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听这王玄策等人,齐声的答道:“愿”

    于是,这鸠摩利罗又爽快的说道:“既如此,那我就给你们讲讲这辩论的一些经过与结果。在刚开始之时,我们婆罗门教有众多的神,提倡任何人均可以成神,而这就造成了一种无序的状态,以至于让人们不知道该如何信奉神,信奉那个神。而佛教在当时仅仅只有一个神,那就是佛陀。当百姓信奉这佛教之后,发现这一神论与多神论更为简单方便与清晰。于是这佛教在百姓之间的基础就渐渐的多了起来。再后来,我婆罗门教的各位宗长,通过与佛教的辩经之后,发现这一神论的确有着不少的好处,于是就重新规整这婆罗门教的众神,以这梵天,湿婆,毗湿奴为这三大主神。在这次改革之后,我婆罗门教没多久,就又远胜于了这佛教。在最后,当佛教通过这辩经的方式,感觉这一神论过于单调之时,也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主张,进而有了菩萨,罗汉以及诸多佛等等。所以,这就是辩经带来的结果,换言之,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两种宗教互相依存,互相吸取经验与教训。只有找出了自身的弱点,加以改进,才会有浴火重生的那一天,否则则会一直没落下去,直至消亡!”

    听他这么一番辩解,王玄策等人也日渐回想着,遇到的各位高僧大德,均是对着鸠摩利罗佩服了很多,因此也不由自主的对这鸠摩利罗投来了赞许之情。但听着这王玄策接着又这样向他问到:“不知大师,对佛教在我大唐的发展如何看待?”

    只见这鸠摩利罗稍稍思索了一下,就随着他的话语说道:“我们五印度有这这样的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是呀,有一群小兔子,一直生活在丛林之中,这片丛林里不仅有老虎,还有狮子,总之有太多小兔子的天敌;因为世世代代受到欺压,因此这的兔王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引领这这些小兔子向其他的地方迁徙,走着走着,他们就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原,而这片草原,则没有一个天敌,因此,他们就在这里安逸的生活了下来。这个故事你可你们可曾听明白?”

    但见这周曾此时就接话到:“大师的意思是说,这佛教好比一只小兔子一般,在这五印度大地有这甚多相同的教派与对手,到了我大唐之后,则没有相同的教派,所以会佛光普照,兴旺发达吗?”

    鸠摩利罗会怎么回答呢?请看下节……

    (本章完)

第390章 王玄策细问佛舍利 鸠摩师诚心应作答(下)() 
    “哈哈,周将军这话很是直白,小僧正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五印度的甚多宗教均是源自这《吠陀经》,大部分的教义均是相同与想通的,所以通过这辩经,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这此消彼长,到头来,终归还会走到一起,成为一个教派。而在你们华夏大地则明显不同了,你们的儒教,道教,再加上这些年我们五印度流传过去的佛教,均是源自于不同的经典,讲述的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哲理,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干扰,并且你们大唐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像我们五印度,分崩离析,你们的这种统一,也必将促进佛教的发展,所以,你们尽可放心,佛教定会在你们大唐佛光普照”。这鸠摩利罗带着欣喜之情对他们这样说道。

    听得他的这番答复,再加上已经明了这佛教与婆罗门教之间的渊源,以及此消彼长的原因。王玄策也深深明了这一切,在大唐都是不具备的,所以,大唐为佛教提供了滋生的肥沃土壤。不由得就想到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礼敬这佛陀舍利,故而也想问问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就又一次向他请教到:“不知大师对着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佛陀舍利如何看待?实不相瞒,正是因为这佛教在我大唐日渐兴盛,我等这第三次出使贵国,正是为了礼敬这佛陀舍利,不曾想这佛指舍利与这佛顶骨舍利均消失不见。”

    “每一个宗教都有每一个宗教的圣物,这舍利子乃是佛陀圆寂之后,幻化出来的无坚不摧之圣物。作为异教徒,自然是不好评论这舍利子的愿力到底有多么强大。但是通过这些年,我对佛教的了解,这的确是一种可取的方式。毕竟任何一种宗教,均需要一个现实的载体,这种载体不仅能够增加人们对主神的感念力度,更可以增加这向善的本心。不管何种宗教,只要不是邪教都应该教化人心,教人向善。所以我感觉这件事情没有任何错误。虽说这佛陀舍利在你们前来之时,均消失不见,但是从心理角度分析,断然不会是某些人私藏起来,应该是通过一些秘密的方式,正流转到某一个地方,等待着供奉他的人出现。”

    听得他的这一番话语,王玄策也是为之一愣,随口有问到:“大师为何如此之说?”

    “这佛教圣物,信佛之人,自然是会勤勤恳恳的相待,就算不信佛了,但是面对如此坚硬的东西,目前来说也不可能将其破坏。佛家有一句谶语,就是这佛陀舍利向来不会蒙尘,只会向着佛法大兴的地方走去。既然这佛陀舍利在我五印度暂时不见,再加上王长史等人又在我们五印度寻觅多时,我想他有很大的可能会走向你们大唐。对了,同时再说明一点,这件事情,断然不会是我婆罗门教所谓,因为我们这种辩论方式,仅仅只是从哲学思想,从理论上来击倒对方,而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压,并且这一件或者两件佛教至宝,即使没有了,也不可能让佛教从根本上败北,所以请王长史尽管放宽心。我婆罗门教之弟子,对这种行为很是不齿。”但见这鸠摩利罗随口向他们说道。

    听得鸠摩利罗如此肯定的答复,再加上这王玄策对这位婆罗门教宗长的一番端详与认知,与陈茂材相识一看,只见这陈茂材也是点了点头。因此在他的脑海中也排除了这佛陀舍利被婆罗门教徒毁坏之念头,可是它又去了哪里呢?真的希望可以向鸠摩利罗阐述的这样,佛陀舍利正在朝着大唐的方向走去……

    “在未曾见到大师之前,我还在纳闷,像您这么一个争强好斗之人,为何在这鹿野寺仅仅只是打了一个摆,随即就离去,然后也再也曾经出现。今日听闻你这一番高论,再加上这细细的一番揣摩,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王玄策面带喜色的对鸠摩利罗说道。

    这一句话,顿时也让这鸠摩利罗产生了一份好奇之态:“哦,不知为何?愿听王长史告知个所以然?”

