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国小卒-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与赵牧恐不还矣。”周瑜也一早陪在孙策的身旁,但见快到约定的时间了,还没有见到太史慈他们出现,便说道。

    “赵牧此人,定会借机离开矣。”谋士张纮也趁机说出自己的推算。

    时间越是接近正午,就越来越多人相信太史慈和赵牧不会再归来,甚至暗自觉得孙策太过于天真了。只有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沉默不语,一直注视着前方,期待着赵牧赶快出现。

    “日光正烈,主公当到阴凉处稍作歇息。”张昭也出口说道,虽然没有正面说太史慈不会回来,但这意思在场的人都能听得明白。

    “军师所言甚是。”周瑜附和道。

    众人都明白周瑜的意思,无非是想让孙策能够明白,那个什么赵牧只不过是碌碌之辈,而应该敬重的军师就是张昭。周瑜和孙策相识的时间较长,两人几乎不分彼此,但是周瑜心胸却比孙策的狭窄,常常恃才自傲,眼里容不得别人。特别是被推崇已久的赵牧,反正他周瑜还没有见识过赵牧的能耐,根本就不可能对赵牧正眼看待。

    孙策当然也能明白周瑜等人所说的话,但是他更加坚信太史慈的信义,以及赵牧的为人。尽管他也做好接受赵牧会离开的心理准备,可他心里更加渴求赵牧能跟在自己的身边,可能当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孙坚。

    他认为,父亲交好的人,他孙策也应该交好,甚至要比孙坚对其还要好。或许是惧怕他日会被孙坚责备,也或许是为了弥补以前欺负赵牧的“罪行”。所以他在听到部下们三言两语的讨论,依旧一言不发,只是着急地看着营门口对面,生怕会错过太史慈和赵牧归来的样子。

    终于地上的竹竿影子已缩到了最短,最后被竹竿本身将影子重叠,这意味着正午已到了。就在孙策暗自叹气时,其他人也暗自呼了一口气,摆明是因为太史慈没有归来而庆幸。但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随即孙坚激动地看向来人。随后便一眼认出为首的便是太史慈,而其身后则带有一队人马,看起来还声势浩大,人数不在少数。

    不一会儿,太史慈便策马来到孙策的身前,远远就下马拉着缰绳对孙策跪地说道:“主公,子义可否逾期乎?”

    孙策见到太史慈如约归来,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线,因为喜悦,也因为阳光过去灿烂。随后孙策心情愉悦地说道:“迎时而归,正好!”

    “子义收服一千余众来投主公,以助主公成就霸业。”太史慈也没有为恰好的时间而洋洋得意,反而拍了一记马屁。

    “好好好!”孙策兴奋地连喊出三声“好”。“子义稍作休息,吾命人为尔等接风!”

    “诺!谢主公!”太史慈也很兴奋地说道,他一直期待的便是这样的明主。

    但随后孙策猛然想起,居然没有看到赵牧的身影,视线一直在太史慈身后的人群探索着,但都没有发现赵牧。而其他人都注意到这个情况,特别是周瑜和张昭,两人相识一笑,意思是觉得自己都没有猜错,赵牧果然借机离开了。然而孙策却不敢大声问起赵牧,只是眼珠子一直在打转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主公,是时候让子义起身矣。”程普突然在孙策的耳边说道。

    孙策听完程普的话,这才想起只顾着忧心赵牧的下落,却没有及时让太史慈站起来。奇怪的是太史慈也没有打算随意站起,更何况身份有别,自己还是新降之人,该有的失败者礼节还是要遵守的。

    好在孙策在听完程普的话后,当即连忙上前将太史慈扶了起来,还一边小声地道歉着,唯独是不敢提起赵牧。之前也是他先迁怒于赵牧的,今天就认怂道歉的话,那便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

    然而没有提及赵牧话题的孙策,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是遗失了一段珍贵的感情一样。但也只能强颜欢笑地吩咐下属去举办一场正式的宴会,犒劳太史慈和弃暗投明的余部。

    其实孙策没有发现,赵牧身穿士兵的服饰,一直跟随在队伍当中。这也是赵牧和太史慈相互约定好的事情,为的是践行对太史慈的承诺,更是对历史最有力的妥协。赵牧看到孙策失望的表情,心中不禁也有些难受,他本来不想要这么做的,但是如果不这么做,或者说就算这么做,他对历史的影响都是无动于衷的。

    既然如此,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活着,才是最好的。

第73章 改变的效果() 
太史慈带回的一千多人稀稀拉拉地站在孙策和众将士的面前,除了孙策胸有成竹的成就感之外,那些质疑太史慈不会归来的人都暗自愧疚,但脸上却表现出一副夸赞孙策的表情,差点都跪倒在地高呼“主公料事如神”了。

    但孙策虽然有识人的本领,但没有看到赵牧一同归来时,始终都有些失落。他眼里闪过悲伤的成分,在他人眼中只是简单的眼神扫视,根本就不会知晓孙策内心的感受。孙策内心满是自责和尴尬,但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就好像赵牧从来没有出来过的一样。殊不知赵牧就躲在队伍当中,也清楚地看到孙策的视线在人群中横扫,但随即便是一脸的失望,然而赵牧故意将视线投向别处,生怕给他们看到。

    “嗯子义”孙策失望地看着太史慈说道,但久久都没有说出完整的话。

    太史慈躲开孙策失望的表情,仅仅是弯腰拱手低头着,一副“任凭调遣”的模样。对赵牧的事情只字不提,因为他早就和赵牧相约好,赵牧就隐藏在军队当中,此后便成为真正的无名小卒。

