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贲-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卢象升方才三十多岁,活的年龄还没有孙承宗当官的时间长,肯定拿不出孙承宗那么多的钱财来!

    下面孙传庭也是摩拳擦掌,想要捐献一部分。

    袁啸连忙站出来,急声道:“打住,打住!各位,你们就算是捐出了所有的家当又如何?咱们这恪物学院可是每年都要五十万两白银的!你们帮助学员挺过一年,接下来的几年呢?”

    崇祯满脸愁容,刚刚有了一个好主意啊,难道就因为钱的问题抛荒了?

    “那你说怎么办?”

    崇祯问道。

    袁啸答道:“皇上,臣以为可以在学院实行一项制度,那就是学院研究出一项成果,朝廷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进行购买,方才可以使用,毕竟这是学院的心血,也是师生们的心血,不能让人家白费心思了,朝廷出的这笔费用,按照五五分账的方式,一半留在学院作为学院经费,另外一半作为师生们的劳苦所得。这样一来,我想每年学院更有动力去进行有价值的研究,拿出有价值的东西来,如果朝廷不远购买的话,允许学院将其用于经商,经商所得,归学院所有,我想皇上,朝廷仅仅需要在前两年向恪物学院借出白银一百万两,未来的四年内,绝对如数归还,四年之后,学院不会再想朝廷伸手要一分钱了,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黄道周撇撇嘴,答道:“袁将军,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那可是一百万两白银,您确定学院可以在几年之内全部还清?难道你们的研究就那么值钱?”

    袁啸微微一笑,躬身道:“皇上,作为恪物学院的教授,臣袁啸愿意将三张图纸献与恪物学院,不知道朝廷打算花上多少钱,进行购买”

    三张图纸,一张燧发步枪,一张火箭炮,还有一张是触发地雷,三张图纸现在虽然都在皇宫放着呢,但是现在袁啸突然提了出来,自然崇祯不能昧着良心说话了。

    崇祯看看黄道周,无奈道:“爱卿,袁啸献与朕三张图纸,其一是燧发步枪,其二是触发地雷,其三是威力最为强大的火箭,你看看要购买这三套东西的话,朝廷拿出多少白银来合适?”

    黄道周答道:“皇上,此时应该问工部,对于研究的新器具,工部有明定的赏格”

    工部尚书张九德答道:“皇上,依大明律例,最高工部给赏银十两”

    什么,十两!

    袁啸气得差点昏死过去,跳到了张九德面前,怒吼道:“放屁!这么好的东西,你想十两买去?他妈的,十两老子只能让你听听他的名字!一句话,两万两一张,要么掏钱,要么老子直接烧掉!”

    两万两!

    张九德吓得一哆嗦,叫道:“两万两,你特么的抢钱啊?三张纸而已!两万两,老子可以将整个大明的所有纸张都买下来了!”

第101章 减税之争() 
张九德气得嘴角直哆嗦,没见过这么要命的,三张纸竟然要加六万两白银啊!

    袁啸也不搭理张九德,转过身来看着洪承畴,问道:“洪将军,你说这三张纸如果买到满洲人的手里,会价值多少钱?”

    “放肆!”

    一旁的孙承宗忍无可忍,怒道:“袁啸,注意你的言辞,朝堂之上,岂可胡言乱语?”

    袁啸心头一跳,特么的,被气糊涂了,这个问法着实有些令人心里不踏实,于是,尴尬一笑,问道:“洪大人,那您说,如果这三张图纸,卖给你的蓟辽雄师,您会出多少钱买?”

    洪承畴没好气的瞪了袁啸一眼,答道:“如果卖给我这个蓟辽总督,哪怕是你出十万两,我也得把他搞走!如果是卖给满洲,哼哼,哪怕是让皇太极拿皇后来换,只怕他也愿意,这个敌酋想要火器,早就想的要疯了,据我所知,当年为了招降携带红夷大炮的孔有德,直接封孔有德为伪恭顺王,张大人,不知道这一个恭顺王的王爵值多少银子?”

    王爵!

    张九德嘴角抽搐了两下,整个大明朝从立国到现在,有几个异姓封王的?封王,除了盖世之功外,还要有盖世的机遇才行,想要拿钱卖给王爵,根本就不可能,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孔有德就是因为掌握着火器而被封王,相对而言,袁啸的这三张图纸总算不如,打个对折,封侯也很有可能吧?

    侯爵?侯爵照样不是钱可以买的到的!

    张九德涩声道:“这个,这个,本官着实不知道应该多少钱才合适,不过,按照大明律例,赏银十两,已经是最高的赏赐了,而且本官说的是赏银啊,并没有说那这个钱去买三张图纸”

    龙椅上的崇祯停了洪承畴的话,心头大震,不错,就是这个皇太极啊,人家为了表彰孔有德,竟然直接赏了一个异姓王,这是需要多大的气魄,相对而言,自己要小气的多了,不过才给了袁啸一个伯爵而已,人家立下的功绩相比孔有德对满洲而言,要大的不是一点半点!

    “好了,你们别在争执了,就这三张图纸,价值百万两白银,也不算多,就是给袁啸一个侯爵,也不算过分,然则,袁啸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时,朝廷可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这样,十万两,户部拿出十万两白银,买断这三张图纸,当然,你还要负责对其进行改造,让其威力能够更加强悍才行!”

    崇祯沉声道。

    十万两白银!

    这个皇上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奢侈了!

    朝中的百官都有些发呆了,崇祯向来是一个铜钱掰成两半花的吝啬鬼啊!

    而且,十万两白银,按照袁啸刚才的建议,那就可以从中拿走五万两白银啊!这无疑是令所有人都位置眼红的一笔巨款了!

