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迟早还会再次打回去,所以这个不能够放弃。

    “王玄策也不敢擅自做出决定,也就是让他们自己派出人手,去长安朝贡好了。接下来王玄策也都没有管他们,而是到处绘制海图,准备研究出一条商路。”杜构接着说道。

    景文皱起了眉头,问:“长安没有接到过林邑国来朝贡的使者的消息啊!”

    “没有?他们可是答应得好好的,说要来长安朝贡啊!”房遗直问道。

    而景文肯定的说:“没有,长安没有接到过人家来朝贡的消息。他们也都没有来称臣想要成为藩属国,所以王玄策难道被人骗了!”

    “好啊!这帮家伙,居然敢耍我们!”房遗直怒道。

    房遗直感觉好像受到了侮辱,明明答应了王玄策大人来长安朝贡,可是另一边马上也就根本不派人过来,原来人家都是蒙人的呢!作为一个大国,居然也就被人家这么懵了,这个怎么能容忍呢?

    “不行,我要回去,亲自到占城去,好好跟他们算账!”房遗直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说道。

    “占城?”景文有些好奇,好像这个词语有些熟悉。

    “占城也就是林邑国的首都,他们的首都叫做占城!”房遗直说道。

    “占城?占城稻?”景文马上开始联想了当年中学的课本里面曾经提到过的一件事情。

第1000章 1009、占城稻() 
景文听到了这个占城,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占城稻。因为后世中学课本里面曾经提到过,北宋时期曾经引进了一种稻谷,因为来源于占城,所以也就是占城稻。而这种占城稻有很大好处,第一个也就耐旱,第二也就是不择地而生,绝大多数土地都能够种植。至于第三是因为生长周期短,从种下去到收获,完全可以不到六十天也就收获了。

    所以这种稻谷完全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种植,而且一年可以种植几次。这个占城稻也许也就是最早的多季稻了,完全可以让粮食产量提升不少。而这个占城稻所在的后世越南地区,在后世也都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在后世越南的大米可是很多地方都出名的,甚至抢夺了不少中国本地大米的市场。不过那里适合生产粮食,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所以,景文也都对那里动心了。

    “皇上,这个占城稻对于我们大唐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们可以引进这个占城稻。只要引进了占城稻,那我们南方完全可以以占城稻为主。而北方土地坚硬干旱,不适合种植这种水稻。所以将来我们北方可以以小麦为主,而南方水田很多,可以种植水稻。这样将来我们将会形成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局面。不过这些都是粮食,吃什么也都无所谓。”景文说道。

    景文跟李世民所说的这个东西,也就是在按照不同的地方推广不同的粮食作物。北方相对干旱,可以种植小麦这种比较耐旱的作物。而南方种植水稻,这样也可以利用上南方的水网资源。毕竟水稻需要很多水分,而北方在古代还不适合种植水稻。

    而历史上北方人也都是以小麦为主,而南方人是以水稻为主,这个也就是北麦南稻的说法了,这个也是按照当地环境来进行的划分。不过后世也都无所谓了,后世北方也有不少种植水稻的。可是那个是在后世各种水利设施完备,各种农业设备都很有优秀了的情况下才能够如此,不然根本不可能在北方种植水稻,就算有产量也不会很高。

    而南方推广水稻种植,这个是古代的情况如此。如果勉强在南方种植小麦,那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收成,反而耽误了事情。而南方的水稻产量,可以说是很大的影响了全国农业产量。江南的粮食产量在未来只能够逐步提高,而占全国的粮食产量的比例也只是会逐步的增大,所以江南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肯定是要进一步的提高江南大粮食产量。只有能够尽快的开发江南,才能够让北方获得粮食的反哺。

    而北方未来肯定是离不开南方的粮食反哺了,这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如果能够推广这个占城稻,那接下来南方能够尽快的开发。大唐目前开发江南,不就是为了能够未来获得足够的粮食反哺吗?甚至到时候可以迁移百姓过去,这样让北方的人口压力降低很多。而原先历史上的唐朝中后期都可以证明了,北方尤其是关中一带的人口压力非常巨大,都逼迫得唐高宗武则天被被迫事实上的迁都了。

    “这个占城稻真的种下去只要五十多天也就可以收获了吗?如果这样,那是不是一年也就可以种植几次?如果这样的话,那当然好了。”李世民问道。

    景文肯定的说:“是的,不但是五十多天就可以收获,而且不会选择地方才生长,并且能够耐旱,所以说这种占城稻是不可多得的好种类。如果我们能够使用占城稻,那我们江南一带一年可以种植两次到三次水稻,这样完全可以让江南的粮食自给自足,不会依赖北方输血了。而这么下去也只是能够越来越好,让南方能够尽快的反哺我们北方的百姓。而只要能够让他们粮食产量增加很多,那江南开发的速度也就快了很多。至于我们到时候也就不用靠着北方远距离的调运粮食过去,完全可以本土自己生产,让他们能够自己生存下来。”

    唐朝时期和后来的明清时期完全不一样,后世明清时期北方需要南方的稻米进行漕运输血。可是唐朝反而不一样,唐朝北方反而需要提供粮食来帮助开发南方。现在南方土地刚刚初步开发,产量还不算很高。而且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也不高,生产周期也很长,并不能够让大量人口自给自足。所以引进占城稻,虽然不能够提升单次的亩产,可是完全可以让百姓多种一季稻,甚至是两季稻,这样粮食产量完全可以提升两到三倍。能够提升两到三倍,那完全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好处了,谁不会动心。

