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鹁醯冒斯伤腊澹偃缍潦榈拿挥刑旄常退闶峭沸鹤洞坦桑袷卓喽痢⑹旰埃詈蠼峁簿褪羌方悴诺亩游椋胫芯伲率潜鹊翘旎鼓选

    “范进中举”绝不是胡编的故事,对于没有背景且没有天赋的人来说,走科举之路真的是难上加难。人总是要活下去的,可是没有功名,身无所长的读书人能做什么?

    历史上卢象升的天雄军被称为是湘军制度的起源,但是本质上还是存在不同的,湘军制度最具特色的不是以同乡为兵,而是军中大部分军官都是秀才甚至是举人。这样的军官不单单是有名望,还有气节,知道为什么而战?

    其实想想也是,我们嘲讽明亡之后东林党纷纷丧失气节投奔满清的举动,其实人家也是没办法,刀没握在自己手里,要守气节就得死,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人湘军就不同,刀握在知识分子手里,我要讲气节就是跟你玩命,死得还不一定是谁呢!

    卢象升立刻拱手道:“如此吾策已无遗漏矣!”

    孙传庭则想了想问道:“大人,文人多是手无缚鸡之力,若为将官,临阵遇敌当如何?”

    张振岳道:“纠正你们的一个误区,所谓名将,在于组织部属奋勇杀敌。若是一味靠个人武勇冲阵,不过是匹夫之勇,和街头盲流有何区别?而且接下来我还要说说练兵之法,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官兵同练,具体来说分为三项,第一项是纪律,要把官兵练成进退如一的样子,这样的军队才有战力可言。第二是基础,行军能力和武器使用能力都是作战基础,这个要有标准出来练。第三是输道义,这点很重要,要让官兵们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战!只有这样,上下才能一心,十成劲才能用出十成来。”

    张振岳说到这里已经有些兴奋的站了起来,他不自觉的背着手道:“具体怎么做要靠你们自己,你们的任命我已经送南京和京师的吏部了,百谷今天就可以上任,江左兵备道,但是实际上四十九卫都在你抽调范围内。斗建则是浙江布政司参政兼浙东兵备道,官不大,正四品,但是差事重要,你们需要用心。”

第024章斗智斗狠(一)() 
第024章斗智斗狠(一)

    整顿武备的事情交到了孙传庭和卢象升的手里,张振岳还有些不放心,他把孙应元派给了卢象升,把周遇吉派给了孙传庭,两人都被授了参将的职务。这两位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兼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振岳亲自下达的。

    孙传庭和卢象升还各带走了二百禁军,如今拙政园这里就只有黄得功带领的一百禁军跟随左右。范景文也被派了差事,对于这个一到任就劝说自己裁撤矿监、税监的人,张振岳很给了一次面子,真的这么做了,现在反而轮到范景文有些傻了。张振岳没打算让他继续傻,直接把他任命了个署理苏州知府的差事,原任知府因为明确摆出一个不合作的样子,已经被张振岳保举去了南京六部当礼部侍郎了。

    当然其中的真实情况就只有张振岳自己知道,反正在更换了苏州知府之后,整个苏州城都出现了十分诡异的气氛。

    南京锦衣卫千户、浙江锦衣卫千户根据北镇抚司全力以赴配合张振岳的钧令,所以张溥等人秘密抵达苏州的事情很快就被张振岳得知了。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个张溥会搞什么动作,但是总归不会超过“罢市、暴动”这几类,张振岳只是吩咐了宋小鲁一句让锦衣卫盯紧些就去忙别的了。

    整军的差事已经安排了人手,接下来弄银子却是必须要和地方打交道的。张振岳根据自己高中学历史时出于好奇,花时间了解过的英国“珍妮纺纱机”,而现在他计划结合江南地区的实际利用这个玩意做点事情。

    准确来说,从张振岳现在所处的时代的一百年后的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这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装有8个锭子,以罗拉喂入纤维条,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起当时人数很多的手工纺纱者的恐慌,他们冲进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捣毁机器。

    其实珍妮纺织机真的很简单,仅仅是在原有技术上的一个小小突破,以至于哈格里夫斯以此去申请专利的时候都未能获得通过。

    但是这个纺织机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珍妮纺织机出现以前,中国的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欧洲。

    提到纺织,就不能不说到一个普通的中国劳动妇女,黄道婆。正是她发明了三锭脚纺车,代替过去单锭手摇纺车(就是后来中国延安生产自救时期还在用得那种),使得中国的纺织业进入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领先,就是足足四百多年。

    张振宇已经使人查过了,此时的农家小户还多是手摇单锭小纺车,棉纺发达地区单人纺车仍以“三锭为常”,只有技艺高超的松江府纺妇“进为四锭”,而同时期欧洲纺纱工人最多只能纺两根纱。

    明末海外贸易差不多可以用富得流油来形容,后世有人闲来无事做过统计,据说明代的外贸总量一度达到了世界的60%以上。其主要产品是丝绸、棉布、瓷器这些在欧洲饱受欢迎的产品,于是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明末数十年中,流入中国的白银就高达五千万两之巨,其中日本占到五成(有明一代,日本共向中国输入了白银二点六亿两,而满清一次甲午战争就全部给人换回去了,膜拜)。

