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宫乱-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从别处传来唤声,萧氏父子回过头去,是皇上身边的近臣在召他们过来。二人彼此看了一眼,将方才所谈的一切都深埋心底,然后一齐向着面带如玉微笑的年轻皇帝走了过去。

    六月的国宴,让整个甘泉宫上下琴瑟相和,众臣将士齐聚一堂,把酒言欢,而在远山处的长乐宫气氛却显得异常萧条。

    太后叹了口气坐在九凤朝阳座上,沈淑昭拿出竹筒卷轴,下跪作礼:“陛下,臣女今日擅自主张去狱府拿了一件重要东西,望太后恕罪。”

    太后瞥了一眼她手里的卷轴,言:“你竟然会去查了此事。”说完,她又自嘲道:“你方才称哀家为陛下?有意思,自从一年前皇上改了宫制,收了先帝赐给哀家的玉玺以来,哀家已经许久未曾听过有人这样叫了,你以后就莫再叫哀家这个称号了吧。”

    卫央听后面色微不好,沈淑昭心里明白太后是何样野心的女人,对那曾经拿着先帝御宝垂帘听政的风光日子仍是留恋不舍,于是她继续说:“臣女认为萧将军身上还背负着命案还被封为司马大将军,实在不妥。”

    “不妥?再有不妥也无济于事了,皇上早就已命廷尉判下结案。”

    “太后是否想为那不幸的刘叁大人重新翻案呢?”

    太后道:“你有何看法?”

    “臣女不过卑拙之见,以下所言还望太后见谅。两年前萧将军嚣张跋扈,竟然以如此卑鄙手段夺了刘关内侯的性命,但是当年北方匈奴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正是用将之际,皇上只是新君,初临王位,朝中政权不稳,所以萧氏才得以戴罪征战。可如今皇上权力渐稳固,再不是昔日年轻的十八少年,他扶植自己的势力,于是萧家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权势必成最大的阻碍。今日是萧家在笑,明日笑到最后的,也许就是太后您啊!”

    太后身子往后靠了靠,闭上双眸沉沉道:“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当今天子他……哀家自儿时起便知他胸怀大局,善用贤士,他是不会留萧家太久的。”

    沈淑昭说:“太后既知敌人将倒,那么只需加快他们自取灭亡的速度就好了。”

    闻言后太后想了一会儿,此时门外高德忠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他贴在太后耳边说了什么,太后的脸色顿时大变,这让沈淑昭和卫央彼此对视了一眼。

    太后看着她们,一字一句道:“李崇死了。”

    死了——?

    沈淑昭为之一愣,她想到李崇还是拖儿带女的人,马上问道:“怎么死的?”

    太后阖着眼,以一种幽深的口吻说道:“这个可怜人,该是路经荆州时马匹在雨中不小心脚滑绊倒,以至于连人带车一起翻下了山。”

    真是天命!

    沈淑昭在心里直呼如此。

    而太后看着她,眼神越来越寒凉:“淑昭,哀家接下来该怎么做?”

    沈淑昭回过神来,轻轻问了一句:“那他……家人可还好?”

    “探子说并未发现他夫人和孩子的尸身。”

    “好吧……”她低下头,既然生命已逝!那便代表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她心下终于一狠,叩首说:“那臣女就奏请太后——将李崇,身、首、异、处。”

    太后眸里是阴狠的黯色:“你接着说。”

    她抬起头,目光与太后直视。猜测、怀疑、毒辣、沉默、隐藏、野心在视线交织间轮番上演,过了片刻,沈淑昭怔怔说道:“两年前萧家怎么做的,如今太后就怎么做,再次如法炮制一出关内侯刘叁的惨案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一次,不惜一切手段——也要将萧家的疑点全盘推上明面上来!前些日子,臣女拜访了文人严寒山,只要太后做做悲痛的样子,他们便能为太后写出一系列的文赋诗句,传颂世间。同时臣女在此恳请太后给予一次出宫的机会,京城富商甄尚泽开有不少茶楼,若是有人为太后惜才与李崇之死疑点编出段文在百姓间传开……太后,臣女只知君者谁主民声,谁得天下,整个京城若人人上下皆知一个贤德明理太后为国家损失良臣悲痛欲绝,谁不道国家有望?若是整个京城都知道这个良臣是为奸人所害,凄凉身首异处于荒郊远外,何人不感愤怒?”

