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摇了摇头,对自己以后该做什么还真不清楚,总之仇一定要报。

    “以后想怎么做,你自己要想清楚,是放弃报仇远走他乡,从此隐姓埋名过一辈子,还是另有他算。”李清缓缓说道。

    他看了一眼李清,眼睛活泛了一些,知道李清救自己肯定有什么目的,顿了片刻,才问道:

    “你为什么要救我。”

    “我要说是好奇你会信吗?”

    李清望着他的眼睛说道。

    他轻轻摇了下头。

    “好奇是一个原因,当然我还有其他的考虑,不过你只需要知道我救了你就好,至于为什么救你你不用知道。”

    李清说道。

    “你想利用我对付杨府?”

    那人眼中带着一丝警惕之意,虽然自己跟杨府是不同戴天之仇,然而内心之中还是不想自己成为别人斗争的棋子。

    “谈不上利用,应该说是交易。”

    李清淡淡地说道,

    “我救你一命,你听从我的安排,日后为我做件事情。”

    “我要是不愿意呢?”他慢慢地说道。

    李清望着他的眼睛,平静地说道:

    “你现在就可以出门,之前救你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至于你能不能逃出去我也不会过问。”

    他愣了半天,才又问道:

    “我想听听是什么事情。”

    “现在还不确定,事情有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如果需要你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当然,我希望最好不要用到你,这样你安安稳稳地过你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李清抬眼看了一会儿远处,像是在思考什么事情,片刻之后才答道。

    “除了有关杨钊和杨府中人,我不能做有违背良心的事情。”

    他想了想,咬牙说道。

    “好。”

    李清这次回答的很干脆。

    他点了点头,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不过并没有再问什么,就连李清的身份都没有问及。

    李清站起身来,看着他说道:

    “这些天你先在这里待着,有昆仑和你联系,事情过后我会让人安排。不出意外的话,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会联系你。你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当然,我希望你能够活着,活到我需要你的时候,而不是鲁莽地再去杨府送命。”

    他站了起来,点头答应了。

    李清拍了下自己的衣袖,随意地问道:

    “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过去的我就不存在了,还知道姓名有何用,以后称呼我为张生好了。”

    他有些悲情地说道。

    李清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推开院门出去了。

    昆仑落后一步,走到他跟前,小声说道:

    “不管事情怎样,希望你能明白,今天跟以后的一切跟我家郎君没有任何关系。”

    他有些了然地点了点头。

    看着被关上的院门,他心中想,不知道这人是哪家人家的子弟,怕也是长安城中的哪家勋贵吧,跟杨府又有什么仇恨?。

    他重新坐下来,眼睛又看向院子中间唯一的那颗树木,看来自己应该是有可能逃过这次追捕了。

第240章 春闱,参不参加是个问题() 
冬去春来,进入二月的天气几乎已经看不到冬天的痕迹了,除了偶尔还会有些凉意之外,长安城春意暖暖。长安城的人们躲过冬日的寒冷,迎来春日的绵软,阳光正盛,天空湛蓝,一切都明媚地让人心旷神怡。

    再过几日就是春闱,准备科考的书生学子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名字在去年十一月份就早早报上去了,经过户部的核查,印证了推举人的推举,相关的考生信息已经递到了吏部那里。

    万事俱备,只等开考了。

    “没有想到小侯爷这时候过来,圣上正在和诸位相公、卢侍郎等人商议今年科考的事情,这是头等大事,圣上每年都会亲自过问的。”

    高力士领着李清往宣政殿走去,边走边跟李清说着殿中的情况。

    李清笑着说道:

    “高郡公提点,我自然要赶紧入宫‘请罪’,没有想到来的不是时候。等下我在殿门外候着好了。”

    高力士看着李清,轻声说道:

    “圣上并无怪罪之意,杨府中的几位郎君什么样子圣上是清楚的,只不过碍于贵妃娘娘的面子,任由他们去。这几日京兆府和杨府中人在长安城搜捕嫌犯,闹得满城风雨,已经有御史在弹劾了。”

    两人说着话,不多时来到宣政殿门口,高力士让李清稍待,自往殿中禀告去了。过不多时,高力士笑着出来:

    “小侯爷里面请,圣上宣召。”

    宣政殿中,李隆基正和诸位大臣商议事情,在场的除了李林甫、李适之两人之外,便是三省六部的诸位长官。这些人算是大唐朝堂真正的决策者,此时商议的是天宝五载春闱的事情。

    今年的春闱定在了二月十六日,基本的程序已经准备妥当,负责这次科考的是礼部和吏部,尚书省总的统筹。考试的地点依然是在礼部南院贡院,这次的主考官是站在下首的礼部侍郎卢希,今年的春闱卢希权知贡举,全权负责此事。

    高力士引李清进殿,科考的商议已经入了尾声,李隆基和几位爱卿正谈笑着,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看,我们的‘状元郎’来了。”

    李清见李隆基如此说,忙上前行礼:

    “清年少,此前在大街上失仪,请圣上责罚。”

    前些日李清和杨喧在大街上的冲突,在座的诸位大臣都已经知晓,即便对事情来龙去脉不甚清楚的人在杨喧刻意的宣扬之下也已经明白事情的原委。这时候见李隆基取笑李清,跟着哈哈大笑。

