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往年花魁赛后一般接着的就是牡丹花的拍卖,这时候才是整个牡丹花会的最高潮。夺得花魁的牡丹一年年的刷新纪录,拍卖出令人咂舌的天价。但是今年却是取消了。一来在这蓬莱阁中拍卖不太合适;另外,抢拍的主体都是商贾巨富,而今天的场中这些人却是缺席。

    宴会很晚才结束,李清出来的时候,花解语已经不再蓬莱岛上,应该是跟着玉娘先去了岸上。正在纠结如何回去的时候,郑远明走了过来。

    “二郎,一起回,我总归要把你安全的送回家啊。哈哈,今天晚上张相和裴相对二郎算是青眼有加,我若是不能安全把你送回去,怕是张。裴两位相公对我多有责罚了。”

    李清谢过郑远明,随后一起登舟去了岸上,到达岸上的时候,发现花解语在那面着急的等待着,边上站着李瑞并昆仑奴和家中的另外两个仆人。原来是老太太担心李清,特意安排了李瑞留下等着接应李清。

    李瑞上前与郑远明说了些话,谢过对方对李清的照顾,随后上了自家的马车。

    夜色缭绕,月光迷人。这时候的一轮圆月正挂天空,照着洛水和偌大的神都苑亮堂一片。这时候路上有很多马车,接送参加宴会的人。

    夜色正好,马车缓慢的沿着洛水行走。马车上李瑞问了李清诗会上的事情,李清略微说了些。看样子李瑞对此比较的上心,也许是为了自己生意的缘故,毕竟算是通过李清认识了郑家等这类势力雄厚的世家。

    李清坐在马车中静静的欣赏着十六的月亮。月圆似盘,千古相同啊,李清心中感慨着。

    “岸上的可是李清李郎君家的马车?”

    落水上一艘行驶的船上有声音问道。

    “谁人早喊。”赶车的仆人问道。

    “是李郎君家的马车,快,靠岸。”河上的人说道。

    船靠了岸,随后有人从船上下来,说道:

    “仆是张相家的管家。刚才宴会散后张相见李郎君不在,想着应该是回去了。于是命仆追上李郎君,希望能登舟一叙。”

    李清笑了笑,看来张九龄还真是热心。

    上得船来,张九龄正在船舱中与几人闲聊,闲说些刚才花会上的话,看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我们的神童来了。”

    李清上前:

    “见过张相。”

    “坐吧。刚才在宴席上没有与二郎说得上话,这时候让人把你请来算是闲聊。哈哈。不过我这船上倒是比马车要平稳些。”

    张九龄一边说着,一边名人搬了坐榻过来让李清坐。

    船上的人中间,李清看到了李白在场,应该是张九龄宴会后回城的路上把几位才子邀请了过来。

    张九龄问了李清今天是怎么过来的。

    “随家中长辈过来苑中看花。路上遇见郑家大郎,所以一起过来看看。看花嘛,当然还是花魁赛上的好看些。”李清道。

    “今天圣上对二郎可是赞赏不已,看样子过些日子说不定会蒙圣上召见。”张九龄看着李清说道。

    “那可是清的荣幸了。只是当今圣上国事繁重,过后那里还会记得小子。”李清说道。其实见李隆基也没什么不好,但皇家规矩多,穿越过来的李清随说已经尽量在适应这个时代,有时候还是难免会有些后世的习惯,如果真的届时触犯了龙颜,那可就大大的不好了。

    “无妨,裴相和我还是会提醒圣上的。”张九龄说道。

    何必盯住我不放呢,李清心中暗道,边上的李白正等着你的推荐呢。

    随后周边的人问了李清都读过什么书,李清把能想到的四书五经都说了。反正已经是“神童”了,如果还说只读过《千字文》,怕是没有人相信了。、

    “嗯,多读书总归是好的。平时还要勤学苦练。小时了了,大了一事无成的人很多,不要走了老路。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到府上来。府上倒是有不少学问很好的人。”张九龄在边上点头说道。最后的话倒是把李清当作子侄辈看待了。

    李清谢过了。

    一路闲聊,很快便入了洛阳城。在天津桥附近李清下了车,一路跟随的李瑞接过李清,上了天津桥往修文坊而去。

    这时候的船上,张九龄对着身边的人感叹道:

    “此子确实算得上百年难遇的神童,不知道长大后又会有怎样的成就。”

    “能得张相提携,此子以后定有好前程。”有人说道。

    “还要看着孩子的造化了。”

    张九龄看着走过天津桥的李清的马车,月辉下的马车渐行渐远,随着船顺流而下,马车已经看不见了。

    张九龄回过头来,对着李白说道。

    “太白这两日倒是清闲,怎么没见有什么诗作出来。”

    “刚好有了一首,算是有感而发了。”李白说道。

    “说来听听。”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惊动洛阳人,惊动洛阳人。怕是过了今晚,李家二郎真要名动洛阳了。”张九龄道。

    正在马车上往家赶的李清,这时候不会想到李白有了一首写自己的诗,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借用”来的两首诗在洛阳城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夜已深,马车辘辘,直奔向修文坊而去。

第30章 娃娃亲() 
“二郎昨晚回来时受了凉,染了风寒,正在老太太那里静养。怕传染到众人,不太方便和大伙见面,倒是某失礼了。”