    黄道周苦笑着看着袁啸,说道:“好了,袁将军,您如愿以偿,这五万两白银啊,足够你吃上五辈子了”

    袁啸淡淡答道:“黄大人,此言何意?在下说过要接受这笔钱了吗?适才我已经说过这三张图纸,是我先给学院的,即便是二十万两,在下也不取分毫,全部进入学院,资助学院的师生”

    黄道周一脸的震撼,急声问道:“当真?”

    “当真!”

    黄道周不愧是一代大儒,在袁啸的面前深深施了一礼,答道:“单凭此举,剑歌将军当得起老夫这一拜,是老夫失言了”

    崇祯在龙椅上笑道:“好了,这件事情就依了袁啸了,黄爱卿,你也算得上是一代大家了,筹建恪物学院的事情,可就着落在你身上了,还有袁啸,这件事情是你挑起的,自然也跑不了你!”

    崇祯看看朝臣们,接着说道:“现在开始说第二件事情,诸位爱卿,现在国事艰难,内忧外患,国库又没有足够的收入,单单屡次向百姓加税,虽然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但是无异于剜肉补疮啊,陕北、四川、河南、山西等地,连年遭灾,农民们食不果腹,如此持续下去,可是要真正动摇国本的。是以,朕决定,从今年起,免除山西、河南、四川等灾区两年的税赋,同时减征三饷,供农民休养生息”

    崇祯的话刚刚说完,朝堂之上就乱套了,免除灾区税赋,倒是还勉强可以接受,农民的日子却是过的太苦了,特别是在陕西、河南两地,连续的旱灾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但是,朝廷免税赋,那花什么?更何况,还要减征三饷?没有了三饷,九边与平乱的军饷从哪里来?要知道仅仅九边与平乱的所需,一年就已经超过一千万两白银了,单单一个辽东,每年投入的白银就已经超过了四百万两!

    不加征三饷,那这些军队吃什么?喝什么?怎么打仗?

    黄道周不得不再次站出来,直言进谏:“皇上,咱们户部国库的情况您是知道的,现在国库都已经空的可以跑开马了,即便是您的私驽也没有多少结余,都被您拿来用于辽饷了,如果这个时候停止征三饷,那九边的将士怎么办?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还有,减免灾区税赋跟赈济灾民,我们也得需要有钱才行啊,这个时候,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钱?”

    崇祯不悦道:“黄爱卿,按照你所说的,好像天底下就农民有钱是吧?天底下就农民的日子好过是吧?即便是我将农民的税赋在提升一倍,你能够多收上几两银子?作为户部尚书,朕不是让你单单给朕去管银子的,而是让你想办法开源节流,光做好了节流,不能开源,你依旧不是一个合格的户部尚书!你倒是给朕说说,不给这些农民减轻税负,你让他们怎么活?须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乱屡剿不息,此起彼伏,还不是因为他们吃不上饭,喂不饱肚子吗?历朝历代,哪一个朝代不是因为农民吃不上饭,最终被农民断送了江山?”

第102章 犀利反击() 
黄道周依旧谏道:“皇上,您所言虽然是正理,然则,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之法,但凡有一点办法,咱们也绝对不会加征三饷的,只是现在内忧外患,刀兵不断,朝廷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真的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待到平息了国内的民乱,国库用度稍微松快一点,即便是皇上不说,臣也要上书请求减免农民税赋的,但是绝对不是现在啊,没有了三饷,但是辽东的局面,我们就控制不住的!”

    “谁说没有办法,难道不想农民加征三饷,我们就筹措不到钱粮吗?你要知道,整个大明朝,这钱粮最多的不是农民!而是官僚与商贾!朕决定,向天下商人加税一成,加征商税,以补朝廷用度的缺口;第二,全面放开海禁,鼓励海外贸易,设立海关,征收关税!”

    加征商税,放开海禁!

    崇祯的话,在朝臣们听来,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几乎没有那个大臣名下,没有商业的,即便是自己没有产业,也会在商户之中占有股份,捞取钱财,谁会舍得将自己的钱扔进国库?

    黄道周继续苦谏,崇祯心头大为不满,喝道:“黄道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给朕说出一条好的法子来?既然说不出来,那就不要那么多的废话,这一次,朕一定要向商人征税,而且,朕将会向各地派出征税监,监督各地的商税!不要以为朕是傻子,连年遭灾,商人血本无归,民不聊生!他妈的,就是轮,也要轮到商人倒霉了,凭什么每次都是让农民来承担这份罪?”

    崇祯的话语间充满了对黄道周的不满,你这个户部尚书不能为朕排忧解难,还非得让朕低下头来求教袁啸去想办法,人家想出办法来了,你却推三阻四!

    不过,崇祯倒也愿望黄道周了,黄道周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一介硕儒,对于征收商税一事倒不是特别反对,只是作为东林一党,他必须要为身后的同僚们出面而已。

    现在黄道周顶不住了,自然是有人出来继续反对加征商税!

    这一次跳出来的是吏部侍郎陈德藻,“皇上,开放海禁乃是违背祖制,开门揖盗之举,那倭寇肆虐东南数十年的情形您难道忘了吗?至于加征商税,更是毫无道理,商税乃是太祖皇帝制定的,岂能说改就改,祖宗成法难道就不要了吗?您如此不顾祖宗成法,一意孤行,乃是亡国之举!”

    后面紧接着东阁大学士陈演也跳了出来,“皇上,臣反对加征商税,您如此不顾百姓疾苦,东南沿海一带连年遭遇涝灾,商人哪里来的钱财缴税?还有祖宗成法岂容说改就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