    “哈哈,正是因为大师并不是一争强好斗之人,仅仅只愿意从这理论上征服对方,看到这鹿野寺闭门谢绝,你已经明了了一个大概。其实这鹿野寺寺主行明法师也深知这一点,我等与其交谈之时,他也明白辩论不倒您,所以,才出此下策。”王玄策如实相告到。

    “这行明法师也是一得道的高僧,小僧对他的人品也是佩服的很呀,想当年虽说只与他有一面之缘,但是他的言谈举止,却让我铭记于心”鸠摩利罗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回想着刚才的谈话,再加上这鸠摩利罗不俗的言谈,感觉到他不仅对大唐的历史风俗颇为了解,并且对着五印度的各派高僧也很是清晰,于是就又一次好奇的问到:“不知大师,为何对着高僧大德,以及我大唐的风俗风貌如此了解呢?”

    “哈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应该是你们《孙子兵法》上面的话语吧,其实这句话很是正确。只有了解一个人,才能够知道这个人的弱点在哪里,只有对这个人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才知道在那个方面是他的不足之处,方可以一击必中。而这也是小僧这些年时常关注的事情。”鸠摩利罗答道。

    “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敌人呢,敌人产生的原因,不仅是没有看透世事,更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这些高僧大德尽数都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们之间只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仅仅只是因为在这两派的大义方面,有了隔阂,为了维护一派之权威,才有了这样的不得已之举罢了”

    听得如此深刻的话语,引得王玄策等人不住的点头称赞……

    不管任何事物,要想在某些地方得意长足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根基,而这个根基则是百姓的支持与拥戴。可惜的则是,自从鸠摩利罗开了这个引子开始之后,佛教在五印度大地之上,就再也没有出过像玄奘,像戒贤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随着一百多年后,商竭罗的出现,佛教彻底的在五印度大地之上,被婆罗门教吸收和发展成了印度教……

    虽说如此,但是佛教却在这中华大地之上开枝散叶,传到了日本,朝鲜,韩国等国,也有了自己应有的民众基础,进而成为了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

    (本章完)

第391章 第五十三:众人齐游吠舍厘 方丈一词自此来(上)() 
    随着谈话的深入,但听这王玄策这样向鸠摩利罗问到:“不知大师准备往那里去?”

    “实不相瞒,这些日子也闲来无事,准备去吠舍厘国云游一番”鸠摩利罗随着王玄策的话语,直接爽快的回复到。

    听闻这鸠摩利罗也是准备向去往这吠舍厘国王玄策则是宛然一笑道:“看来还真是巧,不曾想我们之间还有这等缘分。”

    “此话何解?”鸠摩利罗诧异的问到。

    “我等这次前来咱们五印度的目的,正是为了礼佛,下一站也是准备去往这吠舍厘国礼敬一番维摩诘居士的故居,并且瞻仰一番这吠舍厘国的的遗迹。既如此,那咱们不如就一路同行可好?”王玄策于是就向着鸠摩利罗发出了邀请……

    听闻这大唐国的使节,对自己这番盛情相约,只见这鸠摩利罗则是颇为欣喜的答复到:“既如此,那就多谢王长史的邀约与美意”

    经过这次谈论,周陈二人以及所有的大唐使团成员,都对这个婆罗门教僧人产生了不少敬意,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博学多才,更多的则是他的博大胸襟。看着天色已晚,再加上离下一个集镇还有很远的距离,于是所有人也都用了一些素食之后,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在这快松软的草坪之上,露营了一宿。

    朝气朝落,花谢花开,伴随着五印度湿润的气候,欣赏着沿途优美的风景,沐浴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行人就这样结伴而行。这一路,他们之间畅聊了很多很多,鸠摩利罗从王玄策这里又了解到了大唐更深层次的东西,而王玄策则通过这一婆罗门教著名宗长,了解到了很多五印度很久都未曾参透的问题。总之,气氛始终是这么的融洽与欢愉。

    因为对着五印度佛教的诸多了解,但听这鸠摩利罗说道:“这吠舍厘国目前基本上都是信奉我婆罗门教,虽说佛教遗迹甚多,但是都已经荒芜,甚至连一个僧人都没有,不过我可以给列位当向导?”

    听他这么一说,王玄策等人则是颇为欣喜道:“既如此,那就多谢大师了”

    “唉,客气啦,能够认识王长史也是小僧的荣幸。”鸠摩利罗则是面带喜色的对他们说道。

    于是,这一行人就这样又一次伴随着欢愉的氛围。没多少时日,他们就到了这吠舍厘国,来到了这吠舍厘国以前的王城遗址。

    望着这些断壁残垣,感触这曾经的一繁华伟岸之王城,触摸着历史的痕迹,王玄策也是百感交集:“唉,真是世事难料呀,曾经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