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双三国之征服天下-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挣扎。

    除了上述的几个人,还有一些人来了朝堂之上,张鲁,杨秋……

    张鲁这个人,五维中出了政治比较突出——86之外,其他的四维全部都非常低,而且张鲁长得也确实不怎么样宽鼻厚耳,颧骨突出。

第139章 刺史的转变() 
所有人争执不休,就连一向划水的马日禅都开始不划水了积极主动的参与了。

    三个人正在讨论的时候,朱隽看赵瑾一直不说话,所以问了他一句:“瑕彧,你怎么不说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听见朱隽叫他,赵瑾突然回过神来。

    “啊?我吗?”

    “对啊,瑕彧,我见你一直没有说话,你有什么看法?”皇埔嵩问道。

    “嗯~我觉得,黄巾的军队有百万之众,对于军队的消耗他们定然不会觉得可惜,我觉得,我们自然不能和他们硬碰硬,他们真正能够作战的部队其实人数不多,他们的很多人,武器都没配备齐,有些人甚至有些人因为饮食不足所以身子骨特别弱,战斗力很差。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其实不足为虑。所以他们肯定会用这些士兵来拼关,到时候洛阳四关肯定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赵瑾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三个人听到这里,都明白了,但是卢植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那到时候会怎样?”

    赵瑾看了看周围,然后压低了声音:“到时候势必要班师,去陪都。”

    “和我想的一样,这个事实,真的不想接受啊……”

    “没办法,这个事实,我们势必要接受。”

    赵瑾叹了一口气,黄巾的百万之众,四个关卡怎么可能受得了?

    最重要的是还有项羽这个人统兵,项羽,96的统帅,三年过去了,项羽的统帅值肯定有了增长。到时候肯定更难对付。

    所有人都在继续讨论着,刘宏也在一个人喝闷酒。

    “够了,讨论完了没?”

    “陛下!”所有人一同跪拜。

    “行了行了,这个时候,就别废话了,直接说,怎么办吧?”

    “陛下,我们应该和黄巾人进行谈判,毕竟他们是作乱的贱民,因为好吃懒做生活不下去,故而起兵造反,我们现在解禁了党锢,也把十常侍压入大牢,我们现在应该准备和那些自称黄巾进行谈判一下,他们无非是想要粮食和土地,只要他们提的要求不算过分,我们答应他便是了。到时候,每个世家给他们一点,又不是不可以。”说话的便是张鲁。

    听完张鲁的话,朝堂之上的关东世家嗤之以鼻,哼,你说的轻巧,你的家族在关西,没怎么受到冲击,但是我们关东世家可是被黄巾给冲击的稀巴烂,就算给土地,那也是我们关东世家给,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启奏陛下,我觉得张太守所言,完全是胡说八道,黄巾有军队百万,既然有百万军队,那他们必然有倾倒天下之势,所以我们必须镇压住他们,如果我们认怂,我们就输了。虽然我们军队数量不占优势,但是我们的储备资源肯定比黄巾军队多,只要我们坚持住,我们就胜利了。”杨赐属于关东世家,所以他肯定要给关东世家说句话。

    杨赐刚刚说完,关西世家就炸锅了,随后两边又争执不休……

    刘宏轻轻叹气,妈的,如果不是这个黄巾起义,朕肯定还能继续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

    刘宏一口一口的喝着酒,酒透过咽喉,进入肚子,酒入愁肠,却不能解愁,只能让人暂时的忘却痛苦,酒醒以后,刘宏还是要面对着残酷的现实。

    也许刘宏不是第一个在朝堂之上喝酒的皇帝,但是也许是到目前为止,最落魄的一个。

    “够了!谁说说,到底该怎么办?”

    “陛下!微臣建议,应该暂时改变制度。”

    “爱卿,此话怎讲?”

    “现在地方的权限太小,如果再束缚他们的力量,那么他们必然会成为任凭黄巾宰割的鱼肉,所以,应该改变刺史制度,然后再改变一下郡县制度。”

    “具体事宜应该如何?”

    “这个,启奏陛下,微臣暂时还没想好,现在脑子中只有一些大纲,也许一两日以后,可以给陛下一个明确的答复。”

    “皇叔,现在事态紧急,应该尽快讨论出来。”刘宏等不了了。所以现在他的态度也算是十分的温和。

    随后,一众大臣便开始讨论关于刺史制度转变为州牧制度的问题。

    刺史制度转变为州牧制度,看似只是一次更名,但是这次更名却是东汉朝廷希望控制地方的最后一次努力,,朝廷丧失了对郡一级的完全控制权,终于导致以州为单位的大割据集团的形成,使东汉在政治上分裂的趋势更加明显,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正是这一时期州利史与州收权力性质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东汉后期社会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但是州牧制度却不同,州牧完全掌握了一个州的军财政大权。

    这也就是为什么黄巾起义以后,经历了董卓之乱,随后,诸侯就开始了割据时代。

    讨论结束了,州牧制度终于出炉了,现在只差人选的问题了。

    赵瑾冷笑,黄巾起义开始了,即将现在诸侯割据也逃不掉了。

    一旦诸侯割据开始,那么自己凭借着系统,定然能够在前期取得巨大优势,然后凭借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系统提供的人才,统一不会太难,自己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赵瑾想想就很兴奋。

    正当赵瑾意淫的时候,朝廷关于州牧制度的讨论已经结束了。

    结果基本没变,所有的关东世家的州牧基本没变,而关西世家被刘宏继续敲诈一笔以后,也没有怎么变化。

    就这样,朝廷宣布,所有的地区改变刺史也州牧制度,所有的郡太守也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去征兵,去对抗黄巾军队。

    就这样,关于刺史制度转变州牧的讨论就告一段路。

    随后,就是关于谁来守关的事情了。

    刘宏首先选择的就是皇埔嵩和赵瑾了……

第140章 三大战场 三关告急() 
ps:记住了,这一张是第一百三十八章三大战场,三关告急

    “诸位,现在敌人已经兵临虎牢关城下,你们觉得,应该派谁去守关?”

