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精力,远比李清后世在学校的时候出版论著困难的多。

    《论语正义》不同于现时流行的有关《论语》的注解,李清在书中除了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之外,更是有意识地把这种观点和见解归纳成一个体系,这也是李清在此前整理道门典籍和《数学要义》的时候遵循的方法。李清这样做还是为了规范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备做学问的人学习和参考。

    除了《论语正义》,这段时间李清为书院的师资同样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合适的师资并不好找,国学馆和玄学馆还好说,毕竟是这时候书生学子们学习的主***研儒学和道门的大儒、宗师很多,李清不用为这方面的人才发愁。

    然而,书院新开的科学馆却是人才急缺,几乎找不到这方面的人来任教,其实也的确如此,这时候的大唐虽然科技有了不小的进步,然而像后世那种系统的物理、化学知识和理论几乎没有,即便是有人知道一些物理、化学的变化,也不会去深究这背后的原因。

    道门之中,丹药派和符篆派中,炼丹和法术里面就有很多化学和物理知识在其中,但是如果询问这些丹药或者是法术的原理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如果追问的话,要么是一无所知,要么就是故弄玄虚,自作高明。

    上清茅山一派中精研炼丹和符篆的人并不多,这方面也帮不上李清什么忙,估计到时候如果真要开设科学这门课程,李清这个半吊子人才还要亲自出马。

    幸亏还有时间,离预定的九月开学的日期还有一段时间,李清可以再想别的办法。而随后计划之中的关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方面的论著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李清是没有闲时间的。

    偶尔李清也会自嘲,自己还真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好不容易穿越过来,又有了如此显赫的身份,放着好好的闲散侯爷不做,却去劳碌这些还需几百年才出现的东西,真是自讨苦吃。可是每每在脑海中闪现出即将发生的安史之乱的惨状,大唐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因此而夭折的强盛之路,李清不免又有些心急。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切烦恼暂且放下,李清吃过早晚,在院子中伸展了一下筋骨,回到房间闲坐读报。

    没过一会儿,李瑞的小女儿匆匆跑进来,也不跟李清打招呼,就在房间里面四处乱找,专门在角落等处翻腾。

    李瑞的两个孩子一个叫李荣、一个叫李环。

    李瑞的小女儿李环不到四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家里服侍的丫鬟们也经常逗李环玩耍。今天是乞巧节,按例是女子都会进行乞巧的活动,丫鬟们在逗李环玩耍的时候说了这一天的习俗,李环听了就嚷嚷着让丫鬟们去四处张罗。随后还拉了自己的小哥哥李荣过来,在侯府里面四处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李环在房间里面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自己要找的,鼓了下嘴巴,一脸失望的样子。待要出门的时候,李环想起来要跟一直在看自己的李清行礼,于是走到李清跟前,脆声说道:

    “环儿见过小叔父。”

    李清看着李环,弯腰问道:

    “环儿这是在找什么呢?”

    “蛛蛛。”

    “嗯?哦,蜘蛛是吧?”

    李清发现李环手中拿着一个六角的小木盒,上面是油亮的暗红漆色,是一件精致的漆器。

    这时候有一个“喜蛛应巧”的习俗。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捉蜘蛛放在小盒子里面,等到第二天早上打开,根据蜘蛛在盒子里结的蛛网的疏密程度来判捉蛛人是否心灵手巧,蛛网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当然还有“投针验巧”、“晒书晒衣”、“种生求子”等种种习俗不一而足。

    李环点点头,随后看着李清说道:

    “小叔父,你替环儿捉只蛛蛛好不好?”

    李环仰着头,眼神中带着期盼。

    李清笑着说道:

    “好,等下我跟环儿一起去捉蛛蛛,争取捉一只大蛛蛛出来。”

    “嗯。”

    李环猛点头,说道。

    “环儿知不知道今天为什么要捉蜘蛛啊?”

    “知道,阿娘说今天捉了蛛蛛,长大了就会手巧。”

    “哈哈,那环儿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是,是天上的神仙相会的日子……”

    李环偏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道。

    “来,坐叔父身边来,叔父给你讲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

    “好啊,好啊!”

    李环蹦跳着拍手说道。

    李清和李环正说笑玩耍间,李荣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李环,忙问道:

    “捉到蜘蛛了没有?”

    李环晃了晃手中的木盒,摇头说道:

    “还没有呢,不过叔父答应等下帮我捉呢。”

    “哦。”

    李荣轻声应了一声,上前给李清见礼。李荣随后上前拉了李环,说道:

    “先跟我出去吧。我让管家帮我找来了一头牛,我们去骑牛玩吧。”

    “为牛庆生”是七夕的另外一个习俗。这一天,儿童会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面,有的还给牛披红挂彩,贺牛生日,算是纪念牛郎织女传说中出现的那头牛。当然,在李荣这些孩子眼里,吸引力更大的是能够骑牛玩耍。

    “我要听小叔父给我讲故事。”

    “讲什么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我也要听。”

    李荣不待说完,就爬到李清身旁的木榻之上,坐在那里要听李清讲故事了。

    李清看着李荣和李环,两个不大的孩子确实可爱极了。李清不再理会刚才正在阅读的报纸,也不去想烦心的事情,坐在窗边给两个孩子讲起自己从小就听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清晨的阳光照进来,掠过李清的双肩落在两个孩童稚嫩的脸上,散发出一抹柔和的光芒,安宁而悠然。

    牛郎织女的故事李荣应该是听过了,期间还不时的插上两句话,而李环却是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偶尔也会问:

    “后来呢?”

