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袭!敌袭!”

    见所来军马并非匈奴人打扮,呼厨泉立即意识到不对,连忙大喊指挥人马御敌。

    只是呼厨泉已追击一日一夜,虽不至于人困马乏,却已经是强弩之末,怎能抵挡这支万人骑军。

    张绣其人更是一马当先,长枪在手,径直杀入匈奴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领袖勇武,士卒争先。

    见张绣大杀四方,跟随在其后的羌胡勇士亦是热血沸腾,对着匈奴军大砍大杀。转瞬间匈奴军就被羌胡军击溃,呼厨泉见势不妙,立即调转马头撤退。

    “贼将休走!”

    不过呼厨泉早已经被张绣盯上,见呼厨泉要跑,张绣夹紧胯下战马,快马朝着呼厨泉杀去。

    见那长枪将军朝自己杀来,呼厨泉大惊,立刻让身边勇士堵截。

    只见张绣手中长枪飞舞,忽上忽下,连番刺死数名堵截的匈奴将领,其余匈奴人皆吓于张绣武力,不敢拟其锋芒。

    呼啸间张绣就杀至呼厨泉身后,呼厨泉立刻朝身后搭箭回击,皆被张绣躲过。

    “受死!”

    张绣大喝一声,长枪猛刺,枪头直插入呼厨泉胸口,张绣手臂上力,将呼厨泉挑于半空之上。

    呼厨泉看向胸口枪头,口中血流不止,呜咽不能言语,随即胸中一泄,彻底死亡。

    见自家谷蠡王被人枪挑半空,在场的所有匈奴人都惊呆了,一时间方寸大乱,连忙各自逃跑,想要为呼厨泉报仇者却只有零星,转瞬间就被羌胡勇士扑灭剿杀。

    ……

    半日之后,丁靖大军赶到楼烦城下,只见城中正在火化尸体。

    张绣将之前战事告诉于丁靖,丁靖听后震撼,连忙前往看望高顺等人。

    自此,今年的匈奴南下来打食,竟无一人能够跨入并州地界,并且数年内,匈奴将不再有能力南下威胁并州了。

    (本章完)

第22章 曹操矫诏() 
最令丁靖高兴的是羌胡族的态度,有了张绣与白兰的通婚之情,在加上并州与羌胡共御匈奴之谊,羌胡与并州的关系直线上升,彼此可谓热诚无比。

    并州人少,资源人口等都不如其他地方,而上党郡又不归丁靖统治。如此之下,丁靖便打起了羌胡人的主意,羌胡人有数十万,多生活在河南地。而河南地条件艰苦,部族发展不易,丁靖便有了收服羌胡于其治下的打算,允许羌胡进入并州定居。

    可羌胡人开始是拒绝的,明言的缘由是追寻自由,其实是害怕血统不同而被汉人欺压,不愿受汉人管制,对此丁靖也理出规矩,套用了后世的办法,提出区域自治的策略。

    丁靖特将西河郡划出,设置自治区,交给羌胡人治理,羌胡人可自由选择在西河郡定局或者游牧,只需要每年交予丁靖一些名义上的赋税就行。除此之外,丁靖对羌胡唯一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西河郡内的羌胡军队只能最多保持在五千人。

    如果有多余的羌胡男儿想要从军,可以前往太原入伍,加入丁靖的麾下,待遇与其他汉家士卒相同。

    丁靖的民族自治政策递交给羌胡后,各羌胡族部争论不一,有不信任的,有叵测的,有想要尝试的。

    最后羌胡各部族商议后,三十六羌决定将部分族人迁入并州,留下一部人继续在河南地以防万一。最后羌胡与丁靖共同推举烧何羌族长叶柯罗罗为西河郡郡守,统一管理西河郡羌族民事、军事,若有不可解决的纷争,则交予晋阳丁靖处,到时候丁靖可代为提出解决建议。

    解决了羌胡问题后,丁靖已无任何外忧,一心将精力放置在内事之上。

    自从丁靖击退匈奴后,前来丁靖麾下从军效力的青壮络绎不绝,如今丁靖麾下马步军共两万四千人,其中汉家军士一万四千人,羌胡军一万人。

    羌胡军自是交予张绣统领不说,汉家军则分为三部,五千交予高顺统领,韩猛为副将。且高顺五千军士乃是由楼烦残军为骨干构造,其军队气势最猛,有吞云食天之势,丁靖为这支军队命名为“陷阵军”,意味攻陷敌人军阵的军队。

    另外两部则是徐晃统领五千人,尹楷为副将,剩余的四千人由丁靖亲领,曹性为副将。因为雁门一战,曹性重伤,半年内不可下地,职务暂时由郝昭代领。

    军中事务自是每日操练不缀,于此不提,不过这每日政务就令丁靖颇费精力了。

    因为丁重曾和羌胡人打过交道,这与羌胡有关的政务,丁靖基本都交给丁重处理。除此之外,其他的民事政务就必须丁靖自己来处理了,并州贫瘠,读书识字的更是少之又少,丁靖治下虽有不少小吏,却没有一个能臣。

    而丁靖又是初理并州,又因为匈奴已退,州内每日建设事务不止,因此丁靖每天都要处理事务到半夜才能入睡,而第二天他的桌案上,又将是慢慢的案牍需要他处理,如此日子周而复始,直到过去两个月才算稍微缓解。

