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愣了片刻,李瑞又问:

    “这些年父亲倒是很想你,有时候来信告诫我常去山上看看你。唉,为兄倒是没有做到。”

    李瑞有些自责。自从老太太过世以后,李仁济回了蜀中,李瑞来了长安,就把六岁的李清独自一人留在了王屋山上,虽说有昆仑陪着,但是毕竟亲人不在身边,对于一个六岁的孩童来说确实有些凄惨了。幸好李清已经不是原先的孩子,这些年偶尔会想一下以前在洛阳的日子和家人,倒是没有感觉到有多么的辛苦。

    “这些年也常与父亲通信,只是没有见过,不知道现在他老人家身体怎么样了?”李清说道。

    “身体还算硬朗,毕竟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当日老太太去世伤到了身体,这几年算是修养过来了。我每年都会回去看看,听父亲说这两年想来长安住,到时候我们一家就团圆了。”

    李瑞语气平复下来,又问道:

    “这次是住几天就走,还是以后就不再回山上去了?”

    “可能需要住段时间,这次是奉旨接长公主回王屋山,以后的话到时候再说了。”李清说道。

    李瑞看了看李清,轻声道:

    “你也有好些年没有见过长公主了吧,平日里经常往来吗?”

    “会有书信往来。”

    “这些日倒是听说很多关于长公主的传言,说是百官反对圣上为长公主建造道观,又说长公主已经要辞了公主的头衔,长安城中倒是蜚语流言。”

    “我这次下山就是为此事而来,长公主想着回王屋山静修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罢。”李清说道。

    “那什么时候去见长公主?”

    “明天就是上元节,估计长公主那里会很忙,打算今天下午和昆仑过去看看。”

    李瑞听李清说道,点点头:

    “我让家中仆人随你去吧,长公主的府邸你们还不知道,也不知道长公主这时候是不是住在宫里。”

    “不必了,大兄。告诉我怎么走就好了,仆人们都在忙,怕是抽不出来人手的。”李清拒绝了。其实自己倒想着在长安城好好转上一圈,就自己和昆仑也方便些,迷路倒是不会的。

    “以前家中的丫鬟们现在都怎么样了?”李清问李瑞。

    “原先侍奉老太太的巧儿跟着回了蜀中,依照老太太临终的吩咐,其他的丫鬟到了年纪都出了籍,嫁了人,剩下几个老人一直跟着我在长安照顾家里生意,倒是多亏了他们。”

    “解语姐呢?”

    “也嫁人了。呵呵,二郎倒是猜猜解语嫁了谁?”

    李清和李瑞在房间里坐着,慢慢的开始热络起来,一开始的尴尬或者说生疏已经不见了。

    昆仑在院子中忙碌着。

    早开的梅花在冷风中傲然耸立,柔和的晨曦下,梅香飘逸,花影纤纤。

    长安城北面,过了大明宫便是皇家苑,此时的望春亭倒是梅香四溢,这里是一片硕大的梅林,虽然每株梅花之上并仅有几朵梅花盛开,但是远望去,依然是梅花海,粉的、黄的、白的、绿的梅花点缀枝头,正在冰雪的覆压之下迎接早晨的第一缕光辉。

    有一个看上去四十余岁宫人打扮的人在梅林中散步,边上是两个服侍的宫女。后面远远缀着几名小宦官。

    “公主,我说的没错吧,这梅园真是漂亮。”

    边上一个宫女说道,背着手,些歪着头看着那位宫人。

    “嗯,七巧比以前聪明多了。都知道这两日这里的梅花要开。”那宫人打趣道,原来是玉真公主,边上服侍的宫女还是四娘和七巧。

    “公主,……”七巧有些扭捏的说道。

    玉真公主和四娘哈哈大笑。

    四娘说道:

    “公主,前面就是望春亭,我们过去坐坐吧。”

    玉真公主和四娘、七巧沿着梅园中的小径去往园中的亭子。拐了一个弯,看到从另外一条小径上走过来几人,正是李隆基和梅妃。玉真公主上前给李隆基见了礼,问道:

    “皇兄刚下了朝,怎么有时间来这里?”

    李隆基笑道:

    “早上听梅妃说梅园的梅花开了。朕还不信,没想到今年的梅花开的早了很多。这不一下朝就陪梅妃过来看看。”

    “三郎可不要这么说,外臣听到了又说臣妾的不是。”梅妃在边上娇嗔道。

    “哈哈哈哈。梅花开了,当然要和梅妃过来欣赏了,难不成跟一帮子大臣们观看。”李隆基大笑道,随后问玉真公主:

    “玉真怎么过来了?”

    “听说这里的梅花这两天有要开的,过来散散心。”

    李隆基点点头,说道:

    “嗯,这过去一年倒是因为修道观之事让你颇为闹心,这过了年也该散散心了。陪三兄我四处走走。”

    说着,李隆基并玉真公主、梅妃等人去了望春亭。有宫女宦官们搬了软座过来,几人坐了,在这寒意没有完全褪去的新年中望着满园的梅花谈论着过往的事情。

    李隆基说道:

    “过些天去往王屋山静修一段时间,什么时候顺心了再回来。”

    “是。”玉真公主说道,李隆基前些天发了旨意让李清来长安,不知道这时候传旨的是不是已经到了王屋。

    “过些日子等清儿来了,皇妹就选个日子前去王屋山静修一段时间。”

    李隆基笑着说道:

    “呵呵,那李清已经到了长安,今日朝堂之上众位爱卿还因此起了争执。”

第96章 过往() 
阳光普照,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午时的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给这冰冷天气里的人们带来阵阵温暖。大街之上人流穿梭,上元节的喧闹场景在白日也尽显无疑。李清骑在马上,看着头顶的蓝天,微微嗅了嗅这长安城中热闹的气息,跟昆仑两人沿安化门大街往辅兴坊而去。

    “小郎君,我们直接去辅兴坊么?”

