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样一道防线的保护,那厦门和福建就不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维持着庞大的水师来经营长长的海岸线了,少了来自海上的潜在威胁,这样福建和厦门的百姓才能更好的安居乐业,而福建的海商们也能更专心地做生意。

    这是一项长治久安之计,所以郑芝龙把攻打夷州,看得比苏景说是建立海上运输线还重要。

    这些事情,出身皇族没有在海外待过的朱由检,是不会了解的。

    所以郑芝龙在告别朱由检之后,就专门就苏景商量。

    当听到郑芝龙这样的想法之时,苏景很是意外,他连忙对郑芝龙说道:“郑大哥,你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海上运输线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至于攻打澎湖列岛和赶走占据夷州大部分地区的荷兰人,则完全可以徐徐图之。”

    郑芝龙争辩道:“若不打跑荷兰人,就算建立了从南洋诸国运送粮食到下面的运输线,请问又怎样将这些粮食安全地送回来?荷兰人的舰队,肯定会从中阻扰……难道到时候,还让粮船开到广州去避难,最后干脆从广州上岸,再运回扬州去?要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海上运输线!”

    “这样当然不行!”苏景强调道:“粮食必须在扬州上岸,这批粮食若是在广州上岸,就会有诸多变化。而且走陆地的话又得耽误许多时间,还得花费打量的人力来运送,根本就得不偿失!”

第457章 计断东南() 
陆地崎岖,多是山路,而且这个时代运输主要靠人力和牲畜。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打开了从南洋购买粮食这个入口,到时候粮食进入大明,每一次恐怕都是以数百万石为计的,这么多的粮食,在陆地上运输实在太难。

    只有水路,才是最快捷而且安全的。

    所以苏景非常坚持,在这一点上面,他显得有些霸道。

    既不答应让郑芝龙先和荷兰人开战,也不准郑芝龙把让粮食从广东着陆,逼着郑芝龙只能在和南洋诸国谈好之后,再运着装有数百万石粮食的船队经过荷兰人和海贼并存的海峡……

    郑芝龙很无奈,望着苏景说道:“贤弟,你不能这么霸道吧?怎么也得为哥哥我想想!荷兰人占着澎湖一带,倭寇还时不时在江浙附近的大海中神出鬼没,你让我把粮船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运到扬州去,这不是为难我吗?”

    “郑大哥,我知道你为难,可是眼下,大明朝更需要这样一批粮食救命!”苏景很清楚现在明朝的情况,因为他利用强硬的手段,把晋商、徽商和吴门商会从湖广一带购买的粮食,都用在了应付江淮的旱灾之上,导致本来就严重缺粮的大明王朝,现在更加需要粮食了!

    历史的进程,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当然,一个人的改变并不大,苏景也不能改变明朝的气候,让小冰期消失大地回暖……但是,因为苏景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明朝的粮食分配出了极大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现在明朝闹饥荒的地方不止是江淮,还有山西、陕西以及凉州等地方。

    苏景解决了江淮的麻烦,山西和陕西等地就陷入了完全无粮的情况。

    这样一来,山西和陕西等地的百姓,就会遭受难以承受的灾害……

    于是,历史的进程提前,本来要在十几年以后才会发生的农民起义,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萌芽,甚至还发展迅速!

    袁可立到山西去了,他或许可以勉励支撑一段时间,但袁可立他不是神仙,就算他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也绝对不可能撑得过这个冬天。

    所以,苏景很担心这样会酿成惨剧。

    说南洋的粮食运回来是给大明朝救命,这一点都不为过!

    郑芝龙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苏景对郑芝龙说道:“西凉一带,几乎荒无人烟,当地民风彪悍自古有之,现在更是聚集一堂,开始聚众闹事……不瞒郑大哥,上月至山西上任的巡抚袁大人,曾经秘密来信,说西北叛乱四起,大乱将至。这个节骨眼上,若是百姓无粮过冬,你说中原会不会大乱?”

    其实,袁可立写信的事是真的,不过没有苏景说的这么夸张。

    袁可立也就是说西北现在多地出现小股打着旗帜的人马,但是都不成气候,被扑灭了这些‘星星之火’。可苏景是一个‘过来人’,他非常清楚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是如何毁灭的,所以苏景故意在郑芝龙的面前,把事情夸大。

    郑芝龙果然被唬住了,然后他也不怪苏景,换成了商量的口吻:“我一直记挂着你的一些话,也知道现在大明各地饱受天灾肆虐折磨,更加相信你说的只要我们手里有粮食,就不必惧怕任何人甚至是……朝廷!可是,若我们手中没有火枪火炮,这些粮食的安全也无法保证呀!”

    “火枪和火炮,你可以去购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粮食!”苏景问道:“你能不能尽快的,先从南洋运一批粮食回来?据说南洋诸国近几年都是风调雨顺,不像大明这般多灾多难,相信他们肯定会有粮食乐意与我们做交易的……”

    郑芝龙说道:“我曾经和几位泰西国的神父交待过此事,他们正要到南洋去,已经拜托他们和那边的东印度公司代为商谈。那个东印度公司的人对我们的茶叶和瓷器都非常感兴趣,不过他们对于生丝的兴趣,倒是不如苏绣那样浓厚……所以这一次我前来找你,除了要商议这些事情之外,还有就是想找苏州的商人谈谈苏绣的事情。”

    “他们要苏绣?”苏景一愣。

    这些英国人,胃口倒是蛮大的。

    生丝和布匹,这显然都是西方国家非常喜欢的东方产物,像苏绣这种高级货更是贵族的标志,看来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为了讨好他们的王室,也是不遗余力。

    苏景便说道:“好,苏绣的事情我保证你可以谈下来,不过你也可以向他们提出要求,那就是我们可以破例给他们提供苏绣的购买,甚至价格还降低三成,不赚他们的钱。但是,你要让他们派出舰队护送粮食安全到达厦门!”

