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玉环往李隆基身边靠了下,倩眼流丝,轻声笑道:

    “妾身只希望能够每日在三郎面前跳上一曲,以娱吾郎。”

    李隆基哈哈大笑,饮完杯中酒,揽过杨玉环,看着眼前这个明媚不可方物的女子:

    “朕这一生,年轻时候驰骋沙场,纵横朝堂,登九五之尊,算得上是醒掌天下权。而今年迈,幸得娘子,只希望常能醉卧美人怀。

    “朕年少之时,觉得这一天天过的实在是太慢了,整天盼着熬过往日时辰。这到了现在,倒是觉得时光飞逝,让朕有些留恋了。

    “朕这一生,能遇见娘子,实乃三生幸甚,恨不能与娘子长生相伴。”

    杨玉环酥胸微喘,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头轻轻靠在李隆基的肩膀之上,缓缓说道:

    “妾身不负圣上恩宠,定会常伴君王左右。”

    一时之间,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清风穿过含凉殿,吹走夏日的燥热。

    过了片刻,李隆基又道:

    “自从遇见娘子,到现在已经近五年的时间,朕还不曾给娘子一个嫔位。待朝中诸事稍定,朕必然迎娶娘子入宫。”

    杨玉环听到,坐起身来,看着李隆基喃喃无声,脸上神情变幻,随后才道:

    “妾身与三郎这样就很好,每天也可想见,何必让妾身入宫为嫔。妾身这些年得三郎宠爱,后宫之中怕又不少姐妹会……”

    “嗯——不用理会后宫那些人。”李隆基摆手说道,

    “朕只要有娘子在就好。”

    “三郎怎么想着要纳妾身入宫了呢?”

    杨玉环这时候才想起来问。

    自从李隆基把杨玉环从寿王身边抢了过来,已经将近五年的时间,虽然一开始并不是整天让她待在身边,但这两年倒是愈发宠幸杨玉环了。

    这几年,李隆基即便是再恩宠杨玉环,也从来没有想着把她迎娶宫中。当然,这可能有很多的顾虑在里面,一来,杨玉环之前是自己的儿媳,虽然让寿王和她和离了,但是面子上或者舆论上总要顾忌一下。二来却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李隆基也是想着能够在合适的机会之下再把杨玉环迎娶进宫。

    “前些日,岐王一案娘子相必是知道的,当日朝堂之上李清揭露了岐王不臣之心。当日朕心中还有疑惑,后来才知道那李清跟岐王两人之间是有矛盾的。”

    李隆基说道,

    “朕在事后才知道,那李珍想着抢夺李清的妻子为妾,李清才不得已反击。”

    “圣上是说李清故意陷害岐王不成?”

    “朕不是这个意思。那李珍也算罪有应得,竟然背着朕私藏武器、兵士,哼,真是辜负了朕对他的一片苦心。”

    李隆基冷哼道,随即接着说,

    “朕是说那李清竟然为了一个儿时的娃娃亲,就敢跟岐王府对抗,这性情倒是颇合朕的心意。李清能够为一个商家女而与岐王较量,难道朕还不如一个少年不成。

    “这几年,朕为了顾忌朝中舆论,对迎娶娘子一事一再犹豫,今见李清如此,倒是让朕突然明白,朕是天下之君,尊威四海,难道朕想迎娶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还要让朝中群臣同意不成?

    “朕已经决定,待诸事已毕,定会让娘子成为后宫最为尊贵之人。”

    杨玉环忙起身,叩谢李隆基:

    “谢圣上,妾身不胜感激。”

    “起来,这些是朕早就应该给你的。”李隆基扶起杨玉环,缓缓笑道:

    “这次倒是多亏了李清点醒,不然朕尚不知自误到何时。哈哈,说起来,朕也应该感谢长公主这个义子,不知道朕封赏的侯爵是不是能够让李清满意。”

    “没想到李清小小年纪,竟然也是一个情种。”

    杨玉环抿嘴笑道,

    “不过妾身之前倒是没有看出来。”

    “朕也没有想到,李清表面上沉稳谨慎,竟也会如此莽撞。听说李清的这位妻子是从小的娃娃亲,还是一个商贾的女儿。朕颇为好奇这女子有什么魅力,二郎为了她竟然如此行事?朕有时间倒是想见见这人,以后让李清带她入宫一趟,我和娘子替二郎把把关,哈哈。不过,不知道我那位皇妹是否中意啊。”

    李隆基哈哈笑道。

    大明宫含凉殿中,李隆基和杨玉环谈论着李清。而话题的主角却是在李含光那里商量着怎么对道家经典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的。

    李含光提议李清参与这次道藏修纂的事情,李清也是很乐意参加。作为曾经的历史系教授,这些事情还是难不倒李清。

    至于在这里的道藏编纂的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整理,李清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道教的发展,到宋朝时期,道教应该算是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道家派别和理论著作频出不穷。而这些后世的道家经典在这时候是没有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些修道的道士眼中并没有太过重视,而这些也是李清这个后世之人最为看重的东西。

    也许,在专门的道家理论方面,李清跟李含光和其他的道门宗师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李清后世道家理论却是这些宗师并不具备的,而这些才是道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汇集无数的道门精英得到的东西,李清这时候若是拿出来跟这些道门宗师探讨,自然会有不同的反响。

第199章 长安叶乱() 
天宝四载京城的夏天,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炎夏时光,人们更多的是纳凉避暑,在这盛世欢歌中过着自己平和的小日子,真正关心长安城发生什么事情的人并不太多。