    这是十分奇怪的一件事情,一方面大明帝国在禁海,可另一方面海外贸易却正常在进行,而且越来越兴盛。另一方面,出口的产品越来越多,可是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有效增加。

    明代,每匹布价大约是一钱五六分(0。1两)。而在明末,每石米价不过1两银子。明末则雇工合盘费工钱吃米柴酒每月大约一两。也就是说明末雇工的月收入约等于1石米。折合现价,大米每斤1。2元,月收入当在150元到200元人民币之间,还是挺困苦的。明末户均纺织收入10两左右,也就是18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也就建立在农户自己有米粮收成的前提下才可以勉强度日。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钱去哪儿啦?

    这个问题秦淮河上的妓女们可以给出答案,而萧严在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恨得是咬牙切齿。

    一方面是朝廷穷得叮当响,最终支撑不住局面垮了。另一方面却是江南士绅富得流油,商女不知亡国恨。

    张振岳当时语重心长的对萧严道:“千万不要相信哪些无耻文人推脱自身责任的话,中国历史进入宋朝不杀大臣的时代之后,王朝的统治就变得和风细雨了。看看同时期的英国,为了国家多拿钱还是贵族地主多缴税的问题,甚至可以爆发内战。相比之下,大明王朝实在是有些可爱,他们甚至不惜自身王朝崩盘,都不敢从士绅手上多收一个铜板。而最后这些钱毫不费力的就进入到了满清统治者手中,这都是什么玩意!”

    于是,当萧严听闻复社张溥秘密潜入苏州的消息后,十分愤怒得道:“大哥,我去,我悄悄宰了这些个只会说大话,误国误民的伪君子。”

    听得自家兄弟的思想终于从后世的洗脑中扭转过来,张振岳不由的松了口气,他不怕和人斗,却不愿意和自己的手足兄弟对立。

    他站起身,轻轻的拍了拍萧严道:“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次你和老三好好帮我一把,范景文这个苏州知府肯定控制不了局面,到时候肯定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对付这些地头蛇。。。眼下最重要的是这个纺织机,不然明年八月我哪来的银子交内帑啊?”

第025章斗智斗狠(二)() 
第025章斗智斗狠(二)

    “大哥,咱们的时间就只有一年,要是靠织布来赚钱,怕是很难凑足数啊!”萧严沉默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宋小鲁也摸摸自己的下巴,然后扳着指头算到:“现在的技术水平,每人每日不过五六两纱,织布也不过一匹,一匹布三斤,十匹好布市面上也不过是三两银子,六百万两银子就是六千万匹布。大哥,咱们按三百天算,按你那个珍妮纺织机提高四倍的效率算,一人一天四匹好了,那咱们得组织二十万工人生产才行。而且这些工人还得不吃不喝,咱们还得没什么成本开支。”

    萧严还没宋小鲁那么能算,听到宋小鲁说的这个更是进一步质疑道:“这个成不成还是其次,大哥来之前不是跟咱们说过这次来江南主要做三件事情吗?整军、开海、筹银子吗?咱们光是搞个新发明就能把开海和筹银子的事情给办啦?大哥你不会是打算假公济私,借着总督江南的机会,顺道在江南把自己的买卖开起来吧?”

    被说得哭笑不得的张振岳只好摆摆手道:“得,我都让你们说成惟利是图的小人了。”

    萧严和宋小鲁立刻露出一个搞怪的表情,难道你不是啊!

    张振岳又好气又好笑,他努力咳嗽一声道:“锦衣卫这边已经送来了一些比较关键的情报,这个在我左边书柜第三排第二个屉子里面。不用翻了,听我说就行了。郑成功想必你们是知道的吧?现在的大明所谓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没有朝廷半分钱的事情,这个暴力行业是由江南士绅负责提供货源和商品集散地,人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这样的海盗负责运输和交易。准确的说,现在的大明帝国海贸是江南生产福建卖。”

    提到明末海商,那么有两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是商人许心素,一个则是海盗李旦。这两个普通的中国福建泉州人在这个时代,就是东亚地区的海上霸主。当然这个时候英国人还没开始建立他们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克伦威尔也还在忙着考虑是缴税还是把国王给砍了这两个答案那一个更靠谱的时候,世界的海洋还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说得算的时代。但是在东亚,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就是李旦。

    历史上,李旦借由日本海盗集团帮助,筹组武装船队,于日本、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间与荷兰、英国所经营船只从事国际贸易往来,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据说曾受李旦资助,除此,也从事海盗掠夺行为,因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洋人取昵称为“CaptainChina”中国船长),或称甲必丹李旦。“甲必丹”(Captain)一词,为西班牙人统治马尼拉时期,对汉人领袖的称呼。值得一提的是,李旦有一个义子在历史上十分有名,这个义子就是郑芝龙。

    李旦的势力有多大呢?在李旦死后,他的儿子李国助,和郑芝龙、刘老香一起瓜分了他的实力。李旦还是个十分讲义气人,天启二年,为了把西班牙人从澎湖岛赶走,朝廷把李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