    郑芝龙笑道:“东印度公司的人,又不是傻子……”

    “那就提出租借他们的火枪火炮,或者直接像他们购买,只要能威慑荷兰人一次,就足够了!”苏景望着郑芝龙,目光如电,郑重其事地说道:“郑大哥,你要清楚,只要能缓过今年冬天,到了明年,你就能够有更大的作为!到时候我向你承诺,明年厦门那边的关税,八成都交给你去购买战舰和火枪火炮,争取至少在三年内,厦门的水师拥有二十艘装备火炮的大型战舰和三十艘小型战舰,形成我们大明朝第一个大规模的海上战斗群,你看怎么样?”

    “三年内……”郑芝龙愣住了,随后望着苏景笑道:“你也真敢想……不过,老弟呀!如果真能像你说的这样,那哥哥我保证,这支舰队一旦成功组建,我便第一时间率领他们攻打澎湖和夷州,并且完全有信心在半年内就击败一皱的荷兰人!”

    “不,我要你明年就出击,但不是彻底赶跑荷兰人,只要把他驱逐出澎湖,让他们离开靠近我们大明的海域就行了!”苏景嘿嘿一笑,望着郑芝龙说道:“至于荷兰人,他们暂时还不能走。若是他们走了,东南便没了威胁,郑大哥你还用什么借口,让朝廷允许你继续壮大实力?”

第458章 寄养() 
苏景的最后一句话,让郑芝龙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

    并不是他误会了苏景的意思,以为苏景让他不断壮大实力,是对大明王朝有什么不良的企图。

    其实郑芝龙很明白,他和苏景都是一路人,那就是都有野心,但也有自己坚持的底线。

    所以,苏景让郑芝龙不断壮大实力的意思,是让郑芝龙在海上壮大自己舰队的力量,然后去和世界争霸,并不是让这一股力量,反过来威胁大明王朝……而这,也真是郑芝龙梦迷以求的!

    可以说,苏景的话,正中郑芝龙的心坎。

    郑芝龙把苏景,当成了这世间唯一的知己看待……

    “苏老弟,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苏老弟也!”

    “郑大哥……”

    苏景的手被郑芝龙殷切地握住了,他颇为不好意思地说道:“咱们能不能……先别这样肉麻?还是继续说正事吧!”

    郑芝龙放开了苏景的手,嘿嘿一笑。

    这让苏景的感觉很不舒服,忍不住说道:“郑大哥,以后你离我远点……”

    “不是,老哥只是感觉老弟你这脑子,真是聪明透顶!”

    “别,都透顶了,秃了吗?”

    “不是这个意思……”

    郑芝龙又笑了笑,突然改口道:“老弟,其实老哥这一次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说看吧!”苏景不置可否地回答,不敢把话说死了,因为郑芝龙的表情看起来,好像是又什么急切的事情要拜托他一样。

    谁知道郑芝龙,突然又提什么要求呢?

    好不容易,才把郑芝龙给说服了,让他答应先想办法,从在年内从南洋先运回粮食,而不是先购买火炮军备。

    苏景并不知道,郑芝龙在接了许心素的地位之后,从许心素的遗产中得到了多少钱财,苏景也不想管,他要的,只是郑芝龙能够帮他,或者说是帮助大明王朝,弄出救命的粮食来!

    当然,南洋的粮食,并不止是水稻,还有像红薯、玉米、土豆这种可以代替口粮的农作物,只要是能够给人充饥让百姓不至于饿死的口粮,苏景都不挑剔。

    但郑芝龙这里要说的,和苏景担心的这些事情并无关系。

    因为郑芝龙要和苏景说的,乃是一件私事。

    “老弟,记得当日你我在海上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当时曾经说过关于犬子之事,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

    “记得!”

    苏景回忆着,同时心里也放轻松了。

    原来郑芝龙要说的是这个呀!

    那好说呀,关于这个郑成功……哦,现在他还叫郑森,并没有改名。

    不过,苏景已经在心里有了决定。

    因为苏景和郑芝龙现在关系非常好,所以苏打算将来等郑芝龙他儿子长大一点,就马上给郑森改名郑成功,或者干脆给他取字成功好了。

    这可是历史上有民的民族英雄,而且郑成功这个名字也一直被铭记在史册上。

    若是后人追究起来,发现给郑成功赐名的人是他苏景,那多有面子,多么风光呀!

    郑芝龙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但他还是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弟,犬子已经四岁半了,已经过了牙牙学语的阶段,也认得父母,不必担心将来把他寄养之后会不认识我这个老子……”

    “等等。”

    苏景问道:“郑大哥,你要把贤侄寄养?寄养到什么地方?”

    郑芝龙看了一眼苏景,那眼神,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我?”苏景懵了。

    等等,什么意思……

    郑成功,交给我养着?

    靠!

    苏景忍不住激动了起来,拉着郑芝龙的手问道:“郑大哥,你真是我亲大哥,你……等等,咱们先把话说清楚啊!你刚刚说的,是打算让贤侄寄养在我家中,对吧?”

    “对呀!”郑成功点点头,说道:“当时说好的,将来犬子就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