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太子殿下。”萧炅小心的站了起来。

    “不过,寡人听说刺杀二郎的凶手已经抓到?”

    “是,还是清郎君亲自抓捕的。另外一人卑职也正命人严加搜捕,定会很快抓捕归案。”

    萧炅说道。

    李亨点点头,笑着说道:

    “京兆府做事,寡人不会干预。不过牵扯到二郎,寡人就多问一句,案子可曾审问出什么结果没有?要早日给受害者一个交代嘛。”

    “是。卑职明白,案件已有眉目,只是……”

    萧炅有些为难的说道。

    “寡人明白。”李亨说道,“案情之事就不用在这里说了。京兆府只要按照圣上的旨意办就好。寡人不会干预,萧府尹也不要受其他人干扰。”

    李亨有意无意的往周围诸人看了一眼。

    萧炅躬身说道:

    “是。”

    随后退回了自己的位子上。

    李瑁这时候呵呵笑道:

    “呵呵,受害人在这里,萧府君可以听听二郎的意见吧?”

    众人的注意力看过来。对于突然提到自己遇刺的事情,这时候众人以这样的眼光看自己,李清也是能预料到的,因为这次刺杀的事情,朝堂之中的影响还是很大,在座的都是长安权贵,对这件事情自然都是知道的,甚至于很多人都有着自己对刺杀之事的一种揣测。

    众人对于李清或者说是长公主府的反应还是很好奇的,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遇刺的一方是长公主义子的缘故。这时候李清的态度或者对这起案件的处理会有不小的影响,这正是各方所专注的焦点了。

第150章 寻常晚宴,不同群像() 
李清一整晚都是安静的坐在那里,偶尔与身边的寿王或者其他人说上两句,神情自然,这在外人看来倒是有些钦佩。

    因为太子和寿王在此,其余在场的宾客之中,即便是贵为公侯的人说话、行事同样有些谨慎或者说是小心翼翼。整个晚宴的主角是太子李亨和寿王李瑁,然而李清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坐在那里,神色自然、从容不迫、娓娓而谈,即便是太子和寿王在,也不能夺了他的光彩。整场晚宴下来,倒是被在场的所有人留意了。

    这时候李瑁说到李清的事情,众人都安静下来,看着坐在那里的李清,一时间焦点都聚集到李清这里。李清心中笑了笑,拱手说道:

    “我能有什么意见。但凭萧府尹秉公办理就是。”

    李清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看上去好像是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从李清的脸色之中看不出有作为受害者希望严惩凶手的愤怒感。

    “对,对,二郎说的对。萧府尹就按照圣上和唐律来办就好了。那杨二既然已经被抓,严加审问,定然会说出另外一人的下落,到时候那人抓捕归案后,依法处决了就是。”

    寿王李瑁听到李清这样说,微微一怔,然而脸上掩饰的极好,随后哈哈笑道。

    萧炅站立起来,躬身说道:

    “是。”

    “来,来,举杯。我们就不要再提这等令二郎不开心的事情了。”李瑁举起酒杯,笑着对在座的诸位说道,

    “今日三月十五,时值牡丹花节,这次高郡公还特意搜集了不少名贵的牡丹供我等欣赏,大家不妨好好观赏一番。本王在这里也添个彩头,谁若是能现场作诗一首,本王就任由他从本王身上拿走一件饰物。”

    李瑁今日盛装出席,腰间佩有两块价值不菲的玉佩,手腕上还戴着一串念珠,同样是寿王从不离身的宝物。这时候李瑁拿出来作为奖励的物品确实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太子李亨这时候也笑道:

    “十八郎倒是好雅兴,既然这样,寡人也拿出一件东西来作为奖励。”

    李亨说着从身上解下一样东西出来,原来是随身佩戴的金鱼袋。李亨拿出金鱼袋,放在身前的案几之上,笑着说道:

    “今晚谁的诗作冠绝全场,寡人的这个金鱼袋就赐予谁。”

    坐在李亨身旁的高力士这时候忙说道:

    “太子殿下,这使不得。”

    “无妨。”李亨摆手说道,“此乃寡人随身佩戴之物,只是一个物件罢了,有什么舍不得。

    “寡人知道,在座的诸位公侯都是饱学诗书之人,今晚上可不许藏拙,非得把十八郎身上的佩饰给抢光了不可,哈哈哈哈。”

    李亨哈哈大笑,李瑁和在座的众人也跟着大笑。

    “寡人知道二郎以前有两首牡丹诗作,传唱至今,这几天长安城中流传的一曲《琵琶行》听说也是二郎的佳作。不知道今晚上可有什么灵感没有?”

    李亨笑着看向李清。

    李清笑了笑,恭敬地说道:

    “我今天过来,就是向两位殿下和诸位公侯学习来了。那里敢在诸位面前献丑。”

    李亨听到李清的话,笑着摇了摇头,

    “二郎太过谦虚了,这样可不好。少年人热血激扬才对,有才华就要展示出来。”

    席间谈笑不断,众人随意聊些京中人物往事,前贤遗作,倒也相谈甚欢。不久便有人写出咏颂牡丹的诗句出来,李清坐在那里品尝些精致的美味佳肴,欣赏场中的歌舞,倒也悠然自在。

    晚宴中间,不少人过来给太子和寿王李瑁见礼,自然会与李清说上几句话表示亲近,之前坐在那里一直静静待着的武国候也过来说了几句,寿王李瑁特意给李清介绍了双方认识。

    整个晚上,李亨坐在那里,频频跟在座的诸位公侯举杯,倒是显得极为平易近人,而寿王李瑁却是侃侃而谈。李瑁对于诗词的造诣也是颇深,这倒是能看出李瑁的才学出来,偶尔也跟李清聊些诗赋上的东西,不过李清只是藏拙,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些。太子李亨和寿王李瑁问起李清以前的事情,李清也只是说些在王屋山上的事情和沿途见闻罢了。

