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对这阿罗那顺也多多少少有这么一些了解,再加上这一路而来的听闻与传言,虽说自从辞别了秣底补罗国国王之后,这一路依旧相安无事,但是也都加强了警戒,多了甚多之警觉。

    王玄策带着大唐使团,走了又是一些时日,就到了这瞿毗霜那国。此国的国王纳拉温德,是一个虔诚的婆罗门教徒,因为曾经被阿罗那顺征服过,故而已经早早的上表称臣,祝贺这阿罗那顺荣登大宝。

    按照应有的礼节,入了这王城之后,他们就被迎入了驿馆之中暂时安歇,静候国王的接见。可是自从入了这驿馆之后,王玄策等人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不仅没有先前那些国家的热情,更没有对大唐使节的殷切期待。多的则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待遇更如普通的商贾一般,仅仅只有这一般的饮食供应。

    虽说如此,但是王玄策依旧让众人忍下这股怨言。在以后的几日,多次递交国书,准备拜见纳拉温德国王,但是每次总让其心灰意冷。得不到召见。故而也只能够无奈的带着众人,离开了这瞿毗霜那国的王城,向着下一个国家走去……

    当驿馆的官员,将大唐使节离开的事情。报告给了纳拉温德国王之后,他也就紧紧的只有一句无奈的话语:“罢了,罢了,县官不如现管呀,毕竟这阿罗那顺继承了王位,我等小国寡民,没有他的旨意,怎敢接待这等上国使臣呢,走了也好!”

    这也是王玄策等人出使列国第一次碰壁,第一次见不到这个国家之国王,但是面对目前五印度的局势,他们也多多少少理解这纳拉温德国王的心思。

    “大哥,这算什么事呀,我堂堂大唐国使节,就这样被一小国给拒绝了!”周曾骑着马,怒气冲冲的对他们说道。

    “多读读春秋战国之历史,这小国寡民,自然是没有太大的发言权!”陈茂材也很是无奈的对着周曾回复到。

    “这话怎么说”只听一向只看他们笑话的小六,终于插上了一句话。

    陈茂材看了一下颇有诚恳意味的小六,于是就对他解释道:“这春秋战国之列国的关系,自然逃脱不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主宰。其他的什么申,蔡,虢,代等一众小国,均是在大国的依附之下,在夹缝中生存。而此时的五印度之列国关系也是如此。虽说咱们和这瞿毗霜那国纳拉温德国王,在无遮大会上有过一面之缘。但是了解到其国之历史,就已经知晓一切。当年正是被阿罗那顺给平定的,那叫一个残呀,杀人无数,血流成河。纳拉温德国王愣是被这么一幕给惊呆了,为了国之百姓,只能无奈的束手就擒,出城投降。而如今这阿罗那顺又继承了大统,他怎敢背叛于他呢?”

    但听这颇为入神的小六听这样说道:“也就是说这新国王阿罗,什么,阿罗那顺他不待见我们是吧……”

    “大概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但是也不敢肯定。虽说这戒日王已经殁了多时,咱们仅仅就是一外国使节,面对如此嘈杂的国事,照理说这瞿毗霜那国国王,不应该这么快的得到这阿罗那顺不待见咱们的旨意。要是那样,就不应该让咱们进城。既然能让咱们在驿馆之中安歇,说明他也甚是矛盾,接见还是不接见?还是大哥明智,与其让这国王艰难抉择,不如主动离开,也好让他给阿罗那顺有一个交代!”陈茂材随口就说出了纳拉温德国王以及王玄策的心思。

    到此时,一众大唐的勇士也才明白了过来,这样也好,于是都赞同的点了点头,继续朝着下一个国家走去……

    瞿毗霜那国:大唐西域记记载的五印度古国之一。

    (本章完)

第163章 用奸计使团被拒 理思路使命不改(上)() 
    一向走在队伍前头的王玄策,听闻陈茂材的分析之后,感觉还是这小子最了解自己,于是就微微一笑道:“茂材的分析也正是我内心之所想。面对如此的情况不明,咱们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只要秉承外交使节的使命与本分,即使国王不曾相见,也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问题,请大家放心就好!

    当然,也请大家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了解与尊重沿途各国之风俗。再次重申和大家的约法四章:一不能骚扰沿途之百姓,二不能损害当地之风俗,三不能缠搅当地的事物,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补充所需物资。”王玄策的语调也从刚开始的轻松,变成了现在的义正辞严。

    于是,众人异口同声的回复到“唯”。

    “好,既如此,就有劳茂材,给大家伙再讲解讲解下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吧”王玄策带着甚是关切的话语,对大家说道。

    只见这陈茂材依旧从马背上的布袋中,摸出了已经被翻看了无数遍的《大唐西域记》,端端正正,仔仔细细的,翻到了即将到达的那个国家垩醯掣呾逻国。

    带着稍稍沉重的心情,给他们解说到:“此国,方圆三千来里,大都城也有二十来里见方,国都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国内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等作物,因国土一半都在山区之中,故而多山泉,因为信奉佛教,僧徒所以有一千多人,不过国内信奉婆罗门教的,也甚多!”

