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景点点头,答道:“让我来猜猜……有了,古调新弹声夜闻!”

    年龄稍大的女孩,其实就是叶小鸾的姐姐叶小纨,她一时间有些不理解,所以轻声地对叶小鸾问道:“何解?”

    叶小鸾只是浅笑点头,并没有回答,而是说道:“我们输啦!走吧,被这位公子猜出来了。”

    这时候叶小纨才恍然大悟,那古调的古字转过来就是一个叶字嘛,声夜闻的夜字和这个叶字也是同音的。

    叶小纨也不反对了,红着脸和叶小纨一起跟着苏景上了茶楼。

    苏景要了一个二楼靠窗户的位子,他虽然现在和小萝莉在一起玩,可是这正事却不能抛下,等锦衣卫的人来了,他可还得到县衙去主持一下大局呢!

    三人落座,叶小纨和叶小鸾姐妹紧紧依偎在一起,那叶小鸾虽然年轻一些,但眉宇间似乎总是有挥之不去的愁绪,怎么也掩盖不住。

    不过叶小鸾马上就笑了,看着苏景问道:“这位公子你贵姓?你……你别问我,我可没公子你那样的本事,能掐会算,连别人的姓氏也一猜就中!”

    苏景心道:那是当然,也不看看我是从哪儿来的?

    心里得意,苏景答道:“我便姓苏,苏州的苏……”

    小二过来上茶了,苏景替她们一人沏了一杯,伸手示意。

    叶小纨问道:“公子好像会诗?”

    苏景答道:“当然,我可是秀才!”

    叶小鸾笑嘻嘻说道:“秀才不是只会写八股时文嘛!”

    苏景摇摇头,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明朝科举取仕唯一的途径就是作这八股文,所以八股文就是明朝文化一个典型的代表,不过叶小鸾她是女子,没有科考的压力,所以根本不需要作什么八股文。

    哦,以后苏景也不需要做了,那个东西就是让苏景去写,估计也就是穿越以前的那个苏景的水平。没办法,八股文这玩意儿很难写。

    苏景笑着说道:“其实我更喜欢诗词,诗词有的豪迈有的温婉,灵气十足,写起来更能随心所欲,可以不拘一格……”

    这个时候叶小鸾十二三岁了,她从小是在舅母家长大的,这两年舅母死了才回到叶家,正开始学习诗词,对诗词也很感兴趣,所以苏景才会在她的面前着重谈这一点。

    叶小纨也能诗,而且她还是大才女沈宜修从小带到大的女儿,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很有水平,不过叶小纨最厉害的还是写戏曲。

    叶小鸾问道:“不知道苏公子认为温婉的诗是如何的呢?”

    苏景心道:嘿嘿,上钩了!

    当下苏景便念道:“揽镜晓风清;双蛾岂画成。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依我看,这样的诗便温婉如女子……”

    说话的时候,苏景一直看着叶氏双姝的表情变化,当他将那首诗全部念完之后,叶氏姐妹果然都一脸震惊的样子。

    为什么她们会震惊呢?

    很简单,因为这首诗本来就是叶小鸾写的,叫做《春日晓妆》!

    叶小纨惊讶地说道:“这……这首诗不是早上琼章你新作的吗?你……好哇琼章,原来你和这位苏公子认识!”

    “蕙绸姐……你莫要乱说,我哪里认识苏公子?”叶小鸾急于解释,一不小心就把叶小纨是女子身份的事情暴露了。

    但叶小纨也没有在意,她正气恼呢,以为叶小鸾和苏景是早就认识的,却故意装作互不认识,来骗她这个老实人。

    直到她们姐妹二人看到苏景盯着她们浅笑,这才同时反应过来她们女子的身份已经泄露了,于是两位小姐妹又涨红了脸,都不好意思去看苏景。

    这古代的才女,还真是动不动就脸红呀!

    苏景看得很过瘾,心里也狂笑,抑制不住的想要笑,但他还是忍住了,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避免叶氏姐妹觉得尴尬。

    ……

    ps:关于叶家姐妹,这里她们的年龄可能会史实不合,剧情需要,希望大家理解!

第41章 夜赴州城() 
叶氏姐妹其实共有三人,长姐叶纨纨字昭齐,新年已经嫁人。

    叶小纨排第二,字蕙绸;最小就是叶小鸾,字琼章。

    这个时候,叶氏姐妹也知道她们的身份,在苏景的面前是没得隐瞒了。

    不过苏景却没有继续盯着他们,只是在心里笑完之后,立马给叶氏姐妹找了个台阶下,继续谈论诗词:“刚才那首诗是温婉的,不过却是早上梦里梦见的,不能算是我所写……”

    “梦中所见?”

    果然,姐妹俩的注意力都被苏景成功转移,叶小纨惊讶地问道:“苏公子梦中还有人吟诗?”

    “准确地说,应该是玉人!”苏景回应着,还不着痕迹地调戏了一下叶小鸾。

    因为这首诗是叶小鸾写的嘛,所以苏景这样说,便等于夸奖叶小鸾是玉人。

    连叶小鸾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别过头去,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

    叶小纨看了一眼妹妹,脸上的神情不太好了,因为她感觉妹妹和这个苏公子,之间好像有些什么似的。

    叶小鸾挂不住了,便问道:“那苏公子的意思是说,你有自己作的诗文是吗?可不可以请苏公子吟诵出来,让我们二人大开眼界?”

    “当然可以!”

