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刷个发行的场所,文渊斋大门紧闭,没有开门。

    然而,有不速之客登门。

    春雨随着微风倾斜下来,拍打在文渊斋门前的一把雨伞上,噼啪作响。

    硕大的油纸伞下面是两个女子,一个六、七岁模样,另外一个丫鬟打扮。

    那丫鬟对另外的女子说道:

    “小娘子,就是这里了。”

    另外一人抬起头,看了看文渊斋,又往东市大街两旁望了望,明眸闪动,带着一种灵动妩媚的美。

    “东市离平康里这么近,我竟然从来没有来过。”

    那女子看着眼前的文渊斋,叹息着说道。

    “小娘子什么身份,怎么会来这种地方,娘子需要什么东西,自然会有楼里的人置办,哪里用得着娘子亲自过来这里。”

    给女子撑伞的丫鬟笑着说道。

    丫鬟望了一眼紧闭着大门的文渊斋,说道:

    “娘子想见那人,直接下帖子去请就好了,依娘子的身份那人也不至于拒绝,小娘子何必亲自冒雨过来这里。”

    “惜梦,快快住嘴。我是什么身份,岂能跟一个侯爵相比,我们有求于人,只有亲自上门才能显出我们的诚意。过去敲门吧。”

    女子嗔斥了丫鬟一句,吩咐道。

第234章 送上门的买卖() 
雨哗啦啦地下,雨水在外面走廊的屋檐间串成了水晶帘子,几乎淹没了整个天井。旁边的房间传出来阵阵声响,是店中伙计在忙碌着印刷报纸。

    隔壁的声音传过来,刘晏细听了下,笑着说道:

    “印刷工序确定下来以后,这速度提升了很多,不出意外,到明天早上,能够印刷两万份报纸出来。”

    李清笑着点了点头:

    “长安城人口近乎百万,等到看报纸慢慢变成人们的一种习惯,销量还会往上走。即便是有官报或者其他的报纸竞争,《长安时报》大约也能达到十万份左右的销量。待以后一切走上正轨,报馆还可以去西都洛阳开一家分社,把《长安时报》卖到那里去。”

    刘晏和王和之听到李清的话,想着《长安时报》以后的发展,心中激动,脸上浮现振奋的神情,王和之问道:

    “《长安时报》难道真能达到十万份的规模?”

    也难怪王和之心中有此疑惑。这时候的长安城虽然是整个大唐乃至天下的中心,人口百万,百姓富足,然而识字人的比例并不大,在长安能够有三分之一的人识字就已经不得了,报纸又如何能够销量十万以上?更何况还有其他报纸的竞争。

    李清喝着沏好的茶,笑着说道:

    “十万份的销量自然不是现在,等到报纸在大唐铺展开来,十万份还是绰绰有余的。”

    报纸从出现到现在,仅长安城大约就已经能够有五、六万份的容量,《长安时报》每期两万份,《官报》三万份,偶尔的加印,使得整体的销量基本上处在了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而李清的下一步动作就是要把《长安时报》的销量给提升上去。而这些需要大量钱财的支持,同样也需要《长安时报》有一个很好的盈利循环。

    “李郎君刚才所说的广告真的可行?”

    刘晏看着李清,轻声问道。

    就在之前,李清给刘晏和王和之两人解说了广告的作用,以及报纸上面的广告是如何运作的情况,两人才明白此前李清专门辟出两个版面刊登广告的用意。

    而依靠广告维持报馆的运作,在李清看来完全没有问题。不管是后世的经验,还是《长安时报》这些期的广告效果,都给了李清很大的信心。

    平康坊中,拙园对面新开的那间群芳院新楼的生意已经盖过了拙园,这些天《长安时报》铺天盖地的免费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拙园之中虽然有花魁李十二娘坐镇,然而,上次的花魁赛已经过去快要一年,花魁的名头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了。

    过了新年,新的花魁赛已经开始筹备,长安城中,风月场上,各个青楼都开始了明里暗里的争斗。而这时候一家刚开的新楼风头压过拙园,的确给拙园的李十二娘和柳三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当然,这是李清让人调查后的结论。李清在一开始选择刊登广告的对象的时候,为了突出效果,挑选的都是那种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并且身家巨富,但相对实力较弱的广告主。当然,这些都是免费的。

    然而,广告出来的效果很明显。李清也坚信《长安时报》上面的广告给那些商家带来的好处定然会被其竞争对手发现。

    一个成功的商家,不会坐以待毙。当这些人意识到广告能够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是《长安时报》开始有“其他进项”的时候。

    “当然可行。不仅可行而且必行。”

    李清坚定地说道。

    “依照李郎君的推算。每一期的广告收入就已经能够抵消发行的成本。”

    刘晏有些兴奋地说道,

    “如果以后广告再多一些,报馆是完全能够盈利的。”

    “先期的广告应该就这些,不会再多了,不然会引起人的反感,毕竟这只是一些新闻意义不大的广告。”

    李清摇了下头,接着说道:

    “随着报纸销量的提高,每支广告的费用可以提上来。总体来说,报纸的盈利应该还是很可观的。”

    “难道……真的有人愿意花费上百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王和之有些疑惑地问。

    “当广告给对方带来的利润大于广告费时,自然会有人愿意出价。现在来看,也确实是这样。大约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人上门来谈论这些事情,到时候王兄和刘兄要做好准备。即便没有人上门,我们也可以登门拜访,推销我们的广告。”

    李清笑着说道。王和之和刘晏听了李清口中的新鲜话语,也不惊奇,这些天听惯了李清说出来的一些奇言妙语。

    “我们两人怕是不太合适,这种事情应该让少阳兄去。”

    王和之笑着说道。刘晏在一旁点头,依李少阳的性格,这类事情交给他确实比较合适。

    李清笑着说道:

    “这些事情你们做主就好,我不会去管这些。”

    三人正说笑间,文渊斋前面店铺传来敲门声。王和之奇怪地说道:

    “下雨天,谁会过来这里。”

    王和之起身想过去看看,在隔壁忙碌的贞焕已经往前面的店铺走去。片刻之后,贞焕的声音隐约传过来:

    “原来是李娘子。李娘子冒雨前来所为何事?”