    “这时候,一众人纷纷提出意见。”

    最大的呼声,就是皇埔嵩了。毕竟皇埔嵩在北击匈奴的过程中,干的还不错。

    然后就是赵瑾了,还有卢植和朱隽。

    “启奏陛下,我在南下的过程中,发现了西边有一支大规模的黄巾部队,似乎就是奔着轵关来的。”就在刘宏准备点皇埔嵩的时候,皇埔嵩说话了。

    “哦?爱卿,怎么讲?那支部队由谁带领?人数多少?”刘宏赶忙问道。

    “陛下,这个,微臣暂时不知道,因为探子不敢太过深入的去探查。”

    “好吧。”刘宏有些懊恼。现在太谷关,虎牢关告急,过不了几天,恐怕轵关也要告急了。

    现在怎么办?谁能给我一个系统的答案?

    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了。

    “把”

    “皇埔嵩,丁原,董卓,曹操,听令,朕命令你们为虎牢关统兵都督和虎牢关左中右前锋,率领15万大军,看守虎牢关。”

    “朱隽,卢植,刘备,朕命你为函谷关统兵大都督和函谷关左右前锋,率兵12万,看守太谷关。”

    “刘虞,赵瑾,马腾,张鲁……我命令你等为轵关统兵大都督和左右前锋,左右偏将,看守轵关。”

    “领命!”所有人一起跪拜说道。

    被任命去轵关?刘宏故意的吧?

    但是没办法,既然刘宏把他派去轵关,那他就必须得去。

    下朝之后,曹操去找了他的武将和谋士。

    “主公,你回来了。”

    “嗯。”

    “主公,怎么样?”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当然是好消息了。”

    曹操账下的,目前已经有很多人了,毕竟现在的曹操,可是司隶校尉,和原来的曹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原史上的曹操,是在黄巾起义被扑灭之后才起义的,那时候的曹操,因为起步晚,外加出生没有袁家两个兄弟强,所以前期打袁术,有点勉强,打袁绍,差点输了,要不是许攸帮忙,恐怕曹操就凉了。

    现在的曹操,账下可谓是人才济济:荀彧,荀攸,戏志才,程立,夏侯惇,夏侯渊双兄弟,李典,乐进,许褚,曹洪,曹仁等人。

    几乎是原班人马,都是曹操老家陈留的人才。

    这些都是曹操账下前期的重要人才。曹操前期的大才,除了郭嘉和贾诩,张郃和徐晃,于禁几个人,就集齐了

    “好消息就是,陛下改变制度了,刺史制度改变成了州牧制度。”

    “主公,这,有何区别?”荀彧问道。

    “刺史,想必各位都知道,但是州牧,是刚刚朝堂之上的人讨论出来的。诸位都知道,刺史,即监察。乃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是,监察终归是监察,没有实权,但是牧,乃管理之意,成帝时,州牧是郡一级的长官,但是今天的州牧却不同以往,如今的州牧,乃是一州之长官,掌管一州之军政权利,以后,那些封疆大吏,可以在自己的辖地里,去招兵买马了。如此,黄巾必败!”

    众人云里雾里,即使是程立,戏志才听完以后都有些疑惑,荀攸还好,只有荀彧听完曹操的表述之后,完全明白了。

    “主公,看来情况对我们不妙啊,朝廷此次举动,乃是虎口套啊。主公,大汉的前途,恐怕要靠主公你了了。”荀彧拱手对着曹操说道。

    荀彧本来很早的时候是想当赵瑾门客,但是赵瑾出身卑微,虽然是世族出生,但是确实最卑微的世族,而且这次黄巾起义,颍川受到威胁,所以荀彧来到了洛阳。阴差阳错之下,成了曹操的手下。

    “好消息如此,那坏消息呢?”夏侯渊问道。

    “坏消息就是我们现在在司隶,天子脚下,他们招兵买马容易,但是我们不容易。这是我最担心的,当初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起初,各路诸侯都十分尊崇周天子,但是一代又一代过去了,诸侯已经不是原来的诸侯,周天子也已经不是原来的周天子,故而后来有了春秋之乱,有了战国七雄。如今,我虽然不敢断言,将来我们大汉也会走向这样的道路,但是,刺史改变成州牧,终究有一种拆东墙补西墙之感。”

    “主公不必担心,我敢断言,天子必定会班师,换都城。”荀攸缓缓道来,他现在明白了,所以,他现在要给曹操打一记定心丸。

    “公达何出此言?”

    “呵,主公日后就知道了。”荀攸卖了个关子。

    其实曹操也可以想到,毕竟百万黄巾军队,一旦有一个关守不住,那就全盘崩线,但是大汉有这么多人才,应该不至于崩线吧?

    不管怎么说,既然荀攸说会班师,那就一定是会班师无疑了。

    到时候,司隶就是他曹操的了,匡扶汉室,成就美名,让人们在自己死了以后称赞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