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队为十辆,步兵连队为八辆,除此以外一切不必要的车辆都被精简了。

    这些东西在后世看来是军事行动中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古斯塔夫二世无疑是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和定位。

    张振岳对此不禁感慨道:“咱们大明怎么就没有这么厉害的人物呢?”

第037章大开眼界(五)() 
第037章大开眼界(五)

    张振岳在参观完毕后回到了古斯塔夫二世的大帐:“尊敬的古斯塔夫二世阁下,请允许我,您的盟友,在决战的时候跟随在您的身边。至于我的军队,将有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统帅他们去寻找战机。”

    张振岳也是到了瑞典人这里才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来自后世的自己仗着一知半解的所谓知识,搞出了欧亚联合军这么一支半新不新的新式军队,现在这么一看,才知道自己的军队其实离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不要说和瑞典人野战什么的,单单是和帝国军队的主力交手估计都撑不住。如果自己依然安于现状,不向这些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战争的欧洲人学习,那么将来无论是农民军还是建奴,恐怕自己都很难战胜对手。一定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向强者学习,不要再动不动以坚持自己的特色为理由去拒绝学习了。

    自身的自私、愚昧和顽固比敌人的凶残来得更可恶,更可怕,这不是什么犯错误,而是在犯罪。张振岳没有成为高级罪犯的觉悟,所以他决定明天留在古斯塔夫二世身边学习。

    正忙于布置明日会战的古斯塔夫二世可不知道张振岳这么随便一趟参观下来居然得出这么重要的结论,在他看来这个来自东方并且战胜过帝国军的大明侯爵是个值得信赖的盟友,至少人家来到欧洲只是求财,不会和自己瓜分什么领土,所以古斯塔夫二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振岳的要求。

    9月17日,天空刚刚出现鱼肚白,双方的军队就进入了预定的战场,改变欧洲历史的布莱登菲尔德之战的序幕被拉开了。。。

    布莱登菲尔德,位于今天德国古城莱比锡以北,是一片美丽开阔的田野。田野间散布着一些小山丘,上面长满了葱郁的森林和果园,历史上有“上帝的果园”之美称。不过很遗憾,这块美丽的地方马上就要变成血腥残暴的阿修罗地狱了。。。

    这场本后世称为方阵的末日的战役其实是在一个很不平衡的状态下开始的,蒂利伯爵不愧是帝国名将,他指挥的35000军队和26门大炮早早的就占据了有利地形。欧洲这个时代真的还没有完全开启工业化的大门,光是重炮26门这个数据,就能看出大明帝国的富裕程度,张振岳仅仅是在江南地区,一年就制造了200门大炮,彭海姆的哥萨克骑兵也是败在了如此巨大数量的火炮的轰击之下的。。。

    无论是地形、阳光还是风向上,蒂利伯爵都占据了足够的优势。但是他依然按照传统的方阵布列,把军队排成了纵深18层的密集方阵,每个方阵1500到2000人不等,共组成17个这样的密集大方阵,骑兵部队则被完整的配置在了右翼,随时准备出击。

    古斯塔夫二世似乎根本不在意这些,他依然十分淡定的指挥着自己的军队进入战场。瑞典军队有2。4万人,加上萨克森军1。8万人,外加游走在战场边缘6000大明骑兵,总兵力在4。8万人。其中瑞军在中央和右翼,萨克森军在左翼。长矛手成6行排列以抵抗骑兵冲击,而火枪手分3列横队轮番射击,这样列阵的目的就是让火枪的威力最大化。最重要,也是让古斯塔夫二世最有底气的事情是,瑞典人配备了足足100门大炮。

    轰,随着一声炮响,战斗开始了,张振岳聚精会神,开始关注战争本身的变化了。。。

    二个半小时后,张振岳忍不住打了一连串的哈欠。在过去的两个半小时中,双方的士兵都在进行列队表演,然后大炮互轰了二个半小时。由于瑞典军的火炮数量和射速战友,帝国军队很快就吃了大亏,帝国军发射一发炮弹,差不多就要被回敬三发炮弹,这仗还怎么打。

    终于帝国军的骑兵沉不住气了,彭海姆伯爵亲自率领二千哥萨克向瑞典军发起了冲锋。

    半年以前,张振岳利用地形和火力,曾经一次性打垮了这支哥萨克骑兵。现在看来,这支哥萨克骑兵已经恢复了勇气和斗志,他们一改往日的密集冲锋的打法,就是强调速度,全部的哥萨克兵毫不客气的前冲着。

    而瑞典军也毫不客气的用三列阵线对他们进行密集齐射,第一列打完第二列上,第二列打完第三列上,等第三列打完,第一列又完成了装填可以继续上了。

    这个玩法据说在东方也出现过,明朝的沐英讨伐云南和日本的战国时代,织田家大战武田家,都是用这个办法对付骑兵的,这就是著名的“三段击”。

    帝国军这次是吃了大亏了,在凶猛的火力打击下,彭海姆连续冲击了七次都没能得手,反而折损了七八百人,这仗没法打了。

    蒂利伯爵也杀红了眼,亲自带着自己的四千骑兵一起发动冲锋,一度冲到了瑞典军阵前。古斯塔夫二世一看,立刻命令右翼的骑兵出击,这些瑞典骑兵挥舞着闪亮的马刀立刻将帝国的骑兵杀得大败。蒂利伯爵怎么会甘心失败,他下达了总攻命令,步兵上。

