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俄国教父-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又都回到了出事之前的状态了,青工部的人这一次突遭大变,但是大家都很团结,没有一个人脱罪而乱咬同事,这让谢廖沙感到了非常的欣慰。谢廖沙没有把这次的事情怪罪到普加乔夫身上,这一次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小心才引起的。经过这一次事情,青工部的同志们更加抱团了,而那些一直隐藏在水下的敌人也漏出了嘴脸。虽然久加诺夫和格里申还是时不时的给工人新村的开发添点小麻烦,不过很快格里申自己就陷入了麻烦之中。

    1982年10月20日,在莫斯科列宁体育场进行的欧洲联盟杯赛,由苏联的莫斯科斯巴达队,对阵荷兰的哈勒姆队,由于列宁体育场部门的失误,发生了严重的球迷踩踏事件,造成了340多名球迷的遇难,其中有苏联人,也有外国人。事发当时,格里申就坐在了体育场的贵宾看台里,这件事情格里申难辞其咎。很快他就焦头烂额的去应付这件事情去了,再也顾不上谢廖沙的工人新村计划了。

    一直以来,随着人头账户的不断增加,互助会工作人员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由于团委是一个小单位,人员编制又极其有限。因此谢廖沙一直再委托伊娃,看看美国方面有没有优秀的自动化办公,以及数据库。伊娃委托商业咨询公司去调查,结果上来了两家公司,一家名为莲花公司,他们的产品是一种小型的表格系统,而另一家则是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的大名谢廖沙是听说过的,现在Yota通讯手握着来自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巨额合同款,谢廖沙建议伊娃最好入股甲骨文公司,不过此时的甲骨文公司已经是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商了,手上不差钱,伊娃只能是少量的收购了一些甲骨文的原始的股份。而那家生产办公的莲花公司,谢廖沙则在试用过他们的产品之后,决定收购这家公司。因为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比他们更出色的办公,虽然后市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谢廖沙依然愿意冒一冒险。

    很快,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系统和莲花公司的办公产品就送到了谢廖沙的手中。尽快的实现互助会的电子化办公,谢廖沙从高尔基大学找来了一些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进行系统的搭建和二次开发,为互助会的下一步发展帮助。

    这段时间,谢廖沙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苏联国内类似于“阿尔泰”移动通讯系统这样的领先世界的黑科技推广到国外去。还有就是如何从现在这种靠不合法交易获利的生意之中解脱出来。

    对于谢廖沙来说,苏联的好东西实在太多,随便一个移动通讯系统就让他站上了移动通讯发展的浪潮之巅,而苏联的宇航技术,航空技术,军工产业都是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好东西,就算是民用的某些产品,例如高尔基厂的伏尔加汽车也有很多独到的地方,比如供应给克格勃们使用的伏尔加就添加了转向助力装置,这可是现在的宝马和奔驰都没有的东西。

    而另一方面,由于冷战而造成的东西方对峙,苏联的这些黑科技只能放在国内埋头发展,如果能够像Yota通讯一样,将苏联的这些技术专利注册到西方国家去,那么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以及财富。

    卡莉姆的画廊生意做的低调奢华,伊娃的通讯生意则做的风生水起,现在就连尤里那边都开始走上正轨了。不过相对来说,赌场生意依旧不好做,虽然尤里用格里戈里给那几个爱尔兰老头一个狠狠的教训,不过依旧免不了受到当地一些爱尔兰的黑帮势力的袭扰。尤里手上没人没枪,再加上又在人家的地盘上,所以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尤里那里的麻烦,也防止在莫斯科伊万科夫和哈桑再次联手对付老爹,谢廖沙决定把老律贼…名满苏联的伊万科夫派到尤里那边去,同时留下实力较弱的哈桑来辅佐老爹。

    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之后,老律贼带着自己的几个得力的手下离开了这个镇压了他一辈子的国家,为高尔基帮在大洋彼岸开疆扩土去了。

    老爹则留下来整合着莫斯科城南和城西的人马。伊万科夫原来的走私生意做得不错,虽然很多东西是从外国偷来的,但是以老爹这个参加过二战的素卡看来,这些东西反而是敌人的战利品,伊万科夫原来的是波兰的团结工会的人。团结工会现在已经从原本的和平抗争走向了武装斗争的路线了,筹措资金,团结工会也干起了走私的买卖,从西欧盗窃物品销售到东欧的点子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天才想出来的,西欧各国的警察根本就没法追查。反正也没什么危险,谢廖沙也就不打算放弃了,反正到时候工人新村盖好了,这些家电可以卖个好价钱。

    当谢廖沙的第一栋工人新村的大楼即将竣工的时候,一个天大的消息从电视里传来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睡梦之中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功劳() 
谢廖沙对勃总的去世感到十分的突然,因为三天前他还主持了纪念十月革命六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在红场的观礼台上表了讲话,观兵,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中足足站了两个半小时,一点都没有什么异常,没想到老爷子说没就没了。.M

    谢廖沙第一时间给丘尔巴诺夫去了电话,丘尔巴诺夫似乎很伤心,谢廖沙在电话里安慰了丘尔巴诺夫几句。丘尔巴诺夫在电话里问谢廖沙要不要参加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它可以帮忙安排。谢廖沙考虑了一下,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因为谢廖沙知道,能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都是各国政要和国内的党政军高层,谢廖沙深知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格。如果贸然的去了,反倒惹人注意。

