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听说华山有金矿,李相可知此事?”

    “微臣知道,不过微臣顾虑华山为皇室龙脉,故不敢随意告之圣上。”

    李林甫话音刚落,殿中突然安静下来,一时之间,气氛变得有些怪异。

第261章 笑语盈盈暗算去() 
李林甫和李清刚才说的话几乎一样,然而前后答话后的气氛却迥然不同。李清说华山是皇室龙脉的时候,李隆基心中除了有抉择的矛盾外,对李清没有随便提出开采金矿的行为大加赞赏,而李林甫的答话在李隆基的心中却是另外一种味道。

    对此,李林甫却并不清楚。

    华山金矿的事情,李林甫是知道详情的。此前有人在华山淘到了金沙,地方官员为了邀功,没有查明就上奏了上来,事后才发现是弄错了,奏折被李林甫给压了下来,没有递进宫中。没有想到的是,李屿竟然把这种事情当成了整治李清的手段。

    前些日从曲江回来之后,李屿把晚宴时和李清的谈话汇报给了李林甫。李清这时候风头正盛,但是对相府的威胁并不大,李林甫暂时没有冒着开罪长公主府的风险对付李清。虽然李林甫觉得李屿这样做有些不妥,然而事已至此,给李清这位年轻的侯爷一个下马威也好,也让李清知道一下相府的手段。

    李林甫瞧瞧看了一眼,李隆基坐在那里,一脸平静,旁边的高力士和李清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倒是一旁的寿春公主吸了下鼻子,微微瞥了一下嘴出去了。

    紫宸殿是后殿,跟前面的含元殿和宣政殿不同,能够过来这里议事的都是皇帝的近臣,因此平日里气氛不似在含元殿和宣政殿那样严肃,更多的像是唠家常。

    李林甫进来,李隆基笑着随意地问了一句,李林甫也按照自己预想中的回话,殿中突然变得怪异的氛围,让李林甫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

    看着殿中安静的几人,李林甫心中暗惊,回味着自己刚才的话到底出错在那里了。

    华山有金矿,开采出来可以富国。这种事请,任谁知道了都会急不可耐地告诉李隆基,毕竟百官都清楚圣上正为朝廷的财政发愁,这种拍马屁的机会决不能错过。

    李隆基听到此事也定会十分高兴。但是如果给李隆基落下一个明知华山是皇室龙脉所在,却还奏请开矿挖山的印象,也一定会惹来李隆基的怒火。

    破坏皇室龙脉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

    一开始李屿就是这种打算,让李清把华山金矿之事说与李隆基听,然后再告知圣上华山是皇室命脉,想要开采华山金矿的人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是一击重锤,即便是李清没有受到李隆基的惩罚,以后想在圣上面前得宠怕是不可能的了。然而令李屿和李林甫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事情李清已经把自己开脱的干干净净。

    在之前李隆基问起的时候,李清也说了是相府李屿告知的,话中隐藏的意思就是李屿想着陷害自己了。

    李屿知道此事定然会告知李林甫,李林甫知道了也一定会奏明李隆基,这种大事必然会京朝朝堂商议,李林甫确认之后晚几日上奏,在李隆基看来也情有可原。在李隆基一开始的急切心理中,李清却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直接入宫面圣就好了,至于是真是假,朝廷自然会派人核查。真的固然是好,假的也不会太怪罪李清。

    关于皇室龙脉之事,李隆基心中还为李林甫开脱说并不知情,谁知道,转脸过来问李林甫的时候,李林甫的回答确实表示一开始就知道华山是皇室龙脉的事情,既然知道此事,而李屿还暗示李清告知圣上,这很显然就是阴谋的陷害了。

    殿中众人都是聪明人,李林甫话音刚落,李隆基、高力士两人本来有些不确定的猜测成了现实,没想到李林甫或者是李屿竟然想着要陷害李清。

    紫宸殿安静地很,没有一丝声音,只有阳光在殿门口处晃动,使得殿中的光线不停摇摆,犹如众人的心,李隆基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朕知道了。”

    李林甫愣了一下,李隆基的反应在李林甫的预料之外。如果李清告诉了李隆基华山有金矿,这时候听到自己说华山是皇家龙脉之后,至少也应该责怪李清行事莽撞。

    然而,从李隆基的神色中看不出有任何责怪李清的意思。难不成圣上对李清宠爱至此?李林甫心中暗想。

    “不知圣上召微臣入宫有何吩咐?”

    见李隆基不说话,李林甫躬身问道。

    “立奚、契丹使臣的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

    李隆基翻着身前的奏折,问道。

    李林甫忙上前答话。

    阳光西斜,紫宸殿中的光线开始暗了下来。殿外响起脚步声,高力士从殿外进来,启奏道:

    “圣上,李相公和李侯已经出宫了。”

    斜躺在软榻上的李隆基睁开了眼睛,示意高力士上前。李隆基看着高力士轻声问道:

    “高力士,你说林甫这样做为了什么?”

    “老奴不敢臆测。”高力士顿了一下,忙说道。

    “这些年林甫一直忠心于朕,替朕打理朝堂之事兢兢业业,朕对其深信不已,也从不相信他会打压其余大臣。朝堂之争是有的,朕也知道,此前太子在朕面前控诉林甫陷害于他,朕是不信的。然今日之事如何解释?难不成韦坚和皇甫惟明的事也是另有隐情?”