    有女子的声音响起,不过混在雨声里面,听不太清楚。

    贞焕又道:

    “两位小娘子稍待,我去禀告一下。”

    三人纳闷地看着前面的店铺,贞焕沿着院中的走廊快步过来,脸上微微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色。到了这边门口,贞焕笑着说道:

    “小郎君,拙园的李十二娘过来这里求见郎君。”

    李清和刘晏、王和之相视一笑,刚才还说到拙园的事情,没想到话音刚落,李十二娘就上门来了。

    至于李十二娘为什么知道李清在文渊斋,李清没有问,像李十二娘这种人,想要知道一个人的去向大约也不会太难。

    “请她过来这里好了。”

    李清吩咐贞焕道。

    这次李十二娘过来文渊斋,确实是为了《长安时报》的广告而来。群芳院新开的新楼对拙园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待明白过来以后才发现《长安时报》上面的广告给群芳院做的宣传和造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次过来,李十二娘就是为了谈广告的事情。

    “十二娘今天过来这里所为何事?”

    李清让贞焕上了茶,给李十二娘让座后问道。

    “奴家想着多日没有见过李侯,也不见李郎君去我拙园一顾,特来拜访跟侯爷叙叙旧。”

    李十二娘笑着说道。

    几个月时间不见,李十二娘的气质越发引人起来。此时李十二娘一袭白色深衣,长发披肩,头上轻插两支白玉步摇,粉黛略施,容颜如朝霞映雪,一举一动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妩媚风情的样子。

    李十二娘笑吟吟地说道:

    “难道说李郎君晋身侯爷以后,就瞧不起奴家这等风月女子了不成?”

    李清用手扶了下下巴,笑着说道:

    “哪里,只怕李大家忙的没有时间接待我们。”

    “侯爷若是去了拙园,奴家就是有再大的事情也要先放下来招待侯爷啊。”

    李十二娘掩嘴笑道,

    “怕是李侯洁身自爱,不愿去风月烟花之地污了侯爷的清名。”

    李清心中笑了笑,李十二娘说话果然是花魁本色,

    坐在一旁的刘晏这时候问道:

    “李十二娘过来这里不应该是就想着跟李侯叙叙旧吧?”

    李十二娘收敛笑容,脸上转换成一副有求于人又略带委屈的面孔,看着李清说道:

    “奴家过来这里是有事情求于侯爷。”

    李清看着李十二娘的神情,知道李十二娘特意过来文渊斋应该就是为了广告之事,于是笑着摆手道:

    “十二娘的事情怕是要刘兄和王兄两人做主。”

第235章 闲散时光() 
清晨时分,长安城在晨钟之中醒过来,人们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李清推开房间的门,站在走廊上看着刚刚升起的太阳,阳光并不刺眼,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李清伸个懒腰,活动了下筋骨,这些天实在是太忙碌,难得有个清闲的日子,连平日修炼的时间都很少。

    雨过初晴,寒意依然。

    昨日夜间方停的雨水并没有完全消退,院子里面还有一洼一洼的积水。前方院子传来孩子的打闹的笑声,是李瑞的两个儿女在玩耍。

    李清笑了笑,沿着走廊往前院走去。昆仑这时候手中拿着一份报纸过来,看到李清,沉默地把报纸递到李清的手上,样子看着有些失望。

    李清看了昆仑一眼,接过报纸,是最新一期的《明报》,在首版的新闻中刊登着一个令李清多少有些遗憾的消息。

    上元夜韦坚跟太子夜游的事情终究没能完全躲得过去。杨慎矜依旧在上期《明报》出来之后上奏弹劾韦坚意图入相而结交群臣,并且拿上元夜与人共赏花灯之事做例,其实暗中的意思还是指向太子。

    韦坚在朝廷之上没有否认,而是出列跪在大殿之上,向李隆基详细讲述了上元夜和太子及其他官员夜游的事情,对此李隆基并没有什么怀疑。

    当日太子李亨入宫向圣上请安,痛哭流涕地诉说上元夜的行程,并哭诉有人蓄意陷害自己。李隆基当时善言安慰了李亨,说:

    “为父并没有怀疑于你,不要理会外面那些传言。这些年太子行事稳重,仁孝之名百官称赞,朕也颇为宽慰。”

    不过随后从高力士那里得到的消息是,太子出宫之后一直待在东宫,闭门不出,除了每日入宫请安,其他时间跟群臣再没有过交往。而事情涉及到的另外一人——韦坚也是什么都没有做,闭府不见任何客人。

    两人没有串供的可能。李隆基听到韦坚的自辩,发现跟太子此前所述一致,倒也并不多怀疑。不过想起之前皇甫惟明在自己面前推举韦坚入相,今又见杨慎矜弹核,知道韦坚确有入相意,心中不喜。想到自己堂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