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18章总督江南(三)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亦名龟山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1625年9月6日,魏忠贤下令禁毁东林书院。这个命令充分反映了魏忠贤的不学无术,一种思想的存在,岂是杀几个人,毁几个相关建筑就能扼杀的?

    不过东林书院在明末历史上的地位确实是非常独特,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东林书院会约仪式: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临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启知。每月一小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举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为始,会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启。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所以也就无关乎魏忠贤要下令把这里给毁了,可惜魏忠贤所托非人,其本人也因为这个时代交通工具的极端落后没办法亲临此地察看,所以这个禁毁的命令到了无锡就变成了衙门派人去贴封条,结果书院的书生不让贴,衙役们被唬得在大门边的墙上随便一贴就算交差了。

    而高居庙堂之高的魏忠贤还自以为自己的命令得到了认真贯彻实施了,也就没再多问。

    现实的情况时,在东林书院,数百学子不顾天气酷暑,聚集在书院丽泽堂内外,公开讨论大明帝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年方二十一岁的张振岳。

    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政治体制下,张振岳这种幸进之人都是为人鄙视的。就算他之前在辽东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他毕竟太年轻,更要命的是由武入文。这属于严重颠覆明代“三观”的行为。加上这个“毁三观”的命令来自于举世公认的昏君天启帝,那书生们就没什么客气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并不是东林党的哪位领袖,现在东林党在朝廷的打击下根本不敢言声,连钱谦益这样爱出风头的在这个时候都选择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在家里整理藏书做学问了。

    末世英雄出少年,发起这次会议的人年纪不过年长张振岳四岁,也姓张,单名一个溥字,初字乾度,现字天如,太仓人。此人不过是个举人,却很能审时度势,值此东林式微,江南士林群龙无首的机会,他抓住机遇,借张振岳出任大明帝国有史以来第一年轻总督的机会,公然组织了这一次的机会。

    虽然他和张振岳不认识,也无过节。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把张振岳作为他攻击的对象,在他看来,张振岳能够成为靶子,那么他就是江南士人人人痛恨的阉党无疑了。

    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这点由不得张振岳自己。

    和清代商人沦为官员养得肥猪,破家县令灭门府尹不同。明代的由于士族阶层的门槛比较低,勋贵集团又无法掌握国家政权。所以尽管商和士被朱元璋强行分为两个阶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容易就变成了一个阶级。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江南士绅严格来说是可以和江南士林划约等号的。

    而今天在无锡东林书院的这个集会严格来说是各取所需的一个集会,江南士子家中大多有作坊有矿业,以无锡为例,大明每二十家织布作坊里无锡就必有一家,而产量更是十占其一。所以与会的大多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集会形成一个实质性的联盟,共同应对朝廷派下来的,前所未有的,集东南军政、矿税监、海关于一体的三合一总督张振岳。

    而张溥之所以在和张振岳没什么仇没什么怨的情况下挑这个头,则是他敏锐的从江南士绅的反应中感觉到了机遇,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虽然自己也只有二十多岁,但是身为家族庶子,为嫡支轻视的张溥却有一颗追求成功的心。他要成为江南士林的名士、领袖。他要成为顾宪成、高攀龙、李三才、赵南星那样的人。所以他勇敢的站出来,联合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在天启四年组织了“应社”(复社前身之一)。所以他才敢在高攀龙被逼投水自尽后不畏权势,十分大胆的写下《五人墓碑记》,公开抨击阉党。而现在他更是不惧生死,公开举起大旗,对抗张振岳这个“阉党走狗”。

    这次大会开得十分成功,因为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其。所以参加这次东林大会的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张溥领导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在大会的次日就达成了一致,成立江南复社。大家一起诵读顾宪成所留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忠君爱国,扫除奸佞为目标,共推张溥、张采这“娄东二张”为盟主,成立了江南复社。而复社成立的第一个斗争目标,就是“驱张护民”。

    用张溥的话来说就是,若是张振岳能够安于本分倒也罢了,若是他要在江南刮地皮,那么复社上下一心,驱逐这等阉党走狗。

    可惜张溥自己不知道的是,他们大家要驱逐的“阉狗”张振岳此刻就坐在丽泽堂里,听着大家愤怒声讨自己了。。。

第019章总督江南(四)() 
第019章总督江南(四)

    就在张振宇内心很是沮丧的时候,一个叫金圣叹的十九岁书生道:“盟主,据我所知,这个张振岳在辽东可是抗击建奴的大英雄啊?他怎么会是阉党?”

