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见这武媚娘,看了一眼依旧在熟睡的李显之后,抬起头微微的对李治一笑。

    “对了,媚娘,朕刚才看你一直在看着咱们的孩儿们发呆,你是在想什么的呢?”因为,在他入了这立政殿宫门之后,就发现了晒着太阳的媚娘,一直看着孩子们发呆,于是就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听闻陛下如此之问,媚娘依旧展现出这种伉俪情深的感觉。微笑着对他回到:“刚才在想佛陀之事呢?”

    “哦,什么佛陀之事?是好事吗?说来给朕听听”这李治,也容不得媚娘继续说下去,就赶忙抢先,一连追问着。

    看着如此心急的李治,武媚娘就摇这摇床回到:“臣妾刚才是在想,按照太医所述,这次臣妾诞下哲儿,已经过了预产期有半月之多,按照先前的惯例来说,也是凶多吉少。这次我们能够母子平安,臣妾感觉完全是因为陛下的志诚之心,打动了玄奘法师,让玄奘法师诚心在佛前帮我们母子祈福,才能够得到这佛陀之庇佑。”

    此时的武媚娘,面对佛陀的又一次庇佑,又一次帮她达成心愿,已经不由自主的对佛陀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情与向往。每次,在她最为难的时候,只要诚心礼拜,佛陀总能够帮她达成愿望,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巧合,更多的则是一种能力的向往,与自身调节的使然。

    听得她的这番谄媚之词,李治顿感受用了不少。随即就回到:“对呀,看来这佛陀也是庇佑我大唐的吗,在那次赠送袈裟之事上,我和媚娘话和玄奘法师有一个约定呢?媚娘忘了吗?”

    “没有,臣妾怎敢忘记这样的约定呢,待安全诞下皇嗣之后,要到这大慈恩寺诚心感谢玄奘法师。”武媚娘实心实意的回复到。

    “对,既然媚娘这段精气神已经好了很多,不如,咱们择一吉日,前往这大慈恩寺,感谢玄奘法师一番,再礼敬一下佛陀,你看如何?”李治向来很是尊敬这武媚娘,在这后宫之中的所有事情,尽数都会征求她的意见,这不,这次依旧不例外……

    听得陛下如此之说。这武媚娘自然是颇为欣喜。其实,在他心中早已有了这种想法,如若自己主动提出此事,虽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若能够让陛下主动提及,不仅能够增加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更能牢牢的拴住这李治的心。这么多年过来,她向来就是如此,所有的事情,均是起一个引子,让李治主动提起。而她则欣然的允诺。

    于是,经过这一番商议,二人决定在两日之后,腊月十八日;轻车简从的前去这大慈恩寺,再来礼敬佛陀一番……

    编者说:接下来的礼佛之事,又会引出什么样的引子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第301章 慈恩寺夫妇还愿 陋禅堂议请舍利(上)() 
    转眼间,这时间就来到了这两日之后的腊月十八,介于在腊月期间,不少置办年货的百姓,早已让朱雀大街的人流量数倍增加。为了规避因为封路而带来的百姓怨恨。所以,这武媚娘和高宗李治,就带着几十个侍卫,载着不少金银玉帛等赏赐之物,出了这承天门之后,从辅路,来到了这晋昌坊的大慈恩寺。

    此时的大慈恩寺内,因为早已得到陛下和武皇后将亲来前来礼佛之事的玄奘法师,已经随着王玄策,和周陈二人,以及一众沙门在刺骨的寒风中,凛冽的等候着。

    当銮驾停稳之后,高宗李治依旧和以前一样,待自己下车之后,伸出手,亲自扶下了武皇后。看着他们已经下了銮驾,这玄奘法师与王玄策赶忙引着众人,行了一跪拜之礼。

    一阵寒风袭来,下车之后的李治与武皇后,虽然披着一件狐皮大氅,但是也不由自主的缩了一下脖子到:“这腊月的天,的确冷的紧呀,大师与爱卿,不必多礼,快快平身。”

