙。他已经三十二岁了,正是成就事业的最佳年龄,若是论打仗,他绝对不输任何人,只是少于谋士相助,令他难以实现抱负。

    “先生莫非看不起吾孙文台乎?”孙坚黑着脸问道。

    但对于赵牧的原因,无论说与谁听,都不可能相信的。重点是他当然明白自己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单凭对三国演义的一知半解,怎么能熟悉这混乱时势呢?所以他宁愿孙坚生他的气,也不愿意接受这所谓的军师头衔。

    “主公之威名,这世间哪有人不知晓,不久之后,仰慕主公之人将会纷纷来投,届时即可任意挑选。能任军师者,非我赵牧也。”赵牧诚惶诚恐地说道,他也担心孙坚钻牛角尖,万一脾气一上来,把他杀了都有可能。

    “罢了。”孙坚见赵牧依旧不愿妥协,伸手制止道,他心里是认为赵牧嫌弃他不够高位,才不肯接受的。

    赵牧也见孙坚满脸愁容,只好拱手恭敬地说道:“主公不必过于烦恼,在主公遇上合适的军师之前,我愿意为主公分忧,请原谅赵牧的坚持。”

    “就依先生所言。”孙坚说完挥鞭打在马屁股上,自己一人快速地前进着。

    赵牧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结果也非他所想,要是真的为孙坚当军师,肯定会载入历史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改变历史。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让他不知如何是好。

    行军了半个多月,孙坚终于带领着军队来到了长沙郡,孙坚直接挑选奉职守法、清廉贤明的官员,命令他们治理郡中百姓与各项事务。然后对着那些人说道:“尔等治百事,贼乱待吾除之。”

    赵牧一听,果然像极了孙坚的作风,只管打仗,不管其他。这也是孙坚作为一个武官所坚守的原则,这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主公,如此一来,城中百姓若有怨言,皆结恨于主公,所选之人,也未必贤明。是否应该三思而后行呢?”赵牧等到孙坚吩咐完再私下跟孙坚说道。

    “待破乱贼,民则定矣,而官不为者,亦能随平贼而显出。”孙坚直接说道。

    孙坚的做法给赵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简单粗暴,他这才明白孙坚的意思。无论那些官吏有没有能力,在平定叛乱之后就可以看出来了,就是说如果社会稳定,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