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亏了李郎君,要不然小妹这次怕是要有危险了。我已经让人通知了官衙,武侯们很快就会过来。”

    李清摇摇头,表示并不在意:

    “照顾好小妹,待何兄回来之后我再跟他说这件事情。这两日你们还是要注意一些安全。”

    “好好,没想到弯弯几天不在,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杨二这次被发现肯定跑不掉了。”

    何三在旁边小声的说道。

    对于前方跛着腿缓慢的走动的杨二,李清并没有在意。这时候杨二是根本就跑不掉了,恐怕杨二也没有想着要跑。是所以拼着最后的力气一步步挪出昭行坊估计还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就好像受伤的小鸟总想着拼尽最后一口气飞回自己的圈巣一样。甚至于连杨二都恐怕没有意识到。

    在李清心中,这时候一直没有出现的崔光的危险性要比杨二大的多。从之前了解的信息,平日里崔光在他们几人之间算是智囊的存在,之前作案的计划和行动过程中的指挥都是崔光在做,杨二不过算是一个打手罢了。杨二出现,而崔光没有露出踪迹的话,以后找起来会更加的麻烦。这时候的李清却是不知道就做昨夜,崔光已经先一步追杨黎去了。

    杨二除了昭行坊北门,过了大街,向着归义坊走去,这时候闻讯过来的武侯们上前围住了杨二,带头的那人“刷”的抽出腰刀,喝道:

    “站住。”

    几位武侯上前抓捕的时候,已经虚弱的杨二甚至于都没有反抗就被几人制服,随即被送去了京兆府大牢。

    带头的武侯这时候过来走到李清身旁,弯腰施礼道:

    “让郎君受惊了。这次多亏了郎君出手,否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抓住杨二。”

    说话的这人三十余岁年纪,正是闻讯赶过来的崔素。

    杨二点头回应了下,看着崔素说道:

    “还请这位郎君寻医给杨二治疗一下。这人不能死,之后还有用处。”

    “是。卑职这就去办。裴府君若是知道杨二已经俯首,定会马上审讯,问出幕后指使之人。”

    崔素笑着说道。

    然而这崔素不知道的是,这时候京兆尹位子上的人已经不姓裴了。

第139章 朝堂之上,位置之争() 
三月初五的早朝,李隆基虽然上朝的时候推迟了一会儿,但是看上去心情还是不错,整个人精神也比往常要好。

    每天按例的早朝都是君臣相互慰问的场景,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君臣双方共议的大事,很多事情都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即使有些事情需要圣上李隆基裁决,大都还是会被推到三省六部的主官那里。这时候朝堂上的李隆基基本上已经不愿意就具体的事务去耗费太多的精力,而是任由诸位相公对军国大事作出决定,事后再禀明李隆基就好了。

    早朝的气氛还是很好的,君臣相见欢。高力士在喊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话后,兵部尚书李适之出列奏道:

    “启奏圣上,昨夜得边关邸报,朔方、云中节度使王忠嗣奏胜,王忠嗣数日前在云中北百里击退契丹兵马,斩获敌首三百五十余。”

    “哦,难道契丹小二们还敢进犯我大唐边境?王忠嗣为将,朕很是放心。着令兵部嘉奖。”

    李隆基点点头,笑着说道。

    “是。”李适之答了,随后从袖子中拿出一个奏折,双手上举,前行一步道:

    “禀圣上,随同一起的还有王将军的一份奏折,禀奏圣上准许边军在云中百里以北再建两座城堡,派兵驻扎,以便巩固战果,使得朔方、云中、范阳等连成一线,共御契丹。”

    高力士下了台阶,接过李适之手中奏折,回到李隆基身边,恭敬递上。李隆基接过奏折,看了看,说道:

    “准奏。这事情还得王忠嗣和安禄山共同来做。我大唐北疆有王、安诸位爱卿,朕无忧矣。唉,朕已经多年不出京城,不然,定会亲率我大唐军士,踏平契丹。”

    李隆基把奏折放在眼前的龙案之上,问道:

    “最近北疆还有什么消息没有?”

    “回圣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禀奏,与李将军同时间斩契丹贼首千余。今正率兵北上,预备进军北平郡。”

    李适之说道。

    李隆基在坐榻上往前倾了倾身子,看着李适之说道:

    “安爱卿又打胜仗了?好,好,不愧是朕看好的人。传朕的旨意,着令兵部对安、王两位爱卿隆重嘉奖,朕将亲派大臣前去给两位爱卿贺功。”

    随后便是商定前去慰问的官员,最终的结果却是宫中的两个近侍领了圣旨前去云中、范阳,为王忠嗣和安禄山两人庆功嘉奖。所赏之物、所赐之官职自不累述。

    待一切商定,没有其他的官员出来上奏折。不过今天李隆基的兴致好像很高,看到堂下诸位爱卿恭立两侧,没有人说话,于是笑着对站在群臣最前面的李林甫说道:

    “不知道李爱卿的几个爱女可选到中意的郎君了没有?”

    听了李隆基的话,之前安静的群臣哈哈笑了起来。

    这倒是李林甫家中的一段闲话。因为李林甫对自家的女儿很是宠爱,为她们挑选夫君费煞了苦心,每次李府有年轻的才子或者书生拜访,李家的几个女儿必定会在屏风后面瞧瞧观望,看这个年轻人是否中意。李林甫也不以为然,只是任由几个孩子胡闹。

    这事情传出去以后,在长安城中都是一个笑料,不过很少人敢在李林甫面前提这种事情罢了。虽然这时候风气开放,但是这种由女子自己挑选夫婿的事情还是很少,就连李隆基有时候也会拿这种事情跟李林甫开个玩笑。

    “有劳圣上牵挂。微臣家教不严,几个孩儿胡闹,很是惭愧。”

    李林甫躬身说道。

    “哈哈,这有什么。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一个女子能嫁给自己中意的夫婿,也是一段佳缘。前两天上巳节府中设宴,玲珑等人可选到中意的郎君?”

