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晃见状也不着急,立即传令厚葬郭太,言称郭太欣喜而饮酒过度,暴毙于营帐中。

    投降的白波军不知真相,尽将徐晃话语信以为真,虽是哀痛却没人当回事。唯有张宁瞧出事情的古怪,又想起丁靖对徐晃耳语之事,心中了然,星夜纵马赶到丁靖身旁。

    “丁贼,你怎能如此!”张宁径直闯入丁靖大帐中,却被郝昭拦下,口中大骂不止。

    丁靖将张宁请入帐中,问道:“你猜到了?”

    张宁闻言悲痛万分,说道:“你言而无信!我看错你了!”

    丁靖闻言却是摇头,他答应过丁靖善待白波军投降的将士,只是这些话在实际上却不能照做,唯有叹道:“郭太与你,必死一人,我不能选你!”

    听到丁靖解释,原来丁靖叫徐晃毒杀郭太,乃是因为担心郭太和张宁二人在白波军中的号召力太大,担心二人联手又引刚投降白波军背叛,为了让白波军彻底投在自己统领下,丁靖只能在郭太和张宁二人中选择一人解决掉,降低白波军反叛的因子。

    显然丁靖选择了郭太死、张宁活,张宁聪颖无比,稍微提点一下,就立刻知晓了事情缘由,她整个人不禁哑然,心中更是悲戚,随即眼含泪水,夺帐门而出。

    “汝派人盯紧,莫让她出岔子!”丁靖害怕张宁想不开,立刻让郝昭跟随其后,以防万一。

    自此,丁靖彻底掌控河东大部,又获人口土地财物无数,实力更上一层楼。丁靖命徐晃为河东太守,领马步军五千屯驻河东,提防弘农、潼关方向。

    丁靖自己则继续北迁四十万民众回并州。

    (本章完)

第38章 回晋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丁靖就带着随迁民众尽数返回到了并州,丁靖将迁来的民众分为两部分,十余万迁至并州新平郡,剩余的留在太原郡。

    民众安置等事务丁靖全盘交予贾诩负责,丁重从旁协助,若有一切需要,则优先处置,总而言之,一切以安置民众为重。

    随联军讨董之后,又带这么多人口返回并州,期间丁靖已领大军出征两个多月了,早已是身心皆疲,这才将安民大事交予贾诩。一来使自己放松一下,以免自己累垮了,二来则是信任贾诩的能力,这才委以重任。

    安排好必要事务后,丁靖也立即率军返回晋阳,思虑如何发育自己的势力,以追上其他诸侯,建立一番事业来。

    当丁靖回到府邸门前时,只见整个丁府早已经张灯结彩,庆祝丁靖平安归家。而丁母则已经早早站在府邸门前等待,手里牵着丁玲儿,正急切等待着丁靖归来。

    见母亲、妹妹如此关心自己,丁靖亦是十分感动,连忙下马朝丁母一拜,口中道:“孩儿让母亲担忧了!”

    丁母却是大喜,连忙扶起丁靖,直拉着丁靖往府里走,口中不停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见丁母如此,丁靖心中感慨,世言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如此关切自己,自己无以为报,唯有好好侍奉。

    是夜,丁靖放下一切心事,专心陪母亲及妹妹合家吃饭,闲聊逗乐,享受着这不多的空暇时光。

    “靖儿,你比你父亲有成就,也更有欲望。”丁母幽幽叹道,眼中满是欣慰与担忧。

    所谓知子莫若父母,儿子的改变怎么瞒得过丁母,曾经鲁莽不晓事务的蛮小子,如今成了有勇有断的俏少年,这种改变的确是好事,令丁母高兴不已。只是曾经的丁靖想法少、志向小,活得无忧无虑,而现在的丁靖却要操持一州的生息,还时常亲自带军出征。

    想着儿子才十多岁的年纪,就肩负着如此重责、重担,丁母又不禁担忧,生怕丁靖扛不住倒下,或出军在外遭遇不测。上次丁靖虽从董卓追军下逃回并州,身上的二十多处各类伤痕,依旧在丁母心头历历清晰,怎能不令丁母忧心。想到这里,丁母又是悲伤,竟然不仅微微抽泣起来。

    见母亲流泪,丁靖立时紧张,急切问道:“母亲何故哭泣?”