    李隆基轻声问道,语气之中带着一些没落或者沉痛。

    “御史台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之事或有其事。”

    高力士小心地说着,

    “此事李相公或许也被蒙蔽。”

    虽然李隆基怀疑李林甫,但毕竟对他的信任依旧在,高力士并不想这时候得罪李林甫,在李隆基心中落个落井下石的印象。

    李隆基点点头,接着说道:

    “韦坚和皇甫惟明私下见面,应该实有其事,御史台不可能捕风捉影,朕也信两人之间有私谋。不过李清跟林甫之间能有什么瓜葛,竟然让李屿出此下策。朕的皇妹就这么一个义子,看护的跟宝贝一般,在朕面前替李清说了很多好话,李清才学出众,朕是知道的,所以才多有提携,毕竟也算是朕的子侄辈。难道这也让李林甫警惕不成?”

    “或许与李侯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有关?”

    高力士猜测道。

    “两人在大理寺有什么争斗?”

    李隆基皱眉问道。

    “老奴只是猜测,不过李侯素来低调,虽然担着大理寺少卿的职务,却很少管事,不过大理寺的顾横却是李相推荐的。”

    高力士忙说。

    “哼,大理寺少卿,刚才李清还拒绝了朕的户部度支郎中一职,看样子是不喜欢做官的,李清这两年在长安城所作之事跟朝堂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难道还会为了一个少卿之位跟顾横争来争去?看来是李林甫多虑了。”

    李隆基冷哼一声,沉声说道。

    李林甫走到宫外,都没有想明白刚才在紫宸殿中自己的一句话为什么让气氛变得怪异,仔细想想应该没有什么错误啊,然而李隆基的反应却不是自己预料的那样。

    李林甫看着一起出来的李清,笑着问道:

    “关于华山金矿之事……?”

    “哦。”

    李清一副突然想起来的样子,凑到李林甫身前,笑着说道:

    “李相不知,李相过来之前,圣上从寿春公主那里知道的华山之事。”

    李林甫心中一阵懊悔,难怪如此,本来以为是李清告诉的圣上,没想到竟然是李隆基最喜欢的女儿寿春公主说的。这样以来难免会为圣上以为自己有针对寿春公主之意。

    李林甫神色不动,拱手跟李清笑着说道:

    “多谢李侯告知。”

    “哪里哪里,李相也是一心为圣上着想嘛。”

    李清回礼,笑语嫣然,脸上带着无邪的笑。

第262章 欢喜悲苦共朝堂() 
大唐天宝五载,经过三月份的热闹和混乱,夹杂着朝堂百官频繁谪贬、升迁的巨大动荡,四月八日,就在李清被召入宫的不久,李隆基罕见地在朝堂上面连下了几道旨意,这些旨意绕过中书门下,直接在朝堂上宣布了。

    此前李林甫打压韦坚和皇甫惟明的手段让李适之这个左相心中自危,上疏自求散地。李隆基在八日这天的朝堂上同意了李适之的奏章,免去了李适之知政事一职,改由陈希烈担任。李隆基念及李适之这些年劳苦功高,授其太子少保之职。

    朝堂之上,李林甫一派人等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心花怒放,然而还没有来得及高兴片刻,李隆基的第二道旨意就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李隆基直接免去了大理寺卿和大理寺另外一个少卿顾横的官职,新接任的人选是亲近太子一党的两人。

    如果说李适之的去职和陈希烈的就任需要李隆基亲自宣布之外,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的免职竟然也让圣上如此关注,不免让文武百官摸不着头脑。

    李林甫等人站在朝堂面面相觑,大理寺少卿不过是从五品的官员,这些年这种品级的官员李隆基很少过问,上一次的例外还是李清任大理寺少卿的时候,不知道顾横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让李隆基亲自下旨。

    圣心难测,殿上众人正暗自衡量的时候,紧接着的另外一道旨意就令所有人吃惊了。

    李隆基的这道旨意的确令群臣震惊,旨意实封开国县侯李清食邑千户,封邑在东都洛阳。

    唐朝这时候虽然分封了很多爵位,但是大部分都是虚封,所谓的食邑多少户只是一个数字罢了,最多就是俸禄上面多一些。

    而这道旨意中,李清的却是实封,并且还封邑在了东都洛阳。此时的洛阳繁华程度不下于长安,实封之地比之关中还要好些。

    旨意下达,朝堂上的诸位大臣看向站在百官之中略带平静的李清,投过来的大都是羡慕和谄媚的目光。李清得圣眷如此,自然让百官眼热,就连站在最前面的李林甫也下意识的往李清这里看了一眼。

    接连的三道旨意,百官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李隆基已经示意退朝了。

    高力士上前一步,高喊:

    “退朝。”

    文武百官行礼恭送李隆基下了殿。

    待李隆基转入殿后,含元殿上议论声陡然响起,惊叹声有之,恭贺声有之,就连负责朝堂秩序的殿中侍御史也不再理会这些声音。

    恭贺的声音大都是冲着陈希烈去的,这位新任的知政事一边拱手跟同僚客套,一边注意着李清这里的动向。自己接任李适之的事情,陈希烈已经从李林甫那里提前得到了消息,而李清封食邑这件事却并不知情,看样子连李林甫也不太清楚了。

    李清一边跟道喜的文武百官附和着,一边往外走。自己能够实封食邑这件事,李清是前一日从长公主那里知道的。玉真公主透露的意思,这应该是李隆基的临时起意,多少有些李隆基突然兴致来了乱封赏的意味。

    然而,李清知道这不是无的放矢,李隆基之所以把自己的食邑之地放在洛阳,是因为那里适合棉花的生长。对于此前宫中跟李隆基说起的棉布的事情,估计被李隆基听进了心里。看来李隆基对钱财进项不是一般的关心啊,李清心中笑道。

    出了含元殿,李清正沿台阶而下,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李侯慢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