    虽说,寒风凛冽,但是这一句话,顿时就暖了众人的心。于是,一番寒暄之后,这玄奘法师,就将高宗李治和武皇后引入了这大慈恩寺内。细致的一番观瞻之后,玄奘法师,就又将他们引入了这大雄宝殿之中。

    和往常一样,依旧是李治率先撵起三炷清香,诚心礼敬之后;接着武皇后,也拈其三炷清香,一番礼敬的同时,又恭恭敬敬的行了这跪拜之礼。

    每当武媚娘望着慈眉善目的佛陀,端坐莲花台,俯视芸芸众生之时,她的心境顿时就坦然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那些年,经过在感业寺的耳濡目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年经历的很多事情,只要在佛前许下心愿,佛陀也都帮其完成,故而心存善念,胸怀一个感恩之心。

    待其礼敬完毕之后,李治随即又伸手扶了一把准备起身的武媚娘。面带笑意的对玄奘法师说道:“这次,媚娘能够平安的诞下皇嗣,全仰仗了法师的一片志诚之心;这份志诚之心,不仅仅是保佑了她们母子平安,更多的则是维护了咱们大唐皇室的兴盛;换言之,为国家之社稷的传承,法师居功至伟。”

    但见这玄奘法师,深施一礼之后,赶忙回到:“陛下过奖了,老僧作为一沙门,能为陛下和娘娘分忧,也是分内之事。这次陛下和娘娘能够轻车简从,来到这大慈恩慈,不仅让老僧倍感荣幸,更是让长安城之百姓欢欣不少。只有内廷安,朝廷才会安,家国更会安;家国安,百姓则安然乐居,国家则会兴旺发达。陛下和娘娘能如此为百姓考虑,老曾怎敢不为陛下分忧呢!”

    看玄奘法师如此之谦虚,二人也是相视一笑,面带笑意。在李治的示意之下,只见武媚娘这样说道:“媚娘这次与陛下前来礼佛,正是为了答谢法师的大恩。所以,这一百匹帛就当做我们敬献的香油钱,请法师代替佛陀收下我二人之心意。”

    看武皇后如此之说,玄奘法师随即又回到:“娘娘洪福齐天,自有天佑,既如此,那老僧就感谢陛下与娘娘的一番美意。”话语之后,就躬身施了一礼。

    接着一番寒暄与观瞻之后,玄奘法师就将他们二位引入了这禅堂之中,举行了一番茶叙。

    但见在玄奘法师不大的禅堂之中,摆设布局依旧如先前一样,沿墙均是盛放经书的架子,在这正北山墙的正中则是一佛龛,是他日常礼佛之用。而在这禅堂正中则是一四方桌。桌子之上,李世民特赐的宫廷茶具一套,将这禅堂装点得朴素而简单。

    入了这禅房之后,但听这李治这样说道:“法师这禅堂,虽然不大,但是却清静的紧呀。”

    “是呀,处处都洋溢着古朴典雅的气息”武皇后随着李治的话语说道。

    “陛下和娘娘过奖了,老僧已经是半截入土之人了,随着老僧这一生之追求的完成,心态也释然了不少,余下的弘法布道,将佛法继续发扬光大之事,也只能够寄托于后来人身上了,所以呀,也只能寻求这一抹清静,不问世事,安度晚年吧。”玄奘法师这样的回复到。

    其实,玄奘法师心态的变换,正是因为其弟子辩机和尚之事。当年辩机和尚事发之时,王玄策正在这五印度纵横驰骋,再后来随着他们之间交情的日深,这玄奘法师也将此事说给了王玄策。王玄策也才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当年为了弘法布道,正是因为这辩机和尚聪慧多才,深得玄奘法师的器重。再加自从李世民礼遇佛教之后,上行下效,这佛教自然就在这公卿大夫,帝国重臣之间日已传开,而这高阳公主作为李世民的爱女,自从下嫁于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之后,婚姻生活一直不甚幸福。