    李瑞对坐在自家前堂的几位来客有些无奈的说道。

    几乎李家所有的人都没有意料到今天会有这么多的客人登门,当然这些人都是来拜访李仁济和李瑞,算得上在之前与李仁济和李瑞有些交集,借着拜访的名义过来。坐下交谈没有多长时间就把话题说到前、昨两夜的诗会和花会赛上,话中隐约的意思是见一下这两日引人注目的李清。

    李瑞没有办法,只好推说李清受了风寒,不能见人。

    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李清对花解语说道:

    “让人去告诉老太太一下,就说我昨夜受凉,发了烧,可能染了风寒。”

    正在伺候李清的花解语忙放下手中的什物,走上前来摸了摸李清的额头,一点都不热,疑惑的看了看李清。

    “这两日怕是家里会有些人过来,估计到时候会让我出去见见面。我是不耐去,找个理由罢了。”

    李清说道。对于前两日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是反响出来,李清大约可以估计的到。如果有人上门拜访想见一下李清,如果不去怕是很是失礼,于是推脱生病算是一个理由罢。当然小孩子生病是常有的嘛。

    于是花解语让灵儿去老太太那里禀告了。没过一会儿,老太太急匆匆的过来,见了李清就问道:

    “昨晚上不是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病了呢。”

    李清见老太太进来,笑着说道:

    “奶奶放心,孙儿那里染病了。只是想着这两日也许会有人过来,到时候可能让我出去会见,我是不太乐意见的,只好装病了。”

    这两天的事情老太太还是知道的,听李清说道,大约也能意识到是什么情况,笑着说道:

    “没病就好。那些人自会有你父亲和你大兄打发,你一个六岁的孩子去凑什么热闹。这两日那里也不去,好好的在家待着,陪着老太太我好了。”

    “那里,倒是我们唐突了。”

    “这两日天气虽说暖和,但是晚上还是比较冷的,小孩子身体弱,染病也是常有的。”

    “不知道请过大夫看了没有。”

    前堂落座的众人连忙说道。

    “已经请过大夫了。说是年前的那场大病还没有好彻底,这次又染风寒,需要多静养些日子。倒是劳驾诸位仁兄牵挂了。”李瑞说道。

    随后众人略微说这会儿话,起身告辞了。倒是刚才众人中间的王四郎留了下来。看着有些如获释重的李瑞,笑了问道:

    “二郎真的病了?”

    李瑞笑道:

    “哪里有什么病,只是老太太心疼他,不想让他出来见人罢了。你看今天这都多少人过来了。还不是想见见二郎。你说你凑什么热闹,又不是平日里见不到他,这时候过来添乱。”

    “我也是好奇而已,二郎以前看着也是好玩聪明的样子,可也没有看出有什么文采啊。上次回来,倒像是变了个人,没想到还有这番才能。”王四郎说道。

    “还是因为上次的事吓着了,人变的不太爱说话。倒是读书很是用功,以后说不得能考个状元回来。哈哈,要不进去坐坐?”

    “不进去了。过两日让二郎去我家里玩,我家老太太倒是挺惦记的。”

    接下来的几日,依旧有很多人过来,听说李清生了病,问候一番也就回去了。有些人留了请帖,邀请李仁济或李瑞出去赴宴,但是隐晦的意思还是如果能带上李清那就更好了。不过随后的日子里倒是李家的生意做起来比以前顺利了很多,算是这次李清带来的影响吧。

    在家闲散了几日,哪里也没有去,就连学堂也是请了假,这让学堂的几位夫子们很是失望了些。

    李清这些天待在家里并不觉得闷,跟花解语她们聊聊天,然后抄抄书、练练字,很是闲适,甚至于还跟昆仑探讨了一下游泳的技术。

    老太太倒是怕李清闷的慌,偶尔会带李清去邻居王家玩上一会儿。在王家王四郎有时候会过去跟李清说些话,讲这些天洛阳城中对李清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大抵还是作为神童看待了;李清的诗在城中又是怎么广为流传,总之,算的上是颇为轰动的。期间见过南霁云一次,过来跟李清和花解语说了些话又忙着出去了。

    四五个月的阿丑现在已经学会了认人,圆圆的眼珠四处乱看,观察着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奶妈抱着,走到每个人面前问道:

    “小娘子,知道这是谁吗?这是奶奶。”

    “这位呢?这是姐姐。”

    “这是……”

    “这是清儿小郎君。我家小娘子以后长的肯定比清儿小郎君漂亮呢。”

    李清看着奶妈怀抱中的小女孩,粉嫩的小脸上一双乌黑的眼珠冲着李清在看,一双小手挥动着伸向李清,像是要李清抱。

    李清看看赵氏、看看老太太。两位老人看着这情景都笑了起来,赵氏示意李清抱一抱小女孩。

    李清小心的从奶妈手中接过来,看着眼见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没来由的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想起还不知道名字,于是问道:

    “妹妹现在有名字了没有?”

    赵氏说道:

    “之前倒是取过几个名字,但是都不太中意,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哎呦,我们的小神童不是在嘛,要不请清儿小郎君想个名字,让老身看看是否中意。”

    “《诗经、采薇》条中有‘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取亦薇二字如何。”李清说道。

    “王亦薇么,嗯,不错。到时候问过进之,同意的话就叫王亦薇吧。”赵氏说道。看着在李清怀抱中的孙女儿又道:

    “小薇啊,以后你就有自己的名字了。”

    阿丑听着赵氏的话,在李清怀抱里咯咯的笑。

    “看,我家阿丑很喜欢她的新名字呢。”赵氏对老太太笑着说道。

    李清抱着阿丑还是有些吃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