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一鹭偷偷地白了李实这个老太监一眼,这个老太监不但会演戏,而且说话也不太好听啊!

    不是说了,只是失踪了吗?

    怎么到你这儿,苏景他就去了?

第173章 一夜白发() 
本来毛一鹭对李实这些毛病,都是非常能忍的。

    可是现在,他非常倚重的臂膀,苏景出事了,他的心中未免有些烦躁。

    所以,李实的这些做派,他也有些看不下去。

    什么叫做苏景可怜,可惜?

    你李实还不是为了你的生祠,才会这样感叹苏景的?

    毛一鹭的心中,对李实深深地鄙视着。

    他甚至都忘记了,他自己这么担心苏景,也就是因为知道了苏景办事的本事,身边的人都不如他好用,所以才会这么替他担心。

    其实这两人,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说起来,苏景也是挺悲剧的,自己出了这么大的事,都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都没有一个人真正的关心他……当然,关心苏景的人肯定也有,比如说叶家姐妹,只是他们还不知道。

    苏景失踪的事情,毛一鹭选择了隐瞒。

    他可不想,在兴建义仓的关键时候,有太多负面的消息。

    毫无疑问,整个南京都知道了毛一鹭有条臂膀,他的名字就叫做苏景。

    要是苏景出事了,那对于毛一鹭他的对头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消息。

    所以毛一鹭选择了隐瞒,甚至连叶家也没有告诉。

    瞒着叶家,毛一鹭倒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他不好意思向叶绍袁开口而已。

    而且毛一鹭还听说了,叶绍袁的妻子也来了南京,他甚至还特意上门去拜访过,是以苏景长辈的身份。

    毛一鹭是个好色之徒,而沈宜修那天人之姿,纵容已经是人到中年,风韵也是非常的动人,可以说是光彩夺目了!

    虽然毛一鹭很艳羡叶绍袁的福气,但是他也知道,叶绍袁的这个夫人并不好惹。

    先不说叶绍袁本身在士林中的名声,就说沈宜修娘家的家世,在吴中一带也算是名门了。

    沈宜修的几个叔伯,包括她的父亲,都是这一带非常有名的人物。

    虽然他们不是身居高位的大官,而且都已经入土了,可沈家的门庭犹在,毛一鹭可不敢对沈宜修动什么心思。

    而且当日见到沈宜修的时候,双方以未来亲家的身份还聊过几句,只是寥寥数语,毛一鹭就感受到了沈宜修这个女人的睿智与泼辣……

    沈宜修的泼辣,并不像那些泼妇,而是一个非常文静有涵养,但却透露着刚烈的泼辣,而且她谈话的时候,谈锋非常的犀利,让毛一鹭都无法招架。

    比如,沈宜修一见面,就曾经向毛一鹭问过一句话,至今都让毛一鹭答不上来。

    沈宜修是这样询问的:“毛大人,听说你是应天巡抚,与兵部尚书分管军政,是堂堂的封疆大吏,为何你学生的妻属遭人羞辱,你却未曾立书出言告之过天下的读书人半句话?这一点,妾身真是难以理解!”

    开玩笑,欺负苏景的人是谁,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董玄宰呀!

    虽然说,现在董其昌的权势大不如前,他在士林中的威信也弱了许多,毛一鹭则是如日中天,根本就不怕董其昌这个麻烦。

    可是像沈宜修说的那样,着书立言来攻击董其昌,说实话毛一鹭他压根就没有这个资格。

    且不说董其昌与毛一鹭两个人的才名对比,毛一鹭要差了一截,就单论这两个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毛一鹭他就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所以,毛一鹭只能利用权势对董其昌打压,而不敢利用文字来攻击董其昌。

    就连苏景这个先知一样的人物,手里还有许多可以抄袭借鉴的‘干货’,他也不敢利用文字来对付董其昌,就是害怕董其昌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这一交锋,毛一鹭就领教到了昔日沈大小姐的厉害,结果现在他是连叶绍袁那边都不太好意思去了。

    要是在以前,对于这个亲家毛一鹭还是很上心,隔三差五总要去找叶绍袁。

    他去,其实也就是为了附庸风雅,想利用叶绍袁的清名,给自己也沾点光,同时也为苏景交好叶绍袁,为苏景的婚事出点力。

    可是沈宜修来了,毛一鹭再去找叶绍袁,也就有些麻烦。

    毛一鹭显然很怕这个麻烦,所以干脆就不去了,连苏景出事了,也暂时懒得告诉他们。

    不过毛一鹭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袁可立。

    作为兵部尚书,袁可立还节制着江南水师,以及江淮与江浙等地的兵马,三沙入海口处的炮击声,不肯能就当时冲突的两艘船上之人才听得到,自然也瞒不过他。

    听说苏景遇袭并且最后还失踪这个密报,袁可立当时也极为震惊:什么海盗这么大胆,都敢打到长江来了?

    明朝边患之中,海寇一直是非常让人头痛的存在。

    尤其是嘉靖年间,海盗对于岸上百姓的兹扰和对朝廷的威胁越来越大,几乎都覆盖了整个大明的海域!

    于是,胡宗宪、戚继光等人才都冒了出来,平息倭寇与海乱。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天启年间,大明的海乱已经明显好了许多,至少很少再出现海盗攻城略地打到岸上来的事情。

    所以袁可立对于这一次苏景在长江流域遇袭,感到很奇怪。

    但他又没有更多的线索去追踪,而且他也没有高兴。

    在知道了苏景的真实身份与目的之后,袁可立自然高兴不起来。

    他反而,还有些隐忧,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看着周顺昌的那幅画良久,才叹息着说道:“景文,若是苏景有什么不测,那你现在的遭遇与下场,又有什么意义呢?唉,你做此事,为何不与我商量之后再决定呀!把如此重担,交给一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纵然苏景这人有能力,可他毕竟年轻,办事缺少了一些稳重与谨慎,才会遭遇如此大祸……现在,也只能希望他不会有事了!”

