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5章 倒霉的知府() 
古扬州,就是华夏的威尼斯。

    扬州城里水源非常丰富,河道纵横,所以桥梁特别多,二十四桥便应运而生,所以都说游扬州城,就只需要摇着一座船,从城内河的一端开始起航,便可以领略完整的扬州风采。

    苏景和张可大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从水开桥为起点,开始在城内游玩观光。

    至于苏景的两个兄弟件下属,杨全山和高路虎则是带着一些人,也开始将这些人分散,他们去的则是郊外。

    苏景说过的,他到扬州来可不止是做一件事情,这扬州旱灾也不可能发生在水系交通发达的扬州城内,因为扬州城就靠着大江呢,除非长江枯竭,否则这里就不会缺水。

    这些人都按照苏景的命令,每人都携带一本小册子,用来记录扬州各县的天气和干旱特征,这样做,是为苏景节省时间,要是让苏景一个人跑遍这些地方,那十五天怎么可能够用?

    苏景也是没办法,原来他想要一个月的时间来了解,然后好应对即将到来的灾情,但毛一鹭不准许,他也就只能出此下策了。

    至于苏景,他在扬州城游玩,也不是真的就一直在玩。

    苏景沿着城内的交通水道,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现在的扬州城,还有什么可以建设的地方,用来兴建义仓,甚至是扬州的水师,是不是有存在的必要,是不是迁到海门去比较好!

    海门属于通州,关于扬州水师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有争议。

    因为扬州水师设立的初衷,就是用来防范海盗从长江长驱直入,威胁南京的。扬州是南京在海上的门户,但实际上在长江入海处,除了华亭、舟山之外,就属海门是最前线了。

    所以也有人一直提倡,扬州水师其实没有存在的必要,海门才应该是防守的重点。

    这个提议,张可大也是赞同的,他就亲口对苏景说过:“扬州水师,向来是养兵千日,无用兵之时,因为海寇根本就不会打到这里来。往往长江预警,扬州水师都得从江都出发赶往海上,劳师动众不说,等水师到了,海盗早已经抢掠并且撤走,根本就没有交手的机会。”

    苏景对此深有同感,他笑着说道:“幸好有张大哥在舟山提练水师,才让海盗近些年来不敢再打进入长江的主意,否则海门等地的百姓便要时常遭受海盗的袭扰了。张大哥,其实海盗多是一些中原之地的汉子,他们也是迫不得已才在海上谋财,这些人并不能一味讨伐,依小弟看若是能够招安他们,令他们在海上与红夷人对抗,朝廷再派精锐水师出澎湖,进逼台湾以南,甚至攻占吕宋,则红夷人不退也得退。而我大明南海,则也能够河清海晏,安稳发展……”

    张可大说道:“苏千户说得不错,可朝廷无心海事,而且海上还有倭寇,这些人才是海盗的根本呀!”

    “若是连红夷人都赶跑了,区区一些倭寇又算什么?”苏景笑了笑,伸手指着东方,说道:“能赶跑红夷人的大明水师,难道还不能东征扫除这些倭寇么?唉,男儿马上立功,这种思想历经千年,都已经禁锢了我们华夏男儿的头脑。谁说只有马上才能建功立业,在海上,也一样可以建功立业的,比如说张大哥你。”

    张可大道:“苏老弟,你这都说得我不好意思了。”

    二人相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

    这时候,几个穿着红袍的衙役追着苏景他们的船,在岸边喊话:“敢问船中可是张总兵、苏千户?小人奉知府大人之命,不敢打扰两位大人游玩的雅兴,但恳请两位大人前往廋西湖,我家知府大人已经准备好了画舫酒宴,为两位大人接风!”

    苏景和张可大在船头听到了,然后又见到这个衙役的喊话引起了许多百姓的主意,便只是点头答应,就打发了那人。

    张可大笑着对苏景说道:“我就说嘛,咱们这么多人来到扬州,他刘铎这么可能不知道?他应该也是昨天才到的扬州,说不定比我们还要晚到,要不然昨晚那顿饭,凭什么是我请客?”

    有时候,张可大说话也是蛮幽默的。

    苏景以笑声回应,答道:“我觉得,咱们还是少和这位刘知府打交道的好,听说这个人有些缺心眼,好像魏公公那里有不少人说他的坏话呢!”

    张可大摇摇头,说道:“人言可畏,他确实应该多多防范的,要不然迟早祸及自身。”

    “防范能有什么用?”苏景摇摇头。

    “算了,不说这个。”张可大转移了话题,指着前方说道:“那就是文津桥,这里可是非常有底蕴的一座桥呀,李白、杜甫等,皆有名篇出于此处。苏老弟,我们要不要上去玩玩?”

    “还玩什么?”苏景笑着说道:“要玩等晚上再来吧,那刘知府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我们去吗?人家毕竟是知府,我们也不能太落了面子。”

    张可大应声道:“不落人口实,还是苏老弟办事稳重,哈哈……”

    之前听到苏景说刘铎这个人缺心眼,张可大还以为苏景不会把刘铎的邀请放在心上呢,可是现在苏景却急着赶往刘铎那里,由此可见苏景为人处世的老道。

    不管自己待见或者是不待见一个人,哪怕明知道这个人不受上面的人待见,将来是肯定要完蛋的,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表现出来,这就是老道。

    历史上,刘铎没能熬过这一年,就被魏忠贤给收拾了,而且还牵连了当时扬州许多的官员,就因为这个刘铎是真的缺心眼,他送了一个云游僧人一把扇子,还亲自写了一些字在上面,其中就有一句‘阴霾国是非’。

    结果,魏忠贤再也忍不住了,立马命人将刘铎捉拿问罪,当时震惊了整个扬州!

