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着清脆的山林,伴随着泉水叮咚,感受着微风的轻抚,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没多久就到达了这小石岭的山顶之上。这小石岭的海拔也不算太高,大概也就百十来丈。

    在这山顶之上有一块巨大的平地,当然,这今日观瞻的佛影寺就在这块平地之上建造。只见这座佛寺颇为独特,他不同于大唐的佛寺以砖木建造,也不同于五印度的大部分佛寺以阿育王塔为主。这佛影寺,远远望去,不仅殿堂高大,并且楼阁重重。且就地取材,均为这山顶的石头堆积而成。房舍也均是普通的民居样式,仅仅在这山门之外,佛影寺三个梵文鎏金大字,伴随着门前高大粗壮的松柏,以及石头围砌的院墙,显得别具特色,别有一格。

    编写者说:小石岭,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乌苌国重要军事重镇,一般不对平民开放,但上面有佛影窟很是著名,故,有此一节~

    (本章完)

第360章 周曾顿感被监视 玄策礼敬佛影寺(下)() 
    一阵微风拂过,不少老去的树叶,轻轻的飘下,显示出甚多的禅意与韵味。在王玄策的带领之下,众人也都尽数下马,将这一匹匹健硕的青海骢,随手就系在了这寺院门外的一片拴马桩上。

    站在这千年古刹之前,王玄策端端正正的理了理衣冠,示意周曾,前去敲开这佛影寺的山门。这些年周曾,已经远远脱离了当时的粗俗与暴戾,随着他们走向这山门,待其正准备敲响这山门之时。只见一个年轻的沙弥,随手就打开了这厚实的山门,引得周曾也是一愣。

    只见这沙弥,面带笑意的跨出这门槛之后,拱手施了一礼之后,道:“列位可是来自大唐国的使节”

    “我等正是来自大唐国的使节,今日到访贵寺正是为了观瞻这佛影遗迹,还劳小师父通禀一声”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还了一礼之后,面容和善的说道。

    “不用通禀了,列位请进,我师父和各位师兄,正在这大雄宝殿门口恭迎列位”年轻沙弥随即欠身失了一礼,随手做了一个迎请的动作。

    “多谢小师父”王玄策话语之间就引着众人入了这辩经寺的山门。

    进了这辩经寺之后,他们也深深地发现,这座寺庙不仅这房舍为石头建造,连着地板,香炉均是石头凿刻而成,仅仅在不多的泥土上,留存着部分高大的松柏,虽说这寺院庞大,但是僧人不多;经管如此,整体看起来依旧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丝毫没有这破败的迹象。

    随着年轻沙弥的引路,众人就来到了这大雄宝殿的门口,只见一个六十来岁的僧人,慈祥与深邃的面容之上,留着一份泛着白色的胡须,一件浆洗了多次的袈裟披于身上,虽然不是很新,但是也算干净得体。看着王玄策等人走近,就赶忙带着三个中年僧侣迎了上来,双手合十的施了一礼:“老僧辩经寺寺主圆融,带领我寺所有僧众,见过大唐国王长史”

    “多谢大师的盛情相接,王玄策带领大唐使团所有使节,向大师还礼”随即,众人,在王玄策的带领之下,就恭恭敬敬的双手合十,深施一礼,以感谢对圆融法师的谢意。

    众人在一番寒暄之后,就被圆融法师引入了这大雄宝殿之中。进了这大雄宝殿,王玄策随着周陈二人,才发现这座寺庙与先前见到的明显不同。在其他寺庙,正殿佛陀的塑像不是鎏金,就是纯金,或者为上等的白玉做成。