    李隆基抬手让李清平身,接着说道:

    “之前夸下海口,现在知道不对了。长安城藏龙卧虎,爱卿也太小看大唐各地的学子了。”

    “是,微臣事后也知行事鲁莽,心颇为后悔。”李清恭敬地说道。

    “朕和诸位爱卿刚才还在谈论此事,这两年长安城中有些名气的年轻学子不少,但是真正出彩的并不多,能够在诗词歌赋上冠绝京城的几乎没有。

    “朕知道你惫懒,这些年并没有什么诗作,但是去年曲江池的那首《琵琶行》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你参加考试的话,别的不说,这第一场的诗赋考试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吧。”

    李隆基言语有些责备李清之意,然而语气之中却是透露着一种对待后辈子侄的亲切意味,坐在一旁的李林甫、李适之等人从李隆基的话语之中自然看出圣上对李清的宠爱,一旁的礼部侍郎卢希看在眼里,心中波澜顿生。

    对于此前大街之上那番“中进士如探囊取物”的意气话,卢希是知道的,虽然李清早就错过了报名参加今年科考的时间,但是依照李清现在的关系特批参加春闱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前提是李清真想参加考试。

    杨喧大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曾经去往卢府,暗中的意思还是希望卢希能够阻止李清高中。

    杨喧的打算自然是希望李清参加科举,但是最终一无所获,这样在杨喧看来才最为解气。当然杨喧也知道凭李清的才学和身份,中个进士应该是绰绰有余,中状元也未必没有可能。

    杨喧因此抬出杨贵妃来提醒或者威胁卢希不要屈服于长公主的权势,而是应该看清楚现在在圣上面前谁最为得宠。

    这两日卢希心中也在思量,李清和杨喧两方都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得罪不起的,但是如果李清真要参加今年春闱的话,到时候肯定会得罪一方。

    卢希在府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还是倾向于杨府。毕竟真要惹怒了杨府,杨钊在杨贵妃面前告自己一状,杨贵妃在圣上面前吹吹枕边风,自己这顶乌纱肯定是保不住了。

    而如果不取李清也有说法,科考上面的诗词文章、乃至后面要考的论议、对策、经义等的标准因人而异,这里面的门道很多,大可找出一些漏洞出来,不取李清就是。相比即便李清或者是长公主府有什么异议,也说不出什么。

    当然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李清根本就不参加这次的春闱。

    卢希下定决心,心中稍安。知贡举这个职位并不好做,每天都会有很多勋贵明里暗里的传达一些信息,自然是要卢希取中自己推荐的人选。

    其实,这时候几乎每年的科举取中的人里面,真正依靠自己才学被录取的人很少,更多的还是背后推荐人的作用,很多时候这科场也成了勋贵之间的名利争斗场。

    大唐行卷成风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所在。

    卢希见李隆基对李清的态度,心中暗道自己此前的考虑欠妥,依照李清在圣上面前得宠的局势,看来自己要再想想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哈哈,李侯年少就该轻狂些,不要学我们这些老臣显得死气沉沉。依照李侯的才华,真要参加春闱的话,如圣上所言,位列三甲应该不难。”

    李适之在旁边哈哈笑道。

    虽然跟李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对于李清的才华李适之还是很欣赏的。而《长安时报》的创办,使得李适之对李清更加高看一等。

    “借李相吉言,不过下官并没有参加春闱之意。”

    李清笑着说道。

    李适之奇道:

    “怎么,难道李侯没有跃龙门之望?”

    见李清如此说,旁边的诸位大臣同样心中好奇,李林甫望了李清一眼,不动声色,其余诸人都望向李清,而一旁的卢希却放下心来,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清年少才薄,除了在算学一道上有些自信之外,诸如进士、明经等科还是不要献丑的好。”

    李清笑着说道。

    “怎么?爱卿还对算学有所研究。”

    李隆基突然问道。

    “些许知道一些。”

    李清躬身谦虚答道。

    这时候一旁侍立的高力士笑着说:

    “禀圣上,老奴听说《长安时报》已经开始盈利,想来是李侯在运算上有独到之处,从而帮了大忙。”

    李隆基听高力士如此说,心中好奇,双臂放于龙案之上,往前倾了一下身子,好奇地说道:

    “是吗?爱卿快说来给朕听听。”

    “是。”李清忙答道,

    “微臣也有事情想禀明圣上。”

第241章 辩() 
李隆基的好奇,是在李清预料之中的,高力士在旁边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其实无形中帮李清打开了话题。

    李清暗中瞧了高力士一眼,不知道对方为何想着帮自己。说实话,历史上对高力士的评价还不错,李清对高力士的印象也很好,两人虽然没有见过几次面,但不多的数次来往中给对方的印象还算可以。

    在高力士眼中,这个贵为侯爵的长公主义子李清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性情沉稳低调,不似长安城那些权势之家的年轻子弟飞扬跋扈、无法无天。

    “《长安时报》能够盈利,是因为最近有一个新的盈利渠道,就是广告。《长安时报》专门辟出了两个版面,用来介绍长安城中的一些商家的货物、新开的酒肆、邸舍等,给长安百姓提供此类的信息,以方便百姓获取相关的消息。报纸对那些想把自家的货物推广给长安百姓的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