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如何说呢”王玄策带着甚多的疑惑,向他问到。

    “这乞丐之事你们忘了吗?玄会法师的话语你们忘了吗?自从遇到这乞丐之后,我都感觉其很不一般,而在这桑及多国也有这样一名乞丐,再加上这老国王深信佛教,以及玄会法师让我们一定要沿途拜访这佛国以及佛陀的遗迹,我想正是指向这桑及多国。”陈茂材若有所悟的对他们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也若有所悟,王玄策也茅塞顿开,随即快马加鞭的朝着桑及多国赶去。刚刚来到这桑及多国,就见这有一老丐正在这城门外五里之地迎候他们。

    看着王玄策等人的到来,随即走上前去,深施一礼到:“王长史,我大王正在王宫之中等候这你们?”

    果不出陈茂材所料,正如他所料的那样,王玄策一看是这么乞丐,也是一愣,因为以前见过,也太过于熟悉。随即就还了一礼道:“不知您是?”

    “我桑及多国乃是一小国,虽说如此,但是毕竟扼守这交通要道,各国密探亦是很多,为了政局的安稳,小的就在这城门外装成乞丐多年,统领我桑及多国的密探,当然你们先前遇到的那名乞丐,正是我们的人,可惜已经被利波羯杀害,不过终究将一丝传递到了你们那里。在玄会法师的操盘之下,也终于骗过了这利波羯。所以,敬请王长史放心,快快随我去往王宫之中吧”这老丐言辞利索的就向王玄策等人解释到。

    于是,这大唐使团就快马加鞭的随着老丐来到了这王宫之中。但见此时的老国王不仅头发花白,更是奄奄一息。观此一幕,王玄策也是悲痛异常。赶忙走了上去,拉住床榻之上老国王的手说道:“大王,您这是怎么了呀?”

    但见这老国王看着王玄策等人的到来,面带喜色的,就说到:“终于把你们给盼来了。”说着就从床榻旁边摸出了一金制宝涵,交于王玄策的手中。依旧颤抖的说道:“这乃是佛顶骨舍利,当年自从这阿罗那顺行梵灭释之后,大珈蓝寺也惨遭破坏,当时的一位老僧,就将这佛顶骨舍利秘密的转移到了这大觉寺内,因为五印度当时的政局并不稳固,所以玄会法师一直未曾将这件事情宣誓众人。虽说利波羯多次打探,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佛舍利在这大觉寺内,也多次差人前去索取,可是苦无证据,以至于只能作罢。这些年玄会法师听闻佛教在你们东土大唐已经大兴,并且还会远胜于我们五印度,所以为了佛陀的遗愿,以及弘法布道的心愿。就有了将这佛顶骨舍利传向你们大唐的愿望。当时知道你们将要回归大唐,故而就让我们的一名老丐,前去传递消息,可惜被利波羯发现,惨遭荼毒。再加上已经走漏了甚多消息,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仅仅只是在这菩提树下,将这舍利子赠送与你们,而将这佛顶骨舍利于前些日子,秘密转移到了我桑及多国,为的就是让你尽快带回大唐。所以,恳求王长史手下,以免被利波羯发现,夜长梦多。”

    听得老国王的这番话语,王玄策也是为之一愣,赶忙推辞到:“这事万万不可,既然这佛陀舍利流转到了桑及多国,就应该在这里永久的保存,怎能够轻言相赠呢?”

    看着老国王病恹恹的样子,王玄策实在是于心不忍,故而说出了这番言辞恳切的话语。但见这老丐随即就抢先一步说道:“王长史,说句实在话,这三年多来,我一直派人跟踪你们,就是为了看一看你此行的目的,看你们到底是秉承仁义而来,还是为了得到这无上至宝掺杂了甚多的邪念。这一路观察下来,你们不仅没有影响百姓的生活,更是收起了旌节,默默无闻的游历这,不仅不曾有一丝邪念,更不曾有不轨的意图,仅仅只是在我们的人遇害之后,才大张旗鼓,如此也是妥当的。这也是大王时常吩咐我等的。虽说他早已知之这佛舍利的下落,就是为了考察你们的呀!所以万望收下,速速离去我桑及多国吧”

    但见这老国王听得这番话语,也是恳切的点了点头。于是在万般不忍的情况之下,这王玄策只能收下了这一颗饱含这志诚之心的佛陀舍利。

    这次会尽管简单单调,但是却有太多的无奈与不舍,这老国王强忍着最后的力气对他们说道:“快走吧,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再来我五印度了。我实在是不便多留你了,快走吧,快快带着至宝返回泥婆罗,回归大唐吧”

    面对如此之一幕,王玄策等人不由得就留下了悲伤的泪水,展现出了依依不舍的心情。这老国王看着如此的一幕,随即对他们说道:“王长史,就算老朽求你了,快走吧,这也算是我最后的一个心愿”。

    于是,王玄策为了让老国王安心,只能够带着众人,在老丐的相送之下,速速的离开了这桑及多国,朝着这泥婆罗走去……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有意思,当你一直苦苦追寻的时候,却未曾找到。可是当你决定放弃的时候,他就又拉了你一把,给予你了想要的东西。其实这一切均不是平白无故的来的,则是因为王玄策的平时素养积累的使然,如若没有他的这份善念,我相信老国王也不会再临终之际,将这东西赠予大唐……一直保存到现在……

    (本章完)

第407章 王玄策勒石吉隆县 看透世情写游记() 
    历史的痕迹,就是这样的有趣,当王玄策等人出了这桑及多国以后,就来到了这蓝毗尼城。这蓝毗尼城在他们入了这泥婆罗之后,则是拜访的另外一个佛教遗迹。

