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俄国教父-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外面抗议的人群了吗?这才是美国民众真正的呼声,我不知道以民主自居的政府为何在联合国和外面的美国人大唱反调!我们苏联反对武装干涉科威特问题的立场虽然受到了在座各位的攻击,但是在场外有千千万万的人民和我们站在一起,包括美国人民!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全世界所有爱好hé ping的人们,是为了人类hé ping的最高理想。可笑的是美国代表的提议就连本国人民都不支持,还敢声称自己是为了全世界?荒唐!无耻!那些现在还来在科威特不肯撤退的雇佣兵,跟美军有什么区别……”

    这场联合国会议的关注度实在是太高了,谢廖沙说的每一句都被shè xiàng机摄录了下来,实时地出现在了全世界主要的新闻媒体上!美国代表很想反驳谢廖沙的发言,但是抗议的人群就聚集在联合国外面,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入场的时候都看得一清二楚,根本就赖不掉。现在无论他怎么巧舌如簧,都不可能有什么说服力。

    会场上突然响起了一阵稀稀落落的掌声,谢廖沙回头看,原来是古巴的代表和一些拉美国家,随后是伊拉克,叙利亚等一些没有背叛苏联的盟友,虽然掌声不多,但是总比没有强。苏联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实在是太嚣张了,现在在联合国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境地。但是没关系,只要自己慢慢地控制东欧,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的。

第二百七十章 好事连连() 
“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突然宣布停火,伊拉克将会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境内的全部伊拉克军队……”

    “苏联宣布允许伊拉克用石油偿还其欠下的大约300亿美元的外债,这笔债务将转化为苏联在伊拉克石油工业上的投资……”

    “在苏联的斡旋之下,叙利亚同意和伊拉克以及科威特修建一条连接地中海和波斯湾的输油管道,苏联将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合同,这次的输油管道项目将采用苏联的石油管道标准,与此同时,伊拉克将部分管道权益转让给科威特用于补偿欠下的科威特为外债……”

    “伊拉克处决了擅自发动入侵科威特战争的数名高级军官,并同意向科威特就战争进行赔偿……”

    “科威特宣布驱逐3名沙特外交官员和4名美国外交人员……”

    “布什政府外交失力,中期选举共和党恐失去议会多数席位!”

    就在联合国大会之后,美国为首的多国集团向安理会提交的武装打击伊拉克的提案被苏联一票否决,随后就出现了上述令人瞠目结合的事情,伊拉克和科威特在苏联的主导下在莫斯科宣布停火,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科威特恢复领土主权,两国重归于好。【。m】而与此同时,苏联则获得了修建从科威特通向叙利亚拉塔基亚港的石油运输管道的独家建筑权。苏联在这一次的科威特危机之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布什政府的外交失利,让他的支持率开始狂降,而此时此刻,布什政府马上就要迎来美国的中期选举了。由于布什政府在出兵问题上一意孤行,这让很多美国人感到大失所望。

    戈尔巴乔夫对于谢廖沙在中东取得的压倒性胜利感到非常的振奋,这是继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崩溃性剧变之后苏联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胜利,而谢廖沙在这次事件中以经济手段作为解决问题的契机,不但让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更让苏联在中东地区的两大盟友叙利亚和伊拉克恢复了关系。而苏联更是把伊拉克的负债变成了苏联在中东优质的石油资产。

    不过谢廖沙还是有一些遗憾的,那就是沙特没有接受苏联的条件,不过这却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情况。原本忠心追随沙特的科威特开始和沙特产生了隔阂,导向了苏联的怀抱。这也让沙特在阿拉伯国家的地位开始出现了动摇。这对苏联来说绝对是一个好现象。

    气急败坏的布什总统取消了和谢廖沙之间的会面,谢廖沙自然也不想在美国多做停留,他搭乘飞机飞回莫斯科。向政治局汇报在联合国的工作。谢廖沙的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就算是那些不服气的人自认也不可能比谢廖沙做得更好了。谢廖沙在外交方面的天赋在这次的科威特问题上表现的太突出了,谢瓦尔德纳泽提议谢廖沙全权负责接下来的两德合并42谈判工作。因为谢廖沙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联,不再是过去那套大国沙文主义的嘴脸,反而用更加灵活,互利共赢的心态去处理国际问题。这让很多国家对苏联的看法开始出现了转变。

    谢廖沙回到了莫斯科之后没多久,好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耶利钦毫无争议的高票当选了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而戈尔巴乔夫也成功当选了改革之后的第一任苏联总统。此外,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宣布加入东欧统一市场接受东欧中央银行的托管。而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则成为了东欧中央银行的正是观察国。对于阿尔巴尼亚,谢廖沙是乐于接纳的,不过对于南斯拉夫,谢廖沙则持保留意见,因为南斯拉夫政局不稳,和苏联一样面临着四分五裂的危机。这种情况下,如果接纳南斯拉夫进入东欧中央银行的统一市场计划,无异于引火烧身。

    不过也不是所有消息都是好的,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苏联**在当地的最高选举之中都以惨败收场,丧失了执政权。而获胜的都是主张独立的当地民主纲领党派。因为苏共在选举之前就已经更改了自己的党纲,不在将苏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整个国家,所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的独立已经是不可避免。除此之外,格鲁吉亚**在选举当中险胜,而摩尔达维亚等地区的选举**产党在当地最高苏维埃当中的席位也并不占优势。

