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小昏君-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远青夫妇回到福建,安置好玉茹,便去新组建的海军报道,吕键铜对这位门生弟子还是不错的,给了一大笔安家费,卫远青也算是发财返乡,只不过是被贬,没有光耀门楣而已。

    这事只是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插曲,朱健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陕西战局和事关民生的土豆上,没有电话等科技通讯的年代,全靠快马传递消息,等军情战报从陕西送到京师,黄花菜都凉了,深知此弊端的他没有去干涉陕西的战事,只是跟孙承宗说明他的战略意图,放心大胆的给孙承宗指挥作战的自主权,他相信,没有被各种干涉的孙承宗等人应该能打好这一仗,就算不能把王嘉胤、高迎祥等人干掉,也能把三十六营民军击溃,只要民军溃散,就难以形成气候。

    耐心的等了二十来天后,田贵妃终于喜滋滋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不管是半埋进泥土里的,还是放在淋过水的稻草上的土豆,全都发芽了,就连一些还保存在竹箩里的土豆也发芽了。

    懿安皇后、周皇后、王承恩、高起潜等人都挤在大棚里看热闹,朱健亲自指挥一众小太监小心翼翼把发芽的土豆按一个个芽眼切割成块状,再小心翼翼的栽种到松软的肥地里。

    发芽的土豆不少,但从切割到栽种,只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全部搞掂,人多力量大嘛,宫里头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发芽的土豆栽种下去后,朱健亲自挑了十几个勤劳肯干的太监宫女负责看护,田贵妃当种粮总监,监管工作,为激励太监宫女的干劲,他还当众许诺,把豆苗护理好了必有封赏,还会在内宫二十四衙门里头增设一个负责研究栽种农作物的部门,想当领导的,就好好学习和表现吧。

    不想当官的太监不是好太监,天子的话把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太监宫女们刺激得嗷嗷叫,人人争着努力看书学习,学好农耕技术,朱健为此还派人出宫,到书店把一些有关农业技术类的书秘购回来,分发给他们学习。

    提到书,朱健突然想起了一本牛书。

第89章 知音() 
第89章知音

    朱健所说的牛书就是初刊于1637年,即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等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生于1587年,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四十三年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天启和崇祯初年会考未及第,从此绝了科举之念,安心的在家当教学先生。

    朱健对自已的记忆力有时候还是挺满意的,有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真难记得住,而对感兴趣的事就记得比较清楚,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就记在相当清楚,只不过事多人忙,暂时没记起来而已。

    朱健偶尔也会良心发现,没有去剽窃人家的劳动成果,也可能是《天工开物》弄得太复杂太啰嗦,所以他懒得去抢宋应星的大桃子,有些事还是按历史的轨迹走好了。

    不过,宋应星现在只是一个教书先生,想破格提拔他入翰林编修《天工开物》,难度比上天摘月亮还要大,得先给他安排一个小官,弄出点成绩来,然后再好升职,也幸好宋应星是举人,安排一个芝麻绿豆大的七品县令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过程有点啰嗦而已。

    陕西闹民变,不少县城被攻破,县令不是被杀死,或死守城池战死,贪生怕的则投降或弃城逃跑,抽降或弃城逃跑的都没有好果子吃,轻的丢官,永不录用,重的喀嚓,一下空出不少名额来,东林党和江南派文官们为此抢得头破血流,天天掐架喷口水。

    报上来的任选名单有一堆,但朱健只是签字同意了几个人,分别是东林党占了四个,江南派占了三个,他的天子系实力太渣,拼了命也只争到一个名额,这还是朱健强制加耍赖才弄到的,剩下的几个空缺名额没动,这一次正好顺手拉宋应星一把。

    说是顺手,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朝堂大半被东林党把持,朱健想任用自已人还得费点心思,阮大铖的江南派差不多可以说是他有意扶持起来的,用来制衡东林党,现在江南派堀起的势头相当猛,阮大铖已有点野心膨胀,不怎么听话了,是该好好敲打一下,免得他忘记谁才是老板。

    当晚,收到信息的阮大铖鬼鬼祟祟的和锦衣卫独臂指挥使雷寅在某个地方偷偷摸摸的碰面,两人嘀咕了一通,最后,雷寅龙行虎步,趾高气扬的离去,阮大铖则边走边抹着额头上的冷汗珠子,脸色苍白得有点吓人。

    在他的召与努力下,江南派近期堀起迅猛,即便仍弱于东林党,但也可以分庭抗礼了,投奔过来的文人学者越来越多,礼品收到手软,他的野心膨胀N倍,也有点得意忘形了,如果不是雷寅约谈,他都忘了上头还有一只可以随时砸掉他金饭碗的大DOSS,锦衣卫手里可是捏有一些他的黑材料。

    阮大铖回府后,连夜派人把派内的大佬骨干都叫来开会,商议了大半宿才散会,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一个个都带着黑眼圈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吃了神马灵药仙丹,在宠妾身上折腾了一个晚上?