    而这里正殿的佛陀塑像,则为一尊普通的石头雕刻而成,不仅没有高大威猛之像,反倒是与先前见过的正殿佛陀像比起来倒是寒颤了不少;并且这塑像也仅仅只有半丈来高。

    在这正殿之中,除了这一尊石制佛陀塑像,伴随的就是一些一尺或者半尺的小型塑像,零零散散的点缀在这尊主像的旁边石基上。在这佛像外围就是一个不大的木鱼,以及一个口径半尺大的紫金钵盂,除此之外就是地面上十几个龙须草制成的简单坐垫,以及佛陀塑像面前几案上防止的一个石制香炉。虽说简陋,但是细细的观瞻上去,这所有佛像均是一尘不染。

    仔细揣摩这尊塑像,虽说不是很大,与这高大的大殿很不协调,但是足矣展现他的思想,与俯视芸芸众生的善念。这份善念是先前礼敬过的所有寺庙均不曾感悟到,也不曾遇到的。

    王玄策随即带着宽敞的心境,恭恭敬敬的拈起了三炷清香。按照往例,诚心礼敬之后,就将这三炷清香,轻轻的插在这几案之上的石制香炉中。然后端端正正的跪在这龙须草的垫子上,拜了三拜。紧接着,自然是周陈等人的诚心礼敬。当然,在这每人礼敬的过程之中,他的两个徒弟,都会会敲打一下木鱼与紫金钵盂。以展示这佛教应有的礼节……

    待众人礼敬完毕之后,这圆融法师就将他们引出了这大雄宝殿。首先观瞻的就是这大雄宝殿西南侧的一处山涧。虽说这小石岭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佛寺则是占据这小石岭的制高点。来到这观景亭之上,伴随着清脆的松柏与高大的菩提树,不仅可以欣赏这泉水叮咚,更可以俯视这整个毗舍离城。

    “各位使节请看,站在我们现在这位置,首先遥望远方,则是我乌苌国繁华的都城毗舍离城”圆融法师随手就指向了远方……

    随着法师手指的方向望去,众人也是不由自主的迸发出了这惊讶的表情。随着这百十来丈的落差,再加上这晴好的天气,只见这毗舍离城可以尽收眼底,完整的城墙,川流不息的商贩,来来往往的人群,显示出了无尽的繁华与富庶。

    待众人观瞻一番之后,这圆融法师,随即又将他们引入了这而旁边的一处观景台,在这处观景台旁边,则有不少的大石头,这些石头之上,都被摩挲的异常光亮。只听圆融法师这样说道:“各位使节请看,在理俯视下去,不仅可以看到这条环境优美的山涧,更可以听到这轰轰隆隆的水声,以是不是的鸟叫声,甚是清静自然,可以求得静心一片”。

    随着法师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这条深涧,不仅犹如斧劈一般陡峭,更沿着一条小溪,有一条银白色的瀑布飞流而下,在这崖壁之上,零零散散点缀的一些绿色植物,以及时不时蹦跶出来的小动物,更是赋予了这里甚多的灵动之感……

    “法师,你们这佛影寺可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呀,如此俊美之环境,在我等游历咱们五印度之时,可是不多见呀”王玄策也是带着无尽的轻松之态对圆融法师他们说道。

    随着众人的一番观瞻之后。但见这陈茂材指着旁边的一些顶部甚是光亮的石头,对他们说道:“这些异常光亮的石头,莫非就是各位师父们参禅悟道的地方?”……

    (本章完)

第361章 圆融寺亲讲佛影 众使节丈量足迹(上)() 
    上回说到,陈茂材指着一些顶部光亮的石头,向圆融法师问起这是否是他们平时参禅悟道之所,圆融法师也是微微笑道:“正是如此,千百年来,虽说这佛教在我乌苌国起起落落,至今日,也已凋零的不成了样子,但是我这辩经寺向来都有僧人主持,这正是这么多年来,在这安静之处,感悟佛法真谛,修身养性所摩挲而成的。”

    当听闻法师如此答复的时候,众人也都肃然起敬,议论纷纷之中,均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就从师父们这一身袈裟之中,都足矣看出你们均是内外兼修之人”王玄策也是不无赞许的向他们说道。

    这一句话,听的圆融法师也是微微一笑道:“王长史何来此说?”