    谢廖沙在这些加盟共和国当中没有投入任何的资金改善当地的经济,所以在哪些地区苏共失去政权是谢廖沙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现在谢廖沙对此并不着急。因为这些国家脱离了苏联之后,会和东欧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既失去了来自苏联的支持,又得不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接纳。未来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的道路就是东欧统一市场,苏联丢掉的这些国家反而会被高尔基集团用经济手段加以控制,解体不解体其实只是一个名以上的问题,自从苏共放弃了唯一执政党的身份,苏联就已经在法律上为加盟国创造了一条合法的退出机制。谢廖沙现在唯一的要求就是苏共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不要分裂,不要丧失执政权。

    谢廖沙现在是耶利钦在政治上最大的盟友,只要谢廖沙不反对戈尔巴乔夫,耶利钦自然也不会反对。至于雅科夫列夫一手培养出来的民主纲领派,谢廖沙决定找个机会把它们彻底的从苏共清理出去。

    在东欧中央银行拿下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之后,谢廖沙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就是将苏联丰富的资源和东欧地区的经济结合起来。建立能源和经济共同体。这个设想对东欧和苏联都非常的有利,苏联可以获得稳定的能源消费市场,而东欧可以获得廉价的能源,从而降低他们的企业竞争成本,东欧地区现在享有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优惠条件,这个条件是苏联所没有的,但是苏联可以通过东欧的工业,间接的获得这些优惠。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德合并的机遇() 
虽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法律上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联邦德国已经迫不及待的将手伸向了柏林墙的另一边。自从昂纳克下台之后没过多久,柏林墙虽然依旧存在,而且依旧有部队把守着边检通道。但是东德人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墙的另一边去了。现在守备柏林墙的部队就连出境和入境的证件都懒得检查了。

    无数东德人驾驶着自己冒着黑烟的卫星牌轿车冲向西德。很多人第一次到西德,不熟悉当地的交通规则,难免被西德的jing chá处罚,不过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慷慨地西德人总会仗义的说道:“不许欺负我们东德的兄弟。”

    两德人民虽然看起来相安无事,已经开始为成为一家人做好了准备,可是西德的资本家们可没有这么好心,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资金等着向东德的那些人民的企业下手了。

    作为社会主义的橱窗,东德的工业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一直都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名列前茅。而东德人几十年来在这会主义制度下创造出了一大批享有世界声誉的东德品牌。比如东德著名的卫星牌qi chē,海鸥牌照相机,卡尔蔡司耶拿的光学仪器,dkk冰箱,东德国家造船厂,国际知名的锅炉和供暖设备制造商b柏林,以及东德著名的复印机制造商pa。像这样有着优秀的技术和良好口碑的国有企业在东德多达上百家。可是在东德政府和西德政府大成货币互换协议之后,这些企业一夜之间就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

    西德政府于7月1号开始向东德地区发行西德马克,兑换比例高达1:1。哥伦比亚银行早期用美元大量从黑市上兑换东德马克的举动使得高尔基集团在这次的货币兑换过程中大赚特赚。早先投入了200亿西德马克其回报率高达1200亿西德马克。整整翻了六倍之多。东德人民感谢科尔政府慷慨的行为,让他们的资产翻了整整六倍。东德整个社会都对合并之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事情真的有这么好吗?那些东德的国有企业可不这么认为。货币一下子翻了六倍,这就意味着原先100万东德马克的贷款要偿还100万西德马克,也就意味着东德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整整翻了六倍,要知道即使最优秀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能够保持在60%就很难得了,可是西德马克的发行使得负债率也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东德国有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资不抵债。

    现在大部分的东德企业在西德马克的冲击之下都开始出现严重的亏损。东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价格优势就此不复存在。而那些西德的资本家则开始借此机会大肆侵吞东德的国有资产。其中吃相最难看的就要算是哥伦比亚银行了。他们早在西德马克发行之前就大肆收购东德马克,在大赚六倍之后,又反过来侵吞东德那些著名的企业,比如东德国家造船厂,卫星qi chē,卡尔蔡司耶拿等著名的国有企业,随后东德国家造船厂被chu shou给了瑞士的地中海航运集团。卫星qi chē则收归大众旗下,而卡尔蔡司耶拿则被黑石集团chu shou给了西德的卡尔蔡司工厂,黑石集团借此机会拿到了新合并之后的卡尔蔡司光学仪器大约40%的股份,彻底的控制了这家历史悠久的光学公司。

    其实在谢廖沙看来,西德以1:1的比例向东德发行西德马克的举动,看似大方,实际上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在过去东德人民拥有者在社会主义阵营最好的福利,虽然像咖啡这样的消费品可能面临着品种单一和gong ying不足,但是东德人民不用担心失业,住房等问题。每个东德家庭最大的一笔开支大概就是购买卫星牌qi chē了。因为卫星牌qi chē产能有限,所以只能凭票gong ying。东德每个家庭的平均储蓄在7000马克左右,而一辆卫星牌轿车的价格大概在三千马克左右。几乎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