    没有人比古代人更知道无农不稳的道理,古代人比后世人更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所以李世民听到了能够让稻米产量提升两到三倍,那这个让大唐稳定很有帮助。至于以后,那大唐稳定了那李家的富贵不就是能够享受更久了吗?所以粮食产量可以说是让无数古代帝王操碎了心,粮食产量太低生产力太低这个也都是让无数王朝灭亡的原因。

    而这个占城稻,更是关乎未来江南开发的进度。如果能让占城稻有了足够的种植地方,那江南开发将会加快很多。开发一块地盘,那最重要的也就是粮食问题。毕竟新开发的土地是很难提供大量收成的,反而需要北方调集粮食。所以尽可能的缩短收获的周期,那多种植几次也就可以做到让他们自己自足。而一旦他们能够自给自足,那节省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好,马上也就去林邑国的占城,然后引进这个占城稻。只要把这个占城稻引进过来了,那我大唐的粮食可以提升产量,这样对于我大唐当然有非常巨大好处!”李世民说道。

    “皇上英明!”景文说道。

    “不过,皇上,我还有一个提议,那就是怎么处置这个林邑国的想法!”景文说道。

    “嗯?怎么处置?”

第1001章 1010、大唐殖民(上)() 
“皇上,臣以为可以派出大量百姓去殖民这个林邑国,让林邑国的土地成为我们的获得收益的地方。然后我们可以掠夺那些当地的财富,然后可以不断的获得大量的收获,而付出的代价也都很少。”景文说道。

    “殖民?”李世民不知道什么意思。

    景文马上解释说:“皇上,所谓殖民,我们也就要说殖民地。我们中原一直以来对于国土,都是采取一视同仁的标准,让国土里面的百姓基本上地位都一样,除了少部分贵族和官员,那别的百姓地位都是一样的。而且那些土地都是当做自己的土地来发展,然后让他们走向富裕。可是也是因为这种情况,让我们需要消耗很大的资源,需要很多的精力,最终反而不讨好。”

    景文所说的也就是中国古代的所谓对于国土的思维,中国古代对于占领的土地都是按照国土的待遇来发展的。都是尽可能的要发展好,然后真正的吃掉这些土地。而中国人古代并没有什么殖民地的意识,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要殖民地。

    而殖民地和自己的正式领土有很大区别的,自己的真正领土当然要爱惜,而不能够随便浪费破坏。而殖民地,他们主要也都是一些提供原材料,还有提供各种收益为主。而那些殖民地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用来掠夺,反正这些土地都不是自己的,能够抢到多少就算是多少。反正殖民地上面的资源,对于殖民者来说也都是抢来的,不趁着短时间内尽快的掠夺走,那到时候恐怕也就是便宜别人了。

    而这个最核心的一点也就是是否把这些土地当做了自己的土地,殖民者并没有把殖民地当成了自己的领土,只是把他们当做了可以掠夺的东西。而正因为后来东西方对于领土的指导思想不一样,所以这才变得了双方走的方向不一样。

    中国打下一块土地,首要的是想要稳固的占领这块土地。而想要占领,首先也就是要编制军队驻守,然后修桥铺路,改善基础设施,最后让大量百姓迁移过去,这样才算是完成。而想要完成这一套流程,不花费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是完成不了的。而且这里面花费的经济成本也是数不胜数,所以中国想要吃掉一块土地也不容易。

    可是殖民地对于殖民者来说并不是自己的领土,他们只不过是想要尽快获得利益,中心指导思想并不是想要当做自己的东西。而这个时候他们就是要想着以最低的成本,来换取最高的收益。至于什么为了保护殖民地而编组大军,然后设立官府体系,这个成本太高,对于殖民者根本不可能的。至于修桥铺路,更是不可能,因为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土地当做自己的,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精心的修筑?到时候也只是修好一些方便把殖民地的物产运输回国的渠道也就行了,不用太过精细的修路。

    而一个是当做一家人,而另一个当做是自己的抢掠对象,所以这两种的指导思想造成了不同的行为。而中国这种方法,其实对于古代来说并不现实。他们打下来了都是千方百计的想着让他们不要反叛,可是最终结果却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如果把这些新打下来的土地当做了殖民地,那能够抢夺多少也就抢夺多少,这样反而更符合古代的现实条件。

    古代的交通和通信不方便,如果想要稳定的控制一块距离首都很远的土地,这个难度太大了。距离首都太远,根本不可能能够完美的控制。而中国古代曾经试验过分封制,可是后来分封制瓦解,这才采取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可是中央集权非常依赖于交通和通信手段,可是这个也都是古代所不具备的。想要改善,那必须要有足够的道路条件。可是一切都要绕回来,那就是经济实力无法提供道路。而修建道路,那科技水平也是一个考验,所以综合来说中国古代这种全国大一统的思想,还有这种把所有领土都当做自己的直属领土的思维,不太符合发展发展。到时候那些所谓国土,不但不能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反而会拖累国家的发展。

    至于景文也推测了,中国在后世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