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巩永固要做的就是上奏,第一是请调关宁军救援京师,第二就是移请天子迁都南京。

    奏折上了,但是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崇祯皇帝把目光投向首辅大学士魏藻德,希望这位辩才出众的崇祯十三年状元公能起个头,这样起码自己就有台阶下,但是魏藻德就是不开口。

    要知道前任首辅陈演就是反对迁都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崇祯一直有意迁都,二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二月初八,李自成陷太原,北京震动。蓟辽总督王永吉、顺天巡抚杨鹗建议提调吴三桂保卫京师,二月二十七日,崇祯帝在文华殿召开紧急会议,征调吴三桂“勤王”,陈演、魏藻德两人不敢同意,以致此事一延再延。崇祯骂他:“汝一死不足蔽辜”。

    如今陈演虽然被罢免了,却势力犹在。而魏藻德对崇祯帝的迁都之议自然也是不同意的,所以无论崇祯帝怎么相问,就是不言声。以至于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朕立刻下旨照办时,魏藻德依然垂头不答。

    没有大臣们的支持,皇帝是做不成事情的,崇祯帝绝望了,他宣布散朝了。

    失望的又何止是崇祯帝啊,巩永固也是无比伤心的离开皇宫的。

    想想大明也是气数尽了,正月的时候,天子下令助饷,可就是这个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征饷之事未见其成果变草草了事。

    大明的国库确实是没钱了,这些年朝廷就做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挖空内帑。百官们把原本应该纳入内帑的江南税银归入了户部,而属于欧亚联合公司的分红也被勋贵们利用各种分食了。历史上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抄检内库外库,所得白银不过十几万两,可是大顺军在京师追赃,却足足追出了七千万两,这大明还有什么可说的。

    看着街上行走的行人,巩永固忍不住叹气道:“也不知道还有几日安宁!”

    回到家里,巩永固的五个子女都迎了上来,长女已经十三岁了,最小的儿子却只有四岁多。看到这五个孩子,巩永固就是一阵不由自主的心酸,孩子啊,你们都是公主的孩子,皇帝的外甥,万一城破,绝不能受辱啊!

    正想着,老管家进来道:“老爷,有一位姓秦的先生求见,说是老爷您的故交。”

    巩永固愣了一下,自己的故交里面好像没有姓秦的啊!自己虽然有驸马的名号,但是随着乐安公主的去世,这门庭早就大不如前了。这个时候不想着逃跑,却跑来找自己的故交,会是谁呢?

    巩永固安抚了一下五个孩子,然后对老管家道:“请。”

    等看到进来的是一个和自己年纪相差不大的书生时,巩永固很是诧异的道:“敢问秦先生可曾见过巩某。”

    来访的不是别人,正是张振岳麾下两大特务机构之一的安平司的指挥使秦浩。

    其实当年张振岳离京的时候也曾对巩永固提过,遇到危急的时候,找秦浩。但是巩永固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过后自然也就忘记了。

    可是驸马爷粗心,秦浩却不能粗心,他这几年被放在北京,一是因为有些功高震主,张振岳容不得他独掌特务机构。二则是因为一个特殊使命,为了这个使命,秦浩他们已经谋划了好几年了,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可是巩永固却迟迟不来见自己,使得秦浩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时刻准备着,直到上个月张振岳来信。。。

    “下官威国公麾下指挥使秦浩,奉国公爷之命来见驸马爷”秦浩直接报上自己的名号。

    巩永固闻言突然眉色大开道:“啊,是明德兄,你看看我,居然都忘记这个老伙计了,他不是坐镇西南,手里有兵啊!可惜就算现在来勤王也来不及了。说吧,他找我什么事情!”

    秦浩笑着道:“没什么大事,国公爷就想请驸马爷做一件保国护驾的大事。”

    “什么?”巩永固听到这话当时就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半个时辰后,巩永固惊讶的看着秦浩道:“这么说明德兄是老早就预料到今时今日的局面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早早提兵来勤王?”

    “这个下官不知道,不过下官想来,这个事情怕是只能预备,不能做真,万一没到这个局面,下官也不过是预备而已。”

    巩永固觉得应该就是这么回事,他突然问道:“以你们的人手能不能护送陛下去南京?”

    秦浩想了想摇摇头道:“对不起,驸马爷,我接到的命令不是去南京,而是去昆明。并且国公爷指明了,营救除天子之外诸人,尤以三位太子为首,并且希望驸马爷能够对皇上保密不宣,国公爷说了,真到这一步,以天子的性格,他是不会跟我们走的。。。”

第003章北京的末日(三)() 
第003章北京的末日(三)

    外表看似十分镇定的秦浩现在十分镇定的看着良久没有开口的巩永固,而巩永固也是死死的盯着秦浩在看。

    秦浩不知道自己的那位主上到底是人是神,不单是准确的预测到了今时今日的局面,而且还在书信中告诉自己,要营救崇祯帝的三位皇子,关键性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眼前这位乐安驸马。但是主上却不肯带着崇祯帝一起走,指明了不带崇祯帝一人,这乐子就大了。

    秦浩也不是傻子,崇祯帝毕竟当了十七年的天子,三十多岁的人,这样的人到了昆明,自家主上可就不单单是救驾了,还得让权。而他的三个儿子过去就不同了,这最大的才十四五岁,去了也是任人摆布的。

    自己都能想明白,像巩永固这种跟在天子身边十几年不倒的人物会想不到国公爷的这点心思吗?他会配合自己吗?如果他不配合,自己该怎么办?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整个房间只有张振岳从西洋弄来送给巩永固的那个自鸣钟的钟摆在摆动的声音。

    许久,巩永固终于开口了:“明德是要当活曹操吗?”