    晚宴结束的并不算晚,刚过亥时,太子起身离席,众人忙送了出去。李亨在上马车之前看着李清笑道:

    “今天没有见到二郎的诗作真是遗憾。”

    李清躬身说道:

    “清才学不济,倒是令太子殿下失望了。”

    晚上虽然有不少的诗词出来,也从寿王那里得到了不少的东西,然而太子李亨的金鱼袋却是没有赏赐出去。在场写诗的人都推辞了太子殿下的赏赐,李亨也没有太过勉强。

    随后众人陆续离开,寿王李瑁临走的时候,笑着问李清道:

    “本王听说二郎刚来长安的时候跟一些人起过冲突?”

    “是。”

    “嗯。”李瑁点点头,

    “今晚上在座的众人,有几位是之前那些人的家中长辈,想必二郎也已经知道。以后二郎还要看的高一些,以你的身份,跟那些个纨绔们纠缠,实在是辱没了你的身份。不用跟那些人计较,以后再有这种事情,直接让他们家中的长辈处理就好,谁还敢说什么不成?实在不行,告知本王,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李清微微笑了笑,躬身说道:

    “是,多谢寿王殿下教诲。”

    李瑁随即上了车,在众侍卫随从的护卫下沿街而去。

    马车出了兴宁坊,没走多远,停下车来,从下面上来一人,正是之前提前离开的武国候。随即马车缓缓往前走去。

    武国候上了马车,坐在一旁,看着坐在那里等着自己的寿王李瑁,武国候问道:

    “寿王殿下对那李清怎么看?”

    李瑁静坐在那里,想着晚宴上的事情,叹了口气,随即笑了一下,说道:

    “我这位‘干表弟’倒是小心谨慎的很,哪里有半点少年人的骄纵、热血。看上去倒像是四五十岁的老人般谨慎。说实话,本王真有点怀疑当日在长安街头一人独对众位刺客的人就是他。”

    说道这里,李瑁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不过,他倒是聪明人。今晚上太子殿下拿出金鱼袋来,其实就是为他准备的,算是一个极好的拉拢的方式。凭借之前几首诗词,谁都可以看出李清的诗词才华,想在今晚的宴会上夺得头筹不是难事,谁知道那李清竟然一句诗词也没有写,算是谢绝了太子的好意,太子也不好说什么。看来李清也不想跟太子走的太近。”

    “之前的事情……?”

    武国候有些吞吞吐吐地问。说的是之前刺杀的事情。

    “有些话我已经跟李清讲过了。他是个聪明人,想来也能明白本王的意思。至于接下来怎么办?国候还要自己掂量,京兆府那里本王不好出面,不过你要知道这萧炅是谁推荐给圣上的。”

    李瑁缓缓说道,这件事情除了李清这个当事人的意见外,作为此案件的主办人萧炅的态度也很重要。之前李林甫推举萧炅就任京兆府尹,李林甫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到萧炅,作为大唐宰相的李林甫其实也能对这件事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这时候李瑁的话不过是提醒武国候想要影响萧炅还是要看李林甫的意思。

    武国候坐在那里,沉默了片刻,随后拱手谢过寿王李瑁,下了马车。

    看着远去的寿王车驾,走过来的武管家问道:

    “侯爷,寿王的意思……?”

    武国候摇了摇头,冷冷的说道:

    “哼,能有什么意思。那李清根本就没有透露出自己的想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善,谁都知道不过是伪装。看来人人还是想着自保啊。

    “之前那萧炅倒是油泼不进,整个就是一块臭石头。李林甫什么人,口蜜腹剑,在我侯府和长公主府之间让他选择,自然会倾向长公主一方。看来都是指望不上的了。”

    “那侯爷,我们该怎么办?”

    武管家小声问道。

    “今晚上萧炅不小心说漏了嘴,说案件有了眉目,估计是审问杨二有了进展,不过看当时的情形萧炅应该还不知道是十一郎做的。现在崔光已死,证人只有杨二一人,即便被京兆府拿了证词,如果没有了杨二这个证人,京兆府也不能把我侯府怎么样。”武国候看着武管家说道,

    “抓紧时间去办,不要再拖下去了。事情办好以后,知情的人也让他消失吧。”

    武国候狠声说道,在夜色中武国候的声音听上去有些阴冷。

    武管家弯腰说道:

    “是。”

    三月十五的夜晚依旧是一个不眠夜,因为牡丹花节的缘故,长安城人头攒动,即便是亥时时分,大街之上还是有不少的人和马车来回走动,大街上灯火闪耀,映着天上的明月和星光。

    一路前行,马行急速,春风扑面而至,大街两旁的柳树随风摇曳,在夜色之中显得妖娆鬼魅。李清没有坐马车,而是骑马往永安坊赶去。

    想着今晚的宴会,李清笑着对昆仑说道:

    “你说今晚上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啊,小郎君刚才说什么?”

    “哈哈,没有什么,我们快回吧,天色已经不早了。”

第151章 杨二之死() 
第二天起来,依旧是晴天。

    李家所有的人都在忙碌,李瑞这些天忙活自己店铺的生意,脱不了身,妻子刘氏和丫鬟、仆人也都是兴奋地忙忙碌碌的,偶尔也会出去看看牡丹花赛或者长安城中在平康里举行的风月场间的花魁表演。

    说实话,这大唐天宝四载,实在算得上是一个挺好的年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