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出主意道。

    那位姓胡的书生摆了下手,脸上现出一丝羞愧的神情,有些失落地说道:

    “不怕诸位仁兄笑话,胡某之前已经投递过了,可惜没能被报社看中。”

    旁边的几人沉默了一下,随后尴尬地笑了笑。过了片刻,有人说道:

    “报社的编辑也不全是能够慧眼识珠的人,胡兄不必在意。再说了,春闱也不是只考诗词,我们过来长安参加科考,好好温书,明天春闱也能争上一争。”

    围坐的几人点头不已。说实话,在座的这些读书人都明白自己的才华、学识有多少,跟长安城中盛名远播的才子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次过来长安,虽然也抱着金榜题名的梦想,然而真正能够高中进士的机会很小,过来参加一场春闱也算不枉自己读了这些年书。

    “哼,《长安报社》的编辑现在是去年春闱中的刘传胪和王和之两位才子负责,什么样的诗有资格刊载出来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另外一张案几上的人听到,“哼”了一声,冷笑着说道。话语之中有些嘲笑诸人自不量力、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门口的几人正兴致勃勃的闲聊,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出言嘲讽,不免怒气上涌,有人就要站起过去理论。姓胡的那位学子拦住了,看着刚才说话的那人,笑着说道:

    “德庸诗词不佳,让这位仁兄见笑了。不过胡某还年轻,大不了再多学几年,听说城南新开了一家书院,胡某正好可以去深造一番。”

    刚才嘲笑的那人见姓胡的这位书生如此,也知道自己有些鲁莽,讪讪地笑着向胡德庸拱了拱手,不再说话。

    坐在一旁一直听闲话的李清不仅好奇地留意了一下胡德庸,心中暗道,这人气量不错,倒是值得结交。

    众人见双方争论不起来,扭头各自说话去了。门口的几人倒是把话题转移到了李清正在建造的书院上面。自从李清准确预测出日食之后,李清的一举一动都成了长安城中的人们,特别是这些书生关注的焦点。李清在城南创办书院的消息自然也成了热门话题。

    大堂之上,烛火明亮,明黄的烛光从大门口照出去,落在停在门口的马车上。

    马车上下来两个人,正在店中忙碌的伙计看到下来的两人,连忙笑着迎了上去。坐在门口的几人看到,放下手中的酒杯,整理了一下衣衫,笑着站了起来。

    下来的两人之中,一个书生打扮的人三十余岁,脸型消瘦,中等身材,看上去精神有些疲惫,身后跟着一个十几岁的书童。

    这书生下了马车,直接往店中走过来。

    站在门口的几人上前一步,笑着跟书生打招呼:

    “子美兄,这两日倒是没有见到,不如坐下来喝上一杯?”

    书生停下脚步,回礼说道:

    “多谢各位仁兄了,今日杜某有些不适,改日再跟诸位好好喝上几杯。”

    几人又说了两句,杜甫拱了下手,往店后面走去。穿过大堂的时候,迎接出去的店伙计走在杜甫身旁,躬身小声说道:

    “杜郎君,那两位小郎君是冲杜郎君来的,已经过来三次了,也不知道杜郎君是否认识,我就没敢随便告之。”

    店伙计指的是李清和昆仑两人。

    就在杜甫跟门口的几人打招呼的时候,李清就一直在打量杜甫。

    杜甫此时已经三十多岁,刚来长安。此前居住在洛阳,前些年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可惜落榜了,随后便外出云游,寻亲访友,纵情于山水之间。历史上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段时间。

    杜甫见店伙计这样说,往李清和昆仑那边看过去,微微皱了下眉头。是不认识的两个少年,大的也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从衣着上来看应该是哪位富贵人家的子弟。

    这些天,随着杜甫的名声在长安城传播开来,过来邀请和约见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是达官贵族迁人过来邀请参加晚宴的,有的是相邀过去参加诗会的。

    过来邀请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地位并不太高的富商。这些商人很多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商贾,名利之中,“利”之一字已经被他们占尽,因此更多的时候这些人是想着怎么能够争“名”。

    这时候的唐朝,商人的地位低下,很少能够攀附到上层的达官贵人。即便是腰缠万贯,在一个穷书生面前也不会有太多的优越感。

    为了求“名”,这些商人会出钱组织诗社、诗会之类的活动,邀请长安城中有名的书生才子过来参加,进而提高名声。诗会之上,自然是要作诗,如果哪位学子在宴会中写出一篇佳作出来,声名大涨,得益的除了诗作者,诗会同样会打出名声。这样一来,下次再组织此类的诗会就容易很多,有不少的勋贵也愿意参加,跟长安城中有名的学子论诗作赋的。

    长安城中,的确有几处有名的诗会是商人们定期组织的,这些商人从中倒是也认识了不少的达官贵族,声名渐起。

    此前杜甫也参加过类似的诗会,但基本上都是主事之人亲自过来邀请。杜甫看了李清和昆仑一眼,心想,想必是哪位富家的子弟听到自己的名声,想着过来见自己,不然,要邀请自己参加宴会,定然不会让两个少年过来相请。

    杜甫向李清和昆仑这里微微示意了一下,没有理会,径直往后堂走去。

    就在刚才店伙计指向自己的时候,李清知道店伙计是向杜甫说自己的事情。自己过来这里三次,想必杜甫知道之后会停住脚步跟自己问上几句,询问一下缘由,没有想到的是杜甫仅仅是往自己这里瞧了一眼就走过去了。

    没有人介绍,自己贸然上门相见的确是有些不妥之处,杜甫跟自己并不相识,见不过是两个孩子,不理会也是有的。

    李清心中暗笑一下,没有想到被这位大诗人给忽视了。然而自己过来就是想认识杜甫的,人在眼前,哪能错过这次机会。

    李清起身,对从身前经过的杜甫说道:

    “杜郎君,请留步。”

    杜甫转过身来,看着李清,脸带困惑地问道:

    “这位小郎君是找杜某?”

