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绩优异的学子,则进行进阶化的教授,名为青学部。”

    “如此各按水平高低来授课,则可更加细化精准,提升授学的效率。”

    “同时,这也是一种升学的概念,若童学部的学子掌握完备,并且还能通过升学测试的话,则可进入青学部接受授课!”

    听完蔡邕的解释,丁靖顿时明白了一切,心中不由分外高兴。

    蔡邕的这手分学两部的操作,不就是他丁靖在办学之初,和蔡邕传达的小学、中学的概念么!

    却没想到短短两年不到,蔡邕竟然已经施手做到了这样的地步。

    “对了,这童学部和青学部有何具体差别?”

    丁靖突然又问道,因为在丁靖自己的构思里,小学和中学的名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具体差别却是很大的。

    因此,在丁靖的计划里,并没有想到蔡邕会这么快划分中小学,因为中学教授的课程内容,可不是那么容易创建的。

    听到丁靖的疑问之后,蔡邕立即解释道:“童学、青学的科目并无变化,依旧是汉文、数算、德礼和体育四科,但是每一科目的教授内容,却有很大变化。”

    随后,蔡邕又向丁靖细细地描述了一下童学与青学的具体差异,让丁靖对于二者的高低差距有了一点明确的认识。

    而听完蔡邕的描述之后,丁靖的脑海里,也算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画面,只从汉文和数算之上而言,青学与童学相比要更加复杂高端。

    尤其是在数算科目中,一些丁靖此前向蔡琰归纳的简单数算公式,也将完全编入到青学数算的教授之中。

    毕竟这些数算公式,都暗含一些逻辑推算原理,必须是有一定基础的学子,才能领悟得了的,否则只能是照猫画虎,不明所以。

    至于蔡邕自己新增的德礼这一学科,则更加高端详细。

    童学的德礼一科,教授的是一些汉民族的传统礼仪,以及一些长幼尊卑的道理,也就是文化层面上的思想品德教育。

    而青学的德礼一科,则多了一些民生、官治、皇恩、国制的内容,变成了这个时代的政治课。

    虽然蔡邕传授的德礼内容里,有许多不好的糟粕在其中,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些糟粕一定层面上反而是真正的精华,是整个世道社会的正统价值观,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东西。

    对此,丁靖也比较无奈,时代的局限就在这里,他没办法做到彻底改变,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一些明显不合人道的规制去除。

    没办法改变太多,丁靖也只好将目光放回到眼前,仔细思虑着关于蔡邕所推出的青学、童学的各种事宜。

    “蔡院长,我觉得这青学的教授科目里,除了你说的四项基础科目外,还可以增添两种科目,而且数算科也要增添一些内容才对!”丁靖思考了片刻之后,突然向着蔡邕说道。

    蔡邕微微一愣后,连忙问道:“将军想要增添哪两种科目?”

    “先说说在数算科中,我正打算增添的内容吧!”

    言罢,丁靖突然看向一旁的蔡琰,如果丁靖没记错的话,蔡琰就是负责学院的数算科教授的。

    见到丁靖突然看向自己,蔡琰瞬间脸色一红,有些不好意思的撇开眼神,不敢和丁靖对视。

    丁靖却不管蔡琰的仓皇不适,继续说道:“蔡姑娘应该还是要继续教授青学部的数算科吧!”

    “既然如此,我想在青学部的数算科中,新增三项新的扩展内容,分别为初等函数和向量,平面几何解析,以及立体几何解析,蔡姑娘觉得此事如何?”丁靖看着蔡琰问道。

    (本章完)

第452章 双令齐下定幽州() 
“诶?”蔡琰被丁靖问得一愣,有些错愕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说道,“将军,你说的这三种新内容,我听都没听过,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编入青学部的数算科之中。”

    丁靖摸了摸下巴,点头说道:“也对哦!这样吧,之后我会向你传授这些知识,到时候你自己先掌握了后,再斟酌要不要编入教学之中,如何?”

    听到丁靖又要传授给她新的数算知识,蔡琰顿时激动无比,连忙点了点头,应道:“嗯嗯!”

    随后,丁靖又看向蔡邕,继续说道:“蔡院长,我想在青学部的教授科目中新增的两种,就是历史和格物二科。”

    “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因此,为青学部的学子教授历史,不但能够丰富学子的见识,而且还能提升学子们沉着冷静的思考能力,对我并州取才任用有着显著帮助!”

    “而格物乃是我新设的科目,是以数算科为基础,而所拓展出来的科目,其教授的内容是关于天地自然的道理。”

    听到丁靖的话语,蔡邕当即点了点头,说道:“将军所言的两门新设学科,的确是不错的!”

    “本来在汉文科之中,我就混讲了不少史学,若将其分割出来作为具体的单门学科,自然是更加规整合理。”

    “而将军所言的格物,老夫此前也听将军说起过,不过这格物具体如何传授,老夫还未通透理解!”

    丁靖也知道蔡邕虽然经史儒学都十分精通,但是却不太擅长物理知识,对于一些物理常识也是只知其表,不知其理。

    让他蔡邕凭空就去传授格物,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于是,丁靖直接说道:“这样吧!最近我会抓紧时间,去编纂一本格物教科书,到时候你们按照书中的内容教授就行了!”