    电视里实况转播了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红色的会场肃穆而安静,勃总的灵柩周围鲜花和松柏环绕。参加葬礼的各国**人都会在袖子上戴上红黑两色的袖标,谢廖沙在电视里很多国际上的大人物。他电视中丘尔巴诺夫安慰加琳娜的画面,两人似乎非常的恩爱,一点都不像正在分居的样子。在媒体面前,美国副总统对勃总大加赞扬,一切都是一副和谐的样子。

    虽然谢廖沙怕出风头而没有参加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不过他还是参加了红场十万人的灵柩下葬仪式。这一天莫斯科的气温依旧是零下二十多度,谢廖沙站在团委方阵的最前面一排,完整的观场庄严而肃穆的葬礼。

    新继任的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先表了演讲,随后他和几位政治局成员抬着勃总的灵柩走下了观礼台。灵柩被放在了一辆装甲炮车上,环绕红场三周,后面跟随着长长的队伍。随后勃总的灵柩就被送到了红场墓园中去安葬了。谢廖沙此刻是由衷的怀念着这位只见过几次面的长者的,毕竟他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托了勃总的福。

    葬礼结束后不久,苏联鞑靼共和国境内一座名叫卡马河畔切尔尼的城市更名为勃列日涅夫,作为对这位统治了苏联十八年之久的纪念。勃列日涅夫时代从此画上了句。

    。。。

    临近年底,工人新村一期的项目也快要完工了,争取在新年之前让第一批工人住进新家。谢廖沙对项目催得更紧了。现在工人新村一期的十栋楼房外部和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每栋楼房大概三十层左右,按照每层三四户来测算,一期的工人新村足可以容纳上千户的莫斯科普通家庭。

    不过楼虽然改好了,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却必须等到明年了,比如绿化,交通设施的以及周围的配套都还没有兴建。绿化必须等到春天才可以,交通则需要对道路进行平整和二次建设,这又是一大笔钱。

    老实说来,这十栋楼调用的资金大部分其实来自谢廖沙。而且谢廖沙本来也是洗钱,许多官员们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收入,通过这次的工人新村项目被谢廖沙变成了他们的合法收入,而且还落下了一个支援国家建设的好名声,这让这些官员们怎么能不感谢尼古拉。当然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钱参与过这个项目,并不知道谢廖沙就是那个尼古拉。

    承包商们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月中旬大体完成了工人新村一期的项目,第一批幸运儿们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门钥匙。这件事情成1982年年底莫斯科的老百姓们最高兴的事情。很多人终于可以在居大不易的莫斯科拥有自己的家了。与传统的职工宿舍不同,工人新村的房子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简单的装修。不过家具家电什么的谢廖沙没有,这正好可以给哈桑他们一个挣钱的机会。

    工程竣工的当天,谢廖沙并没有想要大操大办的庆祝一番,只是想给辛苦了大半年的青工部下属,以及工会的同志们点奖金庆祝一下,然后在一起聚个餐联络一下感情。不过谢廖沙毕竟不是官场老手,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竣工的当天,无耻的久加诺夫和格里申都来了,他们是来抢功劳的。谢廖沙其实并不介意,他只要牢牢的掌控这个项目就可以,毕竟谢廖沙的本意是洗钱,安全还是越低调越好。可是久加诺夫却反客为主的腆着脸去接受国内四大报纸和莫斯科电视台的采访。这让知道实情的青工部的职员们以及工会的同志们感到非常的愤慨。

    久加诺夫的行为就连莫斯科工会的主席科洛廖夫都去了,他拒绝与久加诺夫合影,这让记者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也有记者知道里面的事情,比如《共青团真理报》的女记者达玛拉就知道久加诺夫的龌龊。这位女记者因为最早揭露了高尔基大学的**案并且将高尔基市的市委书记波格丹诺夫拉下马而名扬天下。作为共青团系统的记者,莫斯科团委的那点事还瞒不过他的耳目。此刻劳心劳力还蒙受了不白之冤的乌里扬诺夫书记被挤到了一边,而尸位素餐的久加诺夫却在记者面前大言不惭,这让达玛拉感到愤怒。

    达玛拉挤到了采访人群的最前面,面带微笑的问道:“尊敬的久加诺夫书记!恭喜您完成了这项造福我们莫斯科城市的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共青团真理报》想问您几个具体的问题!”

    “好的,这位漂亮的女记者,我保证知无不言!”久加诺夫挺起胸膛,表情严肃的回答道。

    “那好!我们都知道这里原来是一片烂尾楼问这次工人新村的一期项目总投资是多少,资金来源是怎么解决的!”达玛拉笑盈盈的问道。

    “嗯,这个……这个问题吗?这一块我可能一会要问问具体负责的同志才能回答!”久加诺夫支支吾吾的回答道。

    “那我能问一下工人新村有几种房型,每一种的建筑面积是多大吗?”达玛拉接着问道。

    “这个,我记得资料上面有,你们可以去料,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久加诺夫额头上甚至渗出了冷汗,要知道这可是零下二十多度。

    ……

    达玛拉故意戏弄着久加诺夫,把他问的哑口无言,许多记者立刻就了这里面有问题,就在大家在想着是不是去采访一下具体负责的干部的时候,几位意想不到的大人物居然也来了。,,。请:

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外之喜() 
几辆威风凛凛的摩托车在前边开道,后面则跟着好几辆高档的海鸥牌汽车,不用说也知道车上坐的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了。

    车队停在了工人新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