    苏景点点头,答道:“我写诗却是男子所写,格调自然要豪迈一些,比如《竹石》这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吟罢,对面的两个小女孩都瞪大了眼睛盯着苏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如果说叶小鸾那首《春日晓妆》写的是小家碧玉温婉秀丽,那苏景这首《竹石》就是苍劲有力金石玉言,两首诗从意境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或者说,不管哪一个方面,苏景的这首诗都是完胜叶小鸾的诗。

    当然,叶小鸾这首诗不过她十二三岁年龄的时候早上起来照镜子,随便写的,也不用拿来和苏景的这首诗相比。

    但就是这样,叶氏姐妹也非常震惊了,看着苏景的眼神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苏景的心里也得意了,暗道:嘿嘿,惊呆了吧?我这穿越一趟也不是白穿的,别以为我做不出文抄公这种没节操的事情,我没节操的时候我自己都怕……

    俗话说帅不过三秒,就在苏景打算趁机吹嘘一番的时候,他却看到楼下人生鼎沸,人群涌动,仔细一看,却是锦衣卫的人到了。

    来了,来得还不慢!

    苏景连忙站起身,匆忙间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然后对叶氏姐妹抱拳说道:“两位兄台抱歉,在下突然有急事要离开,就此别过了!”

    说罢,苏景便匆忙下楼去了。

    只留下叶氏姐妹看着苏景的背影发呆,然后她们又看到了桌上的那锭银子,都吓了一跳。

    叶小纨说道:“这茶楼一壶茶才多少文钱,苏公子他……他为何留下这么多?”

    “许是匆忙之间,一时不察吧!”叶小鸾回应着,她将那锭银子拿了过来,然后用手抚摸着,但转念一想,这银子刚刚一直都是捂在苏景怀里的,还有苏景的体温,以及苏景刚刚也用手抓过,顿时脸又红了,将银子放下。

    然后叶小鸾看向了窗外,正好见到苏景站在衙门前面,而那些锦衣卫的人则是对苏景非常恭敬的样子,分开来列在两旁……

    叶小鸾喃喃念道:“苏公子,苏秀才?还是说,你是一位诗作大家,或者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

    眼神渐渐迷离,叶小鸾不禁回想起来,昨日她在清晨时分,路过西河柳府门外的时候,见到苏景带着几个锦衣卫以及一些捕快,正在抓捕十虎的情景……

    这一次来的十二个锦衣卫,就是苏景在苏州的时候认识的那些人。

    所以大家都是以及熟络了,苏景和他们寒暄之后,又向他们解释了一下这两天吴江县发生的事情,这些锦衣卫的人了解了一番,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百姓等在衙门前,也才知道为什么这些百姓看他们的眼神就像是看英雄一样!

    虽然说锦衣卫的人,都已经个个的厚脸皮的白眼狼了,也不在乎百姓如何看待他们,不过这种被人们用充满敬意的目光注视,只要是个人就不会觉得反感。

    相反,还会让人觉得开心、愉悦!

    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和许多百姓站在一起,而且双方还是这么的和气,百姓也对他们赞誉有加,这些锦衣卫的人个个都精神抖擞,同时他们也露出了发自心底的笑容。

    当然,以苏景的圆滑,这些远道而来的锦衣卫他也肯定会给他们送上礼物的。

    送礼,送什么礼呢?

    当然是银子!

    还有比银子更好的礼物吗?

    不过这些银子,苏景当然不会自己出了。

    家中还有不少财物,苏景反正暂时也不愁没钱,而且这些钱都是脏物,见者有份的道理苏景当然也懂,便给他们一人送上一百两银子,这些锦衣卫对苏景自然是感恩戴德一番。

    虽然送出去了一千二百两,但是能够得到这些锦衣卫的敬意,苏景觉得比什么都值。

    当然,他府中那四千两银子里面只有一千两是他的,所以他还借用了胡大志他们的银子,不过这没关系,因为苏景打算当晚就动身前往苏州,去求见毛一鹭。

    顺便,苏景还能在苏州找人出手一些金银首饰,银子很快就又有了。

    至于他留在毛一鹭那里的二千五百两赏银,苏景心里也清楚,这笔钱以后恐怕是别想要回来了。

    当晚,苏景和胡大志三人匆匆赶往苏州,当他们到胥门外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了,于是便只能利用锦衣卫的职位和腰牌来叫门。

    不得不说,这个年头的锦衣卫身份还是挺好用的,守门的军士见到锦衣卫的腰牌,也没说什么就放行了。

    匆匆进城,这时候天色以晚,卫所也关门了,苏景他们就找了一间客栈歇下,苏景打算次日一早便想去见毛一鹭,这一次他还从米县令的脏物中带了一株翡翠佛像过来,就是专门要送给毛一鹭的,顺便也想用这样的财物来引毛一鹭对米县令钱财的觊觎……

第42章 舞台() 
次日大早,苏景和胡大志三人便赶回了卫所。

    卫所是南镇抚司在苏州常驻的卫所,毛一鹭起居的地方则是苏州的一处别院,据说这座院子是织造太监的产业,修饰得富丽豪华……这李太监也是一个很有钱的主儿,估计这些在苏州他没有少贪银子。

    这也是常态,晚明除了天灾兵祸之外,地主兼并土地加剧贫富差距也是一个非常难以攻克的难题,士大夫阶层骄横奢侈贯了,加上明朝对士子的待遇优厚,可以免除他们的各种杂役税务,导致许多人联合士子们来合理避税,这个结果导致的就是富有的人会越来越富有,而贫困的人却越来越贫穷……

    最让人无语的,在晚明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几乎每一个人都多少会利用这些漏洞来贪污,甚至这种情况都已经养成了一种风气。

    连当首辅的都能对一个太监点头哈腰低声下气,该贪就猛贪,在这样的大染缸里面,想要独善其身自然很难,因为你不贪的话,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挤,因为你不合群呀!

    连那些意气风发的文官都如此,像李实这样一个太监,那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