    秦浩一时愣住了,过了一会,他才反问道:“驸马爷您忍心皇上的骨血不保吗?”

    巩永固想了许久,叹了口气道:“说说你们的计划吧。”

    秦浩点点头道:“我们走水路,所以需要驸马爷您去和皇上沟通,最重要的是保护三位皇子脱身。在三位皇子脱身之前,我们会先保护驸马爷您的家人离开。”

    巩永固摇摇头道:“不必,他们都是皇帝的外甥,如果三位皇子走不了,他们也没有独活的道理。你容我想想,过几日再来我这里吧!”

    秦浩起身拱手道:“这个还请驸马爷慎重,乱贼的兵马离京师是越来越近,越早走越安全,反之,就很难说了,下官告辞。”

    从巩永新府上出来,秦浩并没有一丝轻松的感觉,因为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国公爷的势力虽然不小,但是这些年太过低调,这满北京的权贵虽然都想逃,但是大多是朝南京去的,至于昆明,那是什么地方,听都没听过。不过好像国公爷也不是很希望这些自私自利的废物去投靠自己,他下达的营救名单中根本没有这些人的名字。

    回到安平卫在京师的秘密据点,面无表情的秦浩向安平卫京津千户孟九问道:“孟九,现在外面是个什么情况,我交办给你的几件事你办得怎么样呢?”

    这个孟九就是当年秦浩在苏州当机工时的工友和儿时的伙伴,每次秦浩因为不给无赖交保护费而遭到毒打的时候,都是这小子把秦浩背回家的。后来秦浩靠给张振岳通风报信,成功处置了苏州机工罢市事件而发迹,这个孟九也就被他引为心腹了。

    孟九这些日子也是北京、天津两头跑,见到秦浩问起,他也是不疾不徐的回答道:“回指挥使大人的话,天津那边我都安排好了,走了漕口的路子,天津的文武官员我们也都收买了。为了防止意外,我们还调来了三百名好手沿途策应,码头那里还从施大暄施总兵处调来了五十个忠诚可靠武艺高超的日本武士装成商人在那里等着,问题想来不大。至于出海的船我们也都安排好了,水手都是从施总兵麾下调来的亲兵,绝对可靠,船到长山列岛后,咱们就可以和施总兵的水师会合南下了。至于您让我安排的迁移军匠的事情从上个月初就开始办了,我们收买了军器局的大小管事,查明目前京师的军匠还余下不到八百户,我们已经说动了其中肯走的六百户离京。现在已经走了四百户去了天津,余下的二百户则在未来四天内分批撤走。锦衣卫和东厂衙门已经发现了这个事情,但是他们现在也是人心惶惶,所以收了咱们的银子自然也就不啃声了。”

    秦浩听完点点头道:“不要怕花银子,大胆的花,国公爷交办的差事办好了,还愁没银子吗?可要是万一办砸了,你我兄弟的项上人头都保不住,还要银子做什么?迁移军匠的动作还要加快,李闯的军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围死京师了。对了,唐王那边怎么样啦?”

    孟九道:“下头办事的兄弟已经把阮大铖阮大人的书信送到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中了,马士英这边已经答应把人悄悄送出来。算着日子,这会应该是接应到了,估计下个月就能到云南。”

    秦浩想了想道:“那是国公爷的大舅哥,公主的亲哥哥,所以你让下头负责护送的人用点心,平安送达之后重重有赏,至于这位唐王的家眷则早就在昆明了。孟九啊,这次的差事还不错,你再看看那里还有纰漏没,千万别出岔子,国公爷在昆明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

    孟九点头称是,然后又问道:“可是指挥使,光是咱们忙没用啊,这宫里到底是个什么路数啊?”

    “这个你不要管,也不要问,宫里由我亲自负责,你安心做好你的事情吧!不要多事!”秦浩阴着脸道。。。

    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孙祖寿守卫的宁武关,这里原本是周遇吉守卫的,因为张振岳的缘故,变成了在原来的历史上本该在崇祯元年战死的孙祖寿。李自成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才攻破此关,《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出于报复,李自成下令屠城,被俘之后的老将孙祖寿不肯投降被乱箭射死。当晚,代替孙祖寿任大同总兵的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在这样的局面下,一向注重清誉的崇桢帝终于顾不上清誉和祖宗体制了,不再询问内阁,而是亲自下诏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最后这一项,是一个笑话。。。

第004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