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城正沉浸在中秋月夜的狂欢之中,而此时的王屋山上却是静悄悄的。在天坛山顶,同一个明月之下,司马承祯和众弟子们也再赏月。

    这时候的王屋山上正是赏月的最好的地方,遥望明月,离得越发近了。只是山顶风大,这时候已经有了些冷意。

    李含光上前跟司马承祯说道:

    “师父,天色已晚,风有些大,您还是进殿中休息吧。”

    司马承祯挥了挥手,说道:

    “无妨。今日与你们赏月,倒是心中畅快,不知道以后还会有多长这样的日子。可惜玄清和玄真不在这里。否则今晚倒是大家团圆了。”

    “师妹和师弟过两日就会回山,师父不用挂念。今日早些歇息吧,弟子们不打扰师父休息了。”

    “也罢。你们师兄弟们再坐着聊会儿吧。为师就先进去了。”

    司马承祯说着站起身来。猛然间两眼一花,身体晃动了一下。旁边的李含光和其他弟子们看见,惊呼道:

    “师父,……”

第83章 多事之秋() 
“小郎君,今年的雨水好像特别的多。”

    昆仑从外面跑着进来,对正坐在房间门口喝茶的李清说道。

    房间外面是淅淅沥沥的雨水在下,自李清上山以来就一直没有停过。

    李清和昆仑已经回到王屋山几天了。过了中秋,王屋山上派人通知了李清,说师父司马承祯的状况有些不好,李清忙跟老太太等家人辞别后,马不停蹄的回了王屋山。

    幸好司马承祯没有什么大碍。李清问起时,李含光也只是说之前可能是师父这些日子操劳过度了,前些天因为道、佛两门的争斗费了心神,估计过些日子就会好。

    李含光大约是不想李清担心,没有说什么。李清哪里会轻信李含光的话,他清楚记得历史上司马承祯就是在开元二十三年去世的,也就是今年了。司马承祯作为武学宗师,虽说年近九十,然而身体一直不错。而中秋那夜一愣神间的恍惚,除了因为年纪的原因,在李清看来估计还是之前受过伤害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初次上山的时候,司马承祯和过来的道坚动了手,留了暗伤。李清没有亲见,李含光等人也不多解释,只好猜测。

    秋雨绵绵,金凤细细,叶叶梧桐坠。偌大的院落里面已经满是枯黄的落叶,无人打理的院子角落,泛黄的野草已经失去了生机。

    “秋天了。雨水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一场秋雨一场凉,昆仑,这天气是一日比一日凉了,多准备些衣物之类的。”

    李清看着外面丝丝细雨,对昆仑说道。

    以前小的时候,每到秋天,父母就会要求自己多穿些衣服,那怕到后来离了家,去了遥远的城市,天气起凉的时候父母依旧会提醒多准备些衣物防止着凉。

    这时候如果是在洛阳的家中,想必老太太也会吩咐仆人准备这些东西了。李清想着,思绪透过烟雨朦胧的天空飘向了远方。

    昆仑进屋来,甩了甩落在身上的雨水,笑着说道:

    “小郎君请放心,前日里玄远道长已经派人送过来好些衣物。我们上山的时候老太太也准备了过冬的衣服呢。”

    “哦,那就好。”

    李清轻声说道,目光依旧看着外面滴落的雨水。昆仑看着李清情绪不是很高,小声的问道:

    “小郎君,今日我们还去上方院司马宗师那里吗?”

    李清回过身来,笑了笑:

    “去,这些日子天天过去好了。师父这些天每天都要给我们讲道,哪里能够错过。外面下了雨,我们早点过去好了。”

    昆仑去房间里收拾了东西,拿着两把油纸伞出来,递给李清一把,两人关了门,在细雨中往天坛山而去。

    途中雨水倒是大了起来,李清并昆仑小跑着往司马承祯那里赶。山路并不好走,不过还好,一阶一阶的台阶并不算太滑。两人到了上方院,身上几乎淋湿透了,这时候雨转成了瓢泼大雨。

    早有道童领着两人去换了衣服。李清换过衣服去到司马承祯所在的后院时,众位师兄们大都已经在了,坐在司马承祯身旁说着话。玄致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怎样?我说小师弟肯定会来的嘛。”

    玄致在之前的比斗中受了伤,这时候已经基本好了,不过还是不能动用修为。

    司马承祯也笑着说道:

    “下这么大雨,紫霄峰离的又远,没有必要急着赶过来。”

    “出发的时候雨不大。”李清上前躬身行礼,说道,

    “想着昨日师父的讲解,弟子有些地方不明白,就急着请教师父了。”

    “小师弟真是好学。不过你这样用功,天资又聪慧,这才上山多长时间,比我门下那些入门几年的弟子都要精深多了。”玄远在边上打趣道。

    其他人都附和着笑,司马承祯也点了点头。李清从上山以来一直在修行引导术,虽说只是基础的内功心法,但是进步的速度确实惊人,兼之他对道法的理解更在常人之上。这在王屋山确实并不多见。

    “师兄过奖了。”

    李清躬身说道。随后在旁边下首的一个蒲团之上坐了,准备聆听今日的坛讲。

    “今天的雨下的真大啊。”

    李含光从外面进来,抖了抖有些微湿的道袍说道。

    李含光进来,上前给司马承祯见了礼,随后说道:

    “刚才山下来人,说是玄真师妹明日就回来了。”

    “呵呵。为师这不是已经没事了,何必如此动众把玄清和玄真都叫回来。玄真贵为长公主,前些日皇家大婚,有很多事情需要她忙碌,过些日子回来也可以。”司马承祯说道。

    司马承祯看着李含光,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来:

    “过些日天气晴下了。你派人安排一下,代为师发帖子给道门中各个门派,说明情况,就说不用千里迢迢再次上山了。并代为师谢过对方,算是通知到了。”

    “是。”

    李含光恭敬的答了,随后欲言又止,终究还是说了出来:

    “师父,您春秋正鼎,何必要……”

    司马承祯摆手打断了李含光的讲话,说道:

    “终究是要传给你了。为师就不再这个位子上待了。为师还在,正好这几年你也能顺利接手。”

    李清在边上开始听着有些模糊,这时候才知道是司马承祯要把宗师之位正式的传给李含光。虽说上次算是通知了道门各宗,然而一派宗师的更替总归要有着正式的仪式,作为道门领袖的王屋山一派更是马虎不得。

    “是。只是到时候怕还是有很多道门中人过来。”李含光又道。

    “随他们吧。”司马承祯说道,随即扭头问玄远:

    “这次的仪式准备的怎么样了?”

    “已经准备妥当。等天晴了,再对山上进行一次大清扫就好了。因为考虑到有道贺的人会上山,这两日弟子正让人备些日常的用品。”玄远起身答道。

    司马承祯点了点头,想着没有什么疏忽。这时候李含光试探着问:

    “茅山上的道坚和道济师叔是否邀请了来?”

    “通知到就好了。”

    司马承祯说道。随后看着在下面坐着的诸位弟子,缓缓道:

    “以后我上清茅山一派的宗师就是你们的师兄玄静了。玄静这些年跟着为师,道行、修为都是门中翘楚,更兼心性沉稳清和,正是门派宗师合适人选。”

    “我茅山一派今日能引领道门,靠的不是为师一人,以后也不是靠玄静一人,而是你们诸位师兄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日后为师不再管门中事物,一切都有玄静料理,你们师兄弟还要多帮衬。合力共进,不能堕了我王屋山的威名。”

    李清并众人都恭敬的答了。随后又说了些相关的话题,司马承祯坐在那里开始讲解自己一生所修行的道家思想,更多的时候还是回答众弟子们关于修行方面的问题。李清倒是收益良多,修行上面很多懵懂的东西感觉豁然开朗起来。

    第二日,玄真也就是玉真公主上了山,拜见了司马承祯,见师父无甚大碍,才放下心来。随后说了李隆基的旨意,除了算是慰问一下司马承祯之外,大致上还是有些赏赐方面的东西。

    在皇家特别是李隆基的意思里面,还是认可李含光坐茅山道门的宗师之位的。皇室的表态大约算是一种定心丸。

    虽说这时候道门、佛门独立于朝廷之外,算是远离世俗、高高在上的一种存在,但是道门特别是道门的上层人士依旧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皇家的大力支持使得道门能够飞速的发展,但是有时候朝廷依旧还是会影响道门中事,有些事情还是要参考一下朝堂之上的意见了。

    接下来数日,王屋山上依旧忙碌,很多弟子怀揣着李含光的帖子去往各地道门。山上也在紧张的准备着就要到来的正式的宗师授让仪式。李清大约还是帮不上什么忙,除了修炼,更多的时候是在司马承祯那里聆听教诲,这些日子,司马承祯恨不得一下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授予李清。

    还好,至少在李清看来还是能应付的过来。

    司马承祯看上去依旧精神抖擞,没有任何有恙的感觉,或者是李清现在修为比较低看不出来。不知道这历史上司马承祯的事情是不是会有不同,这倒是李清关心的了。

第84章 金秋之时() 
此后数日,李清依旧前去上方院听讲不止。诸位师兄们倒是很忙碌,偶尔会是李清与司马承祯单独对讲。司马承祯虽为宗师数十年,威严甚重,然而在李清面前却和蔼悦色,想必是对自己这位关门弟子极为喜欢。李清偶尔会想,这大约也是一种机缘。

    “玄清,为师能在晚年遇见你这样的弟子,实在是三生快慰。其实为师行将就木,大行之期不远了。”

    司马承祯平静的说道,几十年的修行早就已经变得心如止水,把死生看到极为透彻,这时候说出来仿佛是在议论家长里短。

    李清听了,心头酸楚,颤声道:

    “师父,……”

    “哈哈,有什么可悲伤的。你我师徒算是一见如故,虽说没能相处多长时日,在贫道心中你却是为师最疼爱的晚辈。”

    “我上清茅山一派以后在你师兄玄静手中依然会傲立道门,这些也是为师很欣慰的。然则,我道门这些年虽然发展迅猛,可是外有佛教、景教等其他诸教相争,内有一些依靠法术坑蒙拐骗之人。这些年在与佛门之争中渐显乏力,这道门发展未来还是未知之数。”

    “为师知你心中对道门也有怀疑,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想来是那些骗人的法术误导所致。但是道门因为有诸派宗师在,有像你师兄等人在,想必还不至于没落了。”

    “贫道自七十余年前在嵩山碰见潘师,一生奉道,随着修行日深,对‘道’之理解也渐深远,为师一生所学所思尽在《坐忘》、《天隐》、《服气精义》之中。日后翻阅一下这些东西,想来对你的修行很有帮助。以后若是为师不在,授业之事便由你师兄玄静完成。”

    李清听到这里,心中更是伤感。虽然与司马承祯相处时间不长,然而王屋山上司马承祯待其极为宠爱,不知不觉间已如亲人一般。今见司马承祯说这些话,哪里会不伤痛。

    李清上前,跪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