    “喜鹊是什么?”

    小小年纪已经会了思考和感伤。

    故事并不长,虽然李清讲的绘声绘色,依旧有讲完的一刻。听完故事的两个孩子为牛郎织女的相逢高兴,李环看着李清突然问道:

    “小叔父。如果你是牛郎,那织女在哪里呢?”

    是啊,织女在哪里呢?

    李清望向窗外,阳光从一亿五千万公里外照过来,依旧跨越不了这千年的时光。回不去的时空里面有自己爱的人,而这个千年前的大唐中谁又是自己的织女呢?

第292章 向皇帝要人() 
沉香亭畔,湖面上的微风吹来阵阵清凉。灯火辉煌的龙池岸边一场歌舞正在进行,场中领舞的是杨玉环,霓裳羽衣的舞曲在杨玉环流衣宽袖、曼妙飘然的身姿腾挪间婉转悠然,如人间仙境。

    人群当中,坐在玉真公主身边的李清看着场中的舞蹈有些兴致阑珊。七夕佳节,李隆基特意在兴庆宫沉香亭设宴邀请皇族、大臣共享晚宴。过来参宴的除了皇族的王公之外,便是位列相位的李林甫、陈希烈等人。

    参宴的人里面出现杨钊和杨玉环的几位姊妹,李清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些日子,李隆基对杨玉环愈发宠幸,整个杨氏在长安城成了最具权势的家族,就连李林甫有时候对杨钊这个五品的官员也谦让三分,一直以来深受李隆基宠爱的玉真公主在杨玉环面前也要礼让。

    在座的人们都是长安城最为显赫的人物,李清在这里的身份比较小,倒成了今晚上最不起眼的一个人,李清也乐得逍遥,除了最开始跟众人见礼之外,几乎整个晚上都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倒像是神游物外。

    当然,并不是没有人留意李清,相反的是,场中大多数人整晚上都在有意无意的观察着长公主这位义子,此时的开国县侯李清。

    陈希烈坐在人群当中,看着玉真公主身旁的李清,心中多少有些迷惑。按理说,像陈希烈这种混迹官场这么多年的人,什么样的人都是见过的。最初的时候,陈希烈对李清并没有太关注,李清给陈希烈的印象就是一个初得富贵的少年,刚入长安就莽撞地跟长安城中的勋贵子弟打架斗殴,惹是生非。

    虽然事后李清低调很多,但陈希烈认为李清应该是受了长公主的责备,或者是知道了长安城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心生惧意,所以沉寂了。

    而随着李清的才名在长安城响起,陈希烈对其倒是感兴趣了。在知道李清跟长安城中的那些纨绔子弟并不一样的时候,陈希烈多少还有些惊讶,不过随后想想,能够被长公主看重收为义子,并被道门领袖司马宗师收为关门弟子,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才对。这两年李清在长安城中的表现也确实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出来的。

    特别是最近李清编纂的《数学要义》和《论语正义》的出版,让陈希烈这位才华出众的左相也对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陈希烈精通玄学,犹精《老子》和《周易》,并不是李林甫那种学识不高、靠溜须拍马而位极人臣的。陈希烈是有实实在在的学问的,早年更是于书无所不览,虽然于《论语》一书并不似《老子》、《周易》那般精通,但还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识。今早陈希烈也收到了李清派人送来的《论语正义》,翻开来时的确是大吃一惊,以至于整个晚上几乎都在观察李清的动向。

    难道这位小侯爷真的是无心于仕途而一心做学问?陈希烈心中暗自猜测。

    李林甫对李清的态度和此前所有的动作,陈希烈是知道的。李林甫不希望出现一个因为受圣上宠信而平步青云跟自己分庭抗礼的人,虽然李清看起来实在是年轻了一些,但是依旧在李林甫的关注和提放之中。

    此前李林甫没有大的动作还是因为李清暂时对他形不成什么威胁。而上次李清赴李适之的晚宴就让李林甫警觉了很多,随后想着采取行动却无从着手了。没想到李清竟然自己辞去了大理寺少卿的职务而专心于书院的建设,看上去好像再无心于朝廷的争端,而那次前去李适之府上也像是顺路所为。

    陈希烈看了一眼不远处坐在太子李亨附近的李适之,暗自皱了下眉头。李适之这些天闭府避嫌,显然是在李林甫面前示弱,然而没有想到今晚上竟然也会出现在宫中的晚宴上,难不成又有了入仕之心?

    不知道李相有什么想法,陈希烈往李林甫那里望了一眼,见李林甫关注的观赏着歌舞,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宴会上的情况。

    琴瑟停,歌舞收。一曲既罢,杨玉环身形款款,挪动着腰肢回到座位,双手攀住李隆基的左臂,仰着脸娇媚地说道:

    “三郎,奴家的霓裳舞跳的可好?”

    “好,好。”

    李隆基哈哈大笑,

    “玉娘的霓裳羽衣舞当为我大唐第一,朕是百看不厌啊,哈哈。”

    杨玉环故作羞涩的往下面人群望了一眼,摇了下李隆基的左臂,随后给李隆基敬酒,这时候围坐的人群忙躬身向圣上敬酒,大赞杨玉环舞艺精妙绝伦,人间少有。这马屁听的一旁的李清心中暗自皱眉。

    听到众人的夸赞,杨玉环满面笑容,暗自得意,不时跟一旁的出席晚宴的女宾敬酒,以显贵妃娘娘的平易近人、端庄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