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景文马上在人口下面写上了“天下大乱”这几个字,然后人口这方面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表明人口在减少。

    而李世民和那些小吏马上明白了,这是因为到处战争,所以天下人口减少了。不管是被拉去当兵,还是因为某些原因死亡,总之都是人口在减少。

    “没错,我那个县在开皇年间达到了高峰,而到了隋末大乱,最后人口越来越少了。”杨佳再次说道。

    而景文马上说:“既然土地是恒定的,那我们只能够从人口上面做文章。可是人口怎么减少,这个显然不可能。人口不断增多,正常手段是无法减少的。因为,即使是帝王,也不能够让百姓自尽吧?结果矛盾就在这里越增越多,最后粮食土地越来越集中,百姓都无法生存了,再加上一次天灾人祸,一些阴谋家的挑动,最终只能够造反。”

    “而造反,往往也就是乱世的开始。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之后诸侯割据。而前隋的时候也是如此,百姓造反之后诸侯割据。而他们为了统一天下,最终只能够到处战争。而战争之后,人口再次减少。人口减少了,恒定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压力也就减少了。而百姓也能够在新的朝代收获土地,也就是能够安居乐业了。而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的说法。而你们可以发现,很多所谓盛世,都是建立在乱世之后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甚至别的什么盛世,哪次不是建立在乱世之后?”景文问道。

    而李世民马上也反应过来了,然后问:“你的意思是,我大唐现在即使躺着无为而治,也都能够获得一个盛世吗?”

    景文也回答说:“皇上,现在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也都能够获得一个盛世,而你也能够获得一个明君的称呼。”

    李世民叹了口气,他终于知道了,明君称呼来的如此廉价。李世民也知道了,这些所谓盛世,所谓明君,都是骗人的。只不过占了天时地利而已,别的什么都没有。顶多,他们也就是能够在乱世里面笑到了最后,然后只要不自己作死,那问题都不大。可是,一个能够在乱世里面一统天下的人,有几个会自己作死呢?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盛世的到来,而这个盛世和那个皇帝的能力关系不大。甚至开国之君如果死得早了,那也还是便宜后面的皇帝。因为这个时候是天时原因。李世民也知道了自己恐怕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迎来一个盛世,可是这个让李世民感觉像是捡便宜一样,丝毫没有成就感。

    作为一个英雄一世的人,对于这种捡便宜的事情自然是嗤之以鼻,可是现在自己居然捡了一个大便宜,这个不得不说令人无语。可是李世民看了看那份被涂抹很多次的白纸,然后在心里面分析。

    很快,李世民颤抖的说:“你的意思是,我大唐恐怕还会步入前面那些朝代的后尘?”

    李世民既然在景文的指导下,弄清楚了所谓的盛世乱世的原因,可是李世民马上就开始琢磨自己的大唐会怎么样了。大唐好像和前面的朝代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如此。恐怕,用不了多久,土地就会被兼并,然后百姓再次没有土地。而李世民很快也就能够推论的出,新增加的人口没有土地,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面,而均田制从此遭到破坏。均田制一旦破坏,那百姓却还要承担各种徭役兵役丁银,那这样百姓不就是越来越贫困了吗?

    而这样,大唐和前面的那些朝代有什么不一样呢?也都是走了同样的道路,然后大唐还是同样的轮回命运吗?

    “皇上,恐怕如果不做干涉,那大唐还是走同样的命运了!”景文肯定的说道。

    李世民突然感觉眼冒金星,然后喉头一甜,居然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皇上!”“皇上!”“皇上!”“都是你们,把皇上气得吐血了!”“来人,把这帮家伙抓起来!”

    很快,一群侍卫过来,准备吧景文他们抓起来了。可是李世民却摆了摆手,显然示意那些侍卫不要抓人。

第506章 515、做一个昏君() 
即使李世民的心里足够坚强,可是看到大唐却恐怕要步入前面各个朝代的后尘,这个怎么可能不让李世民急火攻心呢?结果,听到了这个消息,李世民马上急火攻心,结果吐血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朕能够知道千古以来王朝更迭的原因,朕算是没有白活这一次啊!”李世民感叹道。

    李世民也难免感慨了,他终于知道了王朝更迭的真正原因。古代人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想过,甚至可能是自欺欺人的故意不往这方面想。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够比景文所站的角度更高,所以他们都无法发现。现在景文终于如此不客气的指出来了,李世民马上都明白了。现在他明白了景文的意思,那就是大唐如果这么下去,和前面的朝代没有什么两样。

    而李世民也是一阵激动,他既然知道了一切问题的根源,那就要想法办法解决。如果能够解决了,那大唐岂不是可以千秋万代吗?只要大唐能够千秋万代,那让李世民做什么都可以。

    “景文,你说,如何才能够让大唐千秋万代?如果你能够做到,朕不惜可以给你封王。”李世民下了血本了,连封王都说了。

    景文马上说:“皇上,千秋万代,臣不敢保证。”

    李世民一阵失望,可是景文马上补充说:“可是千年国运,臣还是能够保障的。”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眉,不过马上也只能够接受了。千秋万代,确实没有人能够保证的,可是景文既然能够保证有千年国运,那也算是很好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拥有千年国运的。如果景文直接保证能够千秋万代,李世民也绝对不会相信的。现在说能够保证千年国运,那可信度提高了不只是一点。所以,李世民也就相信了。

    “那应该怎么做?”李世民问道。

    景文马上说:“皇上,与其做一个明君,不如做一个昏君好了!”