    “不急,我们沿街走走好了,顺便看看这长安城中的景象。”

    出了门,李清和昆仑来到安化门大街,边走边聊。

    吃过午饭,李瑞去了家中在长安的店铺,走时吩咐了昆仑好好服侍李清,又告诉了两人玉真公主所居住的府邸,才放心出门。

    李清骑着马在大街之上缓缓走着,和昆仑两人好奇的观察着长安的景致。安化门大街约有百十米宽,街道两旁是几米宽的泄水沟,中间是平整的街道。两边的里坊整齐划一,不过有些里坊的坊墙被打通了,有富贵人家直接把大门开在了大街之上。李清一路看过去,倒是从数个大门之上的匾额上面看到李府、王府、杨府之类的字眼,匾额之上并没有这些富贵人家的名字,李清没有打听,也不知道与自己之前研究的人物能否对得上。暂时是不会与这些人发生什么交集,还是先赶往玉真公主那里。

    这时候的大街之上行人众多,除了唐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胡商,甚至于走街串巷的不少是波斯等西域之地过来经商的人,这倒像后世那些一线的大城市了。街上不时见到慢跑的马车,上面坐着很多人,这应该算是这时候的出租车了,有些是去往东、西两市,有些是去往其他里坊,总之都有着固定的路线行驶。街上有着不少的女子,都是奴婢成群的跟着,基本上是看不到孤身一人的小娘子在大街之上行走。这些女子有些作了男子打扮,有些身着胡服,有些带着帷帽,看不清楚模样。街上也有不少骑马或者踱步的读书人,有些人在腰上挎着一把宝剑,圆袍幞头、大袖飘飘,颇为潇洒而风流。

    李清和昆仑两人兴致勃勃,任由马儿自由前行,饶有兴趣的四处张望。对于昆仑来说就是简单的好奇了,毕竟这么大从来没有来过长安,之前虽然在洛阳生活,但是长安和洛阳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作为大唐正式的京都,长安要比洛阳更加繁华和气派。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由此也可见长安、洛阳的不同。

    而对于李清来说,除了好奇之外,脑海之后还是会不断的闪现很多念头,总想着把自己看到的事物与原先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联系起来,更多的倒是印证了,这大约还是后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罢。

    辅兴坊在长安城北,靠近宫城,玉真公主现在长安城中修行的玉真观即在此坊中,辅兴坊南面的大街东接皇城之安福门,西连外城郭之开远门,车马往来,实为繁会。

    玉真观在辅兴坊西南,快要临近南街,李清到的时候通报了姓名,有人迎接了出来,是一位上了些年纪的宫女打扮的人,应该是类似与管家之类的了。

    那人上前给李清施礼道:

    “公主今早去了宫里,想必还不知道小郎君今日过来。小郎君请厅中坐,婢子已经命人去宫中传话。”

    李清点点头,看着这些自己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人并不惊讶的神情,想着应该是在之前玉真公主已经吩咐过了,知道自己要来,所以早早就准备着了。

    李清随着那人入了观中,过了一道月圆形的院门,沿着走廊拐了两个弯,在一个庭院之中的正堂坐了。有丫鬟们进来上了茶,随后退了下去。那女管家倒是陪着李清坐了,笑着说道:

    “这两日公主每天都会问一下小郎君,若是知道小郎君已经到了长安肯定十分欢喜。”

    “小郎君请喝茶。这茶是按照之念四娘所教的方法泡的,不知道是否合小郎君的口味。”

    看来自己之前泡茶的方法倒是在玉真公主这里传了开来。李清心中暗想,眼前的近乎四十余岁的女子大约应该也是玉真公主身边常服侍的人,说话行事、仪态万方,无形中流露出一股特别的气质出来。李清客气的与这人说着话,闲聊些来长安路上的事情,也询问了玉真公主这些年在长安的情形。彼此倒算得上其乐融融,那女子有着无可挑剔的礼貌和行为,李清也没有因为长公主义子的身份便有些托大。还是后世的思想作祟,李清并没有这时候普遍对待下人的那种态度,看上去也是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了。

    临退下去的时候,那女子对李清说道:

    “公主这时候在宫中,回来的话怕是也要很晚了,小郎君请稍待。若是无聊,也可以四处走走,看看观中的景致。有什么事情请吩咐婢子。”

    李清谢过了。在院中待了会儿,却是有些无聊,服侍的丫鬟们不敢上前随意答话,李清也不好意思没事上前找人聊天,于是跟着昆仑出了院子,在观中四处走了走。玉真观占地很广,差不多占据了辅兴坊四分之一的范围,观中建筑殿阁亭榭一应俱全,靠西的位置是永安渠,还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在观中,旁边有假山、青松、廊道等等,这哪里是道观,完全就是一个别苑。

    观中服侍的人也是宫女的打扮,看不到道士打扮的人。其实玉真公主随说是修行,很多时候只是自己和贴身服侍的丫鬟静修,在长安城中,李隆基眼皮底下,哪里会让玉真公主真的想修行的道士那样生活。

    李清在观中四处逛的时候,有不少丫鬟离得远远的观望,有些人嬉笑着指指点点。大约还是好奇,之前应该是听说过长公主有个义子来着,只是从来没有见过,偶尔会从长公主身边服侍的人那里打听些这位义子的消息,但是也仅仅限于人很聪明、很有才华这样一个“神童”的形象。今日听说传说中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