    叹息一声,袁可立一瞬间似乎苍老了好几岁,发须都白了不少,他懊恼地反手一模,又脱落了一大把,不禁自嘲:“老矣老矣,但人不可志短!景文,你都有如此之志,我又岂能落后?纵然苏景出了事情,但你的志向还在,并未磨灭,我袁可立也还在,绝对不能再坐视阉党,毁掉我大明两百多年的基业!”

第174章 一道奏折() 
自古以来,士大夫都是这样认为的:国之将乱,必有妖孽!

    而在他们看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他们就是妖孽!

    妖孽是什么,是可以乱国的。

    所以袁可立认为,魏忠贤为首的这些人,他们是在毁灭国家,对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不利!

    所以,他必须要制止。

    就算不是为了国家大义,也要为被魏忠贤等人残害的老朋友报仇!

    这一刻,杨涟、高攀龙等昔日好友的面容,一一在袁可立的脑海中浮现。

    这些人,都是被魏忠贤毒害至死的,其中杨涟所受的刑罚,甚至都到了闻着骇然的地步!

    用铁制的刷子,活生生地在杨涟的身上洗刷,这样的刑罚,袁可立直到现在想起来,都不寒而栗,而且心里也非常的骇然震惊与愤怒!

    现在,这些人却还逍遥法外,而且魏忠贤还蒙蔽皇帝掌政朝堂,左右天下大事,袁可立如何不想将他扳倒?

    只不过,袁可立有这样的心思,却没有这样的本事。

    现在,他远在南京,拿整天陪在皇帝身边的魏忠贤又有什么办法?

    其实,袁可立想起以前在东宫为当今皇帝当老师的时候就会觉得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想办法,除掉这样一个祸害呢?

    这个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像苏景这样,能死而复生,还重生到四百年前的人,毕竟也只有一个……

    当然,苏景是穿越回来的,属于有九条命的那种,不会这么轻易死掉,而且他本来也没死,这些袁可立他都不知道。

    满腔怒火,最后袁可立想了想,暂时他还是只能隐忍。

    不过,也不能再窝在南京,无动于衷了,必须要做些什么!

    袁可立他想了想,便开始自己研墨,写奏折。

    他并不是要写奏折弹劾魏忠贤,因为袁可立清楚,就算写了这样的折子也没用,因为奏折压根就到不了皇帝的手里,半路就被魏忠贤给截下了。

    所以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甚至,还只会引起魏忠贤的憎恶和加害,百害而无一利!

    袁可立写的奏折,里面的内容是请调的。

    他决定了,南京虽然是陪都,但毕竟还是离北京那个政权的中心,如果想要改变眼下的局面,至少可以威胁到魏忠贤,就必须得想办法靠近那个政权才行!

    袁可立写奏折,便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决定把自己请调辽东去,去掌握更多的兵权!

    辽东之乱,让大明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在了辽东,到了哪里,袁可立可以施展的拳脚自然也更大。

    不过,袁可立也清楚,魏忠贤就算觊觎他这个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想安排自己人来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也不见得就会同意袁可立去辽东。

    虽然说,现在的辽东经略这个位子,朝中很少有人喜欢去坐,因为很容易死人,但魏忠贤也肯定不敢把辽东的兵权,全部放给袁可立的。

    那样一来,要是袁可立这个家伙头脑一热,来个领兵入关清君侧这样的行动,那魏忠贤将来一举成擒,他要找谁诉苦去?

    清楚了这一点,袁可立就在奏折中加上了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皇上舍不得让老臣去辽东,那你就派我到山西去吧!反正现在山西那边正闹饥荒,百姓都吃不饱饭流离失所,导致贼寇四起,说不定还会发生民乱呢!

    得,反正现在袁可立他想去又能去魏忠贤肯放给他的地方,肯定就是这样又乱又穷还隔三差五出个乱子容易私人的,袁可立显然对魏忠贤的心思吃得很透,所以要了这么一个地方。

    袁可立打的主意,是他将来到了山西之后,就立马想办法安抚灾民,同时再向朝廷要些兵马平息匪患,趁着剿匪的名头,暗中发展起一支兵马来。

    这个计划,还真是很容易成功,只要他袁可立有本事,能够让闹饥荒的山西百姓,先把肚子填饱!

    晚明正是小冰期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候,整个大明版图之上,起码又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在闹饥荒,就连江淮这种靠近江南水乡之地的地方都闹旱灾了,当时的灾情有多严重自然可想而知。

    而偌大的一个明朝,就是被这饥荒给拖垮的,最后让一个总人数不过十几万的女真部落捡了便宜,成功入主中原!

    旱灾很严重,而且天不下雨,你也拿它没有办法。

    那么要怎样应对将来到了山西之后,必须要面对的灾情呢?

    袁可立皱眉沉思着,他也清楚,他这道奏折呈上去之后,魏忠贤答应的几率很大很大,因为魏忠贤这个时候,巴不得有人去山西背这个黑锅。

    山西闹旱灾,百姓民不聊生,国库会赈灾吧?

    确实会,魏忠贤这个人有一说一,在他掌权的时候,整个大明还没有完全烂到骨子里,像赈济灾情这样的举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