    原本没有继续游历的想法,可是在这官道的路口,正有一个小沙弥正在静静的等待着他们。但见这小沙弥看着他们走来,随即就迎了上去。笑着说道:“王长史,师父正在这禅院之中等待这你们”

    王玄策问此一语,也是大吃一惊。这小沙弥怎么会知道他们会在今日路过这里呢。于是这周曾随即就问到:“小兄弟,你在这里等我们多久了呀”

    但听这小沙弥笑道:“刚刚到来”。

    于是,众人宛然一笑,就随着这小沙弥来到了这蓝毗尼禅院。如今的禅院,只余下了这老僧与小沙弥二人。其他的徒弟也都到了,其他地方云游讲经去了。看着他们的到来,玄空法师也是欣喜的迎了上来说道:“原以为王长史还会晚上几日到来,不曾想今早老僧在这佛前燃起三炷清香,这香的气息均是朝着南飘,并且两短一长,说明有贵人前来,老僧一想,除了你王长史,我蓝毗尼禅院也别无他人了。”

    “法师过奖啦,我等这归唐之路,自是应该来看望你一番。”王玄策也是随机回到。

    “老僧自知也命不久矣,所以,在这临别之时,有一关紧的事情,想向你们交代,请随我来。”玄空法师说着就将王玄策等人引出这蓝毗尼禅院,来到他们第一次礼敬的那一尊严肃穆的观音佛像跟前。诚心的一番礼敬之后。随机对周陈二居士说道:“烦请二位,将这观音佛像移开吧”

    望着如此一幕,他们也均是颇为诧异,这是何故。但见王玄策也点头同意,故而这周陈二人随机就用尽了力气,将这观音塑像移开。随着佛像的移动,里面一个暗格就呈现在了他们面前。

    但见这玄空法师,随即俯下身子,就取出了一只一尺见方的宝涵,仔细拂去上面的尘土之后,缓缓打开。里面依旧是一金制的宝涵。随着这金制宝涵的打开,这佛指骨舍利随即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这一幕,顿时让王玄策大吃一惊,万万不曾想到这好事竟然就这样接二连三的到来。赶忙双手合十对着这佛指舍利施了一礼,口吐:“阿弥陀佛”

    但听这玄空法师说道:“王长史出使我五印度已经有很多时日了,再加上我这蓝毗尼禅院,在老僧圆寂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人会再回来守候了。为了让着佛陀至宝,再次重见天日,还是将其赠予你们大唐,只有这样佛法才可以再次发扬光大”

    王玄策带着至诚之心,赶忙推辞到:“大师的一片诚心实在是令人感动,可是我等怎么能够受得了如此大的一番恩惠呢。”

    “这并不是什么恩惠,这佛陀舍利自是心向光明,何况你们大唐这些年佛光普照,再加上王长史这将近四年的时间,游历五印度,这人品我也听桑及多国的老国王说起,的确仁慈宽厚,所以恳请为了佛陀的夙愿,您就手下吧”玄空法师言辞诚恳的恳切到。

    可是王玄策面对如此的景象,甚是犯难。但见这玄空法师看着犹豫不决的王玄策,随即跪了下来对他说道:“恳请王长史手下,如若你不收下,老僧断然不会起来”

    王玄策赶忙随手就要扶起这玄空法师,可是法师执意相赠,于是王玄策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带领众人,亲自相跪之后,就手下了这颗佛指骨舍利。

    随着他们将这里的一切复原。但听这王玄策问到:“不知这佛指骨舍利,是如何流转到咱们蓝毗尼禅院的?”

    只听这玄空法师一边走,一边对他说道:“想当年,这阿罗那顺篡夺王位之后,宫中的一个侍从,听闻其要行梵灭释,为了不让这佛陀至宝蒙尘,就一路东躲西藏,经历了小半年的光影,就将这佛宝,送到了佛陀得祖居之地,我这蓝毗尼禅院,为了保护次宝物不受损害,老僧就连夜将其埋藏在这观音像下面。可惜的则是这侍从,没多久就病死了,知道这件事情的,也就是有老僧一人了”

    说着,他就将王玄策等人,引到了这侍从的墓穴旁边。王玄策也是颇为感慨,随即恭恭敬敬的祭拜了一番,以答谢他对这佛教至宝所作出的贡献……

    几日以后,又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他们一行人就这样辞别了玄空法师,朝着大唐的方向走去……

    在王玄策等人走了没多久,这利罗阇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王玄策等人在这桑及多国以及泥婆罗国分别得到了两颗佛教至宝。虽说心中颇有怨言,但是终究无可奈何。于是,为了解开这心头之狠,就挥师灭了这桑及多国,自此桑及多国就此灭亡……可惜的则是这是王玄策等人到了吐蕃国之后才知道的事情。

    他们这一行人于是带着兴奋地心情,朝着这吐蕃方向走去,没多久就到了这吐蕃国。望着巍峨的雪山,思乡心切的他们,看着大唐国的万千国土,百感交集,回想自己这一生之功业,三次出使五印度,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就在陈茂材的提议之下立下了这样的一块碑文,以记录他们的事迹。“维大唐显庆三年,大唐驭天下之,大唐国势强盛,太宗皇帝创造宏图伟业,一统天下,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骁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杨同之西”出使天竺。由于天竺王悖逆,故征集属国之兵,讨伐叛逆,诛杀不臣,擒天竺王阿罗顺那于阵前,玄策等人效仿后汉将军窦宪,勒石记功于此山之中,布大唐之威德于四海……

    此碑文至今犹存于西藏吉隆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行人就来到了这吐蕃的布达拉宫。此时的布达拉宫听闻王玄策等人的到来,也已装点一新,等候着他们的归来,此时的文成公主,自从松赞干布英年早逝以后,已经苍老了不少。两人相见,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