    “师父们这身袈裟应该也有很多年头了,虽说看起来已经比较旧,但是换洗的却很是干净,碾熨的甚是平整,在加上这些悟禅石,足矣看出来,大师们不仅注重内在的修身,更注重这外在形象,内外兼修丝毫不为过。”王玄策依旧夸奖到……

    “衣服,仅仅只是为了保暖而已,只要得体即可。”圆融法师欣喜的回复之后,接着话锋一转,又说道:“以前这石头并无名号,刚王长史将这石头赐名悟禅石,却是雅致的紧呀,既如此,那以后就唤做悟禅石好了。”一句话,说的众人也是颇为欣喜,乐呵呵的氛围,以及轻松的神态,始终映衬在众人心头。

    一番观瞻之后,众人就在这圆融法师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这佛影寺东边崖壁面前。只见这块崖壁的面积也就五丈见方,在正中的部分有一人多高,两尺来宽的洞**,在这洞穴两侧则有不少簪刻上去的佛龛。

    却见这圆融法师对他们介绍道:“这就是我佛影寺得名的由来,这里名唤佛影壁,而这佛影正在这中间的洞穴之中。算下来,这佛影至如今已有千年。在先前佛教在我乌苌国大兴之时,这里时常能够看到佛影,这佛影不仅栩栩如生,更容光焕发,犹如佛陀的真身一般,形态佳妙之极,仿佛真人在场一般。可惜的则是这些年来,随着佛教在我乌苌国的凋零,佛影并不是人人都能够看的见,即使偶尔有人能够看见,也是隐隐约约罢了。如若实心实意,真诚礼佛,并且在足矣感动佛陀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暂时看清楚佛影,但是并不能长久。”

    “这事情,我等也都深深理解,心诚则灵,只要心心相印,我想佛陀自会保佑”王玄策看着这众多的佛龛,也是不由得心生敬意的说道。

    “的确如此,老僧自从主政这佛影寺以来,也时常看到过几次,不过这佛影最清晰,最光亮的一次,则是当年玄奘法师游历到此之时,见到的那次佛影。当时老僧也是深感诧异,至今日依旧历历在目,当时不仅佛光普照,并且清晰的犹如真人一般。”圆融法师回味着当年的盛景,对他们解释到。

    “和玄奘法师在一起这么久,还未曾听他提起过此时”王玄策看了看周陈二人,于是转过脸去,对圆融法师说道。

    “玄奘法师,这种高僧大德,是我等常人所不能比拟的,他能够看到,也是理所当然”陈茂材随着他的话语,也是带着欣喜之情回话道。

    “不知法师,这佛影窟,可有什么来历吗”周曾带着虔诚之心,若有所思的向圆融法师问起此事。

    “周居士所问,也是老僧想给你们解释的,这佛影窟的来历也甚是精彩”只见也圆融法师顿了顿神之后,稍稍停顿一下,就接着给他们说道: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乌苌国,有一个勤劳的放牛之人,这人年纪也并不是太大,大概也就三十来岁,因为颇为勤劳与善于钻研,所以,他的牛儿也都长的膘肥体健,挤出的牛奶也甚是鲜美。因为牛奶的产量过大,后来他就研制出了乳酪,因为品质的甚佳,就成了百姓争相购买的物品,当然这样的美食,自然也会被官府知晓,后来就被作为宫廷的进贡食品。这放牛之人的日子也日渐好了很多”

    “可惜的则是,有一天,他带着刚刚制作好的乳酪,入宫进奉,恰好那一天大王心情不好,再加上他有失礼仪,就让大王很是恼火,狠狠的责骂了他一番,自此以后,这放牛之心,就心怀怨恨。最后他就想了一个方法,用这些年挣来的所有金钱,购买了鲜花,供养佛塔,并且发下誓愿:要变成一头啊恶龙,破坏国家之安定,让当时的乌苌国国将不国”

    “好恶毒的年头呀”周曾话音刚落之后,就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