    听到丁靖竟然要亲自编纂教科书,蔡邕却是当场惊呆了,极度震然地看着丁靖,绝不敢相信丁靖能够编纂教科书出来。

    “将军,就凭你,恐怕……”蔡邕有些担心的说道。

    就在此时,一旁的蔡琰却是拉住父亲蔡邕,说道:“父亲,您忘了我的那些数算书么?不都是将军亲自扩展补充的?我料将军绝不会胡乱夸下海口的!”

    得蔡琰的支持,丁靖也是自信一笑,说道:“绝无戏言!”

    随后,在向蔡邕父女俩介绍小练师入学之后,丁靖便立即回到自己的府中,开始着手进行编纂教科书的事宜。

    而在丁靖编纂格物教科书的日子里,蔡琰也是每日登门前来拜见丁靖,请丁靖教授那些新的数算知识。

    丁靖也是不吝赐教,将自己脑海中尚存的初等函数和向量、平面几何解析、立体几何解析等知识,全部一点不漏的传授给蔡琰。

    并且这些新的数学知识,也是丁靖贫乏的脑海里仅存的数算知识了,再高级的数学知识,丁靖虽然还零星记得一些,却也只是记得一些简单的概念而已,根本无法系统的教授出来。

    而蔡琰也不愧是当世才女,领悟能力简直超出丁靖的想象。

    仅仅一个多月的教授,蔡琰就把这些新的数学知识全部吃透,甚至一些概念的运用把握,还有反超丁靖的趋势,简直是学霸到可怕。

    而掌控这些新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吃透了向量以及立体的概念之后,蔡琰的认知世界里,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几乎摸到了三维与空间的概念,这让蔡琰对于数学的世界,又有了更多的探索欲望。

    并且,在看到丁靖一步一步的编制格物教科书之后,蔡琰也突发奇想,她也要模仿丁靖的举动,把自己掌握的数算知识,系统规整地编撰成书,并且还要作为她今后讲学的教材。

    于是,蔡琰有空就往丁府跑,每日都要伴随在丁靖身旁,参考着丁靖的手法,制作自己的数算教科书。

    一时间,蔡琰也成了丁府之中的常客,这可让丁靖身旁的众女,既是不满,又是无奈。

    整个丁府上下,或许也就丁母一人,对此反而乐见其成。

    自己的儿子越被女人追捧,她这个做母亲的越加欢喜,因为这表明了她的儿子丁靖,魅力和能力都是十足优秀的。

    对于身边家人的各种心思,丁靖这个时候可没空搭理,他已经陷入了一道复杂的逻辑混乱中。

    在丁靖的想法中,他所要编纂的格物教科书,包含物态、声、光、力、机械、压强和浮力等几个方面。

    但是这些物理知识,却必须具备一些前提知识的储备,方能彻底的认清并理解。

    比如声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可是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精确到秒的时间概念,也没有“米”这个长度概念。

    对此,丁靖也只能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和增添,将一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知识全部删去,将一些缺失的概念换做这个时代的单位来换算。

    在经过一顿头皮发麻的整理之后,丁靖足足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制定出了格物教科书的初订版本。

    当这本书面世的时候,丁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头发掉了不少,心中顿时后怕不已,唯恐自己再继续编纂下去,就会变成个大秃瓢,那可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不过,丁靖也知道这只是初版而已,想要拿来作教科书,还差点火候。

    此后,丁靖立即让蔡琰和宋柯,来充作自己的试验学生。

    一边用这本初版的格物教材来教授他们,一边在教授之中寻找纰漏和不足。

    以此来及时做好补充和修改。

    而蔡琰可是真正的学霸,又精通数算知识,并且还有教授为师的经验,让她来充作学生,以实际教学的方式检查不足,绝对是足够了。

    但是丁靖依旧不放心,这才又找来宋柯,让他也来当学生。

    这宋柯就是丁靖和袁绍争夺邺城之时,所俘虏的袁军器械制作大师。

    如今宋柯已经是丁靖的并州器械局里,地位最高的匠作大师,几乎负责整个并州的器械制造,地位极高,权力极大。

    他宋柯能有今天的这种地位,全部都是仰仗丁靖的看重与提拔。

    因此,对于丁靖找他来当学生,宋柯是绝对不敢推辞,立即乖乖的就来了。

    而在经过丁靖的教授之后,宋柯才知道丁靖教授自己的东西,是有多么的逆天与超凡。

    身为冀州最厉害的匠作大师,宋柯的思维和潜意识里,天生就暗含着物理的思维因子。

    只是这些东西,都被他宋柯视作是多年匠作的经验,都是些捉摸不到的虚妄之物罢了。

    而在见到丁靖的格物教科书后,宋柯才发现这些捉摸不到的经验之谈,竟然还能如此的系统化,如此的清晰明了的阐述出来。

    此刻,宋柯的脑海里已经可以预见,如果天下的匠作都能够学习这本格物书籍,那么整个天下的匠作技艺,都将得到不可想象的提升。

    甚至传说中墨子打造的会飞木鸟,也不再仅仅是传说了,或许终有一日可以真的打造出来!

    就这样,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检验,在蔡琰和宋柯的共同帮助下,丁靖对自己的格物教科书,进行了数轮的修订,彻底完成了终稿书籍。

    自此,并州学院的青学部,终于正式完成了教科书的编纂。

    (本章完)

第453章 公孙康() 
整编好教材之后,具体的教学事宜,则都交给了蔡邕父女俩全权负责,根本不用丁靖再操心了。

    同一时间,一道来自幽州的信报,却是突然送到了丁靖的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