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吉温的刑讯手段之下,那武同和武十一郎并没有坚持多久,最终原原本本的把李清遇刺案件的前后给供了出来,而之后武国候指使武同对武大、武二和杨二的灭口真相也被武管家说了出来。

    吉温把事情的结果告诉李清,李清点点头,没有说什么,接着问吉温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审讯蔡温的结果怎么样了?”

    “果然如李少卿所料,下官在审问蔡温跟景教之间关系的时候,那蔡温透露在三月末,岐王让他暗示阿罗含,要景教派人把佛教即将供奉的佛骨舍利给盗出来。”

    “哦,蔡温交代为什么这么做了吗?”李清问道。

    “没有,具体的蔡温也不是太了解。不过蔡温还交代了,阿罗含曾派人请求岐王救苏富扬氏。”

    李清点了点头:

    “怕是那苏五还以为苏富扬氏能够出狱是自己的功劳呢。”

    苏五被景教中人吩咐托人救助苏富扬氏,没有想到的是岐王之所以出手救下苏富扬氏根本就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商人又如何会入了岐王的法眼,要不是阿罗含出面,估计那岐王也不会为了一个胡女而费这份周折。

    景教这些年在大唐快速发展,除了李隆基等大唐上层的支持之外,更多的是跟强盛的佛、道两门之间保持了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不曾跟道、佛两门有任何冲突。

    按道理来说,虽然挑起道、佛两门的争端对景教是有好处的,然而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景教中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事情败露,面临的会是道、佛两门强烈的报复。

    这次佛骨舍利的被盗若真是景教安排的话,那定然是跟岐王之间有着什么交换条件了,岐王救助苏富扬氏也许就是其中一个。

    李清暗中想了下,看着吉温笑着问道:

    “你说,岐王为什么会让景教去偷那枚佛骨,对岐王又有什么好处呢?”

    “下官不敢乱猜。”

    吉温忙躬身说道。

    “呵呵,这里只有我们两人,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吉温犹豫了下,低声说道:

    “这件事情应该跟寿王和太子之间有关系。”

    李清挑了下眉毛,接着问道:

    “你是说有可能牵扯到太子和寿王之间的争斗?”

    “是。”

    这些年,太子李亨稳坐东宫,因为储君的身份,除了不少的官员支持,道、佛两门之中也有很多人是支持太子的。

    在这时候的大唐,道、佛两门的势力强大,信徒众多,有些道士和僧人游走官场,出谋划策,甚至于很多官员也都信道信佛。更何况,道、佛两门积累深厚,同样有着很庞大的财富支撑,这对太子李亨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而寿王因为身份地位的尴尬,在道、佛两门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

    如果能够通过一枚小小的佛骨而挑起道、佛两家的争斗,从而消耗东宫的实力,寿王也有可能会这样做。

    没想到京城之中还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自己一开始想着查景教,不过是为了给李含光和道门争一个清白,简单的目的却引出这些复杂的事情倒是有些出乎李清意料的。

    李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把蔡温交给太子他们审理好了,也把你审问到的一起给他们。这些事情不用我们操心。”

    作为大理寺少卿的李清虽然在太子李亨面前要求“饶”过自己,然而大理寺这次毕竟也在其中,更何况还有李清遇刺的案件,李清哪里会真个不理这些事情,这次过来义宁坊就是去往景教教堂那里搜查,看被盗的佛骨舍利是不是在教堂之中。

    事情并没有什么进展,大理寺在胡寺里面大肆搜查,没有发现佛骨,也没有其他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李清出来在义宁坊的酒肆暂歇,听到的同样是有关这些事情的议论。

    走在义宁坊的大街上,昆仑看着李清,悄声问道:

    “小郎君,接下来怎么办?那佛骨应该是不在这里。”

    李清扭头问昆仑道:

    “如果你是那个盗舍利的人,你会怎么处理那枚舍利子?

第193章 佛骨下落,不期而遇() 
“当然是找个地方藏起来了。”

    “关键是藏哪里?”

    “这……舍利子这么小,随便藏个地方就好。”

    “不会。”

    李清摇了摇头,双眉微蹙,

    “盗舍利的人既然想要挑起道、佛两门之间的争端,自然是知道佛骨的贵重,特别是对于佛门来说,那枚佛祖真骨为佛门至宝,无论花多大代价都是要寻回来的,这也正是背后出谋划策之人的算计所在。”

    “小郎君的意思是那枚舍利子有可能还在胡寺里面?”昆仑疑惑地问道。

    李清轻笑了下,随后说道:

    “应该不在那里,这教堂已经被前前后后搜过几遍,即便是一根针也早该找出来了。”

    佛祖真骨舍利既然是挑起道、佛两家争端的引子,背后指使盗窃之人对它看的应该也很重,定然会妥善保管。景教派人去偷这枚舍利子,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有可能把这枚佛骨放在景教之中,或者是已经送去岐王府了,然而岐王府已经被太子搜过,景教教堂这里也被人查过,都没有发现舍利子的下落。

    难不成那枚舍利子还在当晚那名偷盗的女子手中?李清微微皱了下眉头,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出意外的话,那枚舍利子的确是被李十二娘身边的那个丫鬟给盗走的,如果还在那丫鬟手上,李十二娘当时不会叹息自己没有见到那枚佛骨的。

    如果舍利子没有在这些地方,那会在哪里呢?