    “既如此,大家不仅要遵从佛教之礼仪,也要遵循婆罗门教之章程。特别是见到四种姓之外的贱民,即使这些贱民遇到了危险,我等只能秉承善念好严相劝,万望可以结束屠戮,而不能强力阻拦。大家是否知晓”王玄策又一次带着甚多的谨慎,向大家说起。

    “唯”又是一次标准的回答。一行人,策马向前,往这东南方前行了数日之后,就到了这垩醯掣呾逻国……

    到了王城脚下,众人经过这细细一打量,发现果然是易守难攻。

    城墙不仅依山而建,而且前面一条蜿蜒而过的河流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同时城墙还采用砖石构建,高约四五丈,阔约两三丈。

    唯一通往城中的入口就是这正面之城门。依往例,周曾到了这城门口,拜会了守城官员,就说明了他们的来意:“我等均是大唐国,派往五印度拜会曷利沙国国王之使节,途径贵国,自然是要拜会贵国的大王,劳烦通禀一下。”

    听闻周曾这一番说明,这守城官员也甚是欢喜的对他说道:“大王有旨,如果大唐国使节前来拜会,自当以礼相待。只是近来大王身体有恙,不便见客,故而你们在我王城驿馆安歇之后,礼应前往曷利沙国拜会大王!”说着,就是深深一礼。听闻此言的周曾,也是颇为有礼的回了一礼。

    不过,转身之后,则是无奈的一笑,带着几分失落与丧气,给王玄策等人说明了这一切。

    其实这垩醯掣呾逻国的情况,和瞿毗霜那国一样。都是曾经被阿罗那顺征服的国家,面对这易守难攻之王城,当时的国王采取了死守的措施。但是万万想不到的则是,阿罗那顺竟然用瘟疫破了此城。

    以至于百姓兵士死亡大半,最后国王不得开门投降,想到此处,现如今的国王拉哈德依旧是心有余悸。听闻这阿罗那顺继承王位之后,也赶忙上表称臣,丝毫不敢有分毫违背他的意思。

    再加上这大唐国的使节,原本之目的,则是拜会戒日王;所以,为了两头都不得罪,只能够出此下策:不见,毕竟要比见好一些。

    “既如此,那我等就穿城而过,直接去往下一个国家得了。下一个国家正是这阿罗那顺的封国,我就不信了,他依旧不待见咋咱们”火爆脾气的周曾,看着不说话的众人,急不可耐的蹦出了这样的话语……

    “对,既如此,我等就依周曾所言,穿城而过吧,去往毗罗删那国!”王玄策转念一想,随着周曾的话语给予他了肯定的支持。

    “大哥且慢”说着,陈茂材就拉住了王玄策的马缰绳接着说道:“我总感觉这势头不对呀,虽说我等已经更改了目的,前去拜会这曷利沙国的新国王阿罗那顺。虽说这两个国家先前被这阿罗那顺征服过,但是国王也不应该如此胆小怕事呀,是不是我们的分析有误!”

    “你所言甚是,这也是我考虑过的事情。这几日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可是我们又能怎样呢?这两国之国王均不肯相见,定是被某种势力要挟,或者操控罢了。我们身为大唐使节,背负的是大唐使命,即使遇到一些危险,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两国远隔万里,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即使不以礼相待,也不能怎么着我们。退一万步讲,如若真想驱逐我们,也得等我们把这些国家,走上这么一遍才能知晓。”王玄策带着宽慰的话语给陈茂材说道。

    王玄策的这个想法的确是合情合理的,作为使节毕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况且还在异国他乡,权利毕竟有限;只要方向不错,一切都不应该像他们想象的这么糟糕……

    但见这陈茂材,听此一说,脑海为之一闪,就慷锵有力的说到:“既如此,那我们就跟随大哥的脚步,上刀山下火海,兄弟我在所不惜!”

    “出发”随着周曾一声响亮的声音。

    大唐使团三十余人个个精神抖擞,器宇轩昂;一百匹上等青海骢也是膘肥体健,威武雄壮。就这样跨城而去,朝着阿罗那顺的封过,朝着普拉摩和普拉德兄弟二人镇守的国家健步走去。

    历史的痕迹会向着那个方向发展,王玄策等人能够平安见到这曷利沙国新的主宰阿罗那顺吗?他的两个儿子普拉摩普拉德,又准备怎样接待王玄策等人呢?出使的天平是倾向了王玄策还是阿罗那顺呢?跟着文字往下看……

    小知识:垩醯掣呾逻国,五印度古国之一;后文,王玄策提兵攻入的国家。

    (本章完)

第164章 用奸计使团被拒 理思路使命不改(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句谚语。

    的确经常在河边走过,哪有鞋子不沾泥带水的呢?这不仅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的道理,更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来说只是外因。

    但是,内因也影响这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认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也不能以常在河边走,作为自己鞋子湿了的借口。

    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完全可以做到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

    可是,这一切,对身在毗罗删那国的普拉摩普拉德兄弟来说。他们不仅没有秉承正确的婆罗门教之教义,更跟随自己尖酸刻薄的母亲,养成了狂妄自大的习惯。所以,他们自然就保证不了本心,鞋子也自然就会湿掉……

    他们兄弟二人,自从回到这毗罗删那国的王城之后,就获知了王玄策已经率领这大唐使团,从这秣底补罗国离开。

    故而就派遣了亲信,快马加鞭前往这瞿毗霜那国以及垩醯掣呾逻国。告诉这两国之国王不可接待这大唐国使节,于是也就有了王玄策等人,被这两国国王拒绝接见的一幕。

    这两国的国王,当接到这现任的毗罗删那国国王,就阿罗那顺的二儿子普拉德的书信之时,就深感诧异:为何这阿罗那顺不下发旨意,反倒是他的儿子来了书信说明此事呢?

    虽说他们一时也搞不明白,但是这儿子背后定是站着老子;故而也不敢违背他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