    “公子,已是二更时分了,老夫人让您早早歇息。”一丫鬟走入丁靖书房轻声说道。

    此时丁靖正在书房内挑灯夜战,桌案上的案牍还有小堆未处理,令其躁动不行。丁靖停下手中事务,看向门口丫鬟,眼中熠熠生辉,丫鬟的燕语入耳令他如沐春风。

    这丫鬟不是别人,正是任大的孙女任红昌,丁靖想不到之前所见的那个瘦瘦小小的脏小孩,洗漱打扮一番,船上新衣服后竟然会如此美丽动人。

    任红昌虽才十一岁,却已经是颇有国色之资,一头乌云秀发,脸上眉黛婉转,秋波莹唇,既妖娆而又清纯。如此小的年纪,就已然令丁靖心中波涛四起,想要将其立刻拥有。

    不过丁靖毕竟特种兵出身,自制力惊人,虽然惊诧任红昌的美妙,不过他知晓任红昌年龄尚小,心中虽有欲望,却也不能行那禽兽之举。

    “过来为吾捶捶肩,这里马上就要弄完了。”

    丁靖对着任红昌说道,任红昌连忙臻首,快步走到丁靖身后,小手轻捶,缓解着丁靖身体上的疲劳。

    ……

    在丁靖击退匈奴军之后两月,洛阳城内亦发生一件大事,深受董卓信任的曹操竟然突然背叛,借献刀的名义刺杀董卓。

    不过此次刺杀却已失败告终,曹操也因此在洛阳停留不得,星夜逃出洛阳,连夜逃到陈留,散尽家资,招募讨董义兵。并且向天下各地广发矫诏,邀请天下诸侯前来会盟,共讨汉贼董卓。

    曹操写下讨董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公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上党太守张扬也收到了曹操的矫诏、檄文,立即起兵呼应,并派遣人员通知丁靖,让丁靖也一齐前往讨董。

    这张扬之所以如此果断的响应曹操的号召,并非是因为他真的关心汉室,而是因为他原本是河内太守,却被董卓换为上党太守。上党与河内虽然都是同级别的大郡,但是河内处于司隶中原,富庶程度根本不是上党能比的。董卓的举动无疑令张扬怀恨在心,这才果决起兵响应。

    丁靖收到张扬来信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知道群雄讨董的事件乃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事之一,此次前往会盟的无不是今后割据一方的群雄。

    丁靖知道在这个时代,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真材实料之外,还需要名望和盟友。名望这种东西是吸引人才投效最快的东西,如果能在群雄讨董之中一展峥嵘的话,毫无疑问会让丁靖的名声传扬出去,届时必定令天下人才看重他、投靠他。

    除此之外,这群雄讨董里也汇聚了当今最豪杰的英才,如曹操、孙坚、袁绍等出名者,又如刘备、关羽、张飞等还未扬名者,这些他曾经只是在历史书和故事书才看到的名字,丁靖岂能没有一窥真容本尊的欲望。

    最令丁靖必须前往的缘由就是,他与董卓不止是公仇,还有不共戴天的私仇。为了他那倒霉的父亲丁原,丁靖也有必须出兵的理由,否则与世俗情义相背。

    考虑到这些,丁靖立刻点齐大军前往上党与张扬汇合,共同朝会盟之地而去。

    此次丁靖前往会盟,并未带大军倾巢而出,而是将羌族军尽数留在并州,只带高顺、徐晃二将跟随,统马步大军共一万。丁靖如此安排是有缘由的,若是兵马带的多了,容易遭到其他诸侯猜忌,若是带的少了则不容易打出名气来。一万人的大军,不多不少,已经足够干出一番大动静来了。

    (本章完)

第23章 诸侯会盟() 
上党郡。

    丁靖带大军与张扬大军汇合,张扬本以为丁靖最多带几千人前来,却没想到丁靖足足带了一万军伍过来,并且士卒各个威势十足,显然并非是新兵入伍。

    待看到丁靖其人后,张扬更是被丁靖气势惊到,如今丁靖已非以往憨厚少年。张扬与丁靖交流一番后,发现此时的丁靖外貌英气果敢,说话阔达取异,实乃一时人杰,怪不得并州士民皆称呼丁靖为“丁郎”,以彰显爱戴赞美。

    “侄儿英武,竟能将十万匈奴打退,还诛杀了匈奴谷蠡王,实在是霍骠骑再世,尽显乃父之风。”

    见丁靖前来,张扬亲骑相迎,脸上皮笑肉不笑的招呼着,心中却对丁靖留了个警惕和戒备。

    如今丁靖在并州的名望已经超过了其父丁原,连他张扬都远赶不上,而丁靖才德兼备,将混乱的并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整个并州都对其民心相倾,就连张扬所领的上党郡都流传着丁靖的名声。如今张扬已经感受丁靖带来的威胁,不过如今丁靖羽翼丰满,已不是他张扬能够轻易解决的了,对此张扬也无能为力,只能深深后悔之前放丁靖回晋阳。

    丁靖与张扬的貌合神离彼此皆心知肚明,却皆没有显露出来,如今二人势力旗鼓相当,若非必要,二人都不想过早撕开相安的面纱。

    丁靖虽然统领了太原、西河、雁门等地,却没有得到朝廷的正规认可,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丁靖以义军的名义归在张扬的名下,共同前往延津与众诸侯会盟讨董。

    ……

    延津,酸枣。

    此地乃是兖州、冀州、豫州等三州交界处,其西就是荥阳、成皋,于此会盟,可令联军刀锋直指洛阳。

    话说曹操广发矫诏,第一个响应者乃是在渤海的袁绍,袁绍聚集麾下文武,引兵三万来与曹操会盟。前来会盟的诸侯,算上曹操的军马外,一共有十八路诸侯。分别为:第一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第五路河内太守王匡,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第九路济北相鲍信,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路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路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路上党太守张扬,第十六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诛路军马,各路士卒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联军粮草供给除自带部分外,其余则由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二人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