    这是欧洲中世纪最典型的步兵冲锋:步兵排成方阵,整齐、有节奏的敲着战鼓,手持的长矛像茂密的森林,如一堵墙一样压了过来。

    古斯塔夫二世立刻调整阵型,调集火枪手去射击,这么大的密度,怎么开枪都能有收获。

    帝国军如割草一般倒下,随着伤亡的进一步加剧,阵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混乱。

    而这个时候曹文诏再一次出场了,这一次他的行动更隐蔽,他足足在帝国军队的斥候和视线外游荡了五六个小时,成功的绕到了帝国军的后背,然后六千大明骑兵黑压压的一片,把整个帝国军席卷而去。。。

    帝国军损失了1万3千人,90面军旗,全部的大炮和辎重,而新教联军仅仅付出了2700人的代价就赢得了布莱登菲尔德之战的巨大胜利。。。

第038章大混战(一)() 
第038章大混战(一)

    古斯塔夫二世在赢得胜利之后就开始了胜利的大进军,差不都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北部都处于他的保护之下,而且很快他再次击败了伤愈复出的蒂利伯爵。这一次蒂利伯爵没有了幸运女神的光环加持,尽管身为敌人的瑞典人把自己的医生都派去给蒂利伯爵提供治疗了,但是蒂利伯爵依然伤重不治,离开了这个给他带来无数荣耀、无数骂名,无数伤痛的世界。

    张振岳没兴趣参加古斯塔夫二世的胜利大进军了,因为北欧的冬季是很恐怖的存在,所以十月底,他就带着军队返回了荷兰共和国。

    执政官再次欢迎他的英雄归来,这一次会战的胜利使得执政官弗雷德里克阁下有了更多的想法,他现在决定找张振岳好好谈一次。对此张振岳也是哭笑不得,这些荷兰人还真把自己当成后世的打工仔了。

    此刻大明的情况非常不好,崇祯四年的登莱兵变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崇祯五年(公元1932年)的春节之夜,辽兵军官耿仲明和陈光福,从内策应打开城门,叛军从登州东门一拥而入…。登州沦陷,总兵张可大自杀殉国,孙元化却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是一个儒生,儒家教育要求他舍生取义,同时他又是一个天主教徒,天主教义要求他爱惜自己不能自残。孙元化选择了自刎却并没有死,他被救了过来。孔有德先是要求孙元化做带头大哥,领着他们造反建立自己的政权。被孙元化严词拒绝后,念及孙元化以前的收留提携之恩,将孙元化释放。同时被俘的还有蓬莱县令、参议、总兵、参将等一大批官员,总教习特谢拉•科雷亚等12名葡萄牙军官战死,他们最终都被明廷追授、抚恤。不仅如此,孔有德在此役中还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多门,西洋炮三百门,其余火器和甲仗,不可胜数,可以说这个辽东前线的后勤基地中堆积如山的物资,全成为了叛军的囊中之物。

    孙元化差不多是整个大明王朝中少有和张振岳一样主张组建西洋式新军的官员,而他在徐光启、周延儒的支持下也一度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崇祯皇帝从内帑掏出了大把的银子,而这支军队也很快达到了四万人的规模。可千不该万不该,孙元化不该重用毛文龙的旧部,这些人虽然有作战经验,但是一来长期处于敌后,家国观念缺失。二来毛文龙的军队和建奴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交战,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国仇家恨一说。严格来说,这些人恨袁崇焕怕还要胜出建奴万倍。

    于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偏差,这样一支完全西式标准的军队,一支火炮装备超过了欧亚联合军的军队,本该本用来消灭建奴的,现在却在大明腹地作乱了。而一切的根源据说是一个举人老爷家家奴的一只鸡引起的,确实是让人无语了。

    孔有德拿下登州之后,立刻孔有德等人开始建立伪政权,这时称王称帝他们还不太敢,而是建立了一个军政府,他们首先推举最年长的李九成为都元帅坐头把交椅,孔有德居第二、耿仲明居第三,他们竟然还以缴获的登莱巡抚印来号令登莱各州县。然后四处出击,而这个时候,莱州城如同历史上一般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明廷新任命了徐从治为山东巡抚、谢琏为登莱巡抚,谢琏在莱州城指挥作战,徐从治坐镇青州负责增援、后勤,但为了安抚民心,徐从治依然也进驻莱州,进入了最前沿。很快叛军就将莱州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样在这个包围圈中,有徐从治、谢琏两位巡抚、莱州知府朱万年、总兵杨御蕃,他们都毫不犹豫的选择抵抗到底。

    萧严这个时候已经带着宣府的军队开到了济南,看到叛军的声势才发现自己兵带少了。没关系,各地援军也在陆续抵达。问题是,朝廷这个时候并不是在讨论怎么剿灭叛军,而是在忙着追究孙元化的死罪,在忙着招抚。

    萧严听闻后气得直跳脚,要不怎么说这帮子文官误国呢?这造反的事情还有什么可招抚的,集权制度下,造反就是一个字,杀,招抚了也要杀,可什么玩笑,这造反还有理啦?这个时候不杀难道等着天下人人响应,纷纷揭竿而起才后悔不成。不知不觉中,萧严的思想已经被张振岳影响了许多,要知道过去他可是一直坚持所谓的“官逼民反”的。

    和萧严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山东巡抚徐治,徐从治派人趁夜潜出城,将一封奏章送到了北京,阐明了战况,并请求皇帝不要再招抚,要全力以赴的围剿叛军,他在奏章中动情地说::“莱城被围五十日,危如累卵。日夜望援兵,卒不至,知必为抚议误矣。国臣致书臣,内抄诏旨并兵部谕帖,乃知部臣已据国臣报,达圣听。夫国臣桑梓情重,忍欺圣明而陷封疆。……臣死当为厉鬼以杀贼,断不敢以抚谩至尊,淆国是,误封疆,而戕生命也。”但这么重要的一封奏章,崇祯帝竟然没有看到。

    由于山东巡抚被围莱州,无人统一协调指挥援军,援军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