    有人想要引起佛、道两门之间的矛盾,盗舍利子正是一个导火索,那么不管这枚舍利子的下落在哪里,只需要让佛门相信佛祖真骨已经被盗就好了。这样佛门自然会怀疑到道门头上,兼之佛、道两门关系本来及紧张,这一次的佛骨丢失,两派之间怕是冲突就会加剧。

    当日佛骨被盗之时,大慈恩寺的反应不可谓不快,然而随后封死搜查的过程并没有发现舍利子的下落,除了有可能没有搜出盗贼身上的舍利子,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舍利子根本就没有出大慈恩,盗贼从寺院出去的时候身上并没有那枚舍利子,所以京兆府和寺中的僧人才会搜不出来。

    李清想到这里,猛地站住了,舍利子还真有可能就在大慈恩寺。当日大慈恩寺搜寺,主要是为了搜寻盗贼的踪迹,并没有在寺中彻底地对舍利子进行搜索,后来虽然搜过,但是估计寺中僧人也不相信舍利子还在寺中,谁会冒这么大风险前来盗取舍利而不把它给拿走呢?

    昆仑看到李清突然停在了那里,有些诧异的问道:

    “小郎君怎么了?”

    李清回过神来,笑着说道:

    “没什么,这些天光顾着处理这些事情,精神都变得恍惚了。昆仑,时间还早,我们在长安城随便逛逛吧。”

    既然自己能够想到,太子和三司衙门应该也能想到,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在大慈恩寺中找出那枚被盗的舍利子了。

    不去管这些,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基本上算是结束,好好放松一下好了。李清舒展了一下四肢,问昆仑道:

    “你可知道长安城哪些地方好玩?”

    “哈哈,小郎君,长安城最好玩的地方当然是平康坊那里了,要不我们去平康坊?”

    昆仑笑着说道,眼神之中带着捉弄的意味。

    “想什么呢?”

    李清轻笑道,

    “郎君我可是正派人物。这样吧,我们去拜访一下玄静师兄好了,长公主别馆那里的景色也不错。”

    玄静自来到长安就暂居在长公主位于长乐坊的别馆。

    “我们坐马车去吧,晚上回来的时候也省的被巡夜的武侯们盘查。”

    李清对昆仑吩咐道。

    李清的马车因为悬挂了长公主府的招牌,宵禁时候巡逻的武侯或者金吾卫并不会对其盘查。

    天气转热,长乐坊中玉真公主的别馆已经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园林,里面花草树木繁盛,红楼前面的湖水随风荡起微澜,清风徐来,绯人心脾。

    李清到达红楼的时候,却是意外地发现了太子李亨也在。

    “二郎,真巧,没想到你也过来拜访玄静道长。”

    太子看见李清,有些惊喜地说道。

    “我来探望一下玄静师兄,没有想到太子殿下在此,多有失礼。”

    李清看到李亨,平静地见礼。

    太子李亨走过来,笑着说道:

    “你我兄弟,不用这么多礼数。算起来,你倒是这里的主人,我过来这里算是客人了,哈哈。”

    李亨言语亲切,仿若两人之间的关系真如亲兄弟般。不过李清心中自然知道这算是作为太子的李亨一种必须具备的本事了,笼络人心,表面上李亨做的滴水不漏,一举一动之间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李清和李亨把臂往里面走去,李含光这时候正在正堂之中闲坐。

    红楼之中,灯影摇曳,照的整座正堂通亮,时间仿若凝滞般沉淀在这座红楼的空间中,里面坐着的几人欢声笑语,目光与酒杯交织往来,在这个普通的夜晚,太子李亨和李清闲说着最近长安城中的故事。

    时辰已至亥时三刻,李清才告辞离开,昆仑牵过马车,两人正要出门的时候,太子李亨走了过来,提出同行,然后上了李清的马车。

    李清看着太子李亨的举动,没有说什么。其实这次岐王事件的发生,京城之中很多人都把李清看做太子一派的人物,而李亨也似乎愿意接受这样的看法,对李清热情有加。

    这些天在查案期间,有几次李亨在三司面前询问征求李清的意见,展现两者之间“非比寻常”的关系。虽然李清刻意的保持距离,然而这时候总不能拒绝太子殿下上车的提议。

    “你对岐王的事情怎么看?”

    马车在长安城大街上缓缓而行,后面不远是隐匿在黑暗中的保护太子的侍卫。端坐在马车上的李亨看着李清问道。

    “我没有什么看法,太子殿下主持岐王案的查办,不用询问我的意见。”

    李清笑着说道。但是语意之中带着些许警惕之意。

    “你我之间不必彼此提防。这件事情是二郎发现的,又把它在朝堂上说了出来,你总归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跟寡人说明,我自然会考虑你的意见。”

    “岐王的事情查明之后,自然有唐律制裁,我可是守法之人,当然是按照唐律做事,对岐王能有什么意见。。”

    李清轻笑道。

    李亨听了李清的话,微微摇了下头:

    “呵呵,二郎小小年纪,正是年少轻狂之时,说话如何这般老道。”

    过了片刻,李亨看着李清,有些严肃地说道:

    “二郎以后也将步入朝堂,不知道可愿意相助寡人这个储君。”

    既然是储君,日后自然是要做皇帝的,跟随一个未来的帝王于未登基时,日后必将飞黄腾达了。

    “呵呵,我倒是……”

    李清起起身子,正要张口说话的时候,昏暗的长安大街一端出现了一辆马车,旁边是数十骑马的侍卫。昆仑望了望,握紧手中的马缰,放慢了马车的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