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起大规模进攻,使福建清军渡于就付,遭受极大损失。尽管郑经不愿与吴三桂等明朝的叛臣为伍,不接受其号令,但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客观上起了侧应吴三桂叛军的作用,增加了清军平息叛乱的困难。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郑经军连遭失败,才再度退归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初,郑经病逝于台湾,其子郑克监国。郑经的亲信侍卫冯锡范等人为了争夺权力,诱杀了郑克,又奉郑经年幼次子郑克继位。此后台湾地方大权落入冯锡范与刘国轩二人手中。郑氏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岛上人心不稳。

    郑成功军用过的大刀这年六月,康熙帝在确知郑经已死和台湾统治集团内乱的消息后,即谕令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诺迈、万正色等人乘机进兵台湾、澎湖。但由于当时进军准备尚不充分,水军提督万正色等人对进取台湾又存有疑议,这次军事行动没能立即实施。稍后由于内部长学士李光地的荐举,康熙帝决定任用熟悉海上情况,并曾为郑成功部将的施琅,于七月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太保,率军进攻台湾。施琅先后从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与郑成功的关系相当密切,后因与郑成功意见不和,遭到猜忌,于顺治八年(1651年)降清。施琅降清后,他的父亲和兄弟被郑成功杀死。在清廷诸臣中,施琅是坚定的军事统一台湾派,曾多次上疏,建议“乘便取进,以绝后患。”康熙四年曾率师出海,后受猜忌,多年在京任闲差内大臣,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康熙二十年他再次出任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施琅至福建上任,即于厦门调集军队,修整船只,积极准备攻台。台湾方面得知情况,也加强了防备,以刘国轩统兵六千人镇守海上要冲澎湖。施琅本拟于五月出师,但由于与总督姚启圣意见不一致,殆误了时机,只得待机再出兵。这一次尝试进取台湾没有结果,引起朝中一些本来不同意对台湾用兵的大臣的议论。户部尚书梁清标上疏说“今天下太平,凡事不宜开端,当以安静为主。”左都御史徐元文也“请暂停台湾进剿”。同年九月,郑氏集团又派人到福建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动摇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决心。他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回绝了郑氏的请求,同时命施琅度时机,再度进剿。为了避免总督、提督意见不合,相互牵制,清廷还根据施琅的多次请求,特准施琅单独领兵进攻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率军由铜山出发,进军澎湖。这时澎湖的刘国轩部已增兵至二万,战船二百余艘,而且在岸上和外布列了大炮和炮船,防御体系相当坚固。十六日,清军发起进攻,刘国轩迎战,双方各有伤亡。施琅首战不胜,只得暂时退兵,集全军船队于八罩屿。八罩屿一带潮大流急,一遇风暴则舟船难以保全。因此刘国轩听说施琅军集于八罩屿,认为可以“饮酒以观其败”。但接连几天都是风平浪静,刘国轩等以为天数所定,人心惶惑。二十二日,施琅再次发动进攻,派总后官陈蟒、董义等分别率船攻打牛心湾、基隆屿,作为偏师和疑兵,自己则率大船五十余艘居中直冲娘妈宫。刘国轩亲率船队迎战。双方自辰时开战,炮火交攻,极其激烈。至巳时,南风忽起,施琅命乘风放火,郑军于是大溃,战船大量被击沉焚毁,一些将士阵前投降,刘国轩仅率残余的31只大小船只自吼门逃走。澎湖36岛于是全部剃发归清。

    郑成功军使用的炸药瓶澎湖的失陷引起台湾郑氏当局的极大恐慌。刘国轩逃回台湾后,与冯锡范、陈绳武等人密议以后的对策,冯锡范主张撤离台湾,迁往吕宋,而刘国轩则以为人心已经背,倡议归降清朝。闰六月,郑克派人至澎湖施琅军前,表示愿削发称臣,但请求仍居台湾,承祀祖先。施琅不准所请。郑氏集团途穷势蹙,最后只得修表乞降。七月十九日,施琅所派代表抵台湾,郑克率刘国轩、冯锡范等迎接。后三日,郑克下令全岛兵民遵制剃发。二十七日,郑克正式向清军递降表,并缴明延平王册印,台湾自此统一于清朝。

    清廷全部赦免了郑克和以下文武官员,并安排郑克、刘国轩、冯锡范、陈永华等进京编入旗下,明朝后裔鲁王世子朱桓、泸溪王朱慈火广等及台湾其他官员安插在直隶、河南。郑克进京后被封为公爵;刘国轩则因率先倡议投诚,任为天津总兵官。在妥善安排归降人员的同时,施琅在台湾也采取了安民措施。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来到台湾,颁布谕台湾安民告示,提出“土地既入版图,则人民皆属赤子,保义抚绥,倍常加意”。又严束部队,不许扰民。为安定民心,施琅还亲往郑成功之庙焚香祭祀,称其为“开台烈祖”。台湾全局于是安定如常。

    在平定台湾郑氏之后,清廷内部对于如何处置台湾这个岛屿发生过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彻底放弃台湾,迁其人,弃其地,而以兵力驻防澎湖。施琅则力主坚守台湾。他的数次上疏陈述利害,认为台湾“虽为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具有巨大的军事意义;再则经多年开发,岛上已“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再进行大规模移民必定造成动荡不安、而荷兰人一直在垂涎台湾,一旦被其占据,必定酿成大祸。出于这些理由,施琅建议留守台湾,设兵一万驻防,官兵三年更换。