    “靖儿,以后你不要亲身带军出征了好么?刀枪无眼,若是伤到了性命,我和你妹妹该指什么活呀!”说着,丁母哭声更大。

    丁靖连忙起身轻抚母亲背部,让母亲身体舒坦好受些后,丁靖轻声说道:“母亲,孩儿也不想以身犯险,可是当今已是乱世,我不攻伐别人,别人也会攻伐于我。”

    “若是我一味龟缩,总有一天会有人攻至晋阳城下,那时候他们岂会放我存活?岂会放了您与妹妹?”丁靖继续说道,神色坚定不已。

    听到丁靖此番话语,丁母虽然依旧担忧,却也不再阻拦丁靖,而是口中叹道:“靖儿,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罢了,儿大不由母,你的事情母亲不会再多问了。”

    “不过你父亲就你一个独子,母亲希望你为我们丁家,也早早留下一丝血脉可好?”丁母说道。

    听到母亲这瞬间转变的话题,丁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一脸诧异的看着母亲,却见母亲态度坚决。

    原来从丁靖自领安北将军、晋阳太守,兼治并州事务后,并州的豪强世家尽皆看到了丁靖的潜力,前来丁府问亲的人不计期数,甚至连冀州都有人来问亲。

    以前的丁靖傻乎乎的,加上年龄还小,丁原也没有给丁靖安排婚事。如今丁原过世,丁靖又快要十六岁了,丁母就将丁靖的婚事放在了日程之上。

    两世为人的丁靖虽然见惯了风雨,但结婚成亲这事他还是头一遭,再加上此时他才虚岁十六,实在不敢考虑婚娶之事。

    “母亲,孩儿才十六岁,还未及冠,现在就谈婚论嫁,会不会太早了?”丁靖苦笑着说道。

    丁母却是摇了摇头,语重心长的说道:“不早,不早,你早点娶亲生子,母亲也早点放心。”

    见丁母如此坚定,丁靖却只能嘴打哈哈,直到拖延入夜,才告退逃跑。

    虽然丁靖对婚事不上心,丁母却留了意,又听闻丁靖带了不少洛阳人回并州,其中不乏门第相对的大族、官家,想到此处,丁母便叫人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家适合丁靖。

    丁靖不知道丁母的小动作,在晋阳修整的日子里,丁靖看望了一下曹性,此时曹性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除了不能剧烈战斗外,骑马行军等事已能应付。

    知晓自己离开并州的时段里,并州并没有发生什么乱事,反而蓬勃发展后,丁靖也放心了不少。

    如今州内事务尽皆井井有条,丁靖也闲了下来,可丁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见事务太少后,丁靖就将武艺修炼的事情提了出来。每日都找来张绣对练枪法,从鸡鸣练到狗叫,从早到晚的练习战场拼杀枪术,让张绣这个陪练每天跟丁靖一样累的跟死狗一样,回家躺床就睡,却令张绣老婆白兰幽怨不已。

    丁靖有现代特种作战的格斗知识,他前世又是兵王,对冷兵器的使用也有经验,一个月后,丁靖与张绣交战后竟然获胜的比例占了六成。若非丁靖年纪还小,力气、耐力和身长略显不足外,张绣也早已经不是丁靖的对手。

    丁靖跟着张绣练枪,却也不止于枪,相比于长枪的刺,丁靖亦善于长刀的砍,长斧的劈,说来丁靖更适合使用戟类兵器作战。

    所谓武将三重,一为马匹、二为兵器、三为盔甲,并州临近羌胡地、河南地,马匹产量充足,优秀战马不少,丁靖的坐骑也是日行五百里的好马。至于盔甲,丁靖作为一州统治者,身上防御措施自然稳妥,盔甲也是上好的特制品。