    李隆基哈哈笑道。

    “微臣惭愧,那一日玲珑却是跟着李屿一同去了曲江池那里赴宴。不曾听说她提到过谁。不过李屿回到家中以后倒是提及长公主义子在宴会之上以一首《琵琶行》诗才冠众人。这首诗这两日在长安城中很快就传了起来。”

    李林甫说道。

    自那日宴会过后,李玲珑对李清和崔景秀两人确实有着不错的印象,事后也恳求兄长李屿去请两人过来府中做客。李屿那里不知道李玲珑的心思,对于这种事情还是跟李林甫说了,李林甫倒是也颇为好奇的。虽然这时候李林甫已经是百官之首,位居相位十余年,但是群臣之中依然有不少的人是跟李林甫意见相左的,甚至于有可能威胁到李林甫的相位的。

    这时候的长公主在圣上李隆基面前却是极为得宠,作为长公主唯一的义子,若是李家能跟长公主府的李清结了姻缘,那李林甫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

    当然这种事情李林甫自己不能提,这时候也不过是旁敲侧击的说上一句,若是李隆基一时兴起而赐婚,那就最为完美了。

    “哈哈哈,李清刚来长安,就惹出不少事情。这时候又去宴会上写诗去了?这小子真是越发胡闹了。”

    李隆基大笑道,虽然说着李清胡闹,但是言语之中对李清却是有些溺爱的。这大约也是爱屋及乌的缘故。

    提到李清,李隆基想起之前的事情,看了一眼堂下站立的诸卿,问道:

    “京兆尹可在?”

    裴玉忙出列道:

    “微臣到。”

    一个早朝,裴玉站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就连刚才李隆基说起李林甫家中女儿的事情的时候,裴玉也没有任何笑意。从李清被刺之事发生以后,李隆基在朝堂上亲自过问,并给了破案期限。然而一天天过去,两个凶手却始终没有音信,裴玉最怕的就是李隆基问起此事。这时候听到李隆基喊自己,忙出列答了,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之前长公主义子被刺一案,京兆府办的怎么样了?”

    李隆基轻声问道。

    裴玉心中“咯噔”一声,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时候裴玉扑腾一下跪在那里,颤声说道:

    “臣罪该万死。”

    李隆基看着裴玉的样子,那里还不知道事情的进展,皱了皱眉,沉默了片刻,压制住心中的怒意,沉声说道:

    “朕给你这几天时间,竟然连个人都抓不到。你这京兆府是怎么当的?”

    李隆基随后又道:

    “这京兆尹的位子你就不要做了,即刻起回府反省,等候发落。”

    “是。”

    裴玉小声说道,随后站起来慢慢退出朝堂。

    李隆基看了看堂下众位大臣,随即问道:

    “众位爱卿,认为谁可担当京兆尹一职?”

    站在朝堂上的众人一阵骚动,京兆尹是个很重要的职位,不过也是一个最为麻烦的职位,从京兆府设立以来,没有哪个人在这个位置上坐过太长时间,裴玉也不过是待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因为此事而被李隆基给免了去。

    京兆尹的位置空缺,对于李林甫、李适之等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之前这个位置被裴玉占着,说白了就是被世家裴家给占了去,而朝堂之上另外一个裴姓世家的代表就是户部尚书裴宽。这时候裴宽不在京城,对于裴玉的去职就没有什么的影响力。

    片刻过后,李林甫出列,躬身说道:

    “臣以为让萧炅担任京兆尹最为合适。”

    “微臣反对。”李适之出列,说道:

    “那萧炅才情不高,处事不明,如何能担任京兆尹的职位。”

    萧炅这时候是河南尹,在朝堂上并不怎么得势,不过后来却是对李林甫阿谀奉承,颇得李林甫赏识。李林甫之所以看中萧炅的另外一个原因却是两人才学都不甚高。萧炅此前还出现过认错字的情况,这种事情李林甫之前也犯过,所以李适之对李林甫和萧炅这样才学不高的人有些排斥。

    “不知道李尚书所说才情不高、处事不明所指何事。李某也闹过认错字的笑话,不是也得圣上赏识,位列相位么。李尚书不能就此否认萧炅此人。更何况,萧炅办事灵活,善于通变,对于像办理长公主义子被刺这种案件极有办法。若是做了这京兆尹的位子,刺杀一案定然很快就能解决。”

    李适之正要出言驳斥,李隆基皱眉说道:

    “好了,就让萧炅暂代京兆尹一职,专门负责这个案子,若是做的好,想必李爱卿也就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了。”

    既然李隆基发了话,李适之哪里还能反对,愤愤然退回自己的位置。

    早朝没有什么其他要商议的东西,随后李隆基便宣布了退朝。

    自有专门宣旨的宦官待三省拟定圣旨之后前去宣旨,调那萧炅任职京兆尹。

    群臣随后出了朝堂,在往外走的时候,李林甫在最前面悠然的行走,李适之在旁边看了一眼,没有说话,随即快步远去了。

    李林甫看了看李适之的背影,冷笑了一声,没有再过理会,心中想的倒是另外一件事情,虽然算是被自己人得了这京兆府尹的职位,但是能不能坐稳还要看李清一案处理的结果是不是能让李隆基满意了,自己应该想个法子。李林甫正在想着这件事,身后一个声音传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