    “此言差异,我原也以为击杀建奴的张振岳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现在看来这种欺世盗名之徒和李成梁、熊廷弼之流并无区别。不过是个一味钻营之徒罢了。这样的宵小幸进之人,我辈当人人争先,奋而驱逐之”吴昌时也是煽动人心的高手,这个长相风流笔挺的家伙这个时候成功的调动了现场的气氛,听得张振岳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了。

    看着现场众人纷纷表达对自己这个三合一总督的高度不满,张振岳突然有一种韦小宝参加杀龟大会的感觉,只不过这一次他演得不是韦小宝,而是吴三桂。

    张振岳是十八日秘密抵达南京诚意伯府,拜见了勋贵刘孔昭的,随后为了安定南直隶的局面,张振岳调整了这次在江南的行动方针。

    他觉得刘孔昭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南京是勋贵集中的地方,而南直隶所属十四府大多也是南京六部所辖,自己虽然兼着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但那是为了练兵,可不是为了掌控南京。就算是自己现在的职务,在这南京的地面上也不过是和南京留守太久和南京留守勋臣三分天下而已。所以张振岳果断决定,绕开南京的勋贵,暂时不要去触动这些江南实权派的利益。为此张振岳还特别下了两个命令,第一是请示朝廷,将自己的东南总督府、东南海关总督府、以及东南矿税总督府一起设在南直隶苏州府。第二是命令总督车队不要去凤阳,转水路直奔苏州,东南总督名下各府官员到苏州见上官。

    此外,刘孔昭出于好意,还给了张振岳一个江南地方名门大族的名单,其中就包括苏州府昆山县顾家、苏州府太仓州吴家、苏州府常熟县钱家、安庆府桐城县方家、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家。。。简单来说,这些家族都是有联通的,能不招惹就不招惹为好。

    张振岳却是看到了一堆堆金山,在等着自己去搬!

    二十日,张振岳又先行出发去苏州了。路过常州府时,突然看到锦衣卫例行的线报,说是江南士子在常州无锡东林书院集会,欲对总督不利。

    出于好奇,张振岳决定去参加这次集会。至于进入会场这不难,伪造一份名帖对于锦衣卫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而张振岳的身份也就被定为河南南阳府新进举人朱威,然后拿着伪造的名帖和萧严等人大喇喇的坐进了东林书院,看着别人声讨自己,这一幕实在是有点诡异。

    和在茶楼一样,张振岳未置一辞,就带着萧严出来了。

    萧严到是什么激动,他扯着张振岳的袖子道:“大哥,这些士子误会您了,咱们根本就不是阉党啊?要不我们现在回去,好生和他们解释一下,不然您这总督还怎么做得下去?”

    张振岳摇摇头道:“二弟,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解释清楚的,有些事情却是永远都解释不清楚的。而能否解释清楚的关键,不在于你的口才如何,也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兴致如何,而是取决于你希望接受你解释的对象是否接受你的解释,你明白吗?”

    萧严一听就有点晕,想了一下道:“大哥,你的意思是他们不会接受我们的解释?可是大哥,我们真的不是阉党啊?”

    张振岳苦笑了一下道:“二弟啊,你怎么还不明白,我们是不是阉党的标准,并不是和魏忠贤的关系如何,而是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如果我们和他们冲突了,那么我们不是阉党也是阉党了,甚至这世上没有阉党,我们也会被称呼为邪党。”

    看到萧严还有些不甘心,张振岳点醒道:“二弟啊,大丈夫于世,做什么取决于本心就好,何必在乎别人说什么?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那别人凭得是什么,天下清议尽归东林,你要当真,你就输了。走,别想了,我们还要赶去苏州。”

    其实张振岳心里最惊讶的不是自己成为江南士林的众矢之的,而是复社的提前诞生,自己虽然历史读得不精,但是复社出现于崇祯年间,号称小东林的事情他可是清楚记得的。可现在居然就这么堂而皇之在自己面前成立呢?

    看来自己又一次不小心改变了历史,张振岳忍不住叹口气道。。。

    苏州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占地二百多亩。元代时为大弘寺,明代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阊门外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