    李清点点头,上前施礼,笑着说道:

    “某是李清,多有打扰。”

    “李清?”

    杜甫皱了下额头,难道是什么有名的人物不成,但是眼前的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杜甫没有再想,拱手问道:

    “不知李郎君叫住杜某有什么事情?”

    “我听闻杜郎君大名,特来拜访。”

    李清躬身施礼说道。

    这时候跟在杜甫身旁的书童说道:

    “我家郎君这两日一直在外,身体困了,有什么事情明天有时间再说吧。”

    “我家郎君难道就不忙了。”

    昆仑在旁插话道。

    李清连续三天过来这里等候,让昆仑大为不解,心中一直在想杜甫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物,竟然能够让自家小侯爷这般对待。今晚遇见,没有想到竟然被对方无视,本来压抑着些许怒火的昆仑在旁插了一句。

    李清摇摇头,制止住昆仑。这次过来对杜甫来说的确是突然,看杜甫的样子应该是忙于应酬而精神疲惫,对方不愿受打扰也是情有可原。

    李清正想着道歉,旁边站着的店伙计突然想起什么来,指着李清说道:

    “李清?难道你就是……?”

第288章 相邀() 
“你是,是那位小侯爷?”

    店伙计突然张大了嘴巴,有些吞吐地说道。

    李清的名号店伙计是听过的,然而断没有想到这几天只有一个奴仆陪同过来的这位少年就是名动长安的那位侯爵。店伙计在长安生活二十多年,见惯了长安城中那些勋贵出门前呼后拥的阵仗,像李清这种只有一名随从,而轻车简行的侯爵从来没有见过。

    店伙计心中暗想这几天李清过来这段时间里面,自己是否有所怠慢,如果真要得罪了这位侯爷,那自己这一辈子就算是完了。

    店伙计说出李清的身份,见李清站在那里微笑不语,并没有否认,而一旁的那个仆人却是扬了下头,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势。店伙计心中一凉,知道自己猜测的没错,暗道一声完了,心里面害怕,嘴上哆嗦着想要说点什么,李清摆手让店伙计退下去了。

    店伙计心中一松,忙躲进后面厨房不敢出来。

    然而,店伙计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传到杜甫耳中,让杜甫这位见惯了世面的人物心头也有些惊讶了。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也算是士族豪门,父亲曾任兖州司马一职,算起来杜甫也是官宦子弟,见多识广,勋贵们的排场是常见的,来到长安之后更是见识到了那些公侯出门奴婢、随从无数的仪仗。杜甫却是没有想过眼前的这位少年就是长安城盛传的那位侯爵。

    杜甫甫来长安就听闻了李清的名声和才气,特意寻来李清这些年所作的诗词观看,在杜甫这位大才子的心中对李清的诗作也是心生佩服的。后来知道《长安时报》的事情,李清编纂《数学要义》的事情,代表道门预测出日食等等传闻,愈发佩服的五体投地,想着自己已经年过三十还一事无成,心中难免有些失落的。

    此时的杜甫已经三十余岁,早就没有了年轻人那种轻狂的模样,看上去气质沉稳。刚才之所以没有理会李清,一来是觉得李清是那些富商家的子弟,慕自己的名声而求见,这种事情,这些天见得多了,如果每个人都去理会实在是应付不来;二来,这几天参加了两场诗会,确实有些疲惫,倒也不是真正的怠慢。

    杜甫回身,看了一眼李清,拱手赔礼道:

    “不知道是李侯驾到,杜某多有怠慢。”

    李清忙上前还礼,笑着说道:

    “是我们来的鲁莽了,没能事先通知杜郎君一声,还请杜郎君见谅。”

    杜甫见李清并没有丝毫侯爵的架子,说话有谦逊客气,不免对李清多了一丝好感。杜甫拱手问道:

    “听店伙计说李侯来过三次了?这些日杜某一直在外,不知李侯在此等候,失礼之处望李侯勿怪。”

    杜甫倒是有了客气了,李清摆了下手,笑着不以为意。

    “不知道李侯找杜某是什么事情?”

    杜甫有些好奇的问道。

    李清这时候虽然还是一个少年,但是权势通天,能力出众,此时掌管《长安时报》的刘晏和王和之就是受李清的提携而高中进士的,今天春闱以来,想要行卷侯府的学子也很多,就连之前杜甫这些天也想着是不是前去李清府上一趟投书问路。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成行而李清就过来这里找寻自己了。

    李清环视了一下大堂,大堂里面闲坐着吃酒聊天的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注视这里,说话确实有些不大方便,李清笑着说道:

    “确实有事想请杜郎君帮忙,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再谈?”

    杜甫忙道:

    “李侯请移步后院杜某住处,那里清静一些。”

    李清点点头,在杜甫的引领下去了后院。这时候躲在厨房间的店伙计才敢出来,而大堂里面一直留意的众人忙唤过店伙计问刚才的事情,店伙计双手叉腰,晃着头说道:

    “诸位郎君可知道刚才的少年是谁?是长安城鼎鼎大名的侯爷李清。”

    “什么?吹牛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