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贲-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有道更加的晕了,叫道:“剑歌,你没有发烧吧?准备这么多的银子干什么?”

    “博元兄,米贱伤农啊,今年是个丰年,江南稻米丰收,又赶上朝廷降赋,那农民手中的余粮绝对少不了,但是他们需要将多余的粮食卖成钱,好用来缴税啊,你说那些不良的粮商们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只怕现在粮商们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大肆压低价格,本来是丰年,农民的日子照样好过不了啊”

    郭有道心头一惊,袁啸说的不错,米贱伤农,绝对是这样,米贵伤农,米贱同样是如此,倒霉的总是老百姓,只是便宜了那些粮商!

    “剑歌,你的意思是由各州县收缴农民手中的粮食?”

    袁啸点点头,答道:“不错,动用十万两白银,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粮食单价比往年官家提升一成,这样的话,他们粮商想要趁机压价,也压不成了,而且,必须向着各个州县派出人手,暗访各州县购粮的价格,哪个人敢中饱私囊,严惩不贷!”

    郭有道苦笑道:“剑歌,你这样一来,可是将粮商们给坑了,收缴不到足够的粮食,他们明年的日子能够好过的了?”

    袁啸笑道:“你啊,头发长见识短,难道江南米贵,就要赔钱了?难道不会从其他地方购粮吗?明年我将正是开通粮道,从南洋开始采购稻米,运回国内贩卖,赈济灾民,也只有这样,咱们让大明挺过这连年不绝的旱灾,单单靠着江南,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了”

第307章 鬼都不相信() 
郭有道不禁将大拇指挑了起来,高,实在是高啊,郭有道不得不佩服袁啸的高明,真正的高屋建瓴,明见万里,自己可是忽略了,还有这样的事情,亏自己还是清寒出身,竟然将农民的清苦忘得一干二净。

    “剑歌,这件事情,我今日就会布置下去,反正咱们府库里有的是银子,十万两银子,算不得什么,不过,借着这十万两银子,老百姓们确实能够过个好年了。”

    郭有道答道。

    袁啸点点头,正要说话,外面突然人生鼎沸起来。

    只见朱舜水、杨廷枢、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纷纷走了进来,都是刚刚听说袁啸回来,几乎同时赶了过来,连同郭孝南都跑了过来。

    “抚台大人,抚台大人啊,小人多谢抚台大人的恩德了!”

    郭孝南远远地就向着袁啸躬身作揖,连连道谢。

    袁啸与众人打过招呼,方才说道:“大家都坐下吧,这一次回来,却是为了咱们浙江税赋的事情,年关马上就到了,税赋的事情要加紧了。皇上已经给我下了旨意,一旦过完年关,就让我动身回京述职,这些税赋钱粮可是都要解往京城的,完不成朝廷的任务,咱们这些人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顾炎武沉声道:“抚台大人,请您放心,农赋方面现在已经收的七七八八,再有多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在年内完全结束;今年收成不错,所有的粮食都可以足额的运往京城。”

    袁啸点头道:“宁人兄,适才,我已经与博元兄探讨过了,农赋的问题很简单,既是丰年,又遇到降税,自然是受到农民的欢迎了,问题在于要注意米贱伤农的事情,绝对要杜绝丰年老百姓依旧过不上好日子的事情发生,这件事情回头博元兄会跟你商量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商税的问题!你切说说,去年一年,浙江省上缴各类商税多少银子?”

    顾炎武苦笑一声,答道:“抚台大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们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只知道愤世嫉俗,自诩清高,却不知道其中的水如此之深,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在查阅历年浙江省税赋的情况。不说往年,但以去年为例,浙江省全省在册土地四千万亩,每亩耕地需要交纳农赋以及各种加征的税银,高达六厘,一百亩就是六两银子,一百万亩,就是六万两银子,一千万亩,就是六十万两银子,四千万亩那就是二百四十万两银子!单单农赋就达到了二百四十万两,浙江全省在册的人口八百万有余,一个五口之家农赋就要承担数两银子的税收,这农民承担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五口之家要交税数量,即便是他们家有良田二十亩,产粮五十担,那也不过方才二十多两银子的收入!连袁啸都听得头皮发麻,估计世界上没有比明朝的农民遭遇的税收更重的了!

    一旁的郭有道苦笑道:“宁人,你这说的仅仅是浙江的农民,在河南,在陕西,连年大旱,他们同样每年也要承受每亩高达三四厘的税赋,甚至最高的山西马政境内,每亩土地要缴三钱养马银,陕西、河南,一亩地,一年都都撑不了多少粮食啊,比之浙江的农民还要苦上数倍”

    袁啸愕然道:“博元兄,你可别胡说八道?真的有你说的这么严重?”

    郭有道答道:“当然,我能拿着这种事情开玩笑吗?在京城的这段日子,我可是在户部供职,户部关于各省税赋、生产的奏章、公文,我几乎看了一个遍!自然是一清二楚了。”

    “他妈的!制定这个税赋狗官真的应该点了天灯!”

    袁啸咬牙切齿的骂道。

    总算是知道为什么陕西、河南等地的农民起义屡剿不绝了,这特么的根本就没活路,能不造反吗?

    在座的闻言无不叹息,苛政猛于虎啊!

    顾炎武继续说道:“好在,今年抚台大人得了朝廷旨意,给农民降赋,每亩地只征收银子三厘,农民一家五口,如果有二十亩地的话,起码也可以少缴纳三两银子了,对于农民来说可是比不小的收入,只是咱们的赋税可是要减半了,仅仅能够完成一百二十万两”

    袁啸冷哼道:“宁人兄,不要以为我不知道,浙江省四千亩耕地?骗鬼呢?国朝之初,浙江省土地可是有着在册耕地九千万亩呢,这我可是查过浙江的地方志的!两百年过去,这些土地呢?都去哪里了?不要跟我说都用了盖房子了,鬼都不相信!”