    如今丁靖对自己的战斗武器也有了拿捏,立即找来图纸画了自己脑海中的武器,命工匠参谋改进并打造。武器出炉后,丁靖将其命名为虎齿戟,只因为这戟刃张牙舞爪,好似猛虎獠牙峥嵘涌出,故以此命名。

    虎齿戟出世,丁靖的闲日子也自此结束,没想到贾诩突然找到丁靖,口中叫苦道:“主公,诩实在无力再顾及并州政务!”

    丁靖立即看向叫苦不堪的贾诩,只见贾诩面色憔悴,头发枯槁,好似老了十岁一般。

    见贾诩这幅样子,丁靖亦是慌张,连忙问道:“文和,汝这是怎么了?”

    (本章完)

第39章 求贤令() 
“文和,汝这是怎么了?为何看起来如此憔悴!”丁靖连忙扶住贾诩问道。

    贾诩摇头叹道:“主公,恕诩无能,已无力再执管迁民安置事务。”

    “为何?前几日不还是好好的么?”丁靖连忙问道,不知贾诩为何突然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贾诩闻言叹息不止,连忙向丁靖解释缘由,原来这迁民初来并州之时,人生地不熟的就十分老实,安分守己从不惹事,对官府的命令也全力遵守。可这时间一久,迁民也开始熟络了,便有了寡民间的小九九,不是变着法的钻官府孔子,就是与当地原百姓互相闹事,弄得贾诩焦头烂额。

    而这些事情也都是小事,贾诩随手就能处理了,可是事情虽小,却熬不过事情太多。贾诩虽然多谋善断,但是却也不是永动机,每日处理的各种与迁民相关的事务好几百件,却依旧不见尽头。最后贾诩实在扛不住了,这才找到丁靖,让丁靖帮帮忙。

    听完贾诩的诉说,丁靖也算是明白了,并非贾诩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这迁民人数太多,且其中本就多为司隶住民,不少人都有心思欲望,这才让贾诩焦头烂额。

    这种事情其实也很好解决,就是扩大贾诩手底下的官吏班子,协助贾诩处理各类民事,贾诩只要把握好大局方向,将一些难以解决的大事亲自处理就行了。

    可是这官吏班子哪里那么好扩大,并州本就是偏僻地带,本州原就官吏不足,又哪里抽得出人手给贾诩使用。

    总而言之,还是怪并州先天不足,人才实在太稀少,能识文断字的都不多,更何谈能胜任官职的又有多少。

    “文和,吾亦知汝辛苦,可我并州贫瘠,哪有那么多人才供吾驱使?”丁靖也是无奈,最后只能对贾诩摇头叹道。

    听到丁靖话语,贾诩却是摇头,似乎早有所料般,对着丁靖说道:“主公,并州虽然贫瘠,却也土养人才,明珠沉沙者也是不少。而且又有洛阳民户数十万迁至并州,其中能人数不胜数,主公何不出榜招揽?”

    “文和之言,吾怎么没想到呀!”

    听到贾诩话语,丁靖顿时茅塞顿开,之前他对人才的招揽,都是遇到一个拉一个,从没想过出榜招募,若张榜求贤令,岂不是可以让人才自投上门。

    汉朝对官吏的招募比较严苛,注重德才兼备者,因此很多有才能、品性欠佳的人就被藏匿在民间,不能走上官途。

    如今天下大乱,正处于非常时刻,且丁靖真的十分需要人才,因此丁靖决定效法后来的曹操,以唯才是举为标准,对全并州发出“求贤令”,招募人才前来投靠自己。

    于是,丁靖连夜赶出了一道“求贤令”,张榜各郡县,招募人才。

    求贤令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