    “好,好。”太后起身,面色重重,“你不愧是沈家的女儿。淑昭,你是天生的权谋家。”

    沈淑昭卑微地低下头,太后却笑了笑:“正因如此,哀家倒是不舍得让你离开后宫了,只是当一个正夫人,也太委屈了你。”

    然后她离开凤座,步步走下短阶,停在了沈淑昭面前:“比起你长姐,你更适合皇宫。”

    “臣女并未对长姐的位置有何非分之想。”沈淑昭赶紧道。

    太后转过身去:“怪哉,怪哉。任何人来到哀家身边,都是有求于哀家,唯独你身为哀家的侄女,却什么也不求,你就没有什么想要的吗?”

    沈淑昭听到后,偷偷看了一眼跪在她身旁的卫央。那人正默不作声地看着地面,柔和的侧颜宛如清芙,难忘的眼睛只一瞥就让她心动不已。

    臣女想要的……

    正是她。

    “下面的事,”太后如此说道,“就照你说的做吧。过几日哀家生辰宴,你得时刻跟紧在你长姐身边。你退下吧,卫央留下。”

    “是,臣女告退。”

    沈淑昭老实地走了出去。

    她的背后,太后目光复杂。

    一道门合上,光线渐渐收拢,留下黑暗里的太后与跪着的卫央,最后大门紧闭,沈淑昭是再也无法知道里面再说些什么。

    太后的身后女御长看着沈淑昭走远,背部冷汗连连。李崇早就头身相离,不知死于谁的刀下,可是太后却并不是这样说的……

    她引导着沈二小姐一步步说出这些话,直到说出所有的计策,那些太后自己知道怎么做的计策。女御长深吸一口气,太后她……果然还是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今日二小姐献策得以成功,若有朝一日计谋失败,二小姐是否就会被太后不留情面推出去?

    都说伴君如伴虎。

    太后——从未相信过任何人。

    又是入夜,新的一天被翻了过去,太后的长乐宫,皇后的长信宫,沈府,萧府,都共同在等着一场充满未知的生辰宴……

第四十七章() 
永元六月八日,太后千秋节来至。

    皇宫内一派喜气,从长乐宫的正门,铺上一条百丈长的红地寿字花盆毯直通向永寿殿,宫人踩在上面来来往往,为千秋节的盛筵作准备。

    当日作鼓五声后,皇上领携众后妃与朝臣于前殿拜访太后,在鼓乐齐鸣中太后稳坐在鸾凤雕花紫檀座上,接受着天子与万民参拜。沈淑昭藏于后阁内,她和太后的其他宫人在此等候,默默注视着鲛绡宝罗帐外所有人的举动。

    随后众人开始进献寿礼,寿礼中多为玉器、织绣、奇异花卉等精美的寿品,寓意多择“万寿无疆、洪福滔天”的含义。献毕后,皇上又亲自拿上一件以丝织成且被金镜绶带点缀的承露囊,向太后恭敬道:“儿臣祝母后千秋无极,最后献此薄礼望搏母后欢心。”

    太后接过它,将丝绸囊解开,顿时里面的物体金碧透亮,光熠映得她周遭如同带显天光。沈淑昭屏住呼吸,她不敢相信——皇上,他竟然给了太后刻印的假玉印!只见那贵物以金黄玉雕刻其身,用独角兽为图章纽,兽口微张,四肢各关节部位饰涡纹,神似太后之前的玉玺,却又并非全像!