    顾炎武愕然道:“抚台大人,那您说土地都去哪里来?现在在册要缴税的就只有四千一百多万亩了”

    “嘿嘿”

    袁啸冷笑道:“哪里去了?自然是被官宦人家都给兼并走了,要么就是落在了地主的手里,然后地主依托关系,挂在官宦的家里,官宦人家可是有优抚的,不用缴纳农赋!姥姥的,以前怎么样我不管,现在是我做浙江巡抚,一个都别想钻老子的空子!宁人兄,加大排查力度,贴出告示,胆敢有官绅勾结,逃避农赋者,严惩不贷,按照每亩加征税银一钱五厘银子!不管是官宦,还是士绅,全部严惩!”

    众人尽皆吃了一惊,这可是在士绅身上捅狠刀子啊!

    “剑歌,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了,一刀子下去,只怕你将满浙江省所有的官员都得罪尽了,谁家没有一个三亲六故的?总不能奢望他们都想海青天似得吧?”

    一旁的朱舜水皱皱眉头,问道。

    “舜水兄,乱世需用重典!不严惩,不足以震慑宵小,不严惩,不足以警示来者!现在朝廷内忧外患,已经到了最急迫的时候了,我们宁可将这些士绅都得罪了,也绝对不能得罪老百姓,您饱读诗书,自然比我清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掀翻一个王朝的不是士绅,而是这些黎民百姓”

    袁啸沉声说道。

第308章 商税() 
袁啸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响亮,但是众人都听出来了,他话语中斩钉截铁的味道,只要他下定决心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看这样子,这件事情也只能定下来了,不过,也是,不能总是把朝廷所有的担子都压在穷苦老百姓身上啊,那老百姓们哪里受得了?

    “宁人兄,事情就全部交在你的手上了,现在只怕短时间内查不出什么结果来,明年上半年,全力稽核浙江省所有的土地,不要放过任何的漏洞,这些人就是大明的蛀虫,杀了都不可惜!”

    顾炎武点点头,心头可是沉重的很,一下子要将整个浙江官绅都给得罪进去,以后在仕途上,想要进步可是难了,当年的海瑞不够清廉吗?能力不够吗?显然不是,但是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副都御使而已,不就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了吗?

    “宁人!”

    身后,杨廷枢拍拍顾炎武的肩膀,沉声道:“尽管放开手干,不敢遇到哪个官员,不用你亲自动手,提刑按察司会替你出手摆平的,记住了,剑歌的事情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利在千秋,他有舍我其谁的霸气,难道我们就没有担当起来的勇气吗?”

    顾炎武闻言心头一震,缓缓答道:“复庵兄放心,这件事情小弟知道怎么做!”

    袁啸接着问道:“宁人,那你接着来说说去年浙江商税的情况!”

    商税?

    顾炎武苦笑道:“商税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奇葩的现象,整个浙江省,去年一年,缴纳茶税两万一千六百八十两;盐税六万七千六百两;其他各项杂税十七万零八百两;除此之外,民间矿税两万七千四百两,所有的商业税收加在一起,不过三十万两,要知道,在浙江几乎七八成的财富都掌握在商人手里啊,占据的税赋的比例竟然不足农赋的八分之一”

    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就这么点商税,那、那哪些税收都跑哪里去了?要知道且不说别的地方,单单是杭州一府,身家百万的巨富就不下百十家,即便是一年不可能挣上百万两银子,一年挣十万两总是有的吧,单单这些巨富,一年挣的银子也不下千八百万两了,即便是三十税一,那也要三十万两银子了,这还仅仅是杭州一地,仅仅是这些巨富,还有好多的中小商人呢!

    袁啸眼睛看向了郭孝南,笑道:“老郭啊,说说吧?去年一年,你们郭府的纺织工厂、布行,一共向朝廷缴纳了多少银子?”

    郭孝南冷汗都下来了,半天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说吧,你也不是外人,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不论你缴纳多少,都不追究你的过犯,我只要你将所有的事情说清楚了就可以!”

    袁啸淡淡的问道。

    虽然袁啸声音很轻,然则一股摄人的压力扑面而来,让郭孝南都感觉到了一阵窒息,我滴个祖宗啊,这个阎王爷绝对惹不起啊,还是实话实说的好!

    “抚台大人,各位大人,小人实说就是,不满各位大人,小人府上去岁一年收入四十八万两银子,年景算是不错的了,按照三十税一的朝廷税例,小人当缴纳税银一万六千两,实际缴纳税银六百五十两”

    郭孝南咬咬牙,答道。

    “嘿嘿,你小子很厉害啊,说说,为什么搅得这么少?”

    郭孝南不好意思道:“抚台大人,往年,小人的买卖都是挂着原布政使司梁萧梁大人的名下的,每年,小人要向他缴纳分红两万两白银,我仅仅留出来了一处工厂用来应付朝廷的缴税,因为梁大人位居二品,在朝廷优免之列,自然是就不用缴税了”

    很明显,两万两银子进了梁萧的腰包,单单一个郭孝南就要孝敬梁萧两万两银子,那其他的人呢?怪不得人人都说三千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呢啊

    别的地方不知道,至少在江南,三年一任知府,绝对不止捞上十万两银子,至于布政使,看梁萧这个样子,只怕两三年的时间,他捞的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