    “无事。”孙策原以为太史慈能够理解自己的眼神,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随即便没了心情,只是吩咐太史慈带领那一千多人原地待命。

    周瑜和张昭也是一直看着那跟随太史慈前来的一千多人,来回扫了几次都没有发现赵牧的身影,两人相视一笑,皆敬服对方猜测准确。而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则是跟孙策一样的失望,尽管有预想过赵牧会借此离开,但确认其“真的”离开之后又觉得深深的惋惜。

    太史慈确定孙策等人没有发现赵牧的位置后,悄悄地往赵牧的方向看了一眼,两人皆默契地点点头。其实赵牧心情是很复杂的,一面安心,一面又揪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只知道他随心所欲的念头已经是随风而去,又像是再换了一个人生一样的活着,当小卒意味着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想当年挂着军师的名头,身边还有人照顾,除开一些忠心的士兵,还能有孙坚的近身保卫,那样的经历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再也回不去了,就跟回不去现代一样。

    “无论对错,自己也不过是历史的尘埃,注定随处飘零,找不到归宿,找不到方向”赵牧如此想着。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冒险,总有一些选择是迫不得已的,也有一些选择是后知后觉的,唯一相同的就是必须往前走。死亡不再是踌躇的借口,活着也变得更加纯粹,无欲无求,如重生,如原来。

    此后孙策已经是有过万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往江东各处前行,所到之处一边安抚民心,一边救济难民。不时还有沿路的百姓加入到军队当中,军队不断扩大,民心也逐渐归顺,江东的父老乡亲,都称孙策为“孙郎”。有一些山贼和叛军,一听到孙策的军队来临,全都闻风丧胆而逃,而老百姓都会夹道欢迎,欢声遍野。何况孙策治军从来严谨,不许士兵掳掠,所到的郡县鸡犬不惊,人民皆悦,有时还会杀牛宰羊犒劳军队。但孙策还会用钱银来报答百姓的热情,这让江东无处不在歌颂孙策的仁义。

    赵牧一路上跟着军队四处征战,看到无数的画面,都是孙策从严治军的形象。一能笼络军心,二又顺应民情,赵牧也暗自觉得当初跟随孙坚的选择是正确的。特别是他看惯了现代祖国的军队,无处不在的军民鱼水情的画面,内心不禁产生了共鸣,甚至为自己是军队中的一份子而骄傲无比。

    “兄长,主公真乃明君也!”太史慈私下会跟赵牧聊天,当然都是瞒着孙策等人的。

    “嗯,这个我早有耳闻,但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被其震惊了。”赵牧伸了伸懒腰回答道。

    这段时间以来,赵牧跟最底层的士兵是一样的,每日要操练,然后跟士兵吃一样的食物。不知不觉间,赵牧完全融入到军队的生活当中去,也算是满足了他的军旅梦。尽管十分艰苦,有时孙策在视察军队时还要刻意回避,但赵牧却没有任何的埋怨,将小卒的身份进行到底。当然,有几次在战场上还是要多得太史慈的保护,因为赵牧虽然也跟着训练,可始终底子太差了,以前也疏于锻炼。曾经赵牧也有过操练的经历,但早就随时间的推进而被打回原形了,慵懒的躯体也坚硬不已。

    “当初若非兄长,子义此不知身于何处矣!”太史慈不禁会想到当初遇上孙策的事,若非赵牧的指点和提示,他可能没那么坚定地选择到孙策的麾下。

    “这是历史使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赵牧哑然失笑,这个都是历史上的事,怎么可能凭他的三言两语决定的呢。

    太史慈却自觉忽略掉赵牧的“历史论”,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赵牧不止一次两次跟他说过历史的问题,但太史慈并不相信,坚决认为是赵牧的功劳。“不止兄长还要隐瞒身份多时?”

    赵牧一下子犹豫了,将手上的长矛放下,他现在已经彻底适应长矛的操作,在战场上虽然不敢直刺中敌人的要害部位,但至少也勇于挥刺出去了。毕竟战场的代表就是血,稍有不慎就会受伤,所以这就少不了太史慈的“神补刀”。

    “或许会一辈子吧,也或许到我战死的时候。”

    赵牧并不觉得自己在隐瞒身份,他本来就没有身份的,这跟大多人是一样的。多少古代的人死后都只会成为一抷黄土,留下名姓的又有几人?哪怕是被千百年以后被发掘出来,没名姓的还是没有名姓,就好像人口普查总被忽略的数据一样,似存在又不存在。不过奇特的是赵牧居然有战死的觉悟,曾经还是那样的贪生怕死,或许是因为“不存在”而不惧怕吧。

    “兄长”太史慈对赵牧的死亡觉悟感到伤感,但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英雄总有其气概,或断手断脚,或马革裹尸,却不曾说过一句害怕。

    “我现在跟你一样罢了,没什么特别的。”

    赵牧不觉得自己多高尚,一直如此。

    “吾在,兄在。”这是太史慈的承诺,更是两人的感情。

    “一切尽在不言中。”赵牧重新拿起长矛,然后脑袋上的头巾紧了紧,一来符合士兵形象,二来为了装扮避免被人看穿。然后走出太史慈的营帐,投入到士兵们的操练中去。

    慢慢的赵牧倒成了久经沙场的老兵,他凭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广播体操功底,以及在网络上收藏一些不系统的健身视频作为操练的课题,一时间居然能进展神速。然后慢慢在军中越传越广,最后还传到孙策的耳朵里,但孙策却因为总体战绩而忽视掉了。才至于赵牧的身份没有被拆穿,赵牧只得收敛一些,继续践行着无名小卒的身份。

第74章 未卜先知() 
孙策的兵力大增之后,便接母亲、叔父和诸弟迁往曲阿居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