    “天子他……”沈淑昭情不自禁念了出声,最后她还是忍下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天子他的心思是最把握不定的,收回了太后心心念的玉玺,又复而在她生辰上还了一个玉印,只要他一道封旨下去,无权的玉印又可立即有权!谁又能担保现在的这块御宝就是死物?她望向众臣,果不其然萧丞相和陈太尉脸色大为难堪。

    太后喜极而泣,拥住皇上:“吾儿懂事了,哀家甚感欣慰!哀家如今只愿你能稳下江山,施怀雄图大略,莫听奸人所言,哀家便觉安心了!”

    “母后自抱养儿臣来含辛茹苦数年,实在无以回报恩情,自觉惭愧。今闻母后谨言,必定铭记于心。”

    说完母子相抱,场面动人。

    沈淑昭回头对着那个提着笔还对玉印感到惊愣的史官说道:“愣着作甚?赶紧记下。”

    史官方才回过神来,下笔记录下此刻。沈淑昭走上前去,看到“天子太后接泣”的字句便不看了。

    史记记录的都是为当权者所发言,总有一天,她会让史官在这一段话后面再加上这么一句话——“席间,萧氏面色有异”,只要这一句话,便足够让萧家在后史里更加打上反臣的形象,更何况……这还是事实。

    长公主卫央在台下见之落泪:“母后待皇上视如己出,数十年来慈仁贤德,如今北匈奴危机已解,看来唯有家和万兴,才能国事安康啊。”

    中常将郭举在一旁附和:“圣上明君,以孝治后宫,以贤治江山,卫朝实乃有望复兴!”

    沈淑昭仔细打量着这个说话的人,他看起来还很年轻,却做着替皇上传达召书和统理文书的职位,她觉得此人在朝中分量一定不轻。

    卫央是为太后说话,而他是为皇上说话,于是她深信今日大殿上的种种之举都是皇上太后有备而来。

    下台的人说完以后,史官又低头拿笔记下这感人肺腑的场面,献寿礼和拜见结束后,沈淑昭上前和宫人一起虚扶着太后下来。太后满面春光,看起来皇上这样做很合她心意。

    “你刚才应该都在奉礼时认识了一圈妃嫔和朝臣了吧,记住他们的身份和脸,以后对你大为有用。”太后拍拍她的手背,“你先回去侍奉你长姐,晚宴之事更为重要。”

    沈淑昭称是后送别太后,待太后一离开,她马上回头去找卫央。在人来人往的身影之中,她在散去的人群里逆行而走,终于一抹熟悉的高挑背影出现在眼前,沈淑昭连忙小碎步走了过去,对着卫央轻叫道:“长公主!”

    卫央转过身,温柔似水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而在卫央的对面,正是许久不见的良嫔。

    “二小姐,好久未见了。”良嫔柔声开口。

    卫央笑道:“你怎在这?孤以为你和你长姐在一起。”

    沈淑昭听后面颊微红,半天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臣女,只是想见见你而已……她在心里默默地喃喃着。

    “呀,”良嫔打趣道,“宫里人都道深,现在来看果不其然。”

    卫央转头看着她:“为何如此说?”

    良嫔笑了笑:“二小姐是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平常都是跟在太后身边的,这次应该也是太后带她过来的。可是太后都走了,二小姐还留在这里,出来找的第一个人便是长公主,能不见得感情好吗?”

    无心之话让二人都双双愣住,随后沈淑昭赶紧轻咳了一声:“我……咳,其实臣女不过是……”

    卫央轻轻使力将她揽了过来,让她的头贴在自己的侧颜,然后卫央在她耳旁吐字道:“不过什么?难道良嫔说的不、对、吗?”

    沈淑昭根本无心挣扎,脸红通透,良嫔看着她这副欲拒还迎的模样,愣了一下,并不明其所以然。

    “臣女找公主是有事的……”她无力低声道。

    “何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