    岐王和武国候的案件对长安官场的变动造成了巨大影响,不过这些事情在长安城普通百姓那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人本来就少,而道听途说的也不过是把这些当成闲时的谈资,没有几日便忘记掉了。

    持续到六月初的这些案件才刚刚落下帷幕,长安官场另外一个权力的倾轧又快速兴起。

    在最近为补缺官员的事情上面,两位相公——李林甫和李适之之间的矛盾变得开始恶化。李林甫为了打击时任兵部尚书的李适之,指使依附自己的人揭发兵部铨曹奸利之事,收官员六十余人入京兆府和大理寺大牢。

    这时候的京兆府和大理寺,基本上已经被李林甫扶持的人把持,这六十余人入了监牢哪里还能好受。

    京兆府尹萧炅着吉温负责处理这些案件。

    吉温的手段这些官员是听过了,此前岐王和武国候的例子在先,一顿大刑伺候,或杖或压,不久之后,尽皆按照吉温的意思给招供了。而这些招供的罪状同样是出自李林甫的授意。案件从发生到结束竟然不过短短数日,这六十余的兵部官员竟然没有一个硬气之人,顷刻之间冤狱即成。

    当时李清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也冷笑着摇了摇头。

    李林甫随后把案情上奏给了李隆基。六月二十五日,玄宗下旨诮责前后知铨侍郎及判南曹郎官而宥之。在此次的案件之中李适之败退下来,同时对李林甫心生恐惧之意,在之后的朝堂上,几乎很少跟李林甫再针锋相对,

    李林甫这位高于右相之位的权臣权势更盛,一时之间百官皆以李林甫马首是瞻,就连太子李亨也不愿太过招惹。

    这次两人的交恶,做为穿越众的李清是提前知道的,不过案件双方的当事人跟李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在李清看来受牵连的官员也没有值得拯救的价值,李清倒是也不想跟这时候的李林甫为敌了。

    李清接下来便是跟在李含光身边负责处理道门道藏修订、整理的事情,算是暂时远离了长安的官场。

    这期间,李清见过不少的道门宗师人物。说实话,虽然道门各个宗派之间同样有这样那样的矛盾,然而对于跟佛门之间的争斗还是一致的,因此在道家典籍修订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甚至于特遣门派之间精通道家理论的弟子过来辅助李含光。

    这次道家典籍的重新整理,李含光跟李隆基上疏陈述过,同样得到了李隆基的大力支持,并且还专门下敕让崇玄馆博士、助教辅助。

    这时候的李隆基除了贪恋美色,行事奢靡,还对道家的长生之术有了莫大的兴趣。李隆基沉迷于道家神仙怪异之事,时常召道人入宫作法,对于那些飞步火房、呵斥群鬼、奔走众神、征兆鬼物使之立至、剖腹涤肠而无药自复等等道门戏法深信不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几年大唐各地不断出现所谓的祥瑞和显灵事件,地方官府也信以为真而上报朝廷,不少官员因此官运亨通。

    甚至于年迈的李隆基皇帝已经开始出现幻觉,耳旁恍惚听到了苍天称赞自己“圣寿延长”的话语。

    那个开元初年富力强、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已经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代替的是越来越把养生享乐放在首位,往昏庸的道路上逾走逾远的君王。

    李清有心无力,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断然对现在的李隆基或者朝堂没有什么影响力,要想去改变大唐在原来历史的车轮上俞走俞远的状况,李清需要有着自己的准备和实力的。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宝四载的七月下旬,寿王李瑁大婚,迎娶的是韦昭训侄女韦氏。

    在杨玉环被李隆基抢走之后,寿王李瑁为了反对李隆基的赐婚,而为已逝的宁王李宪守孝三年。在经历了之前岐王事件之后,一直隐居在王府的李瑁不得不同意李隆基的赐婚。

    八月初五日,大唐圣上李隆基诞辰。李隆基于兴庆宫大宴群臣,举国同庆,大唐上下一片欢愉之景象。

    八月十七日,李隆基迎娶杨玉环入宫,两个相守五年的人终于算是有了正果。随即李隆基册封杨玉环为杨贵妃,赠其父杨玄琰为兵部尚书,以其叔父玄珪为光禄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玉环的从兄杨铦、杨锜也被李隆基分封了官职。杨玉环的三个姐姐也依此被李隆基封为国夫人,一时之间,杨氏在长安城权势滔天。

    李清在参加这次的婚礼时,倒是见到了历史上影响大唐走向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杨钊杨国忠。这时候的杨国忠还是一个小角色,甚至于在见到李清的时候也是恭敬有加,小心谨慎的。

    九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与吐蕃战于石堡城,为吐蕃所败,副将褚琍战死。大唐失去了对小勃律等地的控制,西域之地战火、狼烟四起。大唐历史上有名的将领王忠嗣这时候在朔方任职朔方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于北方战线跟契丹等异族纠缠。而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名将哥舒翰这时候还在王忠嗣帐下听令。

    大唐天宝的十月,与契丹征战的安禄山上表求李隆基为先朝名将李靖和李绩立庙,圣上准之。

    十月底,李隆基携杨玉环前往温泉宫。出行之阵仗浩大无边,劳民无数。杨玉环的三个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连同其从兄杨铦、杨锜、并杨钊等人随从李隆基一起前往。

    车马仆从,充溢数坊之地,一众人等尽皆穿戴锦绣珠玉,鲜华夺目。每家身着一色服饰相区分,马车奴仆,灿若云锦,整个京都全城轰动。

    大唐之内,京城之中,人人欢声笑语,歌舞升平。

    大唐之外,边疆之所,处处狼烟四起,危机四伏。

    而李清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