    康熙帝极重视施琅的建议,先交议正王大臣审议,又向大学士李、王熙等咨询,议政王大臣和大学士李等都赞成施琅的方案。为慎重起见,康熙帝再命大学士同议政王大臣和九卿复议,仍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于是清廷最后做出决定,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设巡道一员管辖,府辖三县,台湾、凤山、诸罗。设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8000人,分为水陆八营。澎湖设副将一员,兵2000人,分为二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清朝驻台湾的第一批文武官员全部就职。

    水师提督施琅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起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的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平定福建,施琅跟随芝龙投降。随从大军去征讨广东,平定顺德、东莞、三水、新宁各县。郑芝龙归附京师,其子郑成功逃窜并占据了海岛,成功招施琅回去,施琅不肯听从。成功拘捕了施琅,同时囚禁了他的家属。施琅用计才得以逃脱,但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及子侄都为成功所杀。十三年(1656年),施琅随从定远大将军世子济度在福州打败郑成功,清廷授他为同安副将。十六年(1659年),成功占据台湾后,清廷提升他为同安总兵。

    康熙元年,施琅升为水师提督。这时郑成功已经去世,其子郑锦率众想入犯海澄,施琅派遣守备汪明等率领水军到海门抵御,斩杀了郑军将领林维,缴获了战船、军械。不多久,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等攻克厦门,敌方震惊溃败,施琅招募荷兰国水兵,用夹板船前去拦腰攻击,斩首级一千多,再乘胜攻取浯屿、金门二岛。叙录战功,施琅加右都督。三年,加为靖海将军。

    康熙七年,施琅秘密向清廷奏述郑锦在海上负隅顽抗,应该迅速去进攻他们。康熙召施琅到京师,亲自向他询问计谋策略,施琅说:“贼兵不满几万,战船不过几百,郑锦智勇全无。如果先攻取澎湖来掐住他们的咽喉,贼势立即会减损;如果他们再依仗地形险固顽抗,那么就派重兵停泊在台湾港口,然后另以奇兵分路袭击南路打狗港及北路文港海翁堀。敌兵分散力量就薄弱了,聚合则势态就穷蹙,台湾数着日子就可平定了。”这事下部讨论,没有按施琅的奏章去实行。因裁减水师提督,清廷授施琅为内大臣,隶属镶黄旗汉军。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锦死,其子郑克塽年幼,将领中由刘国轩、冯锡范管事。清内阁学士李光地奏报台湾可以攻取的情况,因此向上推荐施琅,说他熟悉海上事务,康熙再次授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嘱咐他伺机发兵前去攻取。施琅到军中,上疏说:“贼船长久停泊在澎湖,全力固守着。冬春之际,飓风时有发生,我方战船难以迅速过洋。我现在训练教习水师,又派间谍去交通我以前的部属,使他们作为内应。待到风候适宜时进攻,可以获得全胜。”二十一年(1682年),给事中孙蕙上疏说应该缓征台湾。七月,有彗星出现,户部尚书梁清标再对此事发表意见,朝廷下诏暂缓进剿。施琅上疏说:“我已挑选水师精兵二万人、战船三百艘,足以攻破消灭海贼。请求催促督抚办理粮饷事,只要遇到对我们有利的风候,就可以发兵启行,同时请调陆路官兵协助进剿。”清廷下诏表示听从他的意见。

第260章 清朝(14)() 
光显寺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从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草屿,乘着南风行使并停泊到八罩。刘国轩盘踞在澎湖,沿岸筑起短墙,购置了腰铳,环围有二十多里作为壁垒。施琅派遣游击蓝理用鸟船进攻,敌舰乘涨潮从四面涌合。施琅乘着楼船突入贼阵,被流箭射伤了眼睛,血从帕巾溢出,但他督战毫不退却。总兵吴英接替了他,斩首级3000,攻克了虎井,桶盘二岛屿。紧接着施琅将100艘战船分列东西二路,派总兵陈蟒、魏明、董义、康玉率兵往东指向鸡笼峪、四角山,往西指向牛心湾,以分散敌人兵力。施琅亲自督领56艘船分成八队,以80艘船紧跟其后,扬帆直驰进去。敌方倾巢出来拒战,总兵林贤、朱天贵先入战阵,朱天贵战死。将士们从正中奋勇出击,从辰时战到申时,焚烧敌舰一百多艘,溺死的敌兵不计其数,终于攻下了澎湖,刘国轩逃回台湾。郑克塽大为惊恐,遣派使者到施琅军前乞降。施琅上疏奏陈,康熙允许接纳郑氏。八月,施琅统领军兵进入鹿耳门,到台湾。郑克塽率领属下剃了头发,跪迎于水岸,缴出延平王金印。台湾平定,从海道向朝廷报捷。奏疏传到京师,正值中秋佳节,康熙赋诗表彰施琅的功勋,再次授他为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永不废弃,还赐予御用袍服及其他衣服物品。施琅上疏推辞所封侯爵,请求按内大臣的样子赐予花翎,部里讨论说没有这样的先例,康熙命令不要推解,并遵照他的请求赐予花翎。

    清廷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及施琅商论攻下台湾后如何妥善处理有关遗留问题。有人提出应该迁移那里的人民,放弃那里的土地,施琅上疏说:“明末在金门设澎水标,从军地戍防地直到澎湖为止。台湾原来就属于中央教化不到的地方。土番杂处,没有划入版图。然而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偷偷去那里生活聚集,已不下一万多人。郑芝龙为海盗时,占氢台湾作为巢穴。到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明朝安抚,将台湾借与荷兰红毛鬼,作为互市的地方,红毛联结土番,招纳内地百姓,渐渐形成了边患。到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盘踞了这块土地,纠集亡命之徙,毒害海疆。成功传到其孙郑克塽,总共已有几十年了。一旦收复土地归回朝廷,妥善处理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