    再加上当时房玄龄二子房遗爱与房遗直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过节。为了这梁国公的爵位继承问题,高阳公主就怂恿房遗爱与其兄,斗来斗去;后来,太宗知道此事,就为之大怒。渐渐的高阳公主也就失去了太宗之崇信。

    再后来高阳公主,看太宗崇尚佛学,于是就为了讨好父皇,也开始了学习佛学之事。而高阳公主不经意间的寻觅到了这辩机和尚,于是就一直与他探求佛法。

    再后来,因为这房玄龄的辞世,这房家的权利斗争自然就进入了白热化的地步,再加上牵扯到皇室,故而李世民也就从中找了一个借口,以杀害这辩机和尚与高阳公主侍女数十人结束。而这辩机和尚正是李世民为了保全曾经的知己,安抚好尚在的帝国重臣,让他们安度晚年的牺牲品!

    从此以后,这玄奘法师更深层次的体验了这权利斗争的恶果,自从高宗继位之后,已经辞谢了这大小朝会尽数参加的惯例。并且也很少进宫,仅仅只是在有关紧之事的时候,才会入宫前去诉说这一切。算下来,自从这大雁塔建成之后,这玄奘法师已经有四年的时间而未曾再步入这大兴宫了……

    所以,他才有了这样对李治以及武媚娘的一番言语,以祈求他们少说这事关朝廷之事,多说这佛教兴盛之语。

    接下来,李治与武媚娘会怎么说呢?请看下回……

    编者说:辩机和尚,一个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关于辩机和尚之事,历史上疑点与矛盾重重~不过,以他对佛法的研究,我想应该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本章完)

第302章 慈恩寺夫妇还愿 陋禅堂议请舍利(下)() 
    “大师,对咱们大唐佛教之兴盛,居功至伟,操劳一生,是该享受这份宁静了”王玄策因为早已知晓法师之心意,于是随着他的话语就脱口而出。

    “是呀,爱卿所言甚是,既如此,那咱们就坐下来,有请玄奘法师为咱们亲自,煮上这一壶香茗,细细聊上一番如何。”李治随即面带欣喜的对他们三人说道。

    “如此甚好”武媚娘依旧这样应承这李治。

    于是这四人,相识一看之后,李治随即就大气磅礴的面南而坐,坐上了这上位:“你们,也都尽数安坐吧,不必拘泥于太多的礼数。”

    而这玄奘法师,礼请武皇后文雅落座、座于李治的左手边,面东而作。而自己则按照应有的顺序,谦卑的落坐在李治的右手边,面西而作。

    同时又礼请王玄策恭恭敬敬的落坐于李治的对面,面北而座。

    随着众人的尽数落座,在玄奘法师娴熟动作的操作之下;不一会,一壶清香四溢的渭南黑茶,就被三煮三沸完毕。在他细细的将红褐色的茶汤,斟入各位面前的素色茶盏之后,敬请各位暂且先品上这么一口。随着一盏香茗的下肚,众人也都开始了应有的谈话……

    只见这李治依旧用九五之尊的心态自居,开口说道:“我大唐自高祖开国以来,崇尚道教;自从法师归唐以后,先帝亦是佛道各半,当时朕居春宫之时,亦观瞻了法师归唐之盛世。自此以后,佛教在法师的带动之下,在咱们大唐日渐兴盛,本着教化人心,教人向善的目的,以至于已经兴盛了十余年。朕也在法师的带动之感,为报母恩;而在宫外修建了这座大慈恩慈,而在宫内则修建了这供奉佛牙舍利之佛塔。”

    随即其话风一转,就注视着王玄策道:“归根到底这佛牙舍利,还得感谢王长史以及戒贤法师,正是因为长史这第二次出使五印度,才有了这戒贤法师将这佛牙舍利传入我大唐,以庇佑万民。”

    “陛下过奖了,玄奘法师以及五印度的高僧大德,时常诉说,佛教圣物,传向哪里,哪里就会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