    在苏景看来,这个刘铎应该是个好官。

    但,却也有些不够谨慎。虽然说奸人当道朝政腐败的时候,这些好官都是非常难得的,但身处这样一个大环境,你至少也谨小慎微一点嘛!

    向‘阴霾国是非’这样的话,你心里想想就可以了,就算是偶尔要发牢骚说一声也行,因为你说完了话也就消失了,还可以争辩嘛。但是你把这句话写在扇子上,还送给一位四处云游的僧人,难道就不怕他云游到北京去了?

    结果,那位僧人还真的就是云游到了北京,还像别人炫耀这把扇子,然后被人拿住,扇子也送到了魏忠贤的手里……可以说,这个刘铎也是有够倒霉的,这种小概率的事情,全部被他给碰上了。

第136章 歌舞扬州() 
知道这些事情的苏景,当然不想惹上这样的麻烦,所以他不会和刘铎走得太近。

    除非,刘铎现在还没做这样的蠢事。

    廋西湖的意思就是小西湖,比西湖要小一些,这只是指湖的规模,并不是指环境。当然,西湖美景确实鲜有能比得上的地方,扬州廋西湖也比之不及,但也很美。

    特别是夜晚,画舫遍布江上,灯光灿烂,若如星汉。

    置身其中的人是幸福的,但苏景却觉得,如果夜晚在高处俯瞰廋西湖,见到这像是满天星光的样子,也绝对别有一番滋味。

    有时候,远远地旁观,做一个灯火阑珊处的看客,或许更能欣赏到美景,因为你看到的是全局,而不是置身其中的局部。

    苏景和张可大应邀前来,他们的属下也有安排,在旁边,刘铎给他们准备了一艘画舫,上面也是灯光灿烂,歌舞升平。

    杨全山和高路虎对苏景寸步不离,这个时候他们虽然没有到另外一艘画舫,但也不好跟着苏景坐到刘铎那一桌去,所以便在外间坐着。

    刘铎吩咐歌女起舞,又开始向苏景和杨全山敬酒,在他的身边,还有两位扬州的官员作陪。

    苏景哈哈大笑,说道:“张总兵才是正使,也是上官,品级可比我们在坐的都要高,刘知府你要找人喝酒,起码得先把张总兵给喝尽兴了吧?”

    经过上一次和张可大喝酒,苏景算是因祸得福,也正确地理解到了自己现在的酒量,也不敢逞能了,所以让刘铎他们先敬张可大。

    刘铎等人连忙赔笑,纷纷说苏景的话有道理。

    可能是现在苏景已经名声在外了,所以这些扬州的官员对苏景也是非常的客气。

    虽然说在座的人里面张可大才是最大的官,刘铎才是东道主,可苏景隐隐觉得这些人,都以他为中心,有一种被众星拱月的感觉。

    苏景可不想被拱,他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这么客气的,而是因为他背后的李实和毛一鹭。

    张可大看穿了苏景的心思,知道他酒量不行,便浅笑一声,说道:“来来来,苏千户可不是我这样军旅出身的粗人,他虽然身在锦衣卫,但却是秀才出身,一个地道的文人,对于喝酒这些事情不是很在行,你们就和我喝吧!”

    “来来来……”刘铎带头,敬了张可大一杯,敬酒之后才说道:“下官预祝张总兵早日得以升迁,为我大明立不世功勋!”

    “这话痛快!”张可大接受了刘铎的祝福,他在别人面前,却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还说道:“说实在的,我一个武夫,却不能在前线领兵杀敌,在南京任职,这嘴里都快闲出鸟来了,哪里会痛快?我就喜欢听刘知府说的话,希望早日能够被调往前线,哪怕就是登莱也行,那里正好有水师,要是他努尔哈赤敢有异动,我就马上从海上发兵绕道他的老巢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苏景知道,张可大说的是真心话,历史上他也确实这么干过。

    只是后来,辽东出了大事,袁崇焕擅做主张,斩杀了大将毛文龙,引起毛文弄部反抗哗变,造成‘吴桥叛变’,张可大领兵前往镇压,结果兵败被杀……

    张可大驰骋海域,多有建功,他和毛文龙一样都是大明杰出的将领,可是因为一个袁崇焕,结果全部死了,苏景真不知道后人为什么还会听信清人之言,说袁崇焕是明朝的英雄。

    如果袁崇焕都能当英雄,那魏忠贤也可以当了,因为魏忠贤掌权时期的天启朝,明军对后金用兵是互有胜负的,魏忠贤下台以后,明朝也就跟着不行了。

    听着张可大这番豪言壮语,苏景的心里暗暗在想,以后如果有机会,他能够坐到高位,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辽东的战事,那么他要不要想办法,把这个袁崇焕也弄下去呢?

    因为袁崇焕实在是害人不浅,特别是他主张与后金谈判,向努尔哈赤这种狼子野心的人求和,这才苏景看来就是一种苟且的表现。

    而且袁崇焕还确实资敌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别人说得天花乱坠,苏景只用这一条,就能否决袁崇焕这个人,他成不了明朝的英雄,也没有这样的资格。

    史书是由胜利者编写的,清朝抬高一个袁崇焕的身份,就能把明朝的皇帝贬得一文不值,所以清朝历来喜欢赞扬袁崇焕,可历史终究就是历史!

    时间,可以还很多人清白。

    当然,那些都是身后事,想多了也没用。

    画舫上酒杯交错,你来我往。

    张可大的酒量真不是盖的,他一个人应付刘铎三人,居然喝了大半个时辰,还一点事儿没有。

    后来,刘铎笑着说道:“席间没有佳人陪伴,大家又如何能够尽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