    “什么?”李世民一阵无语。

    景文马上解释说:“做一个明君,那就代表着天下大治,人口增加。而人口增加,也就是加重了土地的负担,造成了土地无法供养那么多人。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一个朝代都是明君,因为明君坑子孙啊!如果一个明君作为了榜样,那后世子孙不都是要效仿,结果造成人口越来越多,最后只能够爆发矛盾,最后天下大乱了。昏君就不会增加太多人口,这样可以让国家的人口增加得缓慢了。而且昏君可以享受,不用管理那么多东西,只要享受就行了。”

    李世民差点再次吐血,因为这个理论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个都效仿以前的明君,那岂不是人口越来越多,结果人口越来越多,最后国家撑不住了吗?所以,按照这个理论,一个最理想的王朝反而是无为而治,甚至偶尔要出一些昏君来“消耗”过剩的人口。不过这个也太荒唐了,让李世民有些接受不了。如果一个朝代每个皇帝都是昏君,反而能够维持国家,这个和李世民过去接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样啊!

    昏君能够维持国家不亡国,课时明君反而是在透支一个国家的国运,这个简直是不可想象。过去如果谁说出这种理论,李世民绝对一巴掌拍死他。不过现在经过了前面的一系列分析,李世民也不得不相信了,因为明君确实是在透支国家的国运,因为明君让人口增加。而李世民马上再次响起前隋,隋文帝时候人口少,结果隋文帝的开皇之治让人口增加了。而人口一旦增加,那到了隋炀帝这个时候,土地已经无法承载那么多人了。再加上土地的兼并,甚至隋炀帝想要做出一个不亚于他父亲的盛世,最后反而滥用民力了。隋炀帝想要做出业绩,结果只能够把财政压力集中到了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身上,那些拥有巨量土地的官员却不用承担赋税,结果隋炀帝就因为滥用民力被天下打乱了。

    而这个最重要的就是,隋文帝做了一个明君,人口增加。再加上有了它作为榜样,他儿子隋炀帝也就是要做出伟业,结果反而就更是透支了民力。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明君增加了人口,透支了国运来铸就了一个盛世了。如果把隋炀帝和隋文帝这对父子的关系换一下顺序,那恐怕反而隋朝还能够维持数百年。现实有时候比想象中要荒唐很多,这个就是一个现实,听起来太荒唐了。可是这个荒唐的现实,又是如此经得起推敲的,各种数据都不会骗人,这个让李世民知道了事实的结果了。

    “让朕当一个昏君?这个也太荒唐了吧?”李世民苦笑道。

    虽然事实也就是如此,可是如果真的让李世民当一个昏君,这个也不是李世民能够接受的。如果到时候大唐李家每个家伙都是昏君,那岂不是要被天下百姓骂了无数年吗?到时候,史书里面怎么记载呢?记载李世民是一个昏君?这个显然不是李世民能够接受的,因为流芳百世的思想还在李世民的脑海里面根深蒂固,而且也没有人愿意世代都背上一个臭名。如果李家一直都是背负着臭名,那李家的江山也不稳定啊!

    “景文,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朕是不会选择当一个昏君的,你必须要给朕想出一个办法。只要能够想出办法,那朕绝对会有重赏。”李世民继续说道。

    李世民不甘心当昏君,更是不会甘心自己后代也都当一个昏君,所以他让景文继续想办法,想出一个能够让大唐稳固的办法。而李世民为此也不会吝啬的,因为如果真的有这个办法,那价值可以说是海量的,无法形容的了。

    “皇上,其实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的。可是,这个办法有些困难啊!”景文说道。

    “说,什么办法!只要合适,那朕都可以采纳!”李世民说道。

第507章 516、历史也就这么回事() 
“皇上,我先拿出一份数据,你看看这个就可以知道了!”景文说道。

    景文然后说:“我华夏发展以来,所谓盛世都被称之为三皇五帝时代,而三皇五帝时期被称之为最强盛时候,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就画一幅那个时候的地图,然后皇上你就可以看出来了。”

    景文让宫廷的史官画出了三皇五帝时候的地图,而最早的三皇五帝只是局限在黄河流域。而后来他们越来越大,直到夏商时期的时候真正确定了未来的版图。而李世民也明白了,这个其实也就是土地的问题。三皇五帝时期,能够不断的“开疆拓土”,最后让新增的人口都能够拥有土地种植,而且那个时候没有地主等等特权阶级,所以百姓自然也就安居乐业。而这个过程,和什么三皇五帝的英明,那都是放屁。三皇五帝不过是踩了狗屎,能够不断扩充土地,让百姓安定也就成了盛世,结果后世不断流传了。

    “皇上,你可以看到,三皇五帝时期,我华夏的版图不断扩大。从最初也就是黄河一代,到最后的夏禹定鼎九州,奠定了我们目前的版图基础。而这份版图,接下来也就没有太大变化了。”

    “而三皇五帝,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也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不断地给新增加的人口土地,然后人人都有土地,也就能够安居乐业,不在有什么反叛的想法。至于我大唐目前所谓均田制,其实也就是把无主的土地授予新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