    今天朝会的主题就是分桃果,这一次,实力弱小得让人忘记他们存在的天子系官员率先出班请奏,举荐宋应星和一个排了N年队,任用的举人,后边的剧情肯定是东林党当然跳出来反对,接着是江南派全力,顺带着举荐自已人,再然后自然又是掐架喷口水了。

    在朱健的眼里,他主政的朝堂,文官们一天不掐架喷口水都不正常,其实习惯了也没啥,的是结果,这一次,他不想玩拖字诀,否了东林党举荐的四个名额,江南派举荐的名额则全部同意,天子派举荐的两个名额暂时还没有表态,然后一副看戏的表情,坐等东林党官员的反应,如果不妥协,那么的桃果全给江南派啃,你们看着办吧。

    有资格在金銮殿里站着的,哪一个不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东林党的一干大佬迅速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其实,他们不是不会妥协,只是太贪心,想把的桃果都啃了,饿死别人,但也清楚这不太现实,因为还在吃奶玩泥巴的天子有时候狡猾大大滴,没有被他们忽悠,站在他们这一边,加上有阮大铖的江南派制衡,玩不了一言堂。

    再者,他们分到的桃果比江南派还多了两个,加上之前分的,总共都有十几个了,天子系只分到三个而已,阮大铖的面子可以不给,天子的面子不给不行,没见天子现在在耍赖么?把天子逼急了,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真把的桃果都分给江南派,那才叫得不偿失呢。

    最终的结果是东林党妥协,分到了六个桃果,占了大头,江南派分到三个,这是预料中的事,他们没啥不爽,天子系分到二个,算是今天的赢家。

    宋应星正在学堂里教学生读书识字,大馅饼突然从天而降,砸得他晕乎了好半天,魂魄才回体,然后手舞足蹈蹦跳了一番,可惜没人记录下来,否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摇滚爵士舞的发明者。

    如果说从天而降的大馅饼只是让他喜极而泣,疯癫狂舞,那么,天子系一位官员的突然到访,则让他淘痛哭,向着京师的方向砰砰砰的连叩三个重重响头,把额头都叩破了,血流满面,样子却吓人,但他却象患了失心疯一般,嘴里一直喃喃自语,“人生得一知已,夫复何求?”

    让宋应星如此失态的原因只是天子的一封亲笔书信而已,天子的行文很直白,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开头只是拉拉家常,赞赏他的能力,客套与勉励一番,后面一大段特别的啰嗦,天南地北、工业农业手工业神马的全扯到,有点乱七八糟的,给人的感觉是天子不会聊天,净扯一些木有用的东东。

    宋应星看第一遍的时候,表情是一脸的懵圈,再看第二遍的时候,脸上渐渐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他的脑子里隐隐约约的捕捉到了一点什么,看第三遍的时候,突然有种醐醍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再然后突然就啕大哭起来,但流的不是伤心的泪水,而是满满的幸福之泪。

    “恭喜长庚兄,贺喜长庚兄。”

    那位天子系官员怔了好半晌,然后一本正经的对着宋应星长揖一礼,在宋应星没有反应过来的,神神秘秘的从袖里摸出第二封信。

第90章 国士() 
第二封信其实是朱健的恶趣味,也可以说是招揽与考验,橄榄枝伸出来了,就看宋应星的反应如何了,携天子密信前来的那位官员就是监考官,他会恰到好处的帮朱健说话。把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添油加醋的夸大一番。

    老宋啊,你知道不?朝堂如战场啊,你老兄可是被东林党骂得狗血喷头,一文不值,踩在脚下还吐口水,还算他们有点节操下限,没问候你家里的女性。天子你,可是力排众议,甚至发飚了,但东林党太厉害了,天子最后还是妥协了,牺牲了提拔几位有志年青人的名额,才保住你没被东林党的人刷下去。

    这做人啊,要厚道,要有感恩的心,天子不要求你感恩,只是希望施展好毕身所学,帮他治理好大明江山,造福天下苍生,名垂青史。

    一番大忽悠,已经让宋应星感动得泪眼汪汪,再看天子的第二封信,他忍不住又啕大哭了。

    朱健的第二封信其实是他口述,枪手代笔润色,正儿八经的文绉绉古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恨不得让人剖出心头来表忠心。

    信封面是“长庚先生亲启”六个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单先生这个称呼宋应星既老脸微红又心里暖烘烘的,老实话,他哪当得起这先生二字,要换是别人,他肯定当成讽刺,不干架才怪,但出自天子之口,那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天子这是以国士待他啊。

    在这封信里,朱健没有胡扯,而是正正经经的说事,我知道先生有大才,有抱负,有满腔的激情,想写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等造福天下的综合性著作,但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现在,我把舞台给你,好好发挥吧,加油,我看好你,别问我怎么知道你有才,反正我就知道,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信尾几句画风突然一转,变得似乎又有点不着调了,家不平,何以安心治国?我知先生铮铮傲骨,但日子过得相当清苦,委屈了夫人孩子,这一万两银票算是提前预支的工资,没别的意思,对了,提醒一句,别跟那些拉邦结派的同僚搅和在一起,做一名名垂青史的好官吧。

    宋应星忍不住又痛哭流涕,天子不仅是他的知音,更待他如国士,此恩此德,当誓死效忠,神马东林党江南派的,本官一概不知,眼里只有皇上。

    他之所以视天子为知音,是因为平时有个习惯,就是闲瑕的时候会记录一些诸如手工业制作之法、农业耕种等东东,为弄清楚一些细节过程,甚至亲自到田间询问农夫,一下耕种劳作之苦,以获取正确的劳作或制作方法。

    这些东东记录多了,他心里隐隐有个想法,把这些东东整理出来,编成一部著作,方便世